<h3>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h3><h3>在京西的崇山峻岭中,依然残存着一些古道,这是先民们往来交通的必经之道,在这一条条看似平常,甚至不足挂齿的路上,曾经往来过无数的人,留下过无数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浩若烟海的人和他们的故事,早已随风飘散……</h3><h3>今年五月,我和几位朋友一起,徒步京西古道灰地至王平村段,踏着先辈的足迹,去找寻儿时的回忆……</h3> <h3>下车伊始,就看到路边突兀的石墙。</h3> <h3>我们穿过了一个人工开凿的洞,这个洞很有特点:洞壁上依然保持着开凿时的痕迹,没有用水泥找平。洞很宽,可容一辆载重卡车自由穿行。</h3> <h3>向前走了不久,路的左侧就出现了一条完全用石头铺成的上山路。</h3> <h3>由于长期没有人走,路面上杂草丛生。这条路的左侧依山,右侧是护墙,像长城一样依据地势上下延伸,延绵曲折。护墙有半人高,完全用石块垒砌而成,为了坚固,石墙上还用灰膏做了防水。</h3> <h3>路边不时冒出几棵桑葚树,枝头的桑葚已经红了,正是品尝的绝佳时期。</h3> <h3>山谷对面的矸石山</h3> <h3>古道上的石头油光锃亮,不知曾经有多少人从这里走过!!!</h3> <h3>古道上的马蹄窝,大多数人认为这是无数的骡马和毛驴长期踩踏的结果。但我觉得这其中很可能离不开人为因素,因为一到冬天如果路面积雪,很容易造成运载货物的骡马站立不稳,如果滑倒摔伤,那么就会很麻烦。所以会有人在路上预先凿出骡马的蹄窝,以防后患,这是我的推测。</h3> <h3>个别地段的护墙,被人为损毁,看着真是心疼!</h3> <h3>这段上坡路的工程量真的很不小,而且护墙砌得非常整齐,虽然经历多年,但依然坚固耐用。</h3> <h3>给护墙来个特写。</h3> <h3>每隔不远处还专门设计了排水口,即便遇到大雨大水,也可以把这些水迅速排出,避免冲毁护墙,这充分体现出先民们的智慧。</h3> <h3>我不时回头望去,护墙、青山、远峰尽收眼底,好不壮观!</h3> <h3>路边横亘的一块大石,自然形成了一个防护。先民们真是智慧,并没去和这块大石较劲。护墙到了大石的位置,自然停住,过了大石之后,护墙又继续延伸下去。所以,我特意和这段天然的护墙合影留念。</h3> <h3>站在古道上眺望右侧的一座山峰。</h3> <h3>走到比较开阔的地段,仔细观察古道,我们会发现:为了防止铺在古道上的石头在重力作用下出现滑坡,先民们每隔一米左右的距离,打上楔子,形成一道高高竖起的护坡,发挥了非常好的保护作用!这是使石制古道得以长久保存下来的最为关键的因素。</h3> <h3>我们走了大约四十分钟,眼前出现了一座石砌的门楼,京西古道的一座重要关口——王平口到了。</h3> <h3>说它曾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口,是由于它既可作为防御工事,又可控制往来人员的出入。同时,还可以作为一个收取税款的地方。</h3> <h3>石头缝里,一束苦菜花花开正艳!</h3> <h3>京西山中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且大部分属于优质的无烟煤。建国后,首都重工业建设和人民日常生活用煤大部分来源于此。由于长期采煤,造成这个地区地下水水位下降,形成大量的采空塌陷区,使得当时北岭乡十多个自然村的百姓不得不整体搬迁到冯村。人们世代居住过的村落,只剩断壁残垣。如今,这些断壁残垣依旧挺立在那里,似乎在默默述说着曾经的过往。</h3> <h3>曾经的辉煌,曾经的人来人往,骡马不绝,恍惚间,已成隔世。沧海桑田,确也不过如此。</h3> <h3>路上不时还能看到这些废弃的磨盘、石头构件等,即便被废弃,还可化身为铺路石……</h3> <h3>房子的屋顶早就没了,但墙上的瓦片摆放得是那么错落有致,那么美观,那么讲究。</h3> <h3>进村的道路是那么的平整,与路两边残破的山墙形成非常鲜明的反差。</h3> <h3>从这段残缺的影壁看,这里曾经居住过一个殷实之家。</h3> <h3>老家的山上,真是物产丰富。手里拿着两个大杏儿,口中一个劲儿冒酸水。</h3> <h3>随手捡到的两个小蘑菇,也不知能不能吃,有没有毒,样子很是漂亮。</h3> <h3>一路向下,我们很快来到了安家滩村。京西地区历史上曾经流传着一段有名的歇后语,安家滩的砂盬(音“古”)子——一套一套的。这里的煤层埋藏非常浅,先民用这里的煤炭和矸土烧制出黑色的砂盬子,也就是陶制的器皿,大大小小很有特色。虽然看着有些不入眼,但如果用砂盬子炖肉,味道鲜美。蒸出的饭即使是夏天,也不易变质。用来发豆芽儿,长势喜人。总之,安家滩的砂盬子远近闻名,曾经远销塞外和北京城,我的大爷爷就会制作砂盬子。</h3><h3>另外,这里的叶蜡石储量丰富,据说全世界90%的叶蜡石都埋藏在这里。叶蜡石可以制造航天耐热材料,我感觉或许是稀土的一种,曾经被大量盗采。</h3><h3>图片中电线杆的位置,大概就是我大爷爷的家。我记得小的时候,爷爷奶奶经常带着我来看望大爷爷,大奶奶。</h3><h3>大爷爷和我爷爷是叔伯兄弟,解放前曾失去了联系。爷爷在世的时候跟我讲过:1949年,他们从斋堂步行了三天,到北京城参加了开国大典。在路过安家滩村时,在大爷爷家住了一宿,第二天出发前,大爷爷给了爷爷两块银元做路费。我当时还纳闷,从斋堂到北京城怎么会路过安家滩村呢?现在看来,他们走的就是这条京西古道啊!</h3><h3>建国后,爷爷回到了家乡王平村,在王平村煤矿的安家滩坑常年从事一线的采掘工作。他和大爷爷老哥俩的交往,一直延续到他们离开这个世界,我的父亲与大爷爷的孩子如同亲兄弟。两家有什么事,都互相帮衬,互相支持。</h3> <h3>往前走就是焦家岭,小时候经常去找小伙伴玩儿。曾经的繁华,现在早已湮没在杂草下!</h3> <h3>安家滩村早就没了,唯一留下的就是这幢建筑——曾经的安家滩中学。</h3> <h3>院门紧闭,我只能从外面拍几张照片!</h3> <h3>我们一路前行,眼前出现一座废弃的煤厂。在矸石堆上,很容易就能看到煤块。</h3> <h3>现在的年轻人,很可能区分不出哪些是煤,那些是矸石了吧!</h3> <h3>曾经的柏油马路,现在只剩下偶尔的一片遗迹。</h3> <h3>这里是父亲曾经工作过的器材科,现在已成为一片空地。</h3> <h3>这里曾经是矿上的电影院,再上面是医院,还有个汽车队,现在都被改造成了果园,早就看不出原来的一点样子了。</h3> <h3>这些砖是用煤矸石烧的,前几年,在矸石山边建了砖厂,这些都是遗留的剩砖,在露天下风吹日晒雨淋,早就不成样子了。</h3> <h3>无意中在路边看到的一只金黄色的毛毛虫,没有去打扰它,过不多久,相信它就会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吧!</h3> <h3>一路下行,我们来到了菜园子。图片最上方就是我出生的地方——菜园子15排78号,记得小时候还没上学,奶奶就反复让我记下家里的地址,告诉我说:如果有一天到外面找不到家了,凭着这个地址就一定能够找回来……</h3><h3>直到现在,这个地址还深深刻在我的脑子里,尽管早已桑田沧海,物非人非!</h3> <h3>同伴们在路边休息,我决定爬上去看一看,现在已经没有路了,只能跟着自己的感觉走。</h3> <h3>根本过不去了,但也没有阻止我爬上去的勇气。</h3> <h3>前面的这些石墙,曾经是长辈们开垦出来的土地,在地里种些蔬菜,在我印象里曾经种过黄瓜,西红柿,辣椒,豆角,蒜苗,茄子,向日葵,玉米等等。每年开春,跟着家人去收拾土地,准备播种。大人们忙碌着,而我们就在一边玩儿。</h3> <h3>终于爬到最上面,原来我家屋子的地方,不知被谁铲平变成了一处别墅。围墙里面人声鼎沸,很是热闹。</h3> <h3>我站在墙边,向东望去,远处的群山尽收眼底,这就是我童年曾经生活过的地方。</h3> <h3>依依不舍地从山上下来,发现了一大片桑葚树,很快就摘了一瓶子。</h3> <h3>和同伴们继续往下走,路过了曾经的王平村矿水泥厂,这也是我们小时候经常来玩的地方,现在只剩下这些建筑孤零零地耸立着。</h3> <h3>穿过花坡根的涵洞,我无意中发现,这个涵洞是1959年建成的,至今已经60年了。这个涵洞有两个洞口,左边的用来过车,右边的是一条排洪沟。涵洞上面,曾经是供矿上运煤的小火车通过的铁轨。</h3> <h3>西王平村新村,这里曾经都是庄稼地还有一个大场,收获时节,人们可以在此晾晒农作物。</h3> <h3>小别墅怎么看怎么感觉有些阿拉伯风格,莫非穿越啦???</h3> <h3>曾经的锅炉房,我们小时候经常玩耍的地方。</h3> <h3>西村新楼,曾经是我们口中值得骄傲的称呼。84年到96年,我家在这里居住了12年。我的小学后半部分,整个中学阶段和大专都是在这里度过的!</h3> <h3>小桥对面的房子,曾经是一家照相馆。平时,也是我们经常游戏乘凉的所在。</h3> <h3>西村新楼的大门口,曾经多么的红火,男女老少聚在这里聊天,仿佛就在昨天,如今门可罗雀!</h3> <h3>两只懒猫很是悠闲!</h3> <h3>以下是西王平村内的建筑,包括老槐树、大队部、老宅子、食堂等!</h3> <h3>曾经响誉京西的大商店,我自小生活的地方!</h3> <h3>当年,橱窗里摆满了广告商品,还有模特呢!</h3> <h3>有没有退回30年的感觉?!</h3> <h3>和迎客松照张相,据说是名家作品呢。小时候从旁边经过,从来都是高高昂起头瞻仰!!!</h3> <h3>合张影吧,如今早已不复少年郎!</h3> <h3>曾经的菜站</h3> <h3>这里曾经是我的一位小学同学家开的饭馆,想当年生意兴隆,很是热闹!</h3> <h3>王平村煤矿的办公楼和工人宿舍,早已人去楼空。现在改为养老机构!</h3> <h3>经过改造后的永定河,两岸植被恢复得不错,很有北方江南的味道!</h3> <h3>这位就是我的爷爷,他年轻时投身革命。听父亲说他老人家曾经做过萧克将军的通讯员。70年前的10月1日,他曾经在天安门广场上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h3><h3>我一直想写点什么,表达对爷爷的怀念!但一直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一些懒散的借口,终于拖延到现在也没写出个所以然!从转播中观看了今天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庆典,我心中很是激动!</h3><h3>记得《寻梦环游记》有一段话大意是:一个人真正的死去,是他在亲人们心底里的遗忘。</h3><h3>今天,就让我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爷爷奶奶的怀念吧!</h3><h3>正是一辈又一辈的先辈们默默无闻的牺牲和付出,才换来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过去的一切早已成为历史,今后的历史,还是要由我们来书写……难道不是吗?</h3><h3>公元2019年10月1日国庆节,写于南行路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