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白云山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城南5公里处的黄河之滨,高山之上白云飞,如诗如画的风光尚且不论,山上的白云观就包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这里山水相映,白云缭绕,松柏参天,庙宇林立,是全国著名风景名胜区和道教名山。</h3> <h3> 白云山古称双龙冷,亦叫嵯峨岭,后因终年白云缭绕而称白云山,庙也因山门无锁白云封,而叫白云观。</h3> <h3> </h3> <h3> 白云观是整个西北地区最大的明代古建筑群。</h3> <h3> 《佳县志》记载,明万历三十三年,终南山道士李玉凤云游四方,来到白云山观其山其景秀。便结庐而居,采药治病,设化教民,普济众生。医德高尚,医术精悍,一时间名扬四方,被万姓尊为玉凤真人,白云观便是在真人的主持下开始修建的。</h3> <h3> 大小庙宇殿堂鳞次节比,大处看雄伟壮观,小处看精美绝伦。</h3> <h3> 道家圣地白云观,自从明万历皇帝亲赐御制《道藏》后就声名大震,几百年来香火长久不衰,远近香客至今都络绎不绝。</h3> <h3> 经历代续建补茸,建成了以道为主兼有儒,释庙宇各类建筑100余处,占地200余亩的宏大宫观,成为全国著名道教圣地。</h3> <h3> 西北地区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h3> <h3> 在白云观上往东看可以望见不远处的黄河大峡谷,苍劲的陕北黄土风光一览无余。</h3> <h3> 这座古建筑群依山势高低起伏而建,以真武祖师殿为中心,殿、亭、阁、楼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祠分列其上。</h3> <h3> 白云山庙是一座存留完整,规制宏大的古建筑群,包括庙堂、牌坊、亭台、通道、桥梁,古建面积8.1万平方米。</h3> <h3> 钟鼓楼一钟楼的钟声,隔黄河的山西境内亦可清晰听到,因而有佳县八景之一的“白云晨钟”之誉 。</h3> <h3> 高低有别,主次分明。</h3> <h3> 三天门</h3> <h3> 白云观建筑精巧,别具一格,古朴典雅。</h3> <h3> 观内保存有叙述到道、佛教经典故事和山水人物的彩色壁画1591余幅,现存碑刻157块。</h3> <h3> 木牌坊在白云山古建中享有特殊身份,它兀然独立,飞檐出挑,翼角翘起,搏风击雨数百年不倾不圮 ,显示了历代建筑师精悍的工艺水平。</h3> <h3> </h3> <h3> 苍天松柏</h3> <h3> 遥望黄河</h3> <h3> 超然阁</h3> <h3> 真武殿。</h3> <h3> 文昌阁</h3> <h3> 白云山道教起步,建庙立神成形。54座官、殿、楼、祠等组成的庙群,自成格局,各具特色,都是因为神建庙,每庙必神,200多位神,400多尊像司职各又相互联系,其中以道教系列为主,儒、释、道三教交汇,白云山神之多,神之全,真可谓猪神荟萃,集于一山。</h3> <h3> 玉皇阁</h3> <h3> 三清殿</h3> <h3> 东岳庙</h3> <h3> 经黄河滩头登白云观 。须攀618级台阶,观内底层建筑为五龙宫,由正殿、两廊、观音楼等,观北4道天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祠分列其上。</h3> <h3> 1947年毛泽东主席转战陕北来到佳县,两次登山赏景,并告当时县委领导同志要保护文化遗产,白云观现已成为陕北独特的旅游胜地。</h3> <h3> 二斗祠</h3> <h3> 三宫殿</h3> <h3> 飞檐雕梁</h3> <h3> 超然阁</h3> <h3> 白云山属典型的庙观文化,它把祖国的传统文化,宗都文化、黄土文化、黄河文化 、民族文化等有机的融为一炉,其内涵深刻,形式多样,内容广泛,不失为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h3> <h3> 黄河奇景香炉寺一 香炉寺坐落于佳县城北黄河之畔的悬崖峭壁上,始建于明万历11年(1583年)寺院由两部分组成,西边部分与山城腰部相连,内有龙王庙,娘娘庙。东边部分一根高20余米,周长约15米,形似香炉的巨石从黄河惊涛的拍打声中崛起于半空,这巨石称香炉峰。香炉峰顶建一观音庙,东西两部分由一5米长,1米宽的天桥相连,人们站在香炉峰顶,如临空绝际,东眺吕梁山脉,起伏连绵,关于骏马奔腾,仰望佳县山城,好像以天界相连,俯瞰黄河,波澜辽阔,汹涌澎湃,尤其是夕阳西下时,霞光将香炉峰映入黄河之中,传说中的蓬莱景。故香炉寺又有黄河”小蓬莱”之称。“香炉晚照”也成为古佳州八景之一。</h3> <h3> 佳县古山城(蓬莱亭)游完白云山转战香炉寺。</h3> <h3> 几年前从网上看到佳县《香炉寺》的介绍,看到香炉寺孤峰凌绝于黄河之上的照片,开始对香炉寺心驰神往。由于曾在陕北有当知青的经历,对黄土高原,陕北窑洞,黄河都有一种抹不掉的情结,所以对这个黄河岸边的香炉寺。对这个历史悠久,交通不便,民风淳朴的小县城感兴趣。这次回延安的陕北之行,必须一睹香炉寺的绝景。</h3> <h3> 步行半个小时,在佳县县城东的一条狭窄的山脊之上,终于看到了天下巨观《香炉寺》。</h3> <h3> 凌绝山顶,睥睨众生。一种美的震撼!黄土高原紧邻黄河的县城有几个,但像佳县香炉寺这样以淩绝之姿盘踞黄河之上的,应该是独一无二的。</h3> <h3> 天公作美,用14一24的超广角镜头拍下的震撼全景。</h3> <h3> 俯瞰香炉寺</h3> <h3> 走进寺院</h3> <h3> 香炉寺的亭阁</h3> <h3> 香炉寺的寺院</h3> <h3> 山门和配殿</h3> <h3> 石碑坊</h3> <h3> 圣母祠</h3> <h3> </h3> <h3> 独一无二,巧夺天工的造势。</h3> <h3> 一块三米长的横木做桥,将寺庙与山峰连接,香炉寺地势险峻,香炉石凌空而起,断桥惊险异常,署身其上,如凌绝空际,低头俯瞰,滔滔黄河激流而下,汹涌澎湃。</h3> <h3> 过桥后,进入孤亭中俯瞰黄河,则别有一番感受。放眼望去,只见滚滚洪涛从远处的两山之间奔腾而来,与脚下翻卷而过,冲向弯曲迷茫的下游峡谷,那种大气磅礴和冲击力,让人心潮澎湃,难以忘怀。</h3> <h3> 香炉峰上的观音庙里供的观音</h3> <h3> 低头望去,下面就是有名的佳临黄河大桥,横贯东西,穿河而过。</h3> <h3> 此地每年都有画家来写生,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家更是屡见不鲜,看来黄河真是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h3> <h3> 香炉晚照,是佳县的八景之一,每当夕阳西下时,太阳的余晖将香炉寺的的倒影投射在黄河水流之中,当地人誉为仙境。每年的10月中旬就会出现这种奇景。</h3> <h3> 黄河对岸新建的杂乱的民房,香炉是新刷的灰色外墙,破坏了原本的美感。纪念消失的美景,惜乎哀哉!</h3> <h3> 以前没有黄河大桥,香炉寺在朝挥夕阳的映照下,可以说是气象万千,现代化的跨河大桥入框后,感觉有点违和感。</h3> <h3> 为了拍好香炉寺,在最佳角度上反映出那山、水、寺、桥的和谐构图,我在香炉寺周边整整转了三个小时,更是拍了不少样片,为明天早上的日出而做准备。</h3> <h3> 凌晨4点起床,背上早巳整理的行装出发。佳县是个依山而建的石头城,我顺着盘山公路步行40分钟,到达了我昨天已经选好的位置。我在50米距离范围之内支好了两个三脚架,并做好了拍摄前的准备。</h3> <h3> 其实要拍好香炉寺的雄姿,最好的时机就是早晨日出之际。明丽而柔和的太阳从黄河的对岸山西境内的东山上冉冉升起,我用闭门拍摄了几张冷色调的日出场景。</h3> <h3> 多少有点雾霾天气,太阳的金辉还是照亮了远方层叠起伏的黄山黄土山峦。</h3> <h3> 晨曦的太阳用它的点彩朝晖,勾勒出香炉寺的侧影,山为背景,孤寺突起,实为奇观。</h3> <h3> 听当地人讲,拍摄香炉寺最佳位置在城边一户人家的后院场上,因为好摄者接踵而至,住户颇有怨言,就筑了一堵墙挡住来路,可依然无济于事。所以有人建议说,干脆把墙拆了,搞一个收费的摄影亭,备好桌凳和茶水瓜子,经济效益多好,可是当地人没有这样做,他们不靠黄河美景赚钱,他们只求得一份安静,但香炉寺太吸引人了,探访者的脚步就这样的叩击着这座石头城。</h3> <h1> 谢谢您的观赏 !</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