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一天,16岁的爱因斯坦,开了一个脑洞:<br></h3><h3>如果我以光速奔跑,会看到什么?</h3><h3>这个脑洞引发了这样两个效应:</h3><h3></h3> <h3>1.时间膨胀</h3> <h3>2.空间收缩</h3> <h3><h3>牛顿孤立绝对的时空观,根本无法解释这两个效应。</h3></h3><h3>除非把时间和空间看成是相对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h3> <h3>接下来本文将以最少的篇幅,但却是绝对正确的方式,让你了解狭义相对论的核心结论——时空的相对性。</h3><h3>请看:</h3> <h3></h3><h3></h3><h3>开个玩笑😜,我保证接下来你不会看到一个公式:</h3><h3>一、时空<br></h3><h3>1.空间的维度</h3><h3>想象一下,眼前有一支水平摆放的铅笔,随着它在水平位置上旋转,铅笔好像变短了!</h3> <h3>当然,你不会上当,你知道铅笔只是旋转了。</h3><h3>但是假设你是一个生活在铅笔影子所在平面的二维生物,只能看的铅笔的影子,没有办法意识到它的旋转,那么对你来说,铅笔的确是变短了。</h3> <h3>在这个例子中,生活在二维世界里的生物无法感知三维世界。</h3><h3>就像我们这些生活在三维空间的人,无法感知第四纬一样。</h3> <h3>2.时间的维度</h3><h3>在一维世界里,你看到这样三个点:一个点保持不动,另外两个点相向运动,碰撞后再弹回来</h3> <h3>但如果用横轴代表空间维度,纵轴代表时间纬度,将带缝隙的活页沿时间轴滑动,你将看到一样的情景。</h3> <h3>发现没?一维生物感知到的运动,在二维生物的眼里其实是不存在的。对二维生物而言,没有运动的点,只有固定的线条。我们把这些线条叫作“宇宙线”</h3> <h3>在一维生物眼里,这三个点速度快慢不同。</h3><h3>但在二维生物眼里,不过是宇宙线的倾斜度不同罢了。</h3> <h3>刚才在一维空间,时间作为第二个纬度,组成了不可分割的二维时空。</h3><h3>那么在二维空间,时间就是第三个纬度,同样组成了不可分割的时空:</h3> <h3>上图中,二维生物看到的圆沿着一个圆形轨道运动和正方形的自转,在三维时空中的真相其实是:代表时间的平面从上向下的滑动。</h3> <h3>同样的,对于三维空间的物体来说,时空是四维的,因此 我们习以为常的物体是四维物体在三维世界中的截面。</h3><h3>正如一维世界的生物无法感知二维时空一样,我们这些生活在三维空间里的人类,也无法感知四维时空。</h3><h3>就像在一维世界里点的运动,在二维时空中变成了静止的线。我们作为三维生物所感知到的运动,不过是四维时空在三维世界投影出的幻象。</h3> <h3>二、相对论效应</h3> <h3>我们刚才已经知道,宇宙线的倾斜会使点的速度发生变化。现在我们以不同的方式来移动缝隙:</h3><h3>水平向上移动缝隙,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动的点:</h3> <h3>将缝隙倾斜,并沿着倾斜的方向移动缝隙,我们就看到了一个运动的点:</h3> <h3>保持缝隙移动的速度不变,我们发现缝隙倾斜的角度越大,点运动的越快</h3> <h3>因此,无论是通过倾斜宇宙线还是倾斜缝隙的方式,都可以再现点的运动。</h3><h3>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相对论的两个效应了,先看空间效应:</h3> <h3>缝隙水平,向上滑动缝隙,我们从缝隙里看到的杆是静止不动的:</h3> <h3>缝隙倾斜,并沿倾斜方向滑动缝隙,我们从缝隙里看到的杆是运动的,而且长度变了,运动速度越快,杆变得越长:</h3> <h3>再看时间效应:</h3><h3>我们假设有块一秒闪烁一次的表,当缝隙匀速平移时,表是静止的,缝隙里点的闪烁频率不变,这代表着时间在均匀的流逝:</h3> <h3>当缝隙以同样的速度斜移时,表开始运动,缝隙里点的闪烁频率变快,这代表时间的流逝也变快了,而且速度越快,时间的流逝越快:</h3> <h3>那么,可不可以这样说:速度越快,杆就越长,时间的流逝也越快?</h3><h3>不行,我们还要考虑“反效应”,以地图为例:<br></h3> <h3>上图是实际的地球地图,印在一个球面上。</h3><h3>如果将其展开到平面上,就会形成一个椭圆:</h3> <h3>再将椭圆变成矩形,就需要将靠近两极的部分放大:<br></h3> <h3>这就是反效应,由于我们刚才体会到的时空,其实是更高维度时空的投影,所以也会存在这样的反效应。</h3><h3>所以,真正的相对论效应是“动钟变慢,动棒缩短”。</h3><h3><br></h3> <h3>爱因斯坦九岁的二儿子爱德华问他:“爸爸,你为什么这么出名呢?”</h3><h3>爱因斯坦哈哈大笑,回答道:“你瞧,甲虫在球面爬行,它意识不到自己爬过的路径是弯的,而我有幸发现了这一点。”</h3><h3> </h3> <h3>本文灵感来自:</h3><h3>斯蒂芬·杜兰德的书《会动的相对论》</h3><h3>薛定饿了么的视频《跟克苏鲁一起五分钟看懂相对论》</h3> <h3></h3><h3>延伸阅读:</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1g8p53b?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从“不懂波”到“引力波”</a></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1p6w1dz?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牛顿的“速度与激情”</a><br></h3><h3>更多科普文章请在美篇APP关注“肖老师科普”</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