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不会忘记!我们,终身铭记!

荣华

<h3>  越战,那是发生在四十年前的旧战事了。因为那场战争,便有了战场上特定的战友情怀……生死战友情,有了四十年的战友思念和牵挂,有了这次重走参战之路的战友聚会。</h3><h3> 这次聚会,虽说有点迟了,个别参战战友的确再没有机会来了[流泪]。但说晚也不晚,青山不老,江河常流。我们绝大多数战友都健在[拳头]。花甲之年过后,我们有幸相聚实在是件大好事。为此,要衷心❤ 感谢这次聚会组织策划的战友,比如舒国辉唐品兴刘文录丁卫东刘任和高靖峰等战友,也感谢积极响应与参与的各位战友![抱拳][抱拳]</h3><h3> 云南,我来了,昆明,我来了,河口,我来了。苍天见证,大地作证,我们曾经为祖国付出,我们有幸活着回来,我们会倍加珍惜未来。</h3><h3><br></h3><h3> 一、先睹为快,上几幅全家福吧。</h3> <h3>屏边:参战战友和部分军嫂合照。</h3> <h3>河口:四连山山顶合照。</h3> <h3>河口坝洒:当年渡河作战的渡口合照。</h3> <h3>蒙自市委广场前合照。</h3> <h3>滴水洞战场原址纪念碑前合照。前方将士勇往直前,有赖于后方军嫂的无私奉献。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h3> <h3>两山轮战原一连高炮阵地前合照。所有到场的战友,由当年的连长指导员指挥,向原炮阵地行集体军礼。</h3><h3><br></h3><h3> 二、昆明蒙自两地,战友相聚。</h3><h3> 2019年5月6日始,全国7省(市)、23名参加聚会的战友和9名军嫂,陆续起程前往昆明(蒙自)报到。参聚的人数虽不多,但地域范围、年龄差别和当年的职务层次都很有代表性。期待己久的激动人心的时刻即将到来。</h3><h3><br></h3><h3><br></h3> <h3>吴增元刘文录俩位老指导员和军嫂。</h3> <h3>舒连长唐指导寇建德和杨崇明战友。</h3> <h3>从照片中首次认识何连长夫妻。刘福华也算是首次认识吧。最高兴的是看见了帅哥战友+师兄同学杨崇明。</h3> <h3>终于见到了战场上的唐排长了。你好!唐战友。</h3> <h3>何正其战友:幸会!</h3> <h3>舒连长一双手握着我和陈庆才两双手。舒战友一见面老顽童的皮性就表现出来了。😂</h3> <h3>丁卫东战友在讲解行程安排?</h3> <h3>王华在对唐战友说些什么?</h3> <h3>成都战友、当年的帅哥汪泽永,话语间激动的心情洋溢于脸上,咽哽和热泪盈眶的表情感染着同车战友。</h3> <h3>蒙自战友刘任大概是在和舒国辉群主商量行程安排的事吧?</h3> <h3>我与高靖峰握着手,望着渐近的汪泽永在想:这位是谁呢?与汪泽永握手时他问我:他是谁吗?我迟疑不能作答。再后他摘了帽子,我才脱口而出……汪泽永,继而相拥在一起(遗憾的是没有留下这珍贵的镜头)</h3> <h3>我与同班战友黄有绿还有苏来和黄发友同框。</h3><h3><br></h3><h3> </h3> <h3>  三、5月10日正式开启重走参战之路行程。行程第一天(10中午)始,在蒙自用午歺后前往屏边寻找当年入滇首次驻训营地旧址和屏边烈士陵园拜祭英烈。</h3><h3><br></h3><h3> A、寻找旧营地。幸好有当地的刘任战友带路,在云要雾缭绕的大围山森林公园里直达目的地。</h3> <h3>当年的营地现为军事管理区。战友们唯有在门外合影留念。</h3> <h3>当年英姿飒爽的帅小伙而今的花甲老者们,在青春燃烧过的地方,留影纪念是必须的。</h3> <h3>当年的娃娃兵洪善宝,已青春不驻。但那一袭绿军装将永久保存!当年为国家愿抛头颅洒热血,出大力流大汗的记忆也将铭记终身。</h3> <h3>本次聚会唯一没有参战的战友,在那样的氛围之中怎可以不拍个照留念呢!</h3><h3><br></h3><h3> B、屏边烈士陵园拜祭英烈。</h3> <h3>这是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当年在炮声隆隆枪林弹雨中倒下的战友成了如今的英烈,长眠于此。斯人已去,魂不能归故里。呜呼哀哉。泪奔……</h3><h3> 该园有一位防化连的我同乡同宗英烈陆万松长眠于此。因为行程时间的限制,我没能找着他的墓地,给他献支烟敬个礼。深感遗憾。抱歉了,兄弟。泪涌……</h3> <h3>战时的部队番号。</h3> <h3>党永远指挥枪。</h3> <h3>烈士陵园正大门,庄严肃目。</h3><h3><br></h3><h3> 〈二〉、边陲重镇……河口,驻守时间最长和始发渡河投入战斗的地方。</h3><h3> A、10日傍晚抵达第一个目的地……河口,入住宾馆,之后晚歺欢聚。</h3> <h3>战友们情不自禁地唱响了《打靶归来》</h3> <h3>刘任战友用当地传统的迎宾礼节,热情洋溢地唱起《祝酒歌》。此处掌声热烈。</h3> <h3>唐战友主持欢聚晚会。</h3> <h3>刘老战友致欢迎词。</h3> <h3>今夜啊不醉不回还。</h3> <h3>嫂子也不亦乐乎!</h3> <h3>齐齐举杯,庆贺当年我们有幸活着回来,庆贺现时的我们身体还棒棒哒。</h3> <h3>陈庆才战友和我老伴在为战友们派发一点家乡特产……桂园肉。小小礼品不成敬意,仅代表高一连高州籍战友们的一点心意。</h3><h3><br></h3><h3> B、行程第二天上午(11日),前往边陲重镇的战略制高点……四连山参观。</h3> <h3>经与驻守官兵沟通后 ,战友们驱车沿着盘山公路直达山顶。</h3> <h3>放眼远眺,南蛮的老街区域尽收眼底。</h3> <h3>舒战友背手傲视前方,仿佛在说:小小南蛮,凭啥与我大中华较劲?嫩着哪!</h3> <h3>看,我大中华的子民几威武!</h3> <h3>我也和战友们留个影。</h3> <h3>军哥与军嫂。</h3> <h3>夫妻俩笑得多甜蜜啊!</h3> <h3>军嫂们摆POSE。</h3> <h3>以上各位分别合照留念。</h3> <h3>最高职务战友与最高身材战友合照。</h3> 哼哼,我堂堂大中华就是这么牛。<div><h3><br></h3><h3> C、行程第二天上午(11日),参观河口边贸口岸。</h3></div> <h3>口岸地标。我老伴站在口岸地标前留影。</h3> <h3>中越铁路大桥。</h3> <h3>俩猛男秀肌肉。</h3> <h3>越方边贸货运特制人力自行车。</h3> <h3>运载量惊人。它是特定条件劳动智慧的体现。</h3> <h3>等待通关的长长自行车队。</h3><h3><br></h3><h3> D、11日午饭后,前往寻找当年驻训最长的地方,但因建设封路而抱憾。几经辗转,当年渡河过越作战的渡口找着了,但中方一侧因建设而面目全非了。</h3> <h3>战友们,还有印象吗?</h3> <h3>当年渡河的舟桥。</h3> <h3>河对岸近处为当年渡河的码头。左边稍远为230高地。最远最高的大山为黄连山。</h3> <h3>近距离直观越方渡口码头。</h3><h3><br></h3><h3> 〈三〉、行程第三天(12日上午),刘任战友邀请众战友品尝特色过桥米线并陪同游览碧色寨。后带领我们到了高速公路入口处并分手道别。云南战友己去过麻栗坡,因而不参与后期行程。</h3><h3> 至此,前期行程的食住行都得到刘任战友的大力支持。在此,谨代表众战友对刘任战友说声谢谢!辛苦你了!刘战友。</h3> <h3>面对这一大碗(我称之为盆)米线,凯哥是否有点无所适从呢?</h3> <h3>以上图片所反映的是夸张的饮食器孟、夸张的吃法和战友们真心的笑容。尤其是舒战友的吃相,直教人忍俊不禁。</h3><h3><br></h3><h3>  B、游碧色寨。电影《芳华》拍摄地之一。太多的人为因素,看过便过了</h3> <h3>C、麻栗坡烈士陵园拜祭英烈。</h3> <h3>现场对话了解到,图中的姑娘叫付坤,专程由北京来到陵园祭奠英烈,亲自逐一为960位烈士每位点燃敬奉一支香烟,由上午至下午约6时才完成她的心愿。图中男士是麻栗坡本地的志愿者,叫朱效悯(百度可查)三年共计1129天,每天为一位烈士敬奉1支香烟。他们并不是烈士亲属。在那特定场合,本是心情沉重强忍泪水的。了解事情原委之后,我不禁潸然泪下[流泪][流泪][流泪]</h3><h3><br></h3><h3>  〈四〉、行程第四天(13日上午),重上老山轮战高炮一连阵地旧址,登老山主峰。</h3><h3>  A、漆树坪,我们又来了。当年的高炮一连阵地,现场已是一片玉米地了,但人还当的人。当地乡亲见到我们的那份热情,很叫人感动。这才是真正的军民魚水情。</h3> <h3>当年的连长讲述当年轮战时期的战况。</h3> <h3>当地乡亲拉着当年的唐品兴指导员嘘寒问暖,拽着要进屋喝茶吃饭。</h3> <h3>)</h3> <h3>当年一连炮阵地,八门高炮直指苍穹。帅哥唐指导员的美照。(以上二幅图片转载自何正其战友的链接。谢谢!)</h3><h3> B、登海拨1444.22米的老山主峰。该山峰是四点多平方公里争议地域中众多山峰的最高峰,控制了它相当于控制了周边半经约30千米的广阔地区。它的战略意义由此可见一斑。经84年4月28日、6月12日和7月12日三场浴血奋战之后,它被牢牢地撑握在我边防部队手中,从而取得决定性胜利。</h3> <h3>当日老山主峰云雾缭绕。</h3> <h3>老山主峰最高点……瞭望塔。</h3> <h3>这图这情景很有当年的未婚妻牵着兵哥哥的手,盼望哥哥早日平安归来的感觉。</h3> <h3>有木有通讯兵的范儿呢?</h3> <h3>战场硬汉型像。</h3> <h3>当年鬼哭狼嚎的地方,现在可以昂天长笑了。</h3> <h3>猫耳洞……为躲避敌人的炮弹的伤害而挖掘。由于老山地区自然环境恶劣,阴天大雾潮湿,晴天则高温炎热,气温可达40攝氏度,有的战士在洞内最长时间达半年之久,裆部糜烂连内裤都不能穿,加之蚊叮虫咬,异常艰辛。苦啊,我们的战友。</h3> <h3>界碑越南一侧留影。</h3><h3><br></h3><h3> 四、拥别麻栗坡。</h3> <h3>此情此境,李商隐的名句“相见时难别亦难”,最能反映我们的心态了。</h3> <h3>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再见!保重!多联系!</h3><h3><br></h3><h3> 此次聚会,有幸见到了曾经相识相知的战友和见面才认识的战友。我们有缘来相聚。尽管我们吃住行玩在一起的时间只有短暂的4天,但彼此间很感动很投缘很开心。战场上那生死战友的情谊延续了四十年,并且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加逾发浓烈。乃至于我们要分手道别时,才猛然觉得时间过得飞快,依依不舍之情油然而生。我觉得我是泪别战友的。正因为如此,这几天战友的音容笑貌总是在我脑海里浮现,莫名地有一种刚分别又期待的感觉。期待吧,其实期待是一种牵挂和思念。期待着下一次我们再欢聚![握手][握手][握手]</h3><h3> 此外,通过聚会,接触过一些人和事,某些特定的地方又很令人触景生情。静思之下也有一些感悟。一是战场上的战友情是最真诚的友情;二是活着真好。因而要用心地保管好自己的百几斤;三是善心人不少,比如付坤和朱效悯。对他们二位,我没齿难忘。</h3><h3> </h3> <h3>本次聚会,因为顺道而我又很贪玩,去到世界文化遗产景区……元阳梯田景区和田园风光极佳的普者黑景区转了一圈,有些景色很美,忍不住要与战友分享。请别见笑。</h3><h3><br></h3><h3> 一、元阳梯田景区风光。</h3> <h3>落霞很美!</h3> <h3>  二、丘北普者黑景区风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