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之城———广州(一)

闲云野鹤

<h3>&nbsp; 说广州人没有方向感那是一点不错的。街道走向和命名根本不按东西南北的规律,七弯八拐的街巷,街道南北变化混乱,比如麓景西路,“西”字的方位就不准,常常误导初来广州的北方人。故而,广州地名也总是用易记的事物为指引,找人问路,你就等着向左或向右的回答,没有东西!</h3><h3>&nbsp; 比如在老城区有一团小巷子,有个非常别致的谑号———九兜巷。“兜”字在粤语里即拐弯抹角的意思,你就准备进去兜圈子吧,九兜巷其实远远不止拐九个弯。那么,这乱麻似的巷子又源自于什么指导思想?跟广东商人经营路子有啥关联?</h3> <h3>“故事”,在广州话里居然简化成“古”,一代代的讲古大王们在码头上、榕树根下聚着民间智慧,阐发着小市民的喜怒哀乐,讲古者们至今还是广播电台的支柱呢。</h3> <h3>  水浒传是真历史的民间话本,因为它实在,红楼梦是侯门大户的秘传,因为它真精致,史话者、大话或真话,端的要凭看官大脑神经元成长的程度,三分思考加七分乐趣,千年画卷便于大脑中徐徐展开。</h3> <h3>“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古人在《四书五经》中就把南风从自然界的恩物上升到了经世济民的高度。以诗言志和以诗讽世是中国人的发明,于是东坡先生就得“机会”到广州来旅游了。</h3><h3>“南风窗”与政府无关,它是南中国的一句吉祥语而已。其实广东人对“南风窗”是情有独钟的,广州人虽然不太讲究方向感,但湿热气候中的南风常给人几丝畅快,东方文明总是以天地万物曲曲折折地影射人生文化、家国政治。</h3><h3>《南风窗》的名字起得很好,不狂不躁,温文尔雅中又蕴含丰富的内涵。南方人尤其心领神会,它不仅是一个望洋看世界的窗口,更是中国人看世界的“第三只眼睛”,理性、前瞻、有深度、大气,不愧为“时代坐标”的美誉。</h3> <h3>八百多年前,一个很热很热的夏天,苏东坡带着一家大小来羊城旅行,在山道上逶迤走着。那时管这里叫“番禺”,因为城中有个大土坡,叫“番山”,仅是一个小山坡而已,只因珠三角地带向来只有小山丘,所以也被当地人当成大山了。伟大的苏老先生虽然想象力丰富,但万万想不到这要奋力攀爬的小山,如今己然铲得平平坦坦,取名叫北京路了。很难说是不是,老先生的双脚给这块土地带来了仙气,这里寸土尺金,有人说这里是最有商业价值的地皮,每平方米每天可产生数百万元的纯利,绝对是中国之最,……文化的价值不可小觑啊。</h3> <h3>“象岗山”———现今的城雕五羊石像和古以有之的镇海楼就在山上,比起番禺两个小山坡,这里是真正的山,起码有几百米高呢,今人比古人俗多了,竟然称之为“观音山”,现在大体上叫做越秀山,因为南越王曾经在此山上建造了越王台,不准再改了!</h3> <h3> 旧时象岗山还是城北关隘,羊城四门之一的北大门所在,直至20世纪中叶仍然是一条狭窄的山间小道。1949年解放大军进城时由此杀入,故此现在叫做“解放路”。西侧巍然矗立的是中国大酒店和广交会会址,路东也拓宽了一些,老人说:好彩拓得不多,否则羊城财气可能会大泄,皆因广州城南平坦渐低,北边收窄略高,形似簸箕,收尽了财气。</h3> <p class="ql-block">  别说岭南是南蛮之地,苏东坡老先生几百年前就在今天的越秀山下歇过一下,就歇出了岭南文化,更别说南粤是文化沙漠,若让东坡于地下得知,定会说:“我呸、我呸!经我点化,文胆辈出,岂敢当我没到过?”。</p> <p class="ql-block">中国历代的帝王多数是愚而无知,一边说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另一边又把岭南视为化外之地。他们自己从来不到岭南来,从赢政到溥仪,没有一个九五至尊来过广东,乾隆三次南寻,愣是不把岭南放在眼里。另一方面历朝皇帝又把看不顺眼的人贬谪到岭南,以为罪臣们“唔死一身潺”,殊不知岭南天然富庶,人物典章,风流竞秀,除了迂夫,均得其所哉。若干年后,终于冒出一个姓孙、名中山的广东人,一怒之下,率领北伐军把混账皇帝拉下龙椅,把封建余孽统统扫进历史垃圾堆,可谓天意滔滔!</p> <p class="ql-block">  当然没来广东之前,罪臣们也并不知粤地这般美好,他们总以为:“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涯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的诗句是苏东坡之前的唐朝宰相李德裕被逐岭南时所咏,也许李氏官阶太高,所以失落感也强。东坡先生则豁达得多,当品尝到岭南的佳果荔枝后,引吭而歌的是:“不辞长作岭南人”!。</p> <h3>“客家占天下”,老广府人这么说,语气中有点狠狠的味道。</h3><h3>农村有句俗语:“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语言交流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王力先生干脆从文化入手,将广东粤文化划分为三大语系:广府、客家和潮汕,这是文化定理,北大教授王力(广西博白人),就是以诗词格律学闻名天下的那位,在20世纪初就提出了以上理论。</h3> <h3>其实广府、客家、潮讪人,说不定2000多年都是中原人,积了千年,客己成家,也难为王先生分类细致了。</h3><h3>南越王赵佗,2300多年前“率五十万大军”攻入岭南,曾向始皇帝请求补充3万个“女无夫家者”,同时也必有大量秦军将士与当地越人通婚,这些人也应是广府人的一部分。到了清朝皇帝遣来大批兵士官宦镇守岭南,多数是东北满族人,近代林彪率领百万大军进入岭南,来了也不走了,不断的民族融合,真是难解难分,却是《客家占尽天下》。</h3> <h3>《凉茶》:总有一种快乐让你感受</h3><h3>不认识凉茶就等于不认识羊城。</h3><h3>凉茶究竟是何物,渐渐地被更多外地人了解,那就是“自讨苦吃”的注解。</h3><h3>没有病,没有痛的时候,找一些比中药更苦更难喝的、黑乎乎的东西来喝吧,如果有点头疼脑热、口干舌黄的时候,那就大碗大碗地往自家肚子里使劲灌,这就是凉茶。有时候干脆就把这类东西都叫做“王老吉”,因为那是广州最有名的凉茶品种。</h3> <h3>也有初来乍到的外地人不信这个邪,但当他住久了,或者青春痘玉面横生,或者恹恹地任什么美味也不想入口时,必定降服于这黑乎乎的玩意。道理是说不上,也不必细细领,反正老人小孩、全体民众都认为此物能使人平平安安,这是有目共睹的。</h3> <h3>  如果谁写一本《地方名录考》一定会很有意思的。广州有条路竟然叫做“八旗二马路”,分明是清代八旗子弟的落脚处。1949年解放军杀入广州,蒋校长的军队望风而逃,市井内的小烂仔在巷子内抱头鼠窜,解放大军进城的第一条马路就叫解放路了。在广州,最短的巷名只一个字,如百灵路上的“牛”巷———估计当年是牛栏,可考否?</h3><h3>全国各地都有客家,广西、江西、福建、四川………,但为什么人们一说客家,首先想到的是广东?</h3><h3> 闲着没事干,带着“问题”去旅行。</h3> <h3>广东电视屏幕上有一部上演了两年的连续剧——《外来媳妇本地郎》。这部片子是想到哪演到哪,有点像闲云写美篇,粤式的滑稽、尴尬、龃龉与文化冲突,颇值一看。</h3><h3>“外来媳妇本地郎”是广州的典型民俗、风尚或者说是社会观念转变的例子。当然,本地媳妇外来郎也是不少,这种从秦汉时代就开始的南北染色体大交流于今愈演愈烈。</h3> <h3>据说是有一日,全村的女子们,在团结路东一里要把所有非本地的女子赶出去,她们的口号是:“保卫幸福”!原因在于,工厂请了许多外来妹,数量整整比本村总人口高了不止一倍,川湘陕豫赣还有东北哪疙瘩的人都有,于是,南拳北腿、美丑姸媸无不俱备,煞是热闹。</h3> <h3>年轻小伙子们总是眼往高处溜,渐渐地,有了第一个外来媳妇。高挑的身段、白白嫩嫩的皮肤,这是长期在南国艳阳下生活的女子很少有的,据说那场婚事意然成了本地媒体的头条,男方为了大办一场,竟然包了一架波音747飞西安,把亲家一族上上下下70余口通通拉到村里,迎亲车队以一台老奔S600打头阵,宝马、蓝鸟一大溜全是村里年轻人的私家车,浩浩荡荡,不久便有后继者接踵效法,很快便蔚然成风。</h3><h3>男士们倒也挺有学问似的,“这是效法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基因提纯”,他们振振有词。这下子本地姑娘就有点麻烦了,于是南方姑娘努力修炼自身,危机之下岭南才女的比例又远远超过北方姑娘,加之爱干净整洁又勤劳,相比之下西北姑娘不爱洗澡,表面光鲜亮丽比不过内在的秀美,近些年南方小伙子更理性了,情况有了微妙的变化。</h3> <h3>“美”从来不唯一,在美学概念里,别被她人的审美所定义,人自信才美。</h3><h3>希望有更多的女孩们明白——女性的价值不只有年轻、美貌、温柔;还在于独立、贤良、锋利、各性鲜明,重要的是有思想,由内而外的一种心灵力量,才能突显出气质。</h3> <h3>登上小蛮腰观夜景,看万家灯火,你才能感到广州的包容、华丽、气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