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学院诗校第十二期练笔(001)

若兰(如梦)

<h3><br></h3><h3> 献给母亲最美的诗词,祝愿母亲节日快乐,以“母亲节”为题作七绝一首,限平水韵。</h3> <h3><br></h3><h3>母亲节随笔 文/班主任人鱼 徐府生来孝子多,欣逢佳节谱新歌。 情真引得家慈笑,笑出深深俩酒窝。</h3><h3> 海玉简评:“徐府”指作者家。首句和承句点出母亲节主题,章法可以,承句遣词造句则稍有欠缺。前面两句的铺垫在转句其实是可以引出一个“热闹的敬孝场景”,否则作品就会显得有些空洞的。结句意象只有两个酒窝,有点单薄。<br></h3> <h3><br></h3><h3>《母亲》 问/A17-风与雪 齿落腰弯鬓发枯,时时多病杖相扶。 一朝儿女归家后,摘菜煎茶乐掌厨。</h3><h3> 海玉简评:这首诗通顺流畅,脉络清晰,赞。前两句寥寥十四字,便丰满勾勒出了一个老母亲的形象。结句情中有景,景中有情,这个结也较佳。转句稍不足,“儿女归来”这个意象取的不错,但这句大约需要高度凝练,融入儿女对母亲的爱,方觉饱满。<br></h3> <h3><br></h3><h3>观纺织随笔 母亲节献给母亲 文/辅导老师~宅雨轩 梭线铿锵独有情,儿时最惯杼机声。 童谣一则百千夜,我倚娘亲娘倚灯。</h3><h3> 海玉简评:这首诗较成功的刻画出了一个勤劳母亲的形象。只是所用的一些词语展现力不够,使意境弱化,这些词包括“有”“最惯”“一则”“倚灯”,它们或意不顺畅,或形象单薄,或意象模糊。起句基本上是独立出来的,没有这句后面几乎也是完整的,所以问题的关键在起句。从这句的语境来说,本诗当是写于织布机面前,后面却再也没有回到这个语境上来。<br></h3> <h3><br></h3><h3>妈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文/梅花落尘 豆蔻年华不识愁,何曾懂得母担忧。 丫头寄宿我成你,添减衣衫说不休。</h3><h3> 海玉简评:如果诗是一位少女,那么题目就好比是她的脸蛋。想象一下,假如一个汉族美女,涂成印第安那样的泥巴脸或者搞成欧美发型,我们会不会觉得不协调呢?就内容而言,前两句基本上呈现出了大家少年时代的情景,小时候的我们天真快乐,是因为有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如果这就完了,是有些不足的,应该体谅一下母亲的辛苦,遮风挡雨的她可能是正顶着狂风暴雨的,我们也会有所担心,应该是有这种情感反馈的,对吗?转句“丫头”是指作者的女儿,后五字太口语化了,且与前文承接上不理想。结句欠缺凝练,对于本诗的中心词“担忧”的扣合也停留在了表面,可以试着写出为人父母的辛酸,方觉深刻。<br></h3> <h3><br></h3><h3>母亲节感现实老人们 文/静水 千字难书是母恩,拼为儿女弃晨昏。 如今各自安居业,白发弓腰哄小孙。</h3><h3> 海玉简评:这个题目太口语化。脉络清晰、诗意通顺,是本诗可取之处。不足之处是,只停留在了表面上的描写,没有写出题目中的重点一个“感”字,缺少情感的融入也是这篇作品需要思考后去完善的。无情感便不足以动人。<br></h3> <h3><br></h3><h3>母亲节诗 文/蝶衣 新瓜待结花先萎,新竹长成笋壳黄。 思量恩情亏父母,如何不爱惜亲娘。</h3><h3> 海玉简评:提个个人的建议,在我看来七言首句入韵为佳,不入韵则前两句用对仗为佳,那样结构上会显得紧凑些。“量”字中古多音字,在思量一词中读平声。好了,咱们来看这首诗本身。起句借大自然中“花”与“瓜”的关系形象的阐述了子女与父母的关系,用的非常好。承句跟起句的写作手法一样,大约是作对仗,仅壳字没对上。竹箨在竹笋刚长出来的时候是青色的,老了要脱落的时候便呈现出黄色。这是用一个生命的零落来换取一个新生命的成才,这种恩情我们真是无以为报,这便是转句。结句只需要取前四或者后三,因为前四字和后三字意思其实相近,这样写有点拖沓。后两句是一个整体,转句是“父母”而结句是“亲娘”,这里也就出现了个小小的漏洞;“父母”这个词太实太具体了,反而弱化了意境,可以考虑换个合适的词。结句修改时可作思考,补充如何爱惜才不至于让这句话成为形式化的空话。<br></h3> <h3><br></h3><h3>寄养母 文/玉 经年养育胜园丁,小树而今硕果盈。 每念萱堂尘世远,如何报答汝恩情。 影师简评:养母,曾经养育过自己一段时间的人,我觉得这首诗的起承还不错,只是转结有点空。如何报答汝恩情,这个问,你让读者怎么答呢?这个问本身是你自己应该考虑的事,你把读者当百度了啊?所以这个结,感觉没什么意义,凑痕严重了些。如果你现在已经报答了,那就写出你的感受就好,如果还没报答,那就写出你的歉疚来,这样问,什么也算不上嘛。<br></h3> <h3><br></h3><h3>七绝*母亲节忆母亲 文/爱你一万年 沧桑历尽泪盈花,忠厚勤劳善养家。 邻里亲朋皆道好,一生贤惠受人夸。</h3><h3> 影师简评:沧桑历尽泪盈花,这个沧桑历尽和泪盈花的主语感觉有点不一致,转句直白了些,结句,你可以把别人的原话给写出来,这样也比你直接说出来强。受人夸,别人是怎么夸的呢?整首诗写的欠缺灵动和诗意。<br></h3> <h3><br></h3><h3>《邻家母亲》 文/A28~梦儿 十七新娘婆七十,相夫敬老叔姑尊。 孙强子孝街邻赞,四世同堂笑语暄。</h3><h3> 影师简评:题邻居母亲,十七岁做新娘,为人媳,为人母,七十载。受人尊敬,街坊四邻夸奖,四世同堂共享天伦之乐!这首诗写的太宽泛了,所有的事情都想表达出来,所以,没有一件事情说的明白了。邻家母亲,抓住一二个足以表达人性魅力的细节来写就够了,一个人的一生近百年,你二十八个字能写的明白啊?<br></h3> <h3><br></h3><h3>打电话 文/试问卷帘人 早起和娘通电话,吁吁气喘语声迟。 笑言正跳小苹果,养好身躯不累儿。 影师简评:其实这首诗好的地方,主要是贴近生活。很多时候,我们的作业都是在构建空中楼阁,这样贴近生活的作业不多见,诗来自于生活,把生活上的事用诗来写出来,写出你的感触,写出你的心情,这才是诗的本质,但是,诗又不同于其他文体,所谓的诗家语在这首诗里,没提现出来早起和娘通电话,这不是诗,只是口头语,缺少了诗家语的美感。当然,你可以说,唐诗里面也有这样用的,但是,俗语入诗需要有俗语入诗的条件,如果真能做到语俗意不俗,那才是最好的表达.<br></h3> <h3><br></h3><h3>母亲节诗 文/A02点到为止 闹市闲居恨几何,回回小住泪婆娑。 如今端坐青云里,我在青云娘在坡。 影师简评:点到为止这首诗,没点到就止了. 整首诗一直在表达情绪,而忽略了情绪的出处,闹市闲居恨几何,这恨从何来啊?回回小住泪婆娑,这又是为什么啊?如今端坐青云里,这莫非是观音菩萨来了么?估计是字用错了,能够端坐青云里的,那是神。我在青云娘在坡,这句可以猜出来一些,但有的东西不能乱猜。因为,娘在坡上,可以引人联想的事儿太多。猜人生死,那可不是瞎猜就能行的,你需要比较明显一点的表达。总体看,整首诗虽然情绪不错,但表达比较模糊,诗意衔接也不太理想。<br></h3> <h3><br></h3><h3>老娘<br></h3><h3>文/B09花满楼 眼角难将岁月藏,凉风吹鬓似添霜。 赢身倚杖柴门外,再嘱加衣勿念娘。 影师简评: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游子临出门时的那一个片段,只是结句的勿念娘感觉有点不理想,整首诗营造了一种离别情绪,如果把勿念娘这个叮嘱隐在暗处,估计会更好些。诗贵含蓄,情隐于事理才是最好的,这个勿念娘直接把整首诗的气氛给点没了,诗完意尽,诗之一忌<br></h3> <h3><br></h3><h3>忆儿时与母放鸢 文/小白 儿时依母放风鸢,线断鸢飞母怅然。 儿大也如脱线鹞,高飞怎晓母心煎。 客师简评:这首作品写作的手法可以,采取重叠的方式,加强情感的流露,儿大也如脱线鹞,转句的意思表达的是很清楚,但是后三字可以再斟酌一下,脱线鹞,鹞 代表的是鸟类,那么可以说成是金丝雀之类的,小时候有父母照顾 犹如笼中的雀鸟,鸟长大了 当然要展翅高飞 ,所以可以结合这个思路去想一下 怎么去修改,高飞怎晓母心煎,再说下合句,煎 这个韵脚要好好的想一下,要贴合诗意,以前也讲过韵字的选择,要结合整首作品的意境去选择合适的韵字,你这首作品采用的写作手法是夸时空的,这是一个明显的对比,儿时 到长大 不同的时代 不同的情景,重字的使用也是有好处的,但看具体的怎么使用,重字主要是可以增强感情的抒发<br></h3> <h3><br></h3><h3>母亲节 文/A爱你一万年 慈爱之心孰可知,子危舍己可随时。 从来荫德比天大,后辈忘恩天不宜。</h3><h3> 客师简评:这手作品是谁写的,这首作品写的很大气,慈爱之心孰可知? 首句应该以问句作结,又问必有答,那么承句就是最好的回答,承句讲到的是母爱的伟大,救儿舍己,那么转句又讲到了荫德,其实这个荫德 就是自己平时积累的一些功德,也可以说是祖辈给自己后人福阴,这首作品给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承句,那么合句的结 就有些偏离,后辈忘恩天不宜,就像是你吃饭吃的好好的 突然让你放下碗筷去做别的事情,那么结句 怎么去结,因为转句 转的比较高,那么合句就要留下一些悬念 给读者一些想象的空间<br></h3> <h3><br></h3><h3>母亲节 文/C19~盐都浪子 微信传情款款飞,谁怜白发对余晖。 人间自有回家路,只怕儿孙不解归。</h3><h3> 客师简评:这首作品接近实际生活,但是用词可以广泛一些,比如首句的微信 可以改为网络,网络传情款款飞,款款两字可以再考虑一下。承句最好看,有画面感,网络传书逾久违,谁怜白发对余晖。承句是感情爆发的一个关键点,情感不言而喻,人间自有回家路 转句写的不贴切,具体表现在人间 这个是不用写出来的,让读者去感受,转句的七个字 可以直接换掉,接上承句的意境,那么合句只怕儿孙不解归。只怕儿孙不愿归。直接下定论,儿孙为什么不归,把原因描述出来即可,你可以尝试这接触一些这样的场景,这样对写作有帮助,以工作忙等等理由为借口 这个就是生活来之不易所造成的一种现象,每个人都有,要怎样去表达出来 这个才是最关键的,用文字去描述 你此刻的心情<br></h3> <h3><br></h3><h3>一只黄梨 文/战无不胜 娘亲再见又三天,那只黄梨近面前。 要你多餐菜和果,偏留给俺失新鲜。 客师简评:口语化比较严重,诗要有诗的语言哈,如果是用文字来描述 完全可以写现代诗,这样感情就比较丰满一些,短短28个字 用口语是不容易表达清楚的。我个人建议哈<br></h3> <h3><br></h3><h3>七绝*春花 渔阳第一法 文/爱你一万年 春花有意舞春风,眼去眉来睑染红。 游客不知来问我,花儿何故面朝东。 客师简评:这首作品写的有点意思,有些明知故问,眼去眉来 成语拆分使用 这个可以有,但是要语句通顺,睑 字义代表的是眼皮,其实和眼去意思有些重叠,本来七绝字就少哈,要慎之又慎,游客不知来问我,花儿何故面朝东。转合两句是连贯的,但是起承和转合之间有些断层,虽然合句留有悬念 ,起承就是纯粹的写景 ,细细的品味一下起承两句,春花有意舞春风 为什么有意,难道春花和春风之间有什么关系,其实拟人的写作手法在唐代诗词里面是很普遍的,如果大家再细细的品味一下 或许还会有更多的发现,合句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 ,其实我个人还是觉得这首作品很不错,前面说到断层的时候 是真的没有去深入的理解这首作品,当中有个别的词需要再斟酌一下,睑染 ,转句应该用问号,春花有意舞春风,眼去眉来睑染红。游客不知来问我?花儿何故面朝东。,其实说到底 转句还是有些直白<br></h3> <h3><br></h3><h3>题婆母 文/修心 不是亲娘也喊妈,未曾养育爱相加。 当年医院产房外,急我艰辛闪泪花。 客师简评:写作的时候要注意避免口语化,这个问题在点评的时候不光是我一个人再说,我相信其他的老师也会提到这个问题,就像刚才战无不胜写的作品,都是同样的毛病,虽然你所表达的感情是真的 但是没有用合适的词汇语句来描述,诗与白话的不同在于 诗是炼出来的,白话随口而出,这就是区别。我记得课余有人在发诗家语,大家可以仔细的去品读一下,对大家很有用处的,打油的作品都比这个好,说实在的我不想打击谁,但是学习了这么久 最起码应该有几句是比较出色的<br></h3> <h3><br></h3><h3>音画:网 络</h3><h3>编辑:若&amp;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