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高发期,家长需做好防护

美友5861657

<h3>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一些儿科的常见传染性疾病即将出现,比如水痘、腮腺炎,麻疹、风疹、手足口病等,其中对我国儿童影响最大的是手足口病,该病多累及婴幼儿,且近年重症病例逐渐增多,发病急,病情变化快,严重者可危及患儿生命。</h3> 手足口病的病源是什么? <h3>  主要为肠道病毒,在我国以柯萨奇病毒 A 组 16 型(CoxA16)和肠道病毒 71 型 (EV71) 多见。肠道病毒属于 RNA 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中生存,不易被胃酸及胆汁灭活,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因此发病多在潮湿闷热季节。</h3> 传播途径有哪些? <h3>  人类是目前已知的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有手足口病的人群及隐性感染着均有传染性,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的粪-口传播,其次为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疱疹液及污染的物品传播。是否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清楚。</h3><h3>儿童为主要感染人群,尤其是托幼机构的儿童。成人亦可感染,但相对较少。</h3> 临床表现有哪些? <h3>  可分为普通病例及重症病例,大多数为普通病例,但有些重症病例需要警惕。</h3><h3><br></h3><h3>(1)普通病例</h3><h3> 多有发热,食欲不振,流涎,少数可有流涕、咳嗽,口腔内可见散发性的疱疹或溃疡,多位于舌体、颊黏膜或硬腭等处,可伴有疼痛,手足和臀部可有斑丘疹和疱疹,多数 1 周内痊愈,预后良好。</h3><h3><br></h3><h3>(2)重症病例</h3><h3> 具有以下症状时要注意患儿可发展为重症:</h3><h3> </h3><h3> ·高热不退,体温持续在 39℃ 甚至以上;</h3><h3> </h3><h3> ·同时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损害表现,如精神萎靡,嗜睡,头痛,反复呕吐,易惊及肢体抖动,共济失调或惊厥,呼吸节律改变或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咳白色泡沫痰或粉红色、血性泡沫痰等,肺部听诊闻及湿罗音或痰鸣音。心率增快,面色灰白,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血压降低或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等,同时末梢血糖增高明显;</h3><h3> </h3><h3> ·以上系统损害可单独出现或同时出现,要考虑重症可能。</h3> 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h3>(1)个体因素</h3><h3> 5 岁以下儿童易感,早产儿、婴儿期未能母乳喂养者均更易患病,3 岁以下幼托机构儿童是高危人群,男孩由于好动,自身卫生情况较女孩差,因此患病高于女孩。</h3><h3><br></h3><h3>(2)卫生习惯</h3><h3> 婴幼儿喜欢吸吮手指、咬玩具,这种特性容易导致手足口病的发生。饭前、便后或者没有良好洗手习惯的儿童极易发病。</h3><h3><br></h3><h3>(3)环境因素</h3><h3> 居住环境卫生差,环境拥挤,空气流通不畅,或有人粪堆积,污水、垃圾滞留均使儿童易感手足口病。</h3><h3><br></h3><h3>(4)气候因素</h3><h3> 由于病毒喜欢闷热潮湿的环境,因此夏秋季是该病的高发期,在此期间要严格注意预防手足口病。</h3>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有哪些? <h3>(1)血常规:</h3><h3> 最常用,主要观察白细胞计数,普通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但重症病例可明显升高;</h3><h3><br></h3><h3>(2)病原学检查:</h3><h3> 鼻咽部分泌物、疱疹液或粪便标本中肠道病毒的特异性核酸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可以确诊;</h3><h3><br></h3><h3>(3)胸部 X 线片检查:</h3><h3> 普通病例多无异常表现,重症病例可见肺纹理增多,呈网格状、斑片状阴影等表现;</h3><h3><br></h3><h3>(4)脑脊液检查:</h3><h3> 普通病例无需该项检查,重症病例需要检查脑脊液,多表现为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细胞计数增高,多为单核细胞,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h3><h3><br></h3><h3>(5)磁共振检查:</h3><h3> 重症病例可见脑干、脊髓灰质改变。</h3> 如何治疗? <h3>(1)普通病例</h3><h3> 主要是对症治疗,尚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给予患儿充足水分摄入,适当退热,注意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及皮肤的护理等措施即可。</h3><h3><br></h3><h3>(2)重症病例</h3><h3> 需要住院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主要措施包括降颅压,降温、镇静、止惊,可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并注意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h3> 护理要点有哪些? <h3>  良好的护理对于手足口病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h3><h3><br></h3><h3>(1)饮食护理:</h3><h3> 给予患儿流食、无刺激性食物,避免生、冷、辛辣等食物,同时多摄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清淡食物,鼓励患儿多饮温开水;</h3><h3><br></h3><h3>(2)口腔护理:</h3><h3> 指导患儿口腔清洁,饭前和饭后给予淡盐水漱口;</h3><h3><br></h3><h3>(3)皮肤护理:</h3><h3> 保持皮疹周围皮肤干燥和清洁,经常修剪患儿指甲避免抓破皮疹处引起感染,小婴儿加强臀部的清洁、干燥护理,尽量避免使用纸尿裤,降低红臀的发生率;</h3><h3><br></h3><h3>(4)心理护理:</h3><h3> 对大一点的患儿,可结合患儿生理和性格特点,以和蔼、亲切的态度与其交流,消除紧张不安心理,尽可能配合治疗,促进痊愈。</h3> 高发季节如何预防? <h3>(1)接种肠道病毒 71 型 (EV71) 灭活疫苗,可预防由 EV71 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等,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有条件者可以考虑接种;</h3><h3><br></h3><h3>(2)做好手部卫生:外出归来或饭前、便后使用香皂或洗手液等清洗患儿双手,避免幼儿与感染患儿接触;</h3><h3><br></h3><h3>(3)注意对幼儿奶瓶、奶嘴进行清洁,手足口病流行期间避免到人流集中或空气流通差的场所;</h3><h3><br></h3><h3>(4)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保持空气流通,对幼儿的玩具、卫生用具及餐具每天消毒;</h3><h3><br></h3><h3>(5)一旦发现患儿出现手足口病症状,及早就医,同时避免交叉感染;</h3><h3><br></h3><h3>(6)配合托幼机构每天进行晨检,疑似患儿应及早就医诊断,同时居家隔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