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敏感期

喵儿

<h3>  在吸收性心智的理论基础上,并受荷兰生物学家德弗利斯的启发,蒙台梭利认为,生物界存在一个事实,即各类生物对于特殊的环境刺激都有一定的敏感时期,这种敏感期与生长现象密切相关,并和一定的生长阶段相适应。</h3><h3>例如,毛毛虫在初生后第一阶段对光很敏感,为了得到强光,它爬上树梢。与此相关联的是树梢有最嫩的叶子,适于幼虫食用。当毛毛虫长为成虫后,可以吃大的树叶,它对光敏锐感受力也就失去了。</h3><h3>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心理的发展与这一生物现象类似,也有各种敏感期。</h3><h3>她指出,从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来看,生命力不仅通过自发活动展现出来,而且表现出一种节律即生命力在个体成熟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期。</h3><h3>比如,儿童在两岁到四岁之间出现的视觉、听觉、触觉的敏感期。处于敏感期的儿童,能从复杂的环境中,选择适合其成长的事物,并积极地加以触摸和模仿,积累经验,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基础。</h3> <h3>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敏感期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出现的,环境提供了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环境与儿童对某种敏感事物的要求协调一致,相应的该种能力就会自然地、完美地发展。反之,如果环境与儿童对某种敏感事物的要求相背离,该种能力就不会得到良好的发展。</h3> <h3>  因此,蒙台梭利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辨别环境是否适应了某种敏感能力的要求,而且应在不同的敏感期内,为儿童提供适宜他们敏感期活动的环境,促进儿童敏感能力最大限度的发展,千万不能让儿童敏感能力的发展错过时机。</h3> <h3>  “敏感期是指生物在初期发育阶段,所具有的一种特殊敏感性,它是一种灵光展现的禀性,并且只在获得某种特性时闪现出来。一旦它获得了这种特性之后,其敏感性就消失了。每种生物的特性都是借助于短暂的刺激或潜力而获得的,而其发展则不能只取决于一种模糊的遗传,它要靠本能的悉心引导,即通过对某种确定的活动提供刺激来进行的引导。”</h3><h3> </h3><h3>儿童心理发展也存在着敏感期,即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儿童有某种心理倾向性,从而使儿童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刻,对一定的事物或活动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并能有效地认识事物和掌握活动,而过了这一时期,上述情况便会消失,而且不再出现。</h3><h3>敏感期是一种天生的美德和内在生命力的展现,它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达到一定的发展目标的。</h3><h3>敏感期作为区别成人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