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清华园内各类校友纪念物随处可见,一座雕塑、一块型石、一片树林、一丛花园,意味悠长的校友纪念物如粒粒明珠散落,又如星辰璀璨生辉。</h3><h3><br></h3><h3><br></h3> <h3> 二校门是清华大学最早的校门,1909年奠基,1911年清华学堂开学之前竣工落成,她是清华校友心中最为神圣的建筑,现在的二校门是由校友捐款重建。</h3> <h3> 位于公关管理学院前坪的孺子牛石雕寓意:要做人民大众之牛。“孺子牛”三字,摘自毛泽东主席手写鲁迅诗。1974届全体校友于2004年4月25日捐赠。</h3> <h3> 坐落于主楼左东侧草坪的《星光旅行者》是清华EMBA国学班三期全体同学为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于2011年4月捐赠。作品寓意着波浪从海面升起,如同准备飞翔的翅膀。这是一种充满各种积极愿望的直觉和隐喻,智慧之风引领我们试图去触及和探索宇宙智慧海洋的新领域。</h3> <h3>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矗立在新水利馆前面,是包括胡锦涛在内的水利系1965届校友于2002年4月27日祝贺水利系建系50周年捐建。挺立的石柱与流畅的钢管相互支撑,立于大地之上,既反映了源远流长的办学理念,也凝结着清华水利人的“魂”。</h3> <h3></h3><h3> 伫立在大礼堂前草坪南端的《日晷》是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所在的1920级送给母校的纪念物。这个古老的计时器一直在提醒学子们惜时如金、只争朝夕,上面所镌刻的“行胜于言”这四个字,已成为清华校风,滋养着一代代清华人求真唯实、奋发有为。</h3> <h3> 清华学堂南边草坪上的雕像名字叫做《悟》,为庆祝母校90华诞纪念福建校友会于2001年4月敬献。书上写满了数字和文字,编码是计算机中的二进制,代表自然科学;文字没有具体含义,代表人文科学。</h3> <h3> 1914年冬,梁启超先生讲演题为“君子以周易乾坤二卦”的卦词为中心内容,激励清华学子发愤图强,后采集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此石是1954届毕业生于2004年4月为纪念建校50周年而立。</h3> <h3> 工字厅大门往南,过了小石桥就看到“清芬挺秀”石。这是1981年校庆70周年全体返校校友捐赠给母校的纪念物。由张昕若校友手书的“清芬挺秀 华夏增辉”8个大字镌刻于巨石之上。藏头两字为“清华”,寓意清华学子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奋斗而增辉。</h3> <h3> “千年交替,万象更新,祖国繁荣,母校鼎盛。”1964级校友于2000年4月铸清华世纪鼎存念以表对伟大祖国和母校之深爱!</h3> <h3> 图书馆新馆前,一座样式古朴的铜质喷水塔与书香弥漫的楼群交相辉映。这是1922级校友毕业时的纪念。他们中间涌现出闻一多、萨本栋、梅贻宝、潘光旦等一大批著名学者。</h3> <h3> 借水木清华之灵,沐月色荷塘之风。《荷香砚韵》是2007年清华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研究生课程进修项目山西班全体学员于2011年4月24日敬赠。</h3> <h3> 《行健》位于清华大学体育部东区体育活动中心,是1986级全体校友于母校百年华诞敬立。</h3><h3> 吾校庄严,立基百年,海内腾誉,桃李延绵。毕业廿载,躬逢其盛,进献“行健”雕塑以为纪念,行胜于言,师长身教,健步天下,同学砥砺。自强不息厚德载之训诲,片刻不忘,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之启蒙,终生永志。勇猛精进,精华魂魄,继往开来,母校荣光。</h3> <h3> 在主校门南北中轴线,中央主楼以北、综合体育馆正南方屹立着一座灵璧巨石,她是安徽校友会送给母校百年华诞的寿礼——擎天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吴邦国校友为灵璧石题词“擎天柱”,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时任清华美院院长张仃题写“灵璧石”。2011年3月9日落成,是清华园一处优美景观。</h3> <h3> 现存最早的校友纪念物当属1919级毕业时所立的石柱喷水塔。位于西主楼背面的绿地中,斑驳的塔座记录着时代的沧桑,但当年莘莘学子的理想和志趣却长留于此、历久弥新。</h3> <h3> 位于观畴园旁的雕塑是土木系1959届校友朱敏言 张秀华其亲属于1988年捐赠的。</h3> <h3> 清华大学博物馆黄如论馆前的《国学四大导师》分别是:梁启超、赵元任、王国维、陈寅恪。作品的大意:国学,在当今当今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纷繁时代显得弥足珍贵。四位国学导师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他们治史严谨、考证精湛、信而有征、不囿成见的研究态度,他们朴素厚实、谦和而有自信、真诚而不伪饰的学者本色,卓然大家。作品选取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为创作对象,采用4位导师最具代表性、且给后人留下印深刻象的貌、衣着和体态。四位导师为均选用站姿,一如四座坚不可摧的山峰,象征着国学和科学精神的不朽,召唤着今人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光大。是1997届同学于2017年校庆时捐赠。</h3> <h3> 位于清华大学天文台旁的《地平线》是清华大学生物系85级校友,为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捐赠,作品代表了带给人们希望的地平线。</h3> <h3> “桂韵”得自广西龙胜,为前寒武纪海底火山岩,约形成于十一亿年前。广西清华学子献此石公元2001年4月庆贺母校九十华诞。</h3> <h3> 《九州大同 明德以鼓》 清华大学广西校友于公元2011年4月捐献。作品表达的是:时在中春,阳和万弘,清芬华秀,八桂滋荣,骆越重器,铜鼓昭扬,致知明德,声传四方,五岳齐辉,九州并庆,百年玉树,千载鹤鸣,大同爱跻,行健未央,与国共进,既寿永昌。</h3> <h3> 《携手》有两组8字形雕塑“大爱永生”和“对话”构成,由88级电子系校友林天强创作,1988级全体同学献给母校。相遇清华,携手连心,聚少离多,天涯比邻。跨界对话,友爱永生。行健不息,厚德势坤。</h3> <h3> 所写景观只是校友捐赠纪念物的一小部分,它们寄托着校友们最真挚的情怀,见证着母校的变迁与发展,更象征着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在天地间浩然长存。</h3> <h3> 清华园内纪念物比比皆是,有校友捐赠纪念物,也有关心和热爱清华的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纪念物。校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烘托出最高学府文化氛围。</h3> <h3> (三组 隋美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