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用道德滋养法律,用法律支撑道德。道德与法律要双向渗透,道德才会有力度,法治教育才会有境界有温度。”而小学德育课程则是重中之重的基础环节。</h3><h3> 2019年赤坎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教法研讨活动中指出:教<span style="line-height: 1.8;">材的两个方向,“道德”是从生活中、从传统文化中来,讲的是“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的道德底线;“法治”是从《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来,讲的是“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规则意识。研讨活动指出《道德与法治》是各学科的融合,是多学科的话题,也是多元素深度的融合,更是多元文化过程的融合。尽管《道德与法治》是多学科的融合,但我们不能上成学科知识的普及,而是要始终站在道德和法治课的角度。</span></h3><h3> 为了推动赤坎区《道德与法治》部编教材的使用和研究,根据赤坎区对部编教材的理念和要求,湛江华附学校《道德与法治》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教研活动。</h3> <h3> 湛江华附小学部开展主题为“以课载道,以德育人”——《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h3> <h3> 苏天韵老师以说课的形式,为老师们展示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花儿草儿真美丽》精彩的课堂设计。</h3> <h3> 苏老师这堂课的设计颇有语文综合实践课的韵味,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多样,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难得的是课堂却始终站在德育的角度,让学生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有主动当爱护环境小主人公的意愿,并积极承担教育身边亲人、小伙伴爱护环境的监督者。</h3> <h3> 湛江华附学校老师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剪影。</h3> <h3> 如何让《道德与法治》学科成为一门魅力学科,让德育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公民素质,我们湛江华附的每位《道德与法治》的从教者正不懈地追求、努力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