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女孩 <h3> 小安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中,和妈妈一起。入院前,已经离家出走半个月没有任何消息。妈妈这次好不容易,终于在某个网吧里找到了女儿,好说歹劝,才带来医院就诊。最终我们考虑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综合征(ADHD)、对立违抗障碍,同时伴随有严重的情绪障碍。</h3><h3> 小安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ADHD症状,包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说话,小动作多,影响课堂纪律,平时丢三落四明显,容易和同学起冲突。这些表现,导致老师、同学和家长,平时对小安,更多的都是负面的评价,包括批评、抱怨,甚至在社交活动过程中,排斥、忽视她。受到这些负面的对待,小安的行为愈加显得让大家更难接受,比如:经常和老师对抗,故意违反学校纪律,不交作业,考试睡觉,上课故意喧哗,故意主动招惹同学;在家中,妈妈也无法有效管教,母女经常争吵并发生肢体冲突。这些行为又进一步加剧大家对小安的“讨厌”,简直成为大家心目中的“问题少女”。后来,小安经常流连网吧,结交校外的朋友,私自拿家里的钱,对老师、家人说谎。平时的情绪也变得不稳定,容易发脾气,烦躁不安。一次在和妈妈发生冲突后,离家出走,好几天都一直在网吧度过。</h3><h3> 这是一个挺典型的ADHD患者的病例。一开始有ADHD症状,但没有受到重视。ADHD症状,导致患者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经常受挫,由此产生厌学、对抗等行为问题,同时还伴随有严重的情绪问题。如果小安能够在更早的时候就得到有效的干预,那应该会得到更多的接纳。</h3> 关于诊断和治疗 <h3> ADHD的诊断,在过去的25年里,几乎没有实质性的改变。</h3><h3> 相对于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特别是药物治疗,显得更加“简单”。目前我们能选择的药物,屈指可数。曾有学生这样跟我说,“老师,其实ADHD治疗很简单啊,就是那两三种药物,你会,我也会”。我内心最希望,ADHD的孩子们,只要药物就能解决问题,这样家长们就不用饱受折磨。但现实是这样的:药物能够改善ADHD的核心症状(虽然不是所有的孩子所有的核心症状一定能完全改善),但ADHD衍生的问题,药物是解决不了的啊!比如:社交问题,亲子关系,家庭问题,性格的发展偏差,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其他的手段来解决。 </h3> “早期识别、早期干预”是关键 <h3> ADHD一定要尽早干预。越早得到重视,干预的过程会相对简单。如果已经有明显的行为问题,再去改善,医生和家庭都得付出更多的努力。</h3> 综合干预模式 <h3> 对于小安,药物治疗可以改善了她的注意力,提高了自控能力,减少了多动、冲动的症状,但她依然存在和妈妈的关系欠佳、难以融入同学群体中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处理,需要其他的措施,包括行为管理、家庭心理治疗或者个体的心理治疗、社交技能训练。对于ADHD的治疗,医生需要的是一个团队,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处置措施。有些特定的问题,可以选择转介。我们也一直在努力,联合区域性的医疗和心灵疗愈的力量,发挥各自所长,互相补充,给不同的ADHD孩子,尽量提供更多的治疗手段选择。</h3> 儿童是发展的 <h3>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的可塑性其实很强。我们务必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ADHD的患儿。只要父母有科学意识的去努力,孩子改善的可能就会更大。<br></h3> 结束语 <h3> 近年来,ADHD越来越得到重视。大城市的教育系统对ADHD的了解、接纳度与日俱增,更多的是在小学1、2年级甚至幼儿园就建议就诊;相当一部分学校,还为ADHD的孩子们专门开班开课,引导孩子们管理行为、管理情绪。许多同行们大力开展科普工作,从不同的角度发展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团体训练等等。对于ADHD,我们要早发现、综合干预,尽最大可能让ADHD的孩子们健康成长,这是很有社会价值的工作。</h3><h3> 西部城市相对落后,对ADHD的认识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城市,希望引起更多父母的重视,尽早找到科学的干预和养育方法,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