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个人研修简介</h3> 教师荣誉 <h3>苗艳辉毕业于沈阳铁路幼儿师范学校,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在教学一线,曾荣获“白城市科研骨干教师”“白城市教学新秀”“大安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在大安市举办的教学大奖赛中各荣获一、二、三等奖。<br></h3> 教师座右铭 <h3>我要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用幽默去融洽和学生的感情,用勉励去点燃学生的自信。<br></h3> 研修事迹 <h3>磨课是教师成长的舞台 ,研磨课活动自3月份就拉开了序幕,老师们聚在一起互听共享、齐思共进,在“辩、议、研”中让教学的思维更灵动、更敞亮,全校上下浸润在浓浓的“研磨课”氛围中。人们常说“玉不琢不成器”,一堂好课要引导学生得到智慧并收获快乐,更需要反复的磨课和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在尝试中总结提升。磨课的过程首先就是对教材理解的辩论,在同语文组教师们的研讨中,我感觉到教学过程中要深刻理解教材,抓住关键、分清主次。这样一来再长的课文也能够迎刃而解了。 在第一次试教后,语文组教师将研讨的中心定在“如果我来教,我会如何教”上,于是各种教法一一亮相,经过认真分析,进一步完善,我再次从上课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和自我诊断,吸取各方意见,把别人的教育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不断的磨练中,总结出最适合学生和教材的方法。 一节好课不应该脱离教学实际,教学手段不宜过于花哨,每一次面临公开课,我总会花大量的时间制作精美的课件,这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更让课堂“蓬筚生辉”。但有时不免有些喧宾夺主。在第一次试教磨课后,发现了这个问题,我能明显地看到课堂所运用的多媒体课件在数量、质量以及展示时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磨课我们为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度”。这样才能既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收到理想的效果。 磨课是一个艰苦的精益求精的过程。在磨课中,先通过自己的学习,吸取精华,加以改造,灵活运用于该课教学及教研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请大家讨论,并虚心听取参与教师的评议,对评课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作好记录,发现失误,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通过磨课,我认识到一堂好课,必须注意两个核心问题:一是要注意选材和情景设置,一定要根据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二是问题的设置要有效,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磨课的过程往往是一群智者对话的过程。研讨活动中,大家细致地分析问题,寻求对策,思想不断碰撞,学术气氛浓厚。在此过程中,个体的行为变成了群体的行为,工作方式由封闭走向了开放,在强调发挥集体智慧的同时,又提升了教师个人的主体悟性。这样进步的不仅仅是执教者本人,其他参与“磨课”的人也同样受益匪浅,教师们通过参与磨课,全程了解了一堂好课是怎样“磨”出来的,这是平常的校内听课所难以企及的境界。</h3> 篇后语 <h3>“磨课”活动让我们经历了不置可否的迷茫;经历了痛苦的思索;经历了进退两难的纠结;经历了同伴互助的感动;更经历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领导亲力亲为、参与其中,一次次鼓励与点拨,更增添了我们努力探究的信心,更是让我们收获了许多。 一堂课的层层提升,背后有着教学观念的可喜转变,这是勤于学习、善于研究的成果收获。相信每位参与展示的教师,都会和我一样,在磨课过程中收获并快乐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