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三尺讲坛论东坡,</h3><h3> 满腔热血洒赤壁。</h3><h3> 千古才情祭明月,</h3><h3> 一代新秀展春颜。</h3><h3><br></h3><h3> 5月22日~23日,平煤高中高一语文组刘建、苗广伟、孔德利、李子新四位青年教师就宋词豪放派的发轫之作、苏轼的代表作品<b>《念奴娇·赤壁怀古》</b>进行了同课异构。学校领导李桂芝校长、办公室主任牛忠久、教务副主任翟云峰、教科研副主任于艳华等同语文组老师一起参加了研讨活动。<br></h3><h3><br></h3><h3> <b>《念奴娇·赤壁怀古》</b>以江山之胜、英雄之业为题材,以纵横之笔将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熔为一体,视野开阔,境界宏大,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豪迈,是豪放词的代表,被誉为“千古绝唱”。整首词如挟天风海雨,横溢斜出,犹如贝多芬洋溢着英雄气概的交响乐。</h3><h3><br></h3><h3> 以如此经典的作品作为共同研讨的对象颇有意义。四位青年教师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特长,表现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h3><h3><br></h3><h3> <b>刘建老师</b>,由“怀古诗词”的特点导入,定位在“<b>有感情诵读”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b>两个方面,采用了<b>以“写”促“读”</b>的方法,通过对诗人(苏轼)形象的总结,把握作品情感。</h3><h3><br></h3><h3> <b>苗广伟老师</b>,由推荐<b>林语堂《苏轼传》</b>以及“百家讲坛”中的<b>《康震讲苏轼》</b>入手,通过诵读指导、教师范读体会作品情感,集中通过“<b>为什么写周瑜”和“从哪里看出诗人的乐观豪放”</b>等问题的探究,引领学生深入领会作品的思想情感。</h3><h3><br></h3><h3> <b>孔德利老师</b>,通过<b>《赤壁赋》“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为声,目遇之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b><b style="">藏也”</b>来解读诗词。</h3><h3><br></h3><h3> 苏轼的词,难在对他的人生境界的理解!如何去理解他乐观向上豁达坦然的精神呢?在词的下片中,他用周瑜与之相比,不难看出词人内心落寞无奈的惆怅之感,然东坡又不比常人,他的一句“<b>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b>”的洒脱戛然而止,不留半句解释!但一个“还”字便可见他回归山林寄情山水,一个“酹”字便可见他从此与过去决绝,以酒祭月,让忧愁随水流去,坦然超然。</h3><h3> </h3><h3> <b>李子新老师</b>,用苏轼的<b>《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b>引入,通过视频诵读示范,引导学生有感情诵读课文,感受作品风格。通过“<b>上片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请体会炼字的妙用”和“下片中苏轼是怎样塑造周瑜形象的?其作用是什</b><b style="">么?</b>”两个问题的探究,突破教学重点。作者由周瑜英雄想到自己,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个人情怀。至此,我们已能明白作者大赞周瑜的丰功伟绩,是为了抒发自己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h3><h3><br></h3><h3> 随后,高一语文组集中对四位老师的课进行了评议,认为四位老师<b>从诗词教学的规律</b><b>出</b><b>发,注重诵读,在诵读方面或者指导或者示范,引领学生在吟咏中品味诗情。有感情地诵读,就是对诗情最好的把握;都特别</b><b>注重从作品的整体出发,通过“知人论世”、问题探究等途径深入分析,突破重难点;四位老师虽然课堂设计各有侧重,但整体上都能从“写</b><b>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的大框架下来把握,对学生鉴赏“咏史怀古”诗词具有指导作用。</b></h3><h3><b><br></b></h3><h3> 大家接着又就“<b>教材经典篇目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目标的科学确立”“诗词教学中的诵读”“教学设计中的问题设置及合作探究活动的组织”</b>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达成了许多共识。</h3><h3><br></h3><h3> 此次活动,对于今后高一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以及青年教师的素质提升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h3><h3> </h3> <h3>刘建老师在上课</h3> <h3>同学们在小组合作探究</h3> <h3>苗广伟老师在上课</h3> <h3>孔德利老师在上课</h3> <h3>李子新老师在上课</h3> <h3>李桂芝校长与语文组老师们一起参加研讨活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