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躯虫

河州雎鸠

<h3>  武安市崔石门村村西北方向,有一块缓坡梯田,西侧矗罗梅山,北部来龙是恒山,东侧立前陂山,筑了战备水库的沙沟从南部流过,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形状象簸箕,被称为“簸箕障子地”,被村民视为风水宝地,建有上几百年历史的家族坟茔,刘邓大军的大校军官崔毓桂的坟就安在簸箕障子地。</h3> <h3>  武安石门川有一种昆虫,生活在墙根等处地下,学名叫蟅虫,因体被硬甲,外形象生活在水中的鳖,又被称为“地鳖”,可入药,中医称之为“土元”,武安石门川人则称其为“簸箕虫”。</h3><h3> 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引寇宗奭曰:“今人呼为簸箕虫,亦形象也”,蟅虫被称为簸箕虫,是依据它的外部模样来命的名,可是,蟅虫的样子并不像簸箕,所以,簸箕虫的簸箕,是记音字,并非正字。</h3><h3> 实际上,“今人呼为簸箕虫,亦形象也”,形象,指的是蟅虫扁平的身躯,扁与薄意思相近可通,所以,簸箕虫的正字是“薄躯虫”。</h3><h3> 武安石门川方言内,韵母ü 与i 在有些字间相混不分,如,“去哪里”,说成“气哪里”;“猪肉膐(lü)脊”,说成“猪肉里脊”等,薄躯虫的躯,也被石门川人说成了“其”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