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六墩

朱儿

<h3>  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思乡之情犹如一坛珍藏的老酒,愈久弥香,愈久愈浓。故乡是深埋心底不可诋毁的圣地,是梦之泉源,根之所在。五月,我兜着满袖温润而柔软的风,一路轻嗅着栀子花的芬芳,带着寻梦的情愫随表姐回到故乡六墩村。</h3><h3> 六墩村,位于福建省松溪县旧县乡境内,地处闽浙交界,是革命老区村。年少时,由于父亲工作调动的原因,全家搬到乡里居住。我便随着离开家乡在外求学、工作、成家,此后20余年,便一直很少回这片承载着我童年满满记忆的故土了。</h3><h3> 如今,一踏上这片我日思夜想的热土,一股清新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在新农村建设中,六墩村早已改变了旧貌,不再是我记忆中的故乡了。新村新楼房矗立,村庄一律是水泥干道,在村道两边新建成砖篱流线绿化花圃中,全部种上各色小花。村旁、宅旁、路旁、厂房旁,种植桂花、香樟、紫薇、杜英等名贵树种。村庄庭院美得如同花园,街道洁净优美。</h3> <h3> 一</h3><h3> 我们沿着一条熟悉而又陌生的宽阔水泥路,从村头走到村尾,来不及感慨家乡崭新的变化,满心急切地想要找寻曾经的旧梦。</h3><h3> 那棵承载着我满满的童年记忆的百年香樟,依然默默地静立在河边。粗壮的树干早已被虫蚁和岁月侵蚀,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洞穴,塞满了前去祭拜树神的村民摆放的贡品。枝干上挂着许多祈福的小红包,红绸带在风中飘舞,喜庆而又吉祥。香樟树虽然早已苍老得忘记了岁月,但它依旧枝繁叶茂,荫庇着过往的行人和从外归来的游子。河畔一座新建的挂着“法治长廊”牌子的长亭,颜色黄得养眼。可是,再也邀不来童年时的小伙伴们,一起在古树下,在长亭中,在高低不一的石桥拱洞中玩耍嬉戏了。 </h3><h3> 记忆,像一条悠长的河,我又听到了它缓缓流淌的声音。思绪,也插上了翅膀,肆意的翻飞着,把一个个时光碎片抖落在地——</h3> <h3>  村里的这座大桥, 修建于八十年代,连接着六墩、李源2个自然村。那时候刚建好的大桥是全村休闲的好去处。每当夜幕降临,两个村庄的男女老少,就会三三两两的结伴到大桥上乘凉聊天。它成了年轻人约会的最佳场所。记忆中,我就常陪漂亮的小姨到大桥上与心上人约会,等到她要等的人,我便知趣地跑回家。如今大桥已写满了岁月的沧桑,桥头的石狮不再虎虎生威,桥面也被打磨上了光阴的痕迹,但依然是村里重要的交通要道。</h3><h3> 六墩村地处闽浙交界,古时水运发达,是浙商往来的要地。在岸边寻得“浙济茶亭”的石碑,而茶亭早已在岁月中隐去了踪迹,无处可寻。站在桥上远眺河岸,遥想当年码头上船来船往,运输载货,商旅往来不绝。号子声,吆喝声,此起彼伏,交错混杂,定然是一派热闹非凡、欣欣向荣的景象。或许也会有独倚河畔,盼远游的人儿,披着脉脉的斜晖,摇着双撸满载而归的思妇,望穿秋水吧。</h3><h3> 小时候这条河热闹非凡,许多生动而有趣的生活场景都在河边上演。夏天的清晨,男人们光着膀子,趿着拖鞋,去河边挑水饮用。女人们穿着花衣花裤,在河边洗衣洗菜。如果不是农忙时节,日子过得清闲,便会边忙活边闲聊。“三个女人一台戏”是永恒的真理。清晨,我也常跟着老妈来河边洗衣,听她们东家长西家短的聊个没完,看着河面上的雾气渐渐地在晨辉中消散,我便抱着本心爱的小人书,坐在河边的大石头上看得入神,直到朝霞映红了整个河面,被老妈急切的叫唤声惊醒,才在青石间一路跳跃着回了家。</h3><h3> 这一条悠悠流淌着的母亲河啊,承载着我多少的童年旧梦,承载着多少代乡亲们的悲欢与离合,又承载着多少远方的游子浓浓的乡思与乡愁!</h3> <h3>  不觉间,我们走到了村部前的一块空地,这里曾是全村最热闹的地方。夏夜如果遇上放电影队的到村里放露天电影,那简直就是整个村子的节日。我和村里的一群小伙伴们顾不上吃晚饭,早早的就把凳子搬到空坪上占位子。等到开始放映了,男女老少几乎倾巢而出,忙碌了一天的大叔大伯连脸都顾不上洗,衣也顾不上换,摇着把蒲葵扇,趿着一双拖鞋,就急匆匆赶到场地占位子,住得近的端着饭碗就往场地的高台上坐着吃。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则三三两两成群结队,边嗑着瓜子边说笑。那饱绽着的笑容,如同夏天等候收割的金黄稻穗,明艳诱人,撩得人心里痒痒的。那热闹的场面无异于一场盛会!这便是记忆中的那抹亮色,让故乡的人和事顿时鲜活起来。</h3> <h3> 二</h3><h3> 和表姐往一条悠长的村巷子里走,黄墙黛瓦,曲径通幽。六墩村是革命老区村,在泥墙和门上还能够找见一两处当年留下来的工事和宣传字样,无声地诉说着那个沸腾的年代,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h3> <h3>  我们踏着因岁月的侵蚀而棱角圆润光亮的青石小路,走街串巷,心中不由得泛起一股宁静、幽远的情思。一些老宅的门并不是对着路正开的,而是侧斜成一个角度。大门的朝向正是村中水流的方向,寓意着顺风顺水。每家每户都造一个天井,既是方便采光,又是为了“聚财”。天井将民居屋面流下的雨水汇聚一处,顺沟而出,流入石砌水池,意为"四水归堂,财源攘滚而来"。</h3><h3> 这一条条曲折的小巷,曾留下我多少年少的记忆?一块块光滑的石板凳上曾坐过我多少和善淳朴的乡亲?一栋栋的宽敞古宅又曾上演过多少悲欢离合?如今村中一片寂静,完全没有了记忆中的热闹景象。近年来,随着新农村的建设,人们搬到了新居,许多古屋已无人居住,任凭瓦楞上的杂草恣肆地葳蕤蔓生。我童年时居住的祖屋,也因堂哥住进了新楼房而废弃在时光中。我不敢走近,怕惊醒了那沉睡而悠远的梦。</h3><h3> </h3><h3><br></h3><h3></h3><h3> </h3> <h3>  村里道德堂门口有一块碑文,字迹已有些斑驳。老人们说是李大真王在人间时留下来的。从明清时起,家乡就流传下“游仙”的习俗。</h3><h3>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一至二十三日,众乡亲抬着仙人游村。此仙乃家乡供奉的神仙,参加游村的主要有五大仙,分别是元帅佛、马氏三真仙、李大真王。古人认为元帅佛英勇神武,所以出殿游村时由元帅佛“打头阵”,迎回庙中时又由元帅佛“断后”。马氏三真仙是三位“女神”。据传,马氏三姐妹乐善好施,为乡民做了很多的好事,人们感念她们所做的一切,为其塑泥身,当作救苦救难的菩萨来供奉。李大真王,医术高明,且医德高尚,前来求医问药者不分贵贱,一视同仁,不取报酬,救人无数,因此感动上苍被度化成仙,成为护佑六墩村平安的村主佛。  </h3><h3> 在不用再求雨的年代,“游仙节”依旧传承了下来。这个民俗活动作为一个载体,是乡民们情感的一种寄托,表达了家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祈求乡村平安喜乐、兴旺发达,祷祝来年风调雨顺,民丰物阜。</h3> <h3> 三</h3><h3> 离开古村落,我们来到了村部。一阵寒暄过后,表哥吴世金指着满墙的荣誉证书向我们介绍,六墩村是福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百家示范村之一,也是旧县乡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2006年获得“省级文明村”、“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07年被省委、省政府列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百家示范村之一;2017年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村。我勤劳智慧的乡亲,最早知道引水灌溉农田,最早兴建水电站发电,造福村民。如今,在新农村建设中,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h3> <p>  不得不佩服家乡村民和村干部的智慧和远见。对于美丽乡村的建设,他们不只是停留在建几幢漂亮房子,搞几处绿化景观,而是让百姓腰包鼓起来。他们想方设法找出路,谋求经济的发展,让年轻人留得下来,在家乡发展,不要背井离乡到外地打拼。六墩村是松溪县首个“工业村”。在县里大力支持下,创建了“六墩工业平台”,入驻各类大小企业二十多家。六墩村民可以在家门口的企业上班,下班还可以去种田种菜,照顾妻儿老小。工业已成为乡亲们增收的重要来源。堂哥和堂嫂就分别在两家厂里上班,我们登门拜访时正赶上他们去上班了,吃了闭门羹。</p><p> 六墩还着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黄粿”是六墩特色产品。为了使松溪山区特有的传承“黄粿”走出农村,走出松溪,让全省、全国人民都能品尝到闽北特产,六墩村成立了绿特米果专业合作社,注册了“陆墩”商标。“陆墩”商标2011年被评为“南平市知名商标”,使得松溪特产的“黄粿”被市场认可。这特色黄粿寄托了多少的乡愁啊!它是家乡特有的味道,多少人身在他乡,心心念念想着的是家乡黄粿的味道。如今,随着物流的发展,六墩黄粿也远销各地,慰藉着四方游子的思乡情愫。</p><p> </p> <h3>  村里还投资建成文化娱乐中心广场、道德堂、图书阅览室,建立两个村民活动场所,成立腰鼓队和西洋乐队两支文化娱乐宣传队,添置各类图书,丰富了图书阅览室的藏书。</h3><h3> 到厂里上班的乡亲们下班回来,都爱聚集在文化娱乐中心广场,聊聊天、晒晒太阳;晚上,女人们在这儿打打腰鼓,吹吹西洋乐器,文化娱乐中心广场真正成为了一处风水宝地。</h3> <h3>  穿村而过的桥下,是一条清澈的溪水,这是闽江的源头。不久的将来,在河边百年古樟树旁将建成滨河路和滨河休闲公园。滨河路将新建别墅式新房,河道筑起拦河坝,蓄上水可发展旅游业。那时,郁郁葱葱的百年古樟,四季潺潺流淌的小溪,白墙灰瓦的现代化楼房,将把六墩村打造成闽浙边界一个美丽示范村庄。</h3> <h3> 四</h3><h3> 一路走,一路看,所见所闻,和这红五月特别的应景,六墩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一股清新的春风扑面而来。</h3><h3> 怀着满腔的好奇,我们到新工业园区,走访了几家规模较大的厂房。特别让我们震撼的是这家“福建省松溪县大方木业”。</h3><h3> 一走进工厂的大门,扑入眼帘的便是一堆堆摆放得整整齐齐的竹子,堆成一座座小竹山。只见几个工人把一根根粗大的竹子放在机器上切割成相同的长度,然后把它们整齐地装在运输车上,运到厂房加工车间。我们深感好奇,跟着前往一探究竟。场内几台庞大的机器,发出轰鸣声。工人们把运进来的竹子投入机器中,进行打磨加工,料想是做竹席之类的。我们不方便打扰便退了出来,正打算离开,却意外撞见了厂老板,是一位浙商,一位高高瘦瘦的中年人。他热情地带我们参观他的成品车间,厂里的工人都是村里的乡亲,和表姐熟络,便拉起家常来。</h3><h3> 原来这些竹子是用来制作水果篮和茶盘的,有的制成可爱的小兔小狗小鹿等动物模样,有的制成苹果香梨菠萝等水果模样,样式新颖别致,可谓独具匠心。我们看了爱不释手,真想把它们都带回家。老板说等喷上颜色后会更美观,那时要是再来就送你们几个。我们只好等下次再光顾啦。</h3><h3> </h3><h3> </h3><h3> </h3> <h3>  还有汇联文具厂,很具规模,厂区环境整洁,楼房林立,几棵蔷薇花开得正娇艳,爬上墙头向外张望,仿佛知道我要来似的。想走近看看工人们上班的情景,可惜去得不是时候,正赶上工人们下班的人流阵。虽然没进厂房,但想见的已都写在了乡亲们的脸上。我嗅着蔷薇的芳香,迎着落日的余晖踏上了归程。</h3> <h3>  夕阳慢慢地滑向山的那边。我们途经高速路上的大桥。一幅画就在那么不经意间扑入你的眼帘:连绵起伏的远山,蜿蜒成一幅永恒的画卷;整洁宁静的村庄,在炊烟中缥缈成仙境;宽阔笔直的高速路向远方伸展,那是山外精彩的世界。</h3> <h3>  巧遇一对牧羊的夫妇正赶着羊群归来。落日余辉撒下万道光芒,给一群洁白或黑褐色的羊儿披上了一件绚丽的外衣,映衬着黛青色的远山,显得分外温馨静谧。羊群自远处向我们一路奔腾而来,宛如千军万马驰骋沙场,领头羊冲锋陷阵,骁勇无比。我们很是兴奋,追在羊群后面拍照。夫妇俩手指着前面不远处的半山腰,说他们的羊圈就在那儿,如果没看够可以一起去。我们赶忙笑着说:“看够了!看够了!”  </h3><h3> </h3> <h3>  有些风景常在不期然中就与你撞了个满怀,有时刚好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它便可以定格成永恒的画面。这次回家乡,就是与美不期而遇。</h3><h3> 新与旧的并存,既满足了游子的怀旧情怀,又满足了游子对家乡美好未来的希冀!</h3><h3> 祝愿我的家乡永远美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