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重点,分组块,逐个破——全国组块教学专题培训活动有感

曦尹

<h3>  组块教学,看似一个很新奇的教学方式,实则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很常见。就是将一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几个板块,每一个板块聚集一项目标展开教学。</h3><h3> “直线型”教学设计就是围绕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先是初步理解,然后逐段分析,最后总结提升。在“直线型”教学过程中语言知识和语言方法是在理解文本过程中随机插入的,往往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因而所教的语文知识,或方法往往呈碎片化状态,很难按照语文方法本身的学习规律展开教学。</h3><h3> 组块式教学所设计的教学流程,最大优点就是教学目标明确集中,每个板块都瞄准一个目标设计教学,教什么非常清楚。&nbsp;组块式教学设计第二个优点是每个板块可以聚焦一个目标开展多层次,立体式的教学设计。</h3><h3> 今天,我听了两节组块教学设计的课,两节课各有特点,却殊途同归。都给我们呈现出组块教学在突破重难点上独特的优势。</h3><h3><br></h3><h3>第一节课收获:</h3><h3>1.学会散文的学习方法:找线索。</h3><h3> 散文在课堂教学中不好教,课文内容虽然简单,但是语句和情境的逻辑性不强,学生容易读清楚却学不明白。范老师通过组块设计,将课文内容进行重组,让学生重点感受阿姨前后的变化,以及明明在这其中的作用,尤其是明明爱笑这个点的教学,特别暖心。</h3><h3> 特别喜欢范老师评课说的这句话:直接说出来,把情感藏起来说,表达出来是不一样的。</h3><h3>2.有文体意识,针对不同文体,有不同的教学方法。</h3><h3> 组块教学有好的地方,但却不是说所有的课都要用组块教学进行。</h3><h3> 边听课,我边思考,如今各种教学方式陈出不穷,就一个合作学习,卡干的59种方式我都还没学透。如今组块的教学方式又全面铺开了。其实,无论是组块、线性又或者是其他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才是最好的。形式可以多样,初心不能变。</h3> <h3>第二节课收获:</h3><h3>1.科普性童话里藏着许多的科学知识,利用文中的句子,用孩子能接受的方法来理解“反刍”。借用一个胃字,就能做这么多的文章,不得不说,周老师的教育智慧是真高。</h3><h3>2.聚焦提示语、动作,让孩子感受两个蟋蟀的友情。从而在学习中感受童话的独特之处。这部分的教学非常精彩,尤其在感受丰富的提示语和单调的“…说”时,很形象、生动。</h3><h3>3.换位编故事</h3><h3> 这是一个很棒的想法。让学生学以致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可以检验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h3><h3> 实际课堂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词汇量不足,语言运用能力不强。这样的换位思考,说真的,我当时都有点蒙了。对三年级孩子而言,可以做个拓展思考,不过一下子回答,难度大。</h3><h3> </h3><h3> 通过两节课,让我见识了现在全国轰轰烈烈开展的组块教学,也启发我很多的思考,希望自己能够消化更多,用得更好。</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