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什么?怎样教?——学习清华附小开发《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校本化课程札记

四小刘霞

<h3>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如果教师只在“怎样教”上用力,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的。教什么是第一位的,怎样教是第二位的。要想大幅度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首先要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h3><h3><br></h3><h3>国家课程主要是按学科来划分设置的,国家标准教材也主要是围绕学科的知识逻辑来编写的。学科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遵循的主要是一种知识逻辑,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核心精神,应该是从知识逻辑中跳出来,站到人的发展的角度来思考怎样通过知识的学习促进人的发展。</h3><h3><br></h3><h3>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带领团队开发了小学各学科的质量目标手册,就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一个生动案例。她开发出的质量目标手册与学科教材最大的区别,就是从知识逻辑回归到学生的发展。这里以清华附小开发的《小学语文质量分析手册》为例进行分析:</h3><h3><br></h3><h3>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不够具体,内容不够明确,评价建议也不好操作。各版本教材的训练重点若明若暗,要想使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一目了然,使教学内容比较明确,使教学评价易于操作,最好能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联系起来,使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清楚教学要到哪里去,都明晰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检验方法,即如何加强目标的明确性,内容的时效性,评价的客观性。</h3><h3><br></h3><h3>窦桂梅从优秀小学毕业生具有的语文素养的种种表现中受到启发,提出了简单明确的“三个一”质量目标,即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和一篇好文章。</h3><h3><br></h3><h3>一手好字,包括识好字和写好字,提出了各年级各学期具体的识字目标和写字目标。体现了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写字为重点,也表明了汉字的识与写是语文学习的奠基工程,应当贯穿小学一至六年级,是常抓不懈的工作重点。</h3><h3><br></h3><h3>一副好口才既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每个人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倾听,表达,应对是三个重要方面。通过小学阶段的训练,要做到听得清楚,说得明白,善于沟通与交流。</h3><h3><br></h3><h3>一篇好文章,包括读懂一篇好文章和能写一篇好文章,在阅读中着重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作出解释的能力,以及进行评价的能力。此外,在阅读数量,阅读方法,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等方面也分别提出了有梯度的要求。</h3><h3><br></h3><h3>上述“三个一”质量目标,是窦桂梅“主题教学”的质量核心,构成了研制手册的基本框架,它不仅回答了达成什么目标的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教什么,学什么,怎样教,怎样学,以及如何评价教学的问题。</h3> <h3>接下来,窦桂梅和她的教师团队围绕以上“三个一”的目标,深入进行主体教学的分项研究,重点研究了以下的五个板块:</h3><h3><br></h3><h3>主题识字。研究在主题教学背景下,利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识字,激励学生自主识字,指导学生有步骤的练习写字,其最大特色是渗透汉字文化,激发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h3><h3><br></h3><h3>主题讲读。以教科书中的精读课文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课文中提炼主题,以主题带动阅读指导与训练。学生不仅“得意”,而且“得言”“得法”,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阅读品味,培养读写能力。</h3><h3><br></h3><h3>主题阅读。使阅读由精读的点到略读的面,由阅读个例到阅读群文,乃至阅读整本书。可以是一篇大多篇,一本带一本甚至带几本。阅读如果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很难实现质的飞跃。清华附小不仅规定每学期必读和选读的书目,而且从课程安排上做到了课内外阅读的贯通,真正实现了“课外阅读课内化”。</h3><h3><br></h3><h3>主题诵读。做到专辟时间,日有所诵。记吟诵古典诗文,又朗读现代诗歌,散文,学生在诵读中欣赏思考,同时又能积累语言,培育精神。</h3><h3><br></h3><h3>主题作文。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围绕一个个主题,形成了由绘本创作,看图作文,写景,状物,记事,写人作文,话题作文,想象作文,诗歌创作,应用文写作等组成的作文训练体系。不同年级还开发了多种多样的习作策略,如绘画日记,接力日记,语言集累本,生活速记,人物素描等等,使习作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h3><h3><br></h3><h3>在以上五个板块的研究中,逐渐积累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积累了一批成功的课例,越来越明晰了“三个一”在各年段,各年级的教学要求。2002年开始,清华附小语文教师团队在窦桂梅带领下,历时七年,终于研制出一整套适合各个版本教材,教学质量目标清晰,具体,教学内容丰富厚重,教学策略使用灵活,教学评价简便易行的《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h3><h3><br></h3><h3>《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不是从教材逻辑出发,而是以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发展为目标,所有的内容、实施、评价都指向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在评价标准方面,体现了“全面评价,全程评价,全员评价”的理念,既明确了要求,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窦桂梅老师带领着她的团队,在开发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过程中,真正体现了课程的知识逻辑向人的发展的转变,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h3><h3><br></h3><h3>教学改革的意义在于唤醒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主动意识。有了教学改革的支持,学生才会有主动选择,为自己设计未来的意识。事实上,不存在脱离教学内容的纯粹的教学方法,也不存在脱离教学方法的单纯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教什么和怎么教是不可分隔的两面,如果没有上升到课程的高度来思考教学模式的变革,始终漠视不同学科知识的差异,始终局限在学科知识,甚至是教材的范围内,那么,你所采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其效果将具有巨大的局限和弊端,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