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爸爸妈妈去旅行(十九)—— 第十五站:沈阳 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 两代张家人东北大帅府

桂荣

<h3>沈阳——</h3><h3>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h3><h3>2019年5月15日,我们“闯关”北上,奔向文化历史名城——沈阳。</h3><h3>沈阳,简称“沈”,别称盛京、奉天。</h3><h3>沈阳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清朝发祥地,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h3><h3>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于此,皇太极建盛京城,并在此建立中国清朝,这是沈阳历史的转折点,从小小的军事卫所一跃变为清代两京之一盛京皇城,东北的中心城市。</h3><h3>兴趣——</h3><h3>奔波科普沈阳名城,游览兴致瞬间点燃。</h3><h3>在奔往沈阳的路上,亲爱的就给二老“科普”沈阳名城的历史及看点,来提高他们的兴致。</h3><h3>当天下午到达沈阳,安排好二老住下已经三点多了,考虑到二老的身体,又因为旅途劳顿,还担心老爸老妈没兴趣,我们俩就急切赶往故宫,一直游览到“闭宫”清园。</h3><h3>回来后,就受到老爸的埋怨,说为什么不带他去呢。结果是,第二天陪老爸老妈重游沈阳故宫。看来,提前“上课”很有用啊!</h3> <h3>沈阳故宫——</h3><h3>沈阳因故宫而名胜,故宫因帝王而留都。</h3><h3>沈阳故宫,位于沈阳市中心,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又称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始建于努尔哈赤时期的1625年,建成于皇太极时期的1636年。清朝迁都北京后,故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h3><h3>老爸——</h3><h3>老伴相携游故宫,精神焕发添奕采。</h3><h3>老爸游故宫的兴致非常高,老妈虽然没有什么兴趣,但因为一个人在宾馆无聊,索性也跟着一起来了。看来,老妈没有老爸陪,还真是不行啊!</h3> <h3></h3><h3>沈阳故宫,系清朝留都之作,后经康熙、乾隆的建设,形成今日宫殿亭台楼阁斋堂等百余座、五百余间,占地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格局面貌。</h3><h3>沈阳故宫,分为三个部分——东路、中路和西路。东路包括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是皇帝进行政治活动和后妃居住的场所。西路则是清朝皇帝“东巡”盛京时,读书看戏和存放《四库全书》的场所。</h3><h3>大政殿——</h3><h3>俗称八角殿,始建于1625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营建的重要宫殿,是沈阳故宫内最庄严最神圣的地方。它与两侧呈八字形排列的“十王亭”,构成一组视野开阔的庭院。其帐幄式建筑造型及其布局,是满族人从狩猎组织发展而来的,也是清朝立国之本。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上生动而具体的再现,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所仅有。</h3><h3>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举行重大典礼及重要政治活动的场所。1644年(顺治元年)皇帝福临在此登基继位。</h3><h3>老爸——</h3><h3>大政殿前身耸立</h3><h3>十王亭街尽眼底</h3><h3>八旗烈烈军事处</h3><h3>帝王威武心中记</h3> <h3>凤凰楼——</h3><h3>凤楼晓日祈紫气,凤凰楼上俯盛京。</h3><h3>凤凰楼,座落于沈阳故宫中路建筑群的中轴线上。上下共三层,一层为通往后宫的通道。是皇太极及后妃议事、读书、小憩和宴会之所。当年,是盛京城内的最高建筑,登楼可饱览盛京全貌,并观日出,“凤楼晓日”为著名的盛京八景之一。</h3><h3>紫气东来——</h3><h3>在凤凰楼正门上,悬挂着金漆九龙斗匾——“紫气东来”。此匾为清高宗乾隆皇帝,第二次东巡亲笔御题。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沈阳故宫别具特色的皇家建筑与宫殿上悬挂的各式匾额,已成为沈阳故宫的重要文化标志。</h3><h3>老爸——</h3><h3>琉璃碧瓦映重檐</h3><h3>凤楼龙阙写威严</h3><h3>青牛晓日圣人至</h3><h3>紫气如意已东连</h3> <h3>游完故宫进帅府,老爸老妈更幸福!</h3><h3>走进沈阳故宫,满足了老爸的心愿,但老爸更大的兴趣还是去少帅府——张学良故居。</h3><h3>老爸有军人情结,没有当过兵也是一种遗憾。看电视要看打仗的,对军事很感兴趣,有病之后记忆不好了,但仍喜欢看新闻节目,关心国家大事。年轻时收集十大元帅照片,看有关十大元帅的书。</h3><h3>现在只保留兴趣了!</h3> <h3>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h3><h3>张氏父子,东北土地上写下了不朽的春秋。</h3><h3>张氏帅府——</h3><h3>又称“大帅府”或“少帅府”,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46号,是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h3><h3>亲爱的,是我们最贴心的导游兼策划师,又是代驾和美食家,真是辛苦他了!</h3> <h3>王朝政治家天下,官邸私宅为帅府。</h3><h3>张氏帅府——</h3><h3>始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总占地3.6万平方米。民国五年1916年张作霖正式入住,后又不断扩建,形成了由东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等四个部分组成的建筑体系。</h3><h3>主要有大青楼、小青楼、西院红楼群及赵四小姐楼等建筑。风格各异,有中国传统式、中西合璧式、罗马式、北欧式、日本式等。</h3><h3>张氏帅府,是东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名人故居。20世纪后期,“张氏帅府”被国家列为全国优秀近代建筑群。</h3><h3>老爸老妈——</h3><h3>老妈又把马扎拎</h3><h3>挽起手臂如沐春</h3><h3>相濡以沫迎风雨</h3><h3>白头偕老情至纯</h3><h3><br></h3> <h3>议政调兵官邸事,雕刻绘画私宅馨。<br></h3><h3>大青楼——</h3><h3>是张氏帅府的标志性建筑,建于民国七年到民国十一年,为仿罗马式建筑,因该楼采用青砖建造,故称大青楼。</h3><h3>大青楼总建筑面积2460平方米,楼高37米,顶层有观光平台,是民国时期奉天城除故宫的凤凰楼外的最高点。整体建筑规模宏大,外部立体浮雕和内部主要房间的壁画装饰都具有较高艺术价值。</h3><h3>“文艺青年”的他,最喜欢有故事、有内涵的地方,来到这里对我们来说,真可谓是“老少皆宜”了!</h3> <h3>老爸与偶像合影了,这也算是“追星”了吧。</h3><h3>张学良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h3><h3>在他不平凡的人生中,数次影响和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有“伟大的爱国者”“千古功臣”之美誉,难怪老爸喜欢他。</h3><h3>今天老爸非常开心,一上午走了两个景点,居然还说不累!</h3> <h3>这是我的老妈,拎着马扎陪老爸,该游游你们的,我就坐在这里等,竟然还蹭“导游”呢,真是有才啊!</h3> <h3>赵四小姐楼</h3><h3>赵一荻故居,俗称“赵四小姐楼”,位于张氏帅府的大院的东墙外,为一座两层中西合璧式建筑。因张学良将军的红粉知己赵一荻(人称赵四小姐)曾在此居住而得名。</h3><h3>赵一荻故居占地547平方米,建筑面积428平方米,独立成院。整幢小楼装饰很好,这里既有中国传统风格的描金彩绘,又有雕刻廊柱等欧式建筑艺术的特色。</h3><h3>其室内陈设以法式家具为主,内设会客厅、舞厅、餐厅、琴房、起居室、书房、办公室等多个房间。赵一荻故居不但是张学良将军和赵一荻“当代冰霜爱情”的历史见证,也是张学良旧居的重要组成部分。</h3><h3>这个小二楼建筑可谓奢华,但却没有厨房,对于不能迈进帅府半步的赵一荻来说,只能吃府里送过来了“冷饭”。但对于只能凭窗远眺少帅的赵四小姐来说,依然爱情似火,依然幸福快乐!</h3><h3>爱情的力量巨大,可化冰霜!</h3> <h3>愿老妈牵住老爸的手</h3><h3>用温暖化恶疾</h3><h3>用温情传幸福</h3><h3>愿老爸老妈永远这样幸福安康!</h3> <h3>带着爸爸妈妈去旅行,每到一地都要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h3><h3>沈阳老边饺子,就是名吃。</h3><h3>始建于1829年,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是沈阳最享盛名的风味餐馆,经营的饺子品类有100多种。自1983年起,老边饺子连年被评为“市名牌风味食品”,1989年又荣获国家商业部颁发的“金鼎奖”。</h3> <h3>我们点了一个四人套餐,品尝到了10多种饺子。虽然一种只有4个,但我们四个人真是吃不了!</h3><h3>百年老店,历史悠久,风味独特,真是不虚此行啊!</h3> <h3>愿老爸老妈就这样幸福快乐着</h3><h3>幸福着你的幸福</h3><h3>快乐着你的快乐</h3><h3>紫气东方到</h3><h3>安康自然来</h3><h3><br></h3><h3>我们惠质兰心的妹妹有感:</h3><div>时光有如沙漏,不知不觉,行走在"生命旅程中"姐姐姐夫一家已出行两月有余,一路走来,我们在姐姐的妙笔下欣赏着美景,感受着亲情,领悟着生命的真谛,品味着每一次的遇见,动情于姐姐姐夫相依相伴的挚爱,更感动于姐姐姐夫返哺之恩的孝悌之心。</div><div>正如姐姐所言“只要心中有情,人间处处是风景,只要心中有爱,何处不是春意盎然"!愿姐姐心中永远春暖花开,驻足人生中的每一处驿站,紧握安然,笑颜永驻!更愿老人家们吉祥如意掸浮尘,仙福永享乐无边!</div><h3> 也愿我们兄弟姐妹心中满满的思念和祈昐,带给踏上返程之旅的姐姐姐夫及老人家衷心的祝福——要平安不要太辛苦,要放松不要忙赶路,一路顺风,继续领略山水美景,感受幸福人生!</h3><h3><br></h3><h3>双语有才妹妹赞兰心:</h3><h3>了不德呀了不德,诗情画意一句句,姐妹情深一片片,真情流露一汪汪,友谊传承一代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