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丰城市“小学数学”送教下乡国培计划培训活动中,我有幸听了两节《圆的认识》同构异课。执教老师分别是新城小学的孟怡琳老师和来自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育新学校的特级教师刘克群老师。两堂课都特别精彩,各具特色,展现出不同的亮点。</h3> <h3> 孟老师整堂课营造的氛围是轻松的,并且大胆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学生能够交流总结出对圆的认识。在情境导入时,请一个学生蒙眼“摸一摸”,猜哪个是圆,利用学生在生活中对圆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主动的参与知识的建构。</h3> <h3> 师生比赛“画圆”,看谁画的圆更完美。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思考出圆的位置和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这样顺理成章的安排了接下来的学习。</h3> <h3> 刘老师课前与学生谈话时指出,要学好知识,一定要注意“倾听”与“思考”。</h3> <h3> 导入时让学生观看“手绘车”展示视频,看完够让学生思考:这些车虽然形状、大小都不一样,但是它们有一个地方是相同的,你发现了么?学生很快的说出这些车的车轮都是圆的。接着顺势引出课题《圆的认识》。</h3> <h3> 用圆规画圆,学生早已经尝试过,所以上课时刘老师就把它定位为画圆的注意点,讨论怎么样把圆画好,在画圆的时候,有什么是固定不变的地方?而关于圆的直径、半径等的特征,学生也并非一无所知,老师就放手让学生通过折、量、画、比等活动自主探索、发现,符合客观实际,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感悟,并最终理解掌握。</h3> <h3>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人对圆的发现以及圆规的制成过程,<span style="line-height: 1.8;">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历史悠久萌发民族自豪感。</span></h3> <h3> 通过墨子对圆的描述进一步彰显圆的文化内涵。</h3> <h3> 如果车轮不是圆形,而是方形的,又将会怎样?引发学生的思考。</h3> <h3> 观看影视“加油!向未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车轮如果是方形的,在形式的过程中将会非常颠簸。</h3> <h3> 再让学生思考:如果有一辆车轮是方形的车,怎样才能让在行驶的过程中不会颠簸呢?<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 通过数学模具,验证同学们的猜想。渗透“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思想,真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h3> <h3>看,大家听得多认真!</h3> <h3> 课后是专家点评,南昌市新世纪小学的最美教师宴桂英老师和师大数信学院的院长易桂生院长发表讲话。</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圆的认识”同课异构,反映了不同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方式,不同的教学策略方法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以及“异构”背后不同的教学理念、对数学教育价值的不同追求。</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