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材”到“学材” 让教育走向“生本”—— 面向2021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与课堂教学改革培训观摩交流会

许昌市文峰路小学 小芳

<h3>  初夏时节,赣鄱大地一派欣欣向荣。南昌,江西省会,历史名城,位于赣江下游东岸,赣水绕城而过,滕王阁就依赣江而建,“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诗句让人对南昌有了深刻的印象。</h3><h3> 在这美好的季节,2019年5月20日,许昌市小学数学学科中心教研组部分成员代表来到了魅丽南昌,走进美丽的南昌大学,开始了为期四天的“面向2021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与课堂教学改革培训”。</h3> 专家报告   提高认识 <h3>  首先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王永春主任《小学数学生本学材总介绍》和胡雪丹老师《生本学材一年级上册介绍》。</h3><h3> 一、现行教科书存在的问题。</h3><h3> 1.数学本质体现不够。 从2011年以来,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从传统的双基发展到四基、四能,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对小学数学本质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打破了教学目标偏重基本技能训练的局面。但是在课堂教学的实践层面,在注重双基的传统惯性的作用下、在升学考试的巨大压力下,四基并没有得到均衡的落实和发展,尤其是数学思想方法目标的落实还任重道远,课堂教学忽视数学概念、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认知结构,而偏重基本技能训练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法宝,按理说本没有过错,但是在小学数学教育界存在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忽视数学概念、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认知结构等数学本质的技能训练是有严重问题的。这样的技能训练,即使学生经常考100分也是不妥的,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的时代,靠记忆模仿获得的好成绩不值得欣喜。我们要培养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认知结构等数学本质的基础上获得好成绩,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我成长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h3><h3> 比如:眼睛看到的不是发现“树上有3只鸟,又飞来了2只鸟,现在一共有几只鸟?”这不是发现,真正的发现是用脑思考的。</h3><h3> 2.对数学学习方法的体现不够。怎样才能学好,到初中为什么还不满意,为什么上课听懂了,练习不会做,练习会做了,考试成绩不理想,小学学到的到初中还能保持多少含金量?一个个问题的抛出,激起了与会教师的思考……</h3><h3> 二、生本学材概念的由来。</h3><h3> “学材”这一概念早在1987年的日本教育界被提出和接受,“在关于《教科书的内容版式的改革》研究报告中,教科书研究中心提出了将教科书变为学生的‘学材’的建议。这一建议在1987年被当时的文部大臣咨询‘临时教育审议会’所接受,‘学材’这一概念被写入了教育改革第三次审议报告之中:在信息化和教材多样化的过程中,从尊重个性、推进多样化的教育和学习立场出发,必须重新审视教科书的性质和用途,特别要强调教科作为学生使用的学材的性质,胜于强调作为教师为教学而使用的教材的性质。传统的教材从狭义的角度界定,即教科书,是指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师和学生用书,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生学习的用书。而学材是与传统的教材(教科书)相对应的概念,是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编写的学生用书,即教师引领下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用书,与教材的不同之处在于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界定。“生本”是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提教育新理论、新理念,他在《教育走向生本》的前言中说“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他认为生本与人本主义是有区的,“我们所说的生本,除了学生的利益、学生的在学校社会中的独立的自主的存在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学生来进行教育,把教育的全部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以学生发展为教育的本体”。生本学材是以学生(及学生发展)为本的学材。</h3><h3> 总之,数学教学强调数学本质,教学中知识结构化,避免知识碎片化。比如:除法、分数、比有着密切的关系,比、比例、正比例、初中的函数……亦有联系,这种自助关键探究,把数学知识结构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比(两个数的比),比例(两组数的比),正比例(多组数的比),比例尺、图形的的放大和缩小放在比后面学习,正比例学习后再用比例的知识进行解答,既提高了学生的灵活解题能力,又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是不是我们老师这样思考以后都更清晰了呢?何况是学生!</h3><h3> </h3><h3><br></h3><h3><br></h3><h3><br></h3> 课例研讨   精彩纷呈 <h3>  两天的课程,突出了课堂教学的地位,六节精彩的课例研讨,突出了生本课堂理念。</h3><h3> 《三角形的面积》基于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践行“构建小学数学自主核心课堂”的内涵与理念,以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思考定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实施路径。</h3><h3> 《分数除法》紧抓算法和算理,一个是形,一个是神,力求透过算法理解算理,根据算理推理出算法。从点状学习到线性学习,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升华,打通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知识板块。</h3><h3> 《百分数》让学生经历眼中有数(感知知百分数的存在)脑中有图(建立直观模型)——心中有义(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用数发声(用百分数表达)的过程。引导学生不断的深入探究,走向数学的本质。</h3><h3> 《10的认识》把整个教学活动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并且根据孩子好玩、好动的天性,让他们在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拉近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尽情的发展。</h3><h3> 《三位数乘两位数》把学生的真问题做为教学素材、把学生的“错误”留在课堂。</h3><h3>由学生的错题引入,在新课教学后专抓学生的错误,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中,让学生在不断的“纠错”中悟出计算的方法和道理。</h3><h3> 《垂直》从空间直觉到空间表象,从空间表象到空间想象,从直观辨认图形到语言描述特征,从使用日常需要到几何语言,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h3><h3><br></h3><h3><br></h3> 专家评课   高度引领 <h3>  马云鹏和史教授的评课,把观摩交流推向了高潮。教师不仅要研究如何教好(把握数学本质),更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情感特点、如何学习、如何学会自主学习(调动学生),把“讲”的时间和空间压缩一些,留给学生“学、思、行”。</h3> 师生教材   充满期待 <h3>  该套读本分“学生版”和“教师版”两个版本,“教师版”在“学生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内容丰富的拓展资源,便于教师教学使用,期待“教师版”的出版发行。<br></h3><h3> 人教社小学数学室的王永春主任指出,借助这样的培训活动,如何在接下来的教材改革中进一步针对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改进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课例;帮助学生版的教材和教师版的教材相辅相成的为日后的教学工作服务。王主任还提到,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最重要的是知识的自主关联,让课堂生态与考试的生态相关联,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量化的观点看世界。对于学生而言,数学规律,数学模型,数学结构的获得是之后的教科书想要帮助他们获得的最重要的几个方面。</h3><h3> </h3> 幸福学习   幸福教师 <h3>  数学课上,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要求孩子们:真思考,真表达!今天的我也“真”一次。四天的学习很赶,但却很幸福!曾经认为教数学的我很幸福;参加张老师组织的教研活动的我很幸福;今天,跟着张老师外出学习的我更幸福!宝贵的时间里,除了会场学习,我不顾张老师的疲惫,如饥似渴的在高铁上、赣江旁、宾馆里等向张老师请教、提问,张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我解疑答惑,其中的收获不亚于会场内。</h3><h3> 教研源于对教学的严谨和追求,这次观摩交流活动实现了资源与智慧的共享,使我们都受益匪浅。本次学习培训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许昌市小学数学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的教材站位,为以后开展中心教研组活动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使中心教研组成员在理念上得以提升,以便更好地指导各区、校教研活动,相信许昌市小学数学学科在张红娜老师的带领下,一定会因“用好、用活教材”而活力无限,也相信许昌的小数教育之路将更坚实、更宽阔、更精彩!</h3>

数学

学生

教材

学习

教学

学材

生本

小学

教科书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