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一) </h3><h3> 隔壁开发区小学运动员进行曲的音乐响起了,刚要静下心写点东西,可这激昂的音乐又扰得乱了心绪。人生,总有一些不如意,这也像极了我十一年的高中音乐教学生涯之感受—苦乐参半爱终身。<br></h3><h3> 上午,教师舞蹈团排练休息时,我接到了孙红老师的语音,让我谈一下《我的高中音乐教学观和对她教研观点的实话实说》。看到这个巨大的课题,我的第一反应是头大,第二反应还是头大。我揣摩着孙老师是不是会掐指神算啊?音乐教学可是我的“命门”,是我最不擅长的所在,孙老师这一针扎下来,不偏不倚,疗效显著→我的头瞬间就大了!</h3><h3> 为什么说苦乐参半呢,先来聊聊苦吧:</h3><h3> 一、我的专业方向是舞蹈,在学校里也主要教授舞蹈和节目编排,舞蹈和音乐看似紧密相连,实则又完全是两门专业,加之我的工作履历稍复杂了些,导致在大学刚毕业最应该打基础的时候,错过了教学基本功的培养。直到现在,讲起音乐鉴赏课来还是有一些“野路子”啊,比如:教态有些随意性、语言有时会即兴发挥、课程内容设计还缺乏逻辑等。</h3><h3> 二、上好一堂音乐课,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就拿制作课件来说,少则几天,多则半月,要是讲公开课、优质课,还得不断地修正。对于我这“老古董”而言,不仅计算机玩的不溜,就连写作我还是习惯拿起笔在纸上写,我喜欢铅笔划过纸面时的那份流畅和沙沙的声音。<br></h3><h3> 三、除了课件,教学过程的设计更是一件愁人事啊!从导入环节到授课过程到探究合作、拓展,再到课堂小结,大的框架还好说,小的“针线活儿”可就难了,难在“既不离宗又要出奇”,这不但考验智商,更考验了突破创新的思维。</h3><h3> 四、再说教言教态教情吧,那也是千锤百炼方成钢的淬炼过程,多一字则多、少一字则少是为语言精炼之妙境。这其中的“苦”我想老师们都曾品尝过哈!</h3><h3> 苦乐参半,已经说了不少苦,再来说说乐吧:</h3><h3> 虽然我在学校主教舞蹈课,但鉴于高中生舞蹈底子薄的原因,讲真,在课上很少有美感享受,缺乏了美感作支撑的艺术课,乐又从何而起呢?想反,音乐课虽然我上的少,但其中获得的教学快乐还真不少。</h3><h3> 一、因为高中生学习压力大、功课繁忙,他们对音乐课的需求度和珍惜度犹如“饿虎扑食”!学情热烈如此,为直接催生出一节“快乐123”奏响了序曲。如果教师在课前做到孙老师常讲的「广备 精讲 多听 巧练」,那这节课不成功不快乐也就难了。说到此,我觉得一节音乐课下来,最好的奖赏并不是学生们的掌声和欢呼声,而是一声“叹息”!再加之同学们回头看看墙上的钟表,嘴里念念有词道: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啊!学生如此表现,老师们,这其中之快乐与成就感,也就不言而喻了吧。</h3><h3> 二、高中的学生对音乐课是渴望的,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互动,可谓春风化雨、其乐融融。同学们的热情、笑脸和整个班级活跃的气氛是别的学科很难达到的课堂效果。还记得那次给高二学生讲《迈克·杰克逊》,有位男同学正好是迈克的粉丝,在迈克的舞姿和歌声的感染下,他主动举手在班里为同学们表演“猫步”,掌声之热烈至今回荡在我的耳边。有时,意外之乐才让人更加记忆犹新吧。</h3><h3> 三、还有一次,高二(1)班的同学们听美术老师说我是教舞蹈的,快要上课时,学生们让我跳舞给他们看,哎呀,这突如其来的“招数”我真是毫无招架之力啊,怎么办,索性即兴吧,也算突破一下自己。我就找了课件里的一首音乐《晚秋》即兴舞蹈,当时恰逢秋天,教室窗外的黄叶飘落,伴着我身心两忘的感觉和同学们热忱的期待交融在一起,没想到竟成就了我教学多年来最好最成功的一次导课,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掌声怎能让老师不乐也?!这堂课我想学生也永远不会忘记的。</h3><h3> 四、在校园里走着,突然有个学生从你身后蹦出来,说:老师,你什么时候再给我们班上音乐?我说:音乐美术间周上课,得等到大下周了。学生:啊?得这么久?!然后,一溜烟,跑了。此情此景,你说乐不乐?</h3><h3> (二)</h3><h3> 前天上午,在我们平度一中举行了《高中音乐城乡交流及典型经验介绍活动》,孙红老师莅临现场,并在课后进行了精彩的互动评课。</h3><h3> 哎呀呀!孙老师讲到多个精彩处,我真是在心里默默地、狠狠地点头啊!例如:音乐教学不能没有情啊,音乐课要融入文化性啊,音乐其实不分专业与业余啊……尤其是这一句,我真是为之点一百个赞!这不仅仅是一句话或一个观点而已,而是突破性的、开创性的、大刀阔斧改革般的大概念、大情怀啊!巧的是,我近来也一直在心里琢磨这句话,没想到和孙老师同频了,在孙老师这里得到认证,瞬间幸福感、认可感爆棚了!</h3><h3> 音乐“不分专业与业余”,下联是否就是“只看用心不用心”?我想专业也好,业余也罢,只不过是人为刻意的表面区分和形式区别罢了,真正的艺术就是艺术,只有不同,没有对错,更没有所谓的专业与业余。真用心的业余就是专业,不用心的专业就是业余。</h3><h3> 既然聊到了艺术,那就往深层次再挖一挖,看看还有没有“宝藏”?</h3><h3> 近来我还有一个大胆甚至有些叛逆的观点在心间缭绕,在此提出望孙老师和诸位老师斧正:</h3><h3> 我们经常提到普及艺术教育,很遗憾,我个人认为:「真正的艺术并不具备普及性,只有艺术中的技术才有普及性」为何?因为真正的艺术是接近灵魂的,是人精神世界的至高殿堂,只有极少数人才能触及到的灵魂所旨、殿门所在。多数人搞了几十年甚至一生的“艺术”,其实都是在技术的框框里打转,他自己可能也知道,但想放不敢放、想破又破不了(书画里常讲的“不破不立”),导致创作出来的作品只是技术的堆叠、矫揉的造作、匠气的重复罢了,实则离真正的艺术远矣!如同:动作等于舞蹈吗?舞蹈就等于艺术吗?这至少是三个层次上的问题。</h3><h3> 《道德经》有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真正的道,用语言是无法表达的,说出来就离道远了。真正的艺术,实则为道也!如何讲得出?又如何讲的明白?只不过是技术的宣讲和演练而已。正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说此意!</h3><h3> 回到音乐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音乐鉴赏和技术训练,让学生早一天扣响艺术之殿门。</h3><h3> 艺术一生,苦乐参半,如此,这般,滋味。</h3><h3> 孙老师还想让我谈一谈对她教研观点的一些看法。哎呀呀,一个三岁的孩童又怎能揣测出一位圣贤的内心呢?我点头都点的脖子疼了,哪有什么看法或意见,鲁班门前耍斧子俺也耍不好啊!只能谈谈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吧。</h3><h3> 孙老师的音乐教研观是经过几十年实践、久经乐场历练出来的,有很多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观点,真的可以编成《Red Music 123》,待著书成稿,我们就可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了。</h3><h3> 孙老师在音乐教研中的观点之精确、立场之坚定、是非之分明,不仅为我们一线教师鼓舞了自信和勇气,更为岛城的音乐教学发展点亮了灯塔!</h3><h3> 孙老师每次互动评课,都是老师们最期待的环节。她妙语不断,很多观点非常鲜明且独特:</h3><h3> 一、打破常规 柳暗花明</h3><h3> 我们都知道说课流程一般是固定不变的,想打破创新弄不好就会显得凌乱而缺乏逻辑。孙老师自己总结的一套说课流程,不仅没有凌乱,反而显得更加自然流畅、环环相扣。(1.说教学内容 2.说学生状态 3.说教学目标 4.说重难点解决 5.说教学方法 6.说教学过程)</h3><h3> 二、依理不依人 依真不依名</h3><h3> 音乐教学是严谨的、是学术的、是实践的,没有多年的主阵地→讲台的磨炼,很多观点可能只是泛泛而谈。当有的专家教研观点和孙老师不太统一的时候,她往往会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听从音乐之道的呼唤,不会盲目听从某个人的观点,而是结合多年实践经验,细细思量,为我们老师提供最真最实最有效的方式方法,她每每讲起为何坚持自己观点的时候,分析的是鞭辟入里,头头是道,没有一位老师不觉得「此言甚理」。</h3><h3> 三、妙语生花 即兴翩翩</h3><h3> 孙老师评课往往都是根据老师和学生的课堂表现即兴而谈,从不对着稿件干读。我们都知道,不论是艺术表演还是现场讲话,「即兴」可是最最考验一个人的整体修养和功力的。孙老师逻辑清晰、语言精炼、“把脉”精准、“药方”独到,一剂良方服下,定保药到病除,身心舒畅也!</h3><h3> 四、《Red Music 123》序曲</h3><h3> 1.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h3><h3> 2.广背 精讲 多听 巧练</h3><h3> 3.艺术要为教学服务</h3><h3> 4.审美感知 文化理解 艺术表现</h3><h3> 5.人人皆学 时时在学 处处可学</h3><h3> 6.认真倾听 及时联想 客观分析 </h3><h3> 理性接受 本我践行</h3><h3> 7.教师即教学</h3><h3> 8.讲课挠到痒痒处 </h3><h3> 9.立人先立品 </h3><h3> 10.用耳朵唱歌</h3><h3> …… ……</h3><h3> (三)</h3><h3> 【故事吧】</h3><h3> 八仙过海中的吕洞宾,在初学道之时,他的师父想教他“点石成金”的法术。吕洞宾问:石头变成了金子,那多长时间再变回石头啊?师父说:五百年!不过那时候就跟你没关系了。吕洞宾说:那这样五百年以后的人岂不吃亏?如此法术我不学也罢!师父听后赞叹的说:仅凭你这一句话,就可以成道了!</h3><h3> 是啊,孙老师仅凭她这虚怀若谷的胸怀,让一个毛头小子提意见,就凭这一点,孙老师已经成就艺术之道,已然是艺术最高殿堂中人了!更何况她的妙语连珠、满腹经纶和身经百战的音乐沙场经历呢!</h3><h3> 哎?!</h3><h3> 隔壁小学运动场的音响什么时候停了?我不知道啊……</h3><h3> 上好一堂音乐课,亦然吧!</h3><h3> 我们对学生的爱,亦然吧!</h3><h3> 孙老师对岛城音乐的爱,亦然吧!<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