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乾元不息 龙德在阳</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谁道万物自天成</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夜乾元入深宫</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云霄纵横万里秀</b></h1><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龙德在阳时时盈</b></h1> <h3><b style="font-size: 20px;"> 《系辞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那么“阳”是什么?阳就是“乾元”,就是“自强不息”的原始动力,宇宙的生发者!而乾卦六爻中最好的位置就是九五之尊。乾卦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上九,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对于“乾阳”在宇宙的变化,孔子将其与“大人”相提并论,古之“大人”与“小人”并非今天之解读内容,古之“大人”就是悟达天地之道的人,佛教称之谓大我!而“小人”是没有悟道的人,佛教称之谓小我。孔子将“大人”总结之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大人”以及“乾阳”变化皆不违天地之道,何况人与鬼神乎?</b><br></h3><h3> </h3><h3> </h3><h3> </h3> <h1><b style="font-size: 20px;">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人类的一切行为,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及人伦社会关系处理等,必须循道而行方能得天地护佑。“道”犹如江河水流,道之顺逆犹如顺水行舟与逆水行舟之别,由之孟子悟曰:顺道而行,天下顺之,逆道而行,亲戚叛之。虽然宇宙万物皆有生灭,但宇宙本体即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宇宙本体以“量子”组合创生宇宙万物,而宇宙万物灭亡后化为“量子”形式又重归宇宙本体。世界各民族文化及哲学宗教中所言“上帝、道、无极、心、佛性”等等仅仅是不同民族对宇宙本体的不同称谓而已,“天人合一”实际告诉我们宇宙浑然一体而难以分割!每一个体犹如我们身体的一个细胞一样,离开身体就没有一个个细胞的存在,反之离开一个个细胞亦没有我们身体的存在,由之整个宇宙浑然天成。</b></h1><h3> </h3><h1> </h1> <h1><b> 举目星空,大观天下,历史长河就这样缓缓走来,又缓缓逝去,《易经》是沉淀在中国文明历史中的最灿烂的遗产。今天我们流传的《易经》又称之谓《周易》,由周朝创始人文王被纣拘押后在羑里之地演绎而来,后由孔子作传,留传至今。《周易》将乾卦列为六十四卦之首,重视后天八卦的阳性主动力量在万物形成中的作用!在《周易》之前《连山易》将艮卦列为六十四卦之首,《归藏易》则将坤卦列为六十四卦之首,从这个意义讲《易经》的内涵及外延远远大过《周易》的概念了。由此观之易经六十四卦乃宇宙变化过程中循环往复的六十四种不同状态,任何一卦都可以作为这个圆形循环的始卦!但其代表的宇宙意义却不同,因为如果第一卦与宇宙的始启联系起来就具备了“与自然同步”的意义!宇宙万物从何而来?谁又是宇宙的最初发动者?前文讲过世界最重要的两部经典《易经》《圣经》给出了两种似乎不同的答案。前文言及西方基督文明认为“上帝”是宇宙的本源,上帝是万物包括人类的创造者。而《易经》为“易有太极,以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即宇宙万物由“量子”裂变而来,而这种裂变的力量来自乾阳。乾卦彖辞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故而易经认为“乾元”为万物之始的力量,由无到有化生出三种宇宙现象,我们概纳为自然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b></h1><h3></h3><h3> </h3><h1><br></h1> <h3><b style="font-size: 20px;"> 世界应当允许中国依据我们的传统文化发出与西方文化价值观不同的声音。在哲学的天地里,我从不认同西方泛哲学中将世界现象简单地划分为物质与精神两种状态,这就是宇宙绝对化或者说用静止的观点看宇宙。因为宇宙本体既然创造了物质现象、自然现象及精神现象,那么宇宙本体既不是物质的也不是精神的!如果用西方近代哲学世界观来划分宇宙世界,要么唯物主义要么唯心主义,例如我国则将《圣经》为代表的“宇宙神创论”划属于“唯心主义”范畴,而将以《易经》为代表的“宇宙气创论”划属于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范畴。然而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告诉我们宏观世界万物包括时间、空间、物质、精神等等都是相对存在的,除了宇宙本体之外没有绝对的事物包括物质与精神的存在,当然这也排除了唯物、唯心的绝对性。而现代量子物理学又从微观世界中将狭义相对论推向高潮,量子力学认为宇宙万象包括物质与精神都没有实体,皆是宇宙气流波动过程中的“临时组合”而已,这与佛教理论相通!与易经“乾元”在“自强不息”变化迁流非常相近。</b><br></h3> <h1><b> 东方古典哲学认为世界最初由混沌未开的太极之气组成,“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阳)”,而“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中的“乾元(阳)”就是“万物资始”的发动者。孔子感叹曰:天何言哉,万物生焉?乾元健行,自强不息,天地由之滚滚向前,万物由之生生无休,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这是一个浑然一体的世界,这是一个永恒存在的世界,生灭的仅仅是现象之变,而宇宙生命包括宇宙本体与宇宙意识(宇宙之心)是永恒存在的,包括我们人类在内一切事物的本体与心识也是永恒存在的,这就是天人合一!我们从未老去,随岁月老去的仅仅生命现象,而我们的生命本体与灵魂却永恒存在,这就是《心经》中所言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之义。</b></h1><h3></h3><h3><br></h3> <h1><b>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大学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佛学、国际关系学及战略学业余研究与爱好者,志愿与天下有识同仁鼎力助推华夏文明回归世界历史中的本尊正位,共推民族文化重立大国自信与自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毕生之力。微信:www1836307207)</b></h1> <h1><b>🍃🍃[世界大同文化传媒三十六刊]2019年最新主编 名单公告🍃🍃</b></h1><h1><b>1,世界大同文化传媒一刊:雨朵</b></h1><h1><b>2,世界大同文化传媒二刊:枫林</b></h1><h1><b>3,世界大同文化传媒三刊:雪儿</b></h1><h1><b>4,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四刊:美泉</b></h1><h1><b>5,世界大同文化传媒五刊:青燚(青燚小站与本刊并用)</b></h1><h1><b>6,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六刊:花飞雪</b></h1><h1><b>7,世界大同文化传媒七刊:阿果</b></h1><h1><b>8,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八刊:芝兰于室(建刊)</b></h1><h1><b>9,世界大同文化传媒九刊:仪涵(建刊)</b></h1><h1><b>10,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十刊:周英与孟扬合办</b></h1><h1><b>11,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十一刊:冰清玉洁</b></h1><h1><b>12,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十二刊:暗香盈袖(转刊)</b></h1><h1><b>13,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十三刊:浮萍(未来)</b></h1><h1><b>14,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十四刊:寒江雪(转刊)</b></h1><h1><b>15,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十五刊:浪花(建刊)</b></h1><h1><b>16,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十六刊:无玷(转刊)</b></h1><h1><b>17,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十七刊:在水一方(未来)</b></h1><h1><b>18,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十八刊:枫叶正红</b></h1><h1><b>19,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十九刊:肖洁莲</b></h1><h1><b>20,世界大同文化传媒二十刊:菩提树</b></h1><h1><b>21,世界大同文化传媒二十一刊:贝西</b></h1><h1><b>22,世界大同文化传媒二十二刊:张妹牛</b></h1><h1><b>23,世界大同文化传媒二十三刊:梅子</b></h1><h1><b>24,世界大同文化传媒二十四刊:知止(原三木秉凤百花驿站刊)</b></h1><h1><b>25,世界大同文化传媒二十五刊:刘青华</b></h1><h1><b>26,世界大同文化传媒二十六刊:榆林秀(未来)</b></h1><h1><b>27,世界大同文化传媒二十七刊:雪花飘飘</b></h1><h1><b>28,世界大同文化传媒二十八刊:刘鹏哲(未来)</b></h1><h1><b>29,世界大同文化传媒二十九刊:玉露凝香(建刊)</b></h1><h1><b>30,世界大同文化传媒三十刊:凤之凰书社(未来)</b></h1><h1><b>31,世界大同文化传媒三十一刊:满庭芳(转刊)</b></h1><h1><b>32,世界大同文化传媒三十二刊:竹林清风(建刊)</b></h1><h1><b>33,世界大同文化传媒三十三刊,芬芳</b></h1><h1><b>34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第三十四刊:黎雪梅</b></h1><h1><b>35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三十五刊:蒹葭(李会生)</b></h1><h1><b>36,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特刊:希望之梦</b></h1><h1><b>总编:三木秉凤</b></h1><h1><b>编辑:梅子</b></h1><h1><b>1019-5-23</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