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967年我出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独立一营(因为第一批下乡青年都是哈尔滨的所以就叫哈尔滨红色青年农场简称哈青)这是我的父亲刘广林母亲胡银红!</h3> <h3>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组建之后,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宁波、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大中城市的54万高中、初中学生,纷纷响应毛泽东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指示,先后奔赴北大荒,肩负起了长达十年的屯垦戍边以及新一轮开发建设北大荒使命!</h3> <h3>哈青是1966年3月26日第一批哈尔滨市先遗队大概六十多人,66年5月8日哈尔滨市第二批约240多人,8月份又去了约80多人,以后又陆续来了北京,天津,上海知识青年!</h3> <h3>我有四个叔叔,两个婶婶是下乡知识青年!一个是北京的一个是哈尔滨的!</h3> <h3>这是哈青部分学生为庆祝六一去黑河市里拍的照片,老师是下乡知识青年,对我们特别关心照顾,我记事儿比较晚,所以那时对知青的概念不怎么清楚,父亲是哈青食堂的管理员,我父母还都是热心肠的人,所以视知青为兄弟姐妹!</h3> <h3>知青荒山安家,向荒山开战,向荒原要粮,将昔日荒无人烟的北大荒改造成了大粮仓,铸造了一座永不蚀落的丰碑!</h3> <h3>北大荒位于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松嫰平原,大兴安岭南完达山下。总面积六万多平方公里。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块黑土地之一。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因北国高寒,大片沃土,荒无人烟人们称之为“北大荒”</h3> <h3>知青在北大荒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她们面对“荒草没人顶,积雪没人膝,白天狍子跑,夜晚野狼嚎,蚊子,小咬牛虻三班倒”,到处是冰雪,滴水成冰的恶劣自然环境下没有退缩,用顽强的精神,用宝贵的青春和一腔热血改造了千年荒原,开垦了万顷良田,为了崇高的事业,默默的奉献着青春年华,谱写了惊天动地的壮歌。为减轻国家和人民负担,改善团部和连队的生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h3> <h3>我父亲也开过这种东方红拖拉机,哈青的年轻人都是他的徒弟!</h3> <h3>在北大荒最大的考验就是寒冷,真是滴水成冰,哈气成霜,冬天如果出去没有四皮是不行的,(皮大衣,皮帽子,皮手套,皮大头鞋)皮手套不能戴五个手指头分开的,那种皮手套出去一会手就冻得很疼,要戴那种只有大拇指,其它四个手指连在一起的"手闷子"才行。皮帽子上的护鼻出去一定要戴上,否则只要五分钟鼻子就会由红变白被冻伤。连队如果冬天想在外面墙上贴一张通知,根本不用浆糊,只要一个人端一盆热水往墙上一泼,另外一个人赶快把纸贴上去 立刻冻上了!凉水不行,没等贴呢!水冻上了!知青们,不知道北大荒冬天寒冷的厉害,冬天用手摸单杠,结果手被粘掉一块皮。</h3> <h3>我父亲聪明而且好客是哈青的打猎能手(那时国家允许打猎),他当过兵,在部队是特务连的排长,他积极传授军事技能给知青,在深山麦田里打到野鸡树鸡都分享给知青,有时送给他们探家时带上!</h3> <h3>母亲更是善良贤惠,她深知远离家乡的姐妹们的心酸,家里做点好吃的都会把她们叫到家里来!五婶和四婶与母亲相处的亲如姐妹!</h3> <h3>北大荒的冬季,寒风刺骨,雪深及腰,一些知青根本不会做棉衣,奶奶和妈妈就经常帮助她们,我每次放学回家,都看见家里炕上坐着满满的阿姨,有的做棉衣有的编织毛衣,一个个笑颜如花,是那么的美,那么的白净!</h3> <h3>我就盼着叔叔阿姨们探亲,因为每次她们回来都能给我和弟弟带来好吃的和花裙子,五婶给带回来的方巾,上面印着天安门,颐和园,北海白塔,现在也记忆犹新,我们家用来擅盖被子用,不知道用了多少年!</h3> <h3>一般的知青都是回家过春节,大包小包的往家里拎东西,也都是一些不值钱的土特产,可它代表了一颗火热的心,蘑菇木耳都是自己亲自采来晾晒干的,母亲是一个干活十分细心的人,帮助她们利用空间塞的满满的!</h3> <h3>四叔在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当兵,老叔在团部上学,那时没有电话,爷爷奶奶他们不会写字,实际呀是奶奶早就在知青中物色好了姑娘,那时郭淑荣是连队的排长,打算给自己当儿媳妇,就这样让我端着煮好的面里还有鸡蛋,让我屁颠屁颠的给郭阿姨送去,请她代笔给两个叔叔写信,就这样在书信中四叔对郭阿姨就有了好感,四叔在部队是积极上进的党员,重情重义,这样他们相互暗恋着!有情人终成眷属!</h3> <h3>英俊的四叔!</h3> <h3>四婶是哈尔滨青年,他们定居在哈尔滨,现在相亲相爱,感情深厚!儿女事业有成,孝敬父母!</h3><h3>四婶在知青时候因那时条件艰苦,她是连队的排长,她特别能干,知青时落下了腰疼病的。她们那批知青最艰苦,上山伐木,挖土和泥,在荒野上建房。干了男人干的活!</h3><h3>前几年哈尔滨预报有几级地震,当天真的发生了微镇,由于四婶腰不好,行动不能自如,屋子颤抖时四婶就告诉四叔,你快跑你快跑,可四叔却返了回来紧紧抱住了四婶说,要死一起死!</h3><h3>四婶腰不好,好多年了,四叔是哈尔滨市体育界的名人,为了让儿女安心工作,自己从不出远门,几十年如一日的照顾四婶,真的给我们这些晚辈做出了榜样!</h3> <h3>美丽善良肤如凝脂的范丽媛阿姨,北京青年,在我奶奶和全家人的热情感染下荣幸的成为了我的五婶婶!</h3> <h3>五婶跟我说:当时说是去东北特别兴奋,因为之前看过电影《林海雪原》在白皑皑的无边无际的雪地里滑着雪橇奔驰,那么令人神往,憧憬着北大荒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还有东北三大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不知道东北农场在哪里,那里什么样,去干什么,抱着美好的幻想踏上了来往北大荒的火车!到了这里才知道,一切和想象的相差甚远,什么也没有看到,倒是看见了狼,感受到了狼的危险,晚上从来不敢出屋子!</h3> <h3>现在五叔五婶身体健康,生活幸福美满,儿子儿媳孝敬有佳,经常跟知青叔叔阿姨们聚会,回忆过去的酸甜苦辣,告诫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h3> <h3>依稀记得有一天村里的人们沸腾了,小河沸腾了,鸡、鸭、鹅、狗沸腾了,马、牛、羊沸腾了,星星月亮沸腾了,庄稼沸腾了,整个大地沸腾了,我们家更是叔叔阿姨们串来串去,更是沸腾了她们的心,有的上海叔叔阿姨,滴了嘟噜的也不知道说了啥,我那时小,不太明白什么,直至今天那个沸腾的夜晚,那个沸腾的小山村还历历在目。(原来是她们得知知青返城这个消息)</h3> <h3>在备战备荒的时候,我们全家老少都出来了,只有爸爸坚守岗位,战斗在第一线,五叔五婶还有他们的孩子离开了北大荒,返城定居在了北京,从此再也没有回去!</h3> <h3>一代知青之所以难以忘却曾经的芳华,那是因为,共和国曾因为有知青一代而骄傲和安宁。</h3><h3> 北大荒的知青!</h3><h3> 历史不会忘记,</h3><h3> 黑土地不会忘记,</h3><h3> 北大荒不会忘记,</h3> <h3>中国知青一代青春,在人类全部进化史和文明史上是一部可歌可泣、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空前绝后的史书。</h3> <h3>在举国同庆建国70周年的同时您们相聚一堂,祖国和人民忘不了您们这一代知青!让我们共祝愿祖国繁荣富强!</h3> <h3>北大荒的蹉跎岁月在您们的一生中不长,只是人生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可是却影响了您们的一生,第一眼看到北大荒时候的迷茫和彷徨,是北大荒的风雪把您们锻炼成不怕任何苦难和挫折了,在人生路上迎来了一个又一个艳阳天!</h3> <h3>现在的哈青经过五十年的发展,早已翻天地覆,发生了沧桑巨变,在农场党委正确领导下也在几代农场人的艰苦奋斗,更有当年知青前辈对文化知识的传授和对文明的传承,如今正以新的城乡面貌来迎接着您们的到来!</h3> <h3>编后语:</h3><h3>哈青的叔叔阿姨们!这里的照片有的是我自己家的,有的是网上找的。您们来农场时我刚刚出生,也许我编辑的不够规范,但是将您们带回到了50年前的时空中回忆一下自己最难忘的时光,当年你我他的身影还会久久地浮现在脑海中,心潮激荡!过几天您们回锦河农场就会见到我父亲了,在我记忆里您们的名字不知道他数落了多少遍,他78岁了,他想念您们,您们这次去聚会,他万分高兴,期盼着您们的到来!祝叔叔阿姨们开心快乐,幸福安康!</h3> <h3>乌拉草</h3> <h3>现在的哈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