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有乾坤的美篇

文中有乾坤

<h3>养成习惯周</h3><h3> 今天正准备写本周作业养成习惯周时,恰好早上听微课听到老师讲无法养成良好习惯的八大原因。通过听课再结合自己实际生活和学习来谈一谈对于习惯的理解和感受。</h3><h3> 董老师将习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行为层面的习惯,比如吃饭、睡觉、待人接物等等,有些人守时守规矩,但也有人不懂礼貌,生活混乱无规律。第二、情感层面的习惯,比如有些人遇到困难就兴奋,喜欢挑战,有成就感。而有些人就会躲避困难,不思进取。有些人给予或帮助别人时就非常快乐,而有些人获得某些东西或得到别人的帮助时才会感到快乐。第三、思考层面的习惯,比如有些人总面会从积极阳光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而有些人总会从阴暗颓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有些人遇到失败和挫折时会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而有些人面对失败和挫折时总是怨天尤人归罪于他人。</h3><h3> 董老师把孩子无法养成好习惯归纳总结为八大原因,个人分析理解如下:一、没有好的榜样。这点正是对应了教育孩子学习模型中的示范、带动、引导的理念,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一些好的榜样真的很重要。二、认为好习惯等于痛苦。大人认为的一些好习惯如果强行要求孩子去执行或遵守,就会给孩子造成这种习惯非常痛苦的感觉,这样习惯是不可能养成的,这相当于触碰了教育孩子的高压线:强迫孩子。三、坏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又不知道改变的方法。孩子和大人都是需要不断学习的,个人认为改掉坏习惯需要以鼓励、表扬、亮点原则等方法解决,还需将不好习惯与痛苦连接,并将它放大化处理。四、不良环境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留心观察孩子有哪些朋友,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视、书籍等等,大人在家或在外处事要以身作则,做孩子良性的哈哈镜。五、不正确的思考方法。世事如何全在于你怎么想。地图不是真实的疆域。大人需要保持利导思维和有效思维,同时也需要引导和教育孩子学会利导思维和有效思维。六、家长行为没有一贯性。这点同第一条一样,正如郑渊吉所说,家长需要成为优秀的演员,要将好的一面经常有意识地表演给孩子看,这样孩子才会成长并超越父母。七、没有改变习惯的动力。改变习惯的动力来源于对于某个事件痛彻骨髓的感触和觉醒,或者对于某个目标和方向坚定不移的理解和追求,这样的自我认知才会产生改变习惯源源不断的动力。八、家长的反强化作用。对于孩子已有的不良习惯,大人如果总是盯着这些习惯,反复批评,不断指责,孩子不仅不会改掉,反而还会起到强化这些不良习惯的作用,想改掉就更加困难了。</h3><h3> 感悟教育真的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只是一个习惯的课题就已经产生如此多的知识在其中,父母和孩子需要做的只有努力学习不断学习才能成长成功。</h3><h3><br></h3><h3> 梁勇 2019.5.23于合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