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那风情一一西柏坡

山 峰

<h3>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的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解放全中国,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誉为我国革命圣地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迁入北平。</h3> <h3>  在新中国六十一华诞之际,迈着轻轻的脚步,充满敬意、怀着澎拜的心潮,走进山村,寻觅历史的痕迹。走进毛主席住过的院子,那间北方随处可见的小土屋还在,院子里的梨树还在,毛主席曾经盘腿而坐的磨盘还在。</h3><h3><br></h3> <h3>  1948年春,毛主席由城南庄花山村到达西柏坡,恰逢梨花盛开像一片雪海,毛主席在梨树下吟诵“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充满了对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心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院子里的磨盘边,毛主席无数次亲切地与前方归来的爱将交谈,仔细询问着前方战事;与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交谈,筹划着新中国的蓝图;与当地群众交谈,嘘寒问暖,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这时,导游的一句话留在了我心中,“磨盘布下雄兵千万,土屋奏响胜利凯歌。”</h3> <h3>  走进中央军委作战室的院落,那间不足30平方米的土屋还在。这里一部电话、两幅地图、三张桌子、四间土屋。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等几乎每天都在这里,从这里发出的电文190多份,它通过电波连接起了广阔的解放战场,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石。那一年,苏联米高扬来到西柏坡,问毛主席为什么把指挥部放在这个小山村。毛主席风趣的说:“你们苏联有个乌克兰,我们西柏坡就是东方的乌克兰啊!”米高扬用俄语回答,在来西柏坡的路上的确看到了山清水秀、稻谷飘香,真是非常的“哈拉哨”。</h3> <h3> 走进著名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址,正面墙上挂着的鲜红党旗还在,主席台上的笔筒和茶杯,台下大小不一,高低不齐的桌椅依旧。当年毛主席正是在这里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从此,“两个务必”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宣言,真可谓小会场大觉醒,这是共产党人的传家宝。</h3> <h3>  唐朝唐彦谦诗曰:“天南地北绕路边,扎根无处不延绵。”七届二中全会召开20多天后,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从这里走出。那一天,西柏坡又一次沸腾了,男女老少涌到村口,手捧着鸡蛋、瓜果,眼含泪为毛主席等人送行。队伍浩浩荡荡出发了,去建立一个如朝阳般升起的新中国。这一年的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h3> <h3>  我虔诚地拜谒着这些承载过光荣历史的革命遗迹,不觉间,小小的平房、作战室、会议室在我眼前放大、延伸,它们与中南海融为一体,与天安门交相辉映。西柏坡,曾经是中国革命的心脏,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课堂。目睹这里的一切,聆听“两个务必”的教诲,令人获得一种难得的清醒、一种奋发前行的力量。这就是“西柏坡精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