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交流——第三期中英合作培训(The 2 days)

雅静

<h3>  孟夏的济南,惠风和畅,万物并秀。今日是第三期中英培训之第2天,继昨日三元组的二次培训部分展示——小组交流——专家反馈后,各个小组都注重突出自身特色,同时运用教学策略,给经典教育理论“赋能”:今天的学习之旅是批判性思维的深度学习。</h3> 融合:激活学习新动能 <h3>  今日的学习中,从三个小沙包开始,大家更熟悉的是小时候的游戏,Jan教授要求像杂技那样的训练,这就很轻易地进入了主题之一——“学习如何学习”。然后,抛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你希望看到怎样的学习者?其品质应该如何?如何缔造高效学习者?这些问题,也正是困扰我们的重要课题。在重新换组换学员交流中,“融合”成为一个关键词。深度学习、高阶思维、哲学思想等相互融合,不同元素互相吸收、碰撞,令批判性思维的学习迸发出新的火花。</h3> 交流:“国际味”越来越浓 <h3>  对话学习是第二阶段的主题,你享受这次谈话吗?写作和说话与对话学习有关联吗?这两个问题立时令大家无所适从。这有关联吗?</h3><h3>结合“学习如何学习” 这个大主题,大家领悟到这是一种教学的普遍性方式,因为对话即交流,是知识和思考的碰撞,用哲学思维表现即“真理愈辩愈明”。接下来,Jan教授告诉大家,老师的提问一是不能长时间,二是它的作用不能停留在填补课堂的空白。所以,其实问题不需要答案。对话学习是培养学习者具备思考、辨析、表达、提高的一种过程。</h3> <h3>  在围绕今天的三大主题——学习如何学习、对话学习、应对同事之间具有挑战性的对话的过程中,针对问题,要求学习者首先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先从小范围的同桌两人交流,再扩大到小组内交流,以及组间交流与分享,角色扮演情景……,在高质量的对话交流中,师生或生生之间形成思维的碰撞,激发学习者结合自我实践的批判性反思进一步深入思考,从而促进学习者掌握学习技能与高阶思维的完美融合!</h3> <h3>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h3><h3><br></h3><h3>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h3><h3> ——《客中初夏》司马光(宋) 在这清新明快的夏日小景中,今日的我们彼此以平等谦逊的心态对话教育,在以西方为镜鉴反观自我,目的不是为了“让自己变成西方”,或成为西方的又一个“他者”,而是为了吸纳别人优长,保留自身特色,在交流融合中共同前进!基于前两期中英合作培训,这样的一种期待,这样的一种憧憬,是我们今天依然要坚守的。不仅要坚守,而且要通过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教育交流活动,让理念的种子在世界人民心中生根发芽,让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星球生长出一片又一片和平的森林。</h3><h3><br></h3><h3>图文:中英北1组</h3><h3>整理:高雅静</h3><h3>校对:王洪涛</h3><h3>编辑:李延华</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