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寻荷记

<h3>此文乃多年前观荷有感而发,逐挥笔弄墨随笔而就,献丑于此!</h3> <h3>仲夏时节,对一般的成都人来说,是一个十分难过的日子,因为成都是一个“窝”,四面环山,湿润的空气难以流通,加之城市的热岛效应,使得本来就热的气温更加闷热,在这个“闲都”里难得享受到自然世界带给这里的一丝凉意。<br></h3><h3>不知是何故,可能是湿润空气中的水份充沛吧,夏日里“闲都”的荷就像这里的小女子一样长得滋润、舒心,个个迸发出缠绵的情意,扭动着迷人的腰枝,香熏的脸啊,如同正在恋爱的女子,羞涩中流露那令人神怡的妩媚。看见小荷如此这般,你想,我想,他也想 ……</h3><h3>荷,对于我来说,她给我一种精神世界的向往;她,给你的可能是一个难以逾越的欲望。</h3><h3>作为喜爱摄影的我来说,赏荷、观莲、拍摄荷花是十分惬意的事。即便是毒日当头,酷暑难耐,汗满衣襟,也难以抵挡田田莲叶的诱惑。这种诱惑力就如同诗人但丁在《神曲》中所说:“我向前走去,但我一看到花,脚步就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当然,这种诱惑力不只是对我,而且她也迷惑了无数的文人骚客。</h3> <h3>诺大的成都啊,真正能去赏荷、观莲的地方实在太少太少。有的,适宜于赏荷;有的,又合适于观莲。然而,既可赏荷又可观莲,还可以用像机把荷莲之态留下的就实在稀罕了啊!即使是听起来叫人咂舌的全国十大赏荷基地新都的“升庵桂湖”里的荷也只宜于“赏”而不利于“观”,对于喜欢摄影的“摄友”来说,拍就更难了。这是因为,“升庵桂湖”里的莲叶较密,适宜于近处可赏之莲不多,此处只可远观不可近“赏”。当然,如果在桂湖尽头的小亭里,叫旁边茶馆送上一杯竹叶青来,那种感觉啊,真是不摆了“安怡、巴适”。随风送来的荷之清香,真是沁人心脾;呷一口淡淡的茶汤,那甘醇滋味啊,又是多么爽口润肺。荷之润,茶之爽,还有那满目绸绿、釉绿、碧绿、翠绿、墨绿的青烟密叶在风中漫舞;荷叶罗裙之中,乱洒情愫的嬉嬉粉娘,其韵,叫人凝神而浮想翩纤。</h3><h3>真正适合于赏荷、观莲、拍摄荷花是望江公园内的碧鸡园、土桥的荷花山庄、华西医大钟楼旁的荷塘、三圣乡花卉市场旁的蜀仙园、郫县石桥的荷韵园等。</h3><h3>土桥的荷花山庄虽然品种为最。但,造园之“土”,无规无矩,缺乏造园之本质,加之其山庄属近赏与近观之荷塘,特别是今年,莲叶密植,疏密无致,睡莲与荷间种不当;特别是塘中见天之水甚少,而不能观荷之妖娆体态,使吾等喜欢莲荷婀娜之倒影者感叹不已,此处观荷啊,差矣!</h3> <h3>而华西医大钟楼旁的月牙荷塘与望江公园碧鸡园呢,还有郫县石桥的荷韵园,可谓成都赏荷观莲之最佳。</h3><h3>华西医大钟楼旁的月牙荷塘是非常有特色的,当初修建钟楼时,为了使其钟声能响彻云霄,设计师在设计钟楼的同时也设计了这个月牙形状的池塘,因为放满水的池塘的水面,在钟声敲响时,声音就会利用这个水面进行反射,传得更远。记得小时,在皇城坝也能听到它的声音。其实,原来的陕西街上也有一个很大的钟楼,不过,我从未听它响过。</h3><h3>这个月牙荷塘的弓是一个弯曲的长廊,围绕荷塘的银杏参天、修竹婆娑、还有那铁脚海棠、月季、玫瑰、腊梅、小菊穿梭其间。然而,无能暮秋金色的银杏、还是隆冬的傲雪腊梅、初春的妖艳的海棠都无法与仲夏时节月牙塘里的亭亭“青荷”、红鲜的“芙蓉”媲美。这儿的荷品种不多,只有一种,但,她的艳叫人喘不过气;她的态令人酣醉,使之忘其移步而注神于田田莲叶之中。夜深人静,恰好晓月当空之时,漫步在月牙荷塘边,抬头仰望一轮皓月像一颗晶莹的宝石镶嵌在深蓝色的夜幔,露下丝丝微光;低头放眼于荷塘,莲叶与月色翠光交映,徐徐微风拂来,只见含羞的月娘与凌波仙子在粼粼的水面上嬉戏躲藏。如果在钟楼对面的长廊上向荷塘中央看去,水影中,盈盈轻衣簇拥在钟楼身旁,静谧中透着的是天籁与空灵,吸一口清香而略带点苦涩的荷风,哦!醉!醉!!</h3><h3>而望江公园里的碧鸡园是一个品茗赏荷的小天地吧。</h3><h3>这里的莲荷品种也不多,不大的荷塘在婆挲的竹林掩映下,莲叶新绿、芙蓉泛初潮红光,真可谓是“闲都”闹市里的一方净土。碧鸡园最早不过是一个茶客品茶的地方。好在公园的慧眼,早在多年前就在园中的塘中栽种睡莲、荷花,使“闲都”又多了个爱花人的去处。</h3><h3>郫县石桥的荷韵园养莲有许多年了,这个园子小巧玲珑,特别是是坐在荷塘中的几个茅竹亭子,泡上一杯清茶,优哉优哉,真是快乐似神仙啊。</h3><h3>那天上午,我与一个朋友去荷韵园拍荷,刚拍几张,突然“噼噼叭叭”,下起雷阵雨,此时下雨如同甘露从天而下。雨点打在小荷上,犹如颗颗珍珠,不停在莲叶上翻滚,莲儿也不时弯腰起舞,甚是好看。</h3><h3>当然,杜甫草堂也有星星点点的莲荷,在近几年还举办什么全国荷花展。其实,不过是以盆栽的观赏小荷而已。</h3><h3>而三圣乡的蜀仙园又太大,且在荷塘边并无遮阴之处,只适宜清晨一大早去观赏,加之观者之能居高临下的观赏,未能如愿窥荷之态啊。</h3> <h3>赏荷观莲,与赏女人一样,主要是在“赏”字上下工夫。</h3><h3>古人赏荷有“三品”,茗赏为上,谈赏为次,酒赏为下。品茶赏荷乃是品位高雅;谈赏呢,淡而无味;饮酒赏荷风雅全无。</h3><h3>当然,“闲都”的人还创造出了古人所不及的“麻赏”,边搓麻将边赏荷,高!成都人的此种雅兴令古人汗颜;不过,还没有到羞死先人的地步,因为现在提出要把成都建成“休闲之都”,麻将是最好的休闲方式,不仅如此,它还可以勾兑情感嘛,好处多多。怪嘛,就只怪古人和先人没有“情商”!其实,“麻赏”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啊。</h3><h3>“赏”女人有“四品之赏”之说法,因为曹雪芹在他的《红楼梦》里有一句非常精辟的话,看过和没有看过这部小说的人啊,都常说起这句话“女人是水做的。”既然如此嘛,那这个“水”就有“清、浊、深、浅”之分,由此入手啊,即可品出“水”之三味!</h3><h3>而赏荷呢,也有四品,即“色、香、姿、韵”。前三品呢,赏的客观性很强,突出的是表面化的;而后一品的“韵”则难矣,它更多的是源于内心的感受。</h3><h3>对色的描述,诗仙李太白在《古风》中可谓把荷之色描写绝了,“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从初荷到残荷的色彩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再现。当然,对于这首诗的感受呢,这里也不必赘叙了,如果你真的要感受诗中意境,那你明年不妨到荷塘去看看。</h3><h3>而荷之香呢,虽不能与香祖“兰”媲美,但也有其“浓、清、远、久”不然的话怎有“芰荷香喷连云阁”之说啊。</h3><h3>荷的“姿、韵”则在宋代大理学家、濂洛学派的创始人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已经说到得很彻底了,恐怕将来在也无人能超过。就是《爱莲说》中所道出的荷之“出淤泥而不染”的节操、“濯清涟而不妖”的清高、“中通外直”的正直与豁达、“不蔓不枝”的独立人格和刚正不阿的品格;而“香远益清”的君子之风、“亭亭净植”的君子之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之作风也是叫许许多多的现代人难以达到的。</h3><h3>荷之清,荷之雅,荷之正,荷之廉,不正是当今社会所应提倡的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