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摄影及文字:快乐的北极熊</h3> <h3> 一大早,我们就乘车从乌鲁木齐出发,迎着朝阳,向吐鲁番疾驰。</h3> <h3> 吐鲁番郡王府据史科考证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是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生活和主持政务、指挥军事的地方,也是清王朝期间吐鲁番维吾尔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指挥的中心。其主人额敏和卓不仅是当时吐鲁番维吾族的领袖、清政府的参赞大臣,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和军事家。 吐鲁番郡王府在历史上占地数百亩,有房数百间,设有议事厅、接待厅、正宅、清真寺、兵营、马厩等。</h3><h3> </h3> <h3> 郡王府以土木结构的建筑工艺,精美细腻的雕刻、浮雕图案,美仑美唤地彰显着一代维吾尔族郡王豪华气派。大门及院墙造型别具一格,庄重、古朴大方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郡王府院内、前后宫殿共有大小房间数十间,天棚、拱廊、楼梯、栏杆和檐口用典型的维吾尔民族工艺进行雕刻,配以石膏花饰,极具民族风味;庭院种植的各种果树和葡萄树郁郁葱葱。</h3> <h3> 唐代诗人李颀在诗文中写道:“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城内官署衙门、寺院佛塔、坊间街道等建筑物遗址,都是唐代重修改建后留存下来的。没想到交河故城历史如此悠久,遗址保存这样完整,令人惊叹不已。在吐鲁番市郊区,</h3><h3> 我们还观看了奇妙无边的坎儿井。沿着地面上的渠道,弯腰走进地下渠道,潺潺流水,清净凉爽,暑气顿消,真想在渠水旁多呆一会儿。听说吐鲁番地区有近千条坎儿井,总长约五千公里,可与长城、运河相媲美。坎儿井引地下清泉自流至地面,浇灌大地,使戈壁荒滩变成绿洲良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坎儿井是吐鲁番绿洲的生命之泉。</h3> <h3> 葡萄沟,清澈的河水奔流而下。山坡上,河岸边,一片片葡萄园葱绿碧翠,层层叠叠,连绵不断。举目环顾,只见藤蔓交织,浓荫盖地。院子里渠水流淌,清风习习,凉爽宜人。</h3> <h3> 午间,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姑娘在葡萄园跳着欢快的舞蹈迎接我们,桌上摆满烤全羊及各种美味。餐桌边,几位身穿鲜艳衣裙的维吾尔族姑娘,踏着轻快悦耳的音乐节奏,翩翩起舞。我们一边品尝美酒美味,一边欣赏优美的舞蹈,如痴如醉,流恋忘返。</h3> <h3>烤全羊色香味俱全!</h3> <h3>互动维吾尔族舞蹈,心潮澎湃。</h3> <h3>维族自酿的美味葡萄酒</h3> <h3> 品味着烤全羊,伴随着美酒,跳着维吾尔族舞。</h3><h3> 全身心融入维族文化氛围,真乃心旷神怡。</h3> <h3>分明是维吾尔族舞和"忠"字舞的结合体!</h3> <h3> 热情美丽大方的维吾尔族姑娘,来几张特写吧。</h3> <h3>餐饮服务员也是那么的美丽、笑容可掬!</h3> <h3>天真可爱的维族小男孩。</h3> <h3> 下午,我们来到火焰山。</h3><h3> 火焰山是全国最热的地方,虽然它的表面寸草不生,据记载地表温度最高曾达到80度,一个鸡蛋放在地上,不一会儿就熟了!但山腹中的许多沟谷绿荫蔽日,溪涧潺潺,是火洲中的"花果坞",著名的葡萄沟就在这里。</h3> <h3> 由于火焰山本身具有独特的地貌,再加上《西游记》里有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扑灭火焰山烈火的故事在这里拍摄,使得火焰山闻名天下。</h3> <h3>葡萄烘干房</h3> <h3>下午,我们兴致勃勃来到维族人家做客。</h3> <h3>吐鲁番葡萄干、葡萄籽,玲琅满目,十分诱人。</h3> <h3>漂亮的小主人</h3> <h3>主家推销葡萄干。</h3> <h3> 据说,早在六七千年前,吐鲁番盆地就有了人类活动,并已经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的吐鲁番人已经学会打磨和使用细叶石器及石矛、石刀,还会用穿孔的小砾石作装饰,并能制造彩绘陶器。人类生活确切无疑的在吐鲁番盆地展开了。距今约3000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游牧的人们逐渐定居下来,火焰山生产方式也从以采集、狩猎为主向农业为主转变。据记载,吐鲁番盆地的土著民族是姑师人,他们早在 2200年前就进入了文明社会,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车师后成长国等小国,再加上车师以北的车师后国,人口就有两万之众。</h3><h3> 吐鲁番地区引誉中外,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绚丽明珠。人类的三大文明在这里融汇,曾演出一幕幕扣人心弦,惊心动魄的历史剧。历来受世人关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