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本课堂,凸显数学本质》——小学数学教材课堂改革观摩交流会

吴暨敏

<h3>2019年5月20日—23日,在宜黄县教体局教研室黄湘英副主任的带领下,宜黄县东坡中心小学黎绵勇校长及风冈一小、实验小学、第三小学,8位老师一同参加了本次小数教材与课堂教学改革培训观摩交流会的南昌之旅。来自全国各省市的教研员、小学数学教师等数千名教师参加了活动。</h3> <h3>21日上午8点半,开幕式准时开始,首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王永春主任致开幕词,接着在杜侦教授幽默风趣、说唱合一的讲话中,带我们领略了赣南的悠长历史以及江西名称的由来。</h3> <h3>王永春教授非常有高度有深度地介绍了《生本学材》,带领我们一起感悟数学的本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下,我们教师应深刻认识到:通过教学理念的提升、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经验的积累,不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深度教学和深度学习,还能减轻工作负担、形成良性循环、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能力,我们要构建实现深度教学和深度学习,以自主学习为核心多种学习方式融合的基本教学方式。</h3> <h3>本次交流会着重介绍了《生本学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胡雪丹主任为我们详细说明了每一单元的设计理念,以及和2011人教版的教材进行了对比,让我们清楚的看到《生本教材》的优势,与人工智能时代接轨,更加注重对知识本质的理解。</h3> <h3>在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摩了六堂来自全国各地名师的课。一堂堂生动的示范课让我领略到了数学独特的美,老师适当的点拨与启发,孩子们精彩的表现,都让在场的每一位听课教师无不称奇。<br></h3> <h3>第一堂呈现的是来自天津市的孟庆阳老师的《三角形的面积》,“学而知之,因而知之。”本课的教学将单位思想孕育于方格之中,凸显三角形面积的数学本质,帮助学生贯通长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之间的联系,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能感受到数学的求真、求简之美,实现知识、思维、能力三个维度的共同生长。</h3> <h3>《课程标准》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这一教学理念,在邓颖洁老师讲的《分数除法》中完美体现出来。以学生的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础,进一步层层推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数学表达、抽象概括、迁移类比等能力,渗透转化、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h3> <h3>丁莉老师讲的《百分数》,是以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为起点,以来自于学生身边的百分数为研究素材,引导学生探究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感受百分数应用的优越性,从而更为深刻的理解百分数的含义。<br></h3> <h3>三堂课结束之后,马云鹏教授对三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及分析。他指出:“教师是否可以打破教学思维的局限性,创造更适合学生自主探索的灵活教学课堂。”对三堂课的设计做了更深层次的剖析。</h3> <h3>黄芬老师讲的《10的认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h3> <h3>穆诤老师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后教学的,是小学阶段笔算乘法的终级阶段。学生已有笔算乘法的法则支撑,绝大多数同学会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但是百位上的数为什么也要乘的道理学生并不清晰,只是法则上的迁移。这堂课把学生的真问题作为教学素材,把学生的“错误”留在课堂,培养学生“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h3> <h3>最后一堂课给我们呈现了来自内蒙古的田红霞老师的《垂直》,课前先出示了两幅图:筷子和十字路口示意图,这是认识两条相交直线的现实背景,体现从实物模型抽象为数学对象的过程。第一个活动是画一画,判断在同一平面内“看不到交点”的两条直线是否相交,让学生在想象和操作中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第二个活动转一转,做了两条直线相交的直观模型,借助旋转来引导学生发现垂直也是特殊的相交。第三个活动认一认,通过阅读和自学,深化对“垂直”这一概念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最后通过圈一圈的活动,把“相交”和“垂直”概念建立关联,“相交”里面包含“垂直”。</h3> <h3>中国教育学院副院长刘加霞对这三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并对《生本学材》的教育理念与课堂实质指明方向。</h3> <h3>活动的最后,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教授的讲座《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中的核心素养》深入人心。这次讲座从三个板块带我们了解了数学课标中的核心素养:从双基到四基、从四基到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与十个核心词。史宁中教授说: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习者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其实这就是数学的核心素养。我们要立足课堂教学,首先关注教学的目标,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再让学生经历过程,习得方法,感悟思想,富有智慧,通过发现和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猜想、探究、验证,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h3> <h3>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们为我们奉献的每一堂课背后都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和汗水!学习到的不仅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零零总总,还有课堂在老师们精心设计下,将课堂有效还给孩子们!👍智慧课堂不仅有知识,有智慧,还有来自孩子们之间在学习数学时获得的不同情感体验,充满爱与信心的智慧课堂!感恩学校提供给我们此次学习机会!❤️❤️❤️本次活动推动了我省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为广大教师、教研员提供了研讨、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研究指引了方向。<br></h3>

数学

学生

教学

课堂

老师

学习

百分数

课堂教学

素养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