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南美行壹</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亚马逊河支流</b></p> <h1><br></h1><h1><b>从南美回来已经有些日子了,倒回了时差,恢复了体力,启动了一如往常的上海模式生活。在南美的日日夜夜,依旧在眼前恍惚像一场梦。</b></h1><h1><b> 有人曾经发誓:“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于是就把工作给辞了。退休了就一直在考虑:“世界这么大,应该去看看。”上了路才发现,世界这么大我该怎么去看看。退休在家不等于就有大把的时间,有限的收入还有许多账单在等你去支付。把有限的时间和金钱化在最值得去的路上。2014年我就把这个旅行目的地定在了南美洲,终于在5年后的今天实现了自己的这个梦想。</b></h1><h1><b> 2019年4月份,是南美大陆的初秋,16位老同学在巴西的圣保罗机场汇合,开始了我们的南美旅行。年龄最大的71岁,最年轻的65岁。累计行程65937公里,搭乘了17个航班,单次最长累计飞行时间25个小时,在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里,完成出、入美国边境关口换乘航班。在5个国家出入境10次,有八位导游带领我们在不同的区域游览。投宿在14家不同的酒店过夜。虽然是秋天,旅行的地域广阔,地貌多变,我们经历了摄氏5度不到的低温,也忍受了摄氏30多度高温下热带雨林的潮湿,从在海滨散步到攀登海拔3400多米的高原山峰,再次经历了高原反应带来的痛苦。旅途的艰辛为我们带来了,一路魅力无穷的人生体验。</b></h1><h1><b> 从圣保罗、玛瑙斯、里约热内卢,到伊瓜苏、布宜诺斯艾利斯、卡拉法特和乌斯怀亚,再从利马、皮斯科、库斯科到圣地亚哥、复活节岛、瓦尔帕莱索,在南美大陆的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岸之间来回穿梭。仅 8个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目录’的旅行目的地,就已经让自己觉得不虚此行,值得付出这一路的辛劳和一整年的退休工资。</b></h1>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u>轻舟幽行亚马逊</u></b></p> <h1><br></h1><h1><b>旅行速写</b></h1><h1><b>按旅行的时间顺序,把旅行中观感,旅行中的所闻,简单扼要的纪录在下,希望已经去过南美,和准备去南美的朋友们共享这次旅行的体验。</b></h1>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亚马逊河心洲</b></p> <h1><br></h1><h1><b>圣保罗</b></h1><h1><b> 圣保罗是我们南美之行的门户,是南美也是巴西最最大的工商业城市,除了少数葡萄牙殖民时期的老建筑,没有太多的特色。和全世界的工商业城市雷同,贫富差距的鸿沟巨大,建在郊区山坡上所谓贫民窟,无非就是自然形成的非法建筑群而已。真正的市中心也一样是高楼林立,漂亮的别墅随处可见。根据建筑的年代推算,巴西的现代化要早于中国大陆。导游带着我们车游圣保罗市。皇宫博物馆和大花园、开拓者雕像和护法英雄纪念碑、拉美议会大厦等景点,都没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虽然住在市中心,办完入住手续时间已经很晚了,只是在周围的街道上逛逛,看看普通圣保罗人购物和晚餐的场景。圣保罗市里到处是流浪汉,一块塑料布,一把雨伞,一个休闲帐篷就成了他们的家。城市当局的宽容心态,让初来乍到的跟团旅行者没了方向。导游以人身安全为准则,我们只能在大巴车上观赏圣保罗大教堂、市立剧院等知名景点。远观圣保罗,不是从上海。 </b></h1>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南美议会中心,拉丁美洲的欧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玛瑙斯百年歌剧院</span></p> <h1><br></h1><h1><b>玛瑙斯</b></h1><h1><b> 从圣保罗去玛瑙斯坐3个多小时航程的飞机,单程三千公里的距离,为的就是看一下亚马逊河。玛瑙斯虽然看上去有点破破烂烂,但我印象深刻,都是18世纪葡萄牙殖民统治时期留下的老房子,原汁原味地保存了下来,许多建筑仅在沿街的那面留存,透过窗棂能看到里面杂草丛生。这些都是原来的民居,当年的公共建筑都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了,总督府、港务局、海关大楼,还有历经百年沧桑的市场。玛瑙斯歌剧院也有超过百年的历史,无论建筑本身,还是剧院内部的装饰都完好地保存了下来,观众席的座椅都是如今已经很难见到的老式翻椅,这是一个奇迹。我们进内参观时,有一个交响乐团正在舞台上排练,音响效果奇佳,这可能跟剧院的建筑结构有关,剧院的面积不大,不是维也纳金色大厅那种皮鞋盒子的结构,但玛瑙斯歌剧院特别高,像一个竖起来的皮鞋盒子。这可能是声学效果的一个原因吧?在玛瑙斯住了两个晚上,是为了休整一下,消除长距离国际段飞行时造成的时差和疲乏。我们就住在亚马逊河边,亚马逊河热带雨林的旅游本身也就短短的一天时间。亚马逊河途经南美好几个国家,不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但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两岸热带雨林里的动植物种类是世界上最多的地区,据说真正的亚马逊河热带雨林的旅行要10天时间,这可能是下辈子的事情了。</b></h1>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背听交响乐团彩排</b></p> <h1><br></h1><h1><b>里约热内卢</b></h1><h1><b> 和圣保罗不同,里约热内卢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这是一座海湾城市,宽阔无际的海岸沙滩和城市连为一体,海岸上绿树成荫,到处是起伏的草坪,这是一种阔叶草草坪,不怕踩踏,走在草坪上柔软舒服,躺下来仰望蓝天,或侧身遥看大海,都是一种人生的享受。面包山和耶稣山,两座造型奇特的孤峰隔着海湾遥相呼应。里约热内卢的民居都建在山上,贫民窟和豪宅别墅各居一方。平地上都是行政和商业街区,不知是城市规划的产物,还是自然形成的结果。伊帕内玛海滩可能是个例外,那里有成片的豪宅。我们投宿的酒店离开著名的科帕卡巴纳海滩仅一步之遥,天色蒙蒙亮时,就起床洗漱,步行至海滩上,看里约人在沙滩上踢足球,打排球,骑车,跑步。看沐浴在海边晨曦中巴西美女。这里是里约热内卢的公共阳台。</b></h1>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耶稣的胸怀</b></p> <h1><br></h1><h1><b>福斯-杜 伊瓜苏市</b></h1><h1><b>曾经是一个内河港口码头的小城市,现在是为瀑布而存在。是个充满田园风光的小城镇。没有城市的拥挤和人流,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通往伊瓜苏瀑布的公路两边是成片的牧场和丛林。到了这4公里宽由258条,平均高度在80米左右瀑布组成的瀑布群时,你一定会忘记了曾经的宁静和安详,随伊瓜苏大瀑布雷声般的轰鸣而激动不已。如果不是为了到这里来看瀑布壮观的景色,我有足够的财力和时间,我肯定会选择在这里居住一段时间。在巴西境内观赏,可以看到足够多的瀑布数量,观赏步道修建在下伊瓜苏河边的山崖上,隔河观望有点距离,却可以看到瀑布的全貌,有一条木栈道直接铺设到主瀑布下方,溅起的水花打湿每个游客。不时会有彩虹显现,有时还会同时出现多条彩虹</b></h1>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伊瓜苏瀑布巴西观</b></p> <h1><br></h1><h1><b>伊瓜苏港市</b></h1><h1><b>在阿根廷这边,城市的名称叫伊瓜苏港,是一个比福斯-杜 伊瓜苏更小的城市。我们只是从巴西陆路过境,进入阿根廷后直接去了瀑布所在的伊瓜苏国家公园,没去城里,从一路上的地理环境来看,应该是一样的休闲幽静。从国家公园入口处坐森林小火车,到达上伊瓜苏河,穿过人工修建的过河栈桥步道,就到达了伊瓜苏主瀑布‘魔鬼咽喉’的上方,观看伊瓜苏河和巴拉那河合流后飞流直下的壮观场面。上伊瓜苏河看上去更像一个湖泊。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必须赶下午三点飞机去布宜诺斯艾利斯,没能去欣赏圣马丁瀑布,伊瓜苏瀑布群中位居第二的瀑布。巨大瀑布群的存在,为伊瓜苏地区的大气中带来了大量的负离子,这里的空气特别新鲜可口。无论你是在巴西这一边,还是在阿根廷那一边。没有去过其他全球知名的大瀑布,有几位同行的同学是坐了直升飞机,在空中观看整个瀑布群的,也有人是坐了冲锋舟在伊瓜苏河上看瀑布的,根据大家的观感来判断,我的直觉是:伊瓜苏瀑布的观赏价值是无可比拟的。 ,</b></h1>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空中俯瞰伊瓜苏瀑布</b></p> <h1><br></h1><h1><b>布宜诺斯艾利斯</b></h1><h1><b>布宜诺斯艾利斯这个名字太长了,无论是用西班牙语还是汉语发音来读。让我们就像当地人那样叫它BA。没到BA来之前所有的旅行指南和资料,都称其为南美的巴黎,到了这里我觉得它就是巴黎,这里的建筑,这里的雕塑,这里的广场,这里的街道,这里的咖啡馆,都比巴黎更巴黎。BA街头很少看到,在南美其他国家很普遍的混血后裔,男人高大上,女人白富美。空气中流淌着优雅气氛,BA不负‘好空气’这个美名。22根车道的九七大街,与其说是路还不如说是一个贯穿BA市中心的广场更恰当。赶早出门,在旅行团还未出发前,去欣赏了富丽堂皇的科隆大剧院,一路逛在九七大道上,看两边南美风的巴黎建筑。BA不仅仅是巴黎,也有五月广场的西班牙风情,博卡老港区的色彩天地,Puerto Madero由废弃的港口码头区改建而成的现代化城区,在这里你才会恍然大悟,BA曾经是南美最大的港口城市。</b></h1>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鸟瞰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九七大道</b></p> <h1><br></h1><h1><b>卡拉法特</b></h1><h1><b> 为了看莫雷诺大冰川,我们才会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坐飞机,飞行两个小时来到这个小镇。飞机场像个钢架结构的厂房,飞机降落时,前方是一片无边无际的灰蓝色水域,我把它错当成大海,原来这就是著名的阿根廷湖。我们住在卡拉法特镇外一座山坡上,从酒店的庭院里能看到小镇的全貌,和远处的阿根廷湖。小镇只有一条商业街,林立在街道两边的,是旅行社、旅馆、超市,租车公司和旅游纪念品商店。它是为冰川国家公园、巴塔哥尼亚高原和智利的百内国家公园而存在。</b></h1>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观景步道赏莫雷诺</b></p> <h1><b><br></b><b>莫雷诺大冰川<br></b><b>以前没有见到过冰川,只看到过冰川遗址,颜色有点黑看完就觉得很遗憾。莫雷诺冰川是峡谷冰川,它就是漂浮在阿根廷湖中一块巨大的冰,350公里长,5公里宽,80米高,水下部分看不见,你可以根据物理学的原理去推测和想象。从卡拉法特出发,大巴车沿阿根廷湖行驶,最先见到的是莫雷诺冰川漂浮在湖面上,远远看去感觉一般。翻过一个山口来到一个叫麦哲伦半岛的地方,这里是冰川国家公园的观赏点。来到冰川观赏点才被它震撼了,无论是坐船靠近它,还是在湖边修建在山坡的观赏步道上看,距离冰川不超过80米的距离,冰川在你面前有惊无险地崩塌,发出震耳的爆炸声,落下的冰块在湖面上激起几十米高水浪和冰的混合体。不是有幸被当场拍摄下来。我自己都不相信这样的奇观。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这样的冰川在阿根廷湖上有几十座,它们在不断地产生和消亡,只是这样的过程非常缓慢。莫雷诺冰川只是其中最具观赏价值,也能在人工修建的观赏平台上看的。大自然真是一位伟大的建筑设计师和创造者。</b></h1>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莫雷诺崩塌的瞬间</b></p> <h1><br></h1><h1><b>乌斯怀亚(火地岛)</b></h1><h1><b> 这里是通往南极的门户港口,我穿上了这次旅行最保暖的衣服,依然感到刺骨的寒冷。海风和雨水,让我们更著风和雨。城区建在非常陡峭的山坡上,建筑都不高,建筑的立面五颜六色。城区的上方是连绵不断的雪峰。以往看到的雪山和雪峰都比这更雄伟秀丽,那都是在内陆高原上,站在海边看雪山这还是第一回。这里的地理位置离开家乡上海最远,大家都买了明信片邮寄回去。城外的火地岛国家公园却森林茂密,到处是古老的榉树,树枝松萝缠绕。这里的气候岁恶劣,生态环境还是很好。临别南美大陆最南端的拉帕塔亚海湾时,遇到了狐狸出没。</b></h1>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初见乌斯怀亚</b></p> <h1><br></h1><h1><b>利马</b></h1><h1><b> 利马是秘鲁的首都,一大半的秘鲁人住在这里。老城区有几百年的历史,整个老城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历史文化遗产名录。在利马进出两次,住了两个晚上,可惜都是来去匆匆,住在新城区,没能一窥利马全貌。新城区更靠近太平洋,城区在太平洋岸边的山崖上,从600多米的高度往下俯视,是西南太平洋的沙滩,晨练的人也不少,还有不少在山路上骑行的。比起卡帕卡巴纳海滩,激情还是逊色了许多。</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里约热内卢城市建筑群</b></p> <h1><br></h1><h1><b>纳斯卡地画</b></h1><h1><b> 为了看谜一般的地画线,我们清晨五点从利马出发,坐汽车去皮斯卡,穿沙漠,翻越安第斯山。整整7个多小时。而坐小飞机在空中看地画线的时间不足30分钟,看到了地面上许多人类行为所为的地面线条,却没能清晰地辨别出那些线条所代表的图案。有些失望但不遗憾。就像小时候没猜出灯谜谜底时的心情。</b></h1>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一笔画蜘蛛</b></p> <h1><br></h1><h1><b>帕拉卡斯自然保护区</b></h1><h1><b> 看完纳斯卡地画线,时间已晚,我们是住在回利马途中的帕拉卡斯半岛的海滨度假酒店。这里是秘鲁政府为了发展旅游业,而新开发起来的自然保护区,有丰富的自然野生动物和鸟类资源,坐船出海不用一小时时间,就能看到几座岛屿,可以近距离观赏岛上的动物和鸟类,有成群的海狮海滩上大声合唱,还有智利火烈鸟、海豚、鸬鹚、鹈鹕、塘鹅等鸟类,但没能看的罕见的洪堡企鹅,据说它们不是在山顶晒太阳,就是潜入水中捕食。有座岛屿的山坡上,有一幅巨大的岩石画非常清晰,是一个蜡烛台的图案,这也一幅谜一般的作品,不知何人所为?不解图案的真正含义?在这幅画的出现。多少弥补了没能看清楚纳斯卡地画线的遗憾。</b></h1>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鸟岛的鸟粪—秘鲁外汇重要来源</b></p> <h1><br></h1><h1><b>乌鲁班巴圣谷</b></h1><h1><b> 从利马飞秘鲁的古都库斯科,参观了这里的主要景点后,就直接去乌鲁班巴,不住在库斯科。节省赶路的时间,这样明天就能赶早去马丘比丘。出了库斯科城,一路上不是翻越山口,就是走在山谷中,周围的山峰都是峻峭矗立,路边都是森林。途经的城镇、村庄都是西班牙殖民时期留存的古建筑或印加古民居,风格不同但都色彩丰富。我们在一个叫Yucay的小镇外投宿,这是一个由古老的修道院改建而成的酒店,修道院的古老建筑完整无损地保存着,房间由修女居住的房间装修改建而成,房间外是开满鲜花的庭院,修道院靠山脚的围墙里,月光下小巧的天主教堂轮廓清晰。有人点燃了篝火,在桔红色的火苗前,穿印加民族服饰的排箫手,吹奏起一首首拉丁风格的曲子,时间似乎倒流回到了古印加帝国的年代。</b></h1>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Yucay酒店庭院</b></p> <h1><br></h1><h1><b>马丘比丘</b></h1><h1><b>从圣地亚哥回国,途经达拉斯转机,去一位美国朋友的家里做客。他得知我去南美旅行了,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有没有去马丘比丘?”。多年前他也曾去过马丘比丘,曾经住在山顶过夜,攀登了我们这样的旅行客不会去的华纳比丘峰。不去马丘比丘就等于没去过南美,它的自然风光,它的历史建筑遗存,它的神秘传说,单就其中任何一项都会使你觉得不虚此行的。在华纳比丘和马丘比丘两座山峰间的山坡上筑梯田和台阶台地,乌鲁班巴河围饶山城,在深深的峡谷里流淌。已经没有完整的古代印加帝国的建筑了,但却会留给每个来此的人,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我站在最佳视角点-‘葬礼岩石守护者小屋’,想问自己两个问题。当年印加帝国的统治者,是怎么发现这处美丽而又神秘的地方的?它又为什么会在被历史遗忘了几百年后,又被重新发现?这一切都是偶然的吗?</b></h1>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华纳比丘</b></p> <h1><br></h1><h1><b>库斯科</b></h1><h1><b> 北部安第斯山区的城市都是建在山谷的小平原上,库斯科却是建在山上,应该是为了防守,难道古代的印加国王已经想到,日后会有西班牙人来进攻袭击?所有的建筑都是用石头建成,所有的路都是用石头铺成。但印加的建筑特点明显,石块特别大,都是无缝衔接,每块石头外形都不规整,有块巨石有十二条边与其它石块衔接。在著名的‘太阳神殿’里,我们看到了这石头建筑工艺的一个奥秘,在这些石块的衔接面上,古代的印加匠人是做了类似我们中国木结构中的卯榫结构,突出的小石圆柱和对应的凹陷石孔。这种工艺要耗费的时间和功夫难以想象。库斯科的居民都是印加人的后裔,看上去很像西藏人或尼泊尔人。这是库斯科和其他南美城市最大的不同。</b></h1>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雨中库斯科的“武器广场”</b></p> <h1><br></h1><h1><b>圣地亚哥</b></h1><h1><b> 圣地亚哥是在南美停留的最后一个城市,来到这里就好像来到欧洲的某个城市,但这里的道路很宽阔,无论是公共建筑,还是教堂或民居,都是欧洲刚进入工业化初期的样式和设计,广场都不大,一个个十字路口连接而成的街区。没有欧洲老城里的小巷,也没有欧洲城市那种呈放射线状的道路和小广场。在里约热内卢我们见到了气势雄伟的耶稣山和耶稣像,在这里我们坐缆车上圣母山,观赏了山顶上的圣母像,洁白的圣像没耶稣像那么高大,飘逸温柔的造型同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圣像边的小教堂里,两边的石墙上都是巨幅的石刻浮雕。作为普遍信奉天主教的土地上,圣母玛利亚应该更得人心。</b></h1>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圣地亚哥圣母山圣母像</b></p> <h1><br></h1><h1><b>复活节岛</b></h1><h1><b> 一个远离大陆的小岛,直接从圣地亚哥飞过去是最近的,也要3700多公里,飞行时间是5个半小时,坐的是最现代化的大型国际干线机型。在圣地亚哥登机时要专门填写出入境卡,好似中国人去港澳台。在规划旅行路线时,就把它列为去南美的三大目标之一(马丘比丘、纳斯卡地画线、复活节岛)。理由就一个:岛上有谜一般的巨人石像。真到了复活节岛,才觉得叫‘摩瓦(moi)的石头巨人,只是复活节岛的‘吉祥物’,复活节岛本身也是魅力无穷。这是一座由三次火山喷发而铸就的陆地,第三次喷发的火山口依然保存着,只是靠海那一侧被海风和海浪侵蚀,成了一个巨大的缺口,站在火山口能同时看见大海的波涛汹涌。这些石头巨人,有些加工到一半,有些已经倒塌碎裂,有些以各种优美的姿态矗立在海边。有古代的波利尼西亚人把它们竖立起来,有后人为了开发旅游资源,像专门摆pose那样把它们竖立起来的,也有古人竖起来后,经不起风吹雨打而倒塌后,又被人重新竖立起来的。不看专门的资料,你无法加以区分。一个谜一般的小岛,一群谜一般的石头巨人,让全世界各地游客,不远千里万里,不辞辛劳的来到这个小岛上,好奇是人类的天性。如果没有石头巨人moi复活节岛也是值得来一趟的,度个假,休息几天,和石头巨人一起看日出日落,一起遥望满天繁星的夜空。这里的海水不算太蓝,但海水和蓝天无边际的融为一体,几个海湾都有清澈的海水和洁白的沙滩,海浪吹雪,海风阵阵不是很大,如果会潜水和冲浪,这里一定是个好去处。海岛四处是山坡草地开满了一种叫‘豌豆花’的小黄花,中部一片森林没有声音只有鸟鸣,适合徒步和骑行。能见到人不是旅游者就是提供旅游服务的从业人员。这么神奇的一个小岛,被荷兰人发现,被英国人占据,却不知什么历史因缘,在1888年成为了智利的土地,而且还是用来做放羊的牧场?这个岛上没有任何野生动物,除了羊就是马了,羊肉可以吃,马可以用来骑。饲养羊和马的另一个功用,是不让草群疯长。</b></h1>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复活节岛十七moi石头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这组moi巨人是面向岛内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采石工场”,石头巨人的制造地,许多未完成的石头巨人,身体被埋在地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孤独的moi,谜云下的复活节岛</b></p> <h1><br></h1><h1><b>瓦尔帕莱索</b></h1><h1><b>瓦尔帕莱索是离圣地亚哥一百多公里的港口城市,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她失去了曾经的辉煌。充满了文化气息,是智利的立法首都,每年国会会议在这里召开,也是智利的文化首都。整个城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除了港口码头和行政建筑,整个城市都在山上,市政当局保留了15座上山的古老缆车,缆车的轨道几近垂直。山上都是古老的小街和保存完好的老建筑,穿行其间就像坐船上了厦门的鼓浪屿。山脚下海军部大楼前的广场上,正在举办周末的跳蚤市场,看看市场摊位上那些古老的特色物件,你一定会觉得,这是一个不事张扬,有底蕴的城市。离瓦尔帕莱索不到十公里,有一座叫Vina de Mar的海滨小城,这里海湾、沙滩、海礁和海岸边山上的现代建筑,看上去很像地中海岸的摩纳哥,到处都是运动休闲和放松度假的人。</b></h1>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海上葡萄园</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马瑙斯~亚马逊河的黑白交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里约热内卢~瓜纳巴拉海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里约的“未来科学馆”,建在小半岛上,呈展飞状,是巴西奥运会马拉松赛的折返点。曾经在实况转播时见到,今天终于亲眼目睹。</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里约热内卢~海滩晨读</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里约热内卢~踏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里约热内卢~面包山上俯瞰瓜纳巴拉湾</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里约热内卢~从面包山頂远眺耶稣山</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里约热内卢~海滩颠球</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里约热内卢~晨跑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巴西空中的伊瓜苏瀑布</b></p> <h3><b>伊瓜苏瀑布全景观</b></h3>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布宜诺斯艾利斯~科隆大剧院</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俯瞰莫雷诺大冰川</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火地岛国家公园~狐狸出没</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准备登机,看纳斯卡地画线</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乌鲁班巴修道院天主教堂</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雾气笼罩马丘比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最经典的马丘比丘“明信片”照,实际是,你站在马丘比丘,你看到的是马丘比丘对面的“华纳比丘”,中间的山谷里蜿蜒曲折地流淌着乌鲁班巴河。</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圣地亚哥~圣母山天主教堂</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雾气刚散的马丘比丘</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圣地亚哥~圣母山彩色十字架</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曾经去过日本展出的moi,为感谢日本政府和日本文物修复专家的财政支持技术无偿援助</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复活节岛~火山口和大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瓦尔帕拉索~Vina de Mar海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卡拉帕斯海湾小岛上的“圣烛台”浮雕,和“纳斯卡”地画线一样,不知是何时和何人大手笔!</b></p> <h1><b>后记</b></h1><h1><b>用简单的几笔,画下了南美之行的轮廓,不是风景记实,只是一点自己的观感。这里曾经是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的发祥地,印加帝国的强大和辉煌迷一般地消失了。在这里生活着欧洲人、非洲人、亚洲人,原住民反而成了少数民族。千年不变的自然风光依旧,多元文化在南美社会保持了丰富的色彩。这应该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都来到这片土地的共同原因。</b></h1> <h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同行好友,老同学许帅为我提供了大量精美照片,谨表示感谢!</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