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010101"> <br> (一)<br> <br> 我读了一本书,一本叫做《黄河之西》的书。之所以读,是因为它确实好。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值得读。<br> 现在的社会,热衷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更多的时候,大家喜欢的,便是做低头族,专心按手机。一切理想与现实,骨感和丰满,尽在百度中找寻自诩的答案。怎奈百味人生,未知世界,却不是三言两语,便能解其真味的。<br> 网络纵览虽好,却远没有捧起书本,更具诗意和文化气息。一杯香茗,一卷书籍,偷得浮生半日闲散。独坐幽静,无丝乱耳,感喟夫复何求。绿色环保,保护眼睛,何乐而不为?<br> 书是美景,读书是饱览美景。在黄河之西,读《黄河之西》,恰似于欣赏一副韩原山水的画卷。我们不了解的许多事情,在这本书中,都勾勒描绘的历历在目,引人入胜。就像一个人,你知道你姓甚名谁,身居何方,可你知道,你的姓氏出自怎样,家乡起源哪里?你热爱你的城市,你生活在这个被称作历史文化古城的地方,可你知道,它具有怎样的源远与厚重,不为你熟知,但却名副其实?你以前不知道,你读了以后,就会茅塞顿开,感怀不已。<br> <br> (二)<br> <br> 长在黄河边的汉子,谁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母亲河,千百年转了多少湾,险了多少滩,他们记不清,繁衍在这条河边,吃了多少苦。他们留下的,只是那个鱼跃龙门的美丽传说。而今天得以欣慰的,是他们生长的黄河之西,已经通过自己的双手,如今变了颜色,风光无限,满眼青青的绿。<br> 还没有一个人,像他这样的,痴迷的感知着他的黄河之西。我在想象着,那个困苦在山村沟壑边的少年,当他只能远眺天边的时候,那道混沌不清的黄色,对他是多么的诱惑。他无法接近它,他心中的梦,总是被门前轰隆而过的长龙无情的惊扰和隔离。终于有一天,他执着稳重的脚步,毫不迟疑迈到黄河之西的时候,他心中的梦,不在遥远无期,而是牢牢筑起。<br> 当他再次站在黄河天堑,俯视西岸的时候,那滚滚东去的波涛,在他心中,是响亮的共鸣声。黄河之水在中华大地流经的几字型,是大合唱的五线谱。他脚下的这片大地,就是一个重音符。他悠远深邃的目光,穿越着时空,古芮神谜,司马遗风,金塔熠辉,鼓阵动憾,电影般浮现在他眼前,一切彷佛昨日。他油然而生的冲动,就是将这历史的时刻,变成再现的永恒,印记在这座城市的丰碑上。<br> <br> (三)<br> <br> 因为一个人,喜欢一座城。如果没有结识他,我更多的,是于千万人中与他擦肩而过。如果没有读到他的《黄河之西》,我更多的,是和千万人一样,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幸运的,是我了解了黄河之西的他,也更加热爱我们的黄河之西。<br> 他是这方水土的这方人,他有一个名字--山里娃。我也是山里娃,我和他村子离得不算太远,但我们以前不是很熟。因为我本村状元府高馆主的推介,我和他就趁热打铁了。亲不亲,故乡人,关系好原本就是应该的。他倾心书写着古城的历史文化,馆主致力于字画文物的鉴藏,他们俩有着共同的情感,初心难忘,都在为黄河之西这个城市,做着不同凡响的文化盛事。而我则近朱者赤,也受到感染,与文化亲密接触着。<br> 正是因为他们的招牌动作,使得黄河之西在千百年后,有了自己新的内容和名片。再次与人讲述黄河之西,你会由衷的自信与豪气。你的黄河之西已有了能够证明他文雅与雍贵的里程碑。有朋自远方,也有拿得出手的参观去处和馈赠佳品了。<br> 黄河之西的韩城,极具历史的气质。它的气质,是外秀慧中的,由内而外的弥散。一座城市的悠久,不需多余的诉说,过分的吹擂。古色古香的建筑,原汁原味的饮食,朴素朴实的风貌,自然而然的烙印,就是它本身的内涵和外延。这种气质塑造的人们,也是具有坚韧无华的品质的。他写作他的《黄河之西》,就是这样 。简约还原,全面再现。如同他的为人,什么就是什么。当时不以为然,过后仔细思量,原来还真是他说的那样,这人的确不简单。<br> "一个好的人,是一本书;一本好的书,是一个人;只要有启示,便都好。"偶然得此佳句,作为束语,是为对黄河之西的增录兄和增录兄《黄河之西》的仰慕之情。<br> <br> 桥边红药 2019.5.21</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