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及其它——游南太行山笔记 (二)

旅游中国摄影网西宁站

<h5> 四<br>一天的行走在日落的提醒下结束。我们乘车前往预订的万仙山景区的齐王寨夜宿。<br>询问司机,齐王寨距离郭亮村一个多小时路程,约70公里。快晚八点时刻,我们到达了驻地齐王寨。这里与西宁时差相近,天也只是稍稍暗淡一些,并未黑沉下来。一条仅能驶过一辆车的石路穿过村寨,整个长超不过一公里。<br>寨子里显得很清静,临近傍晚,没有什么人走动,只是房屋院落多有村民纳凉闲聊。我们车辆直接开进了一家“太行山庄”的私人院落。这是一家村寨里的农家私人宾馆,院子四方四正,约有三四百个平米,很干净,有几十个标准间,设施齐全,和城市里的宾馆没有什么两样。现在是旅游的淡季,寨子里有稀稀拉拉不多的游客。与农家大爷闲聊,村子现在又80户人家,其中像他们家这样开旅游宾馆的有20家。这里地处深山,气候凉爽怡人,暑天比新乡市区等城市,温度要低好几度,故这几年每年暑假,是这里旅游的旺期,新乡周边县市以及郑州的游客举家在寨子里的农家宾馆居住一二十天,以消暑度假,很好的带动了这里的旅游产业。<br>齐王寨的名字,相传始于秦初。在村中有一个寨子的简介,称春秋战国时期,秦攻打齐国,齐被灭。城破之时,齐王的小儿子被百姓乘乱救出后逃难隐居在了现在的村寨。长大后自称齐王,聚山林,建寨练兵,欲复国报仇。由此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传说和相关遗址。但如今,与当年有关的遗迹早已随着岁月大江东去,难寻踪迹。只有一个背依北面石山的破败院落,村名称其为齐王楼。如今也只有这个地名流传至今,讲述着那段有些悲戚的历史。<br>随着整个南太行旅游业的兴起,这里人们的保护自然的意识增强,使得这里基本保留了不事雕凿的原始风貌。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色,吸引了不少游人前来观赏和消暑。2003年,喜剧片《举起手来》就在这里取景拍摄,为这里知名度和旅游业着实有力的助推了一把,其后有多部影片在此取景拍摄。于是,齐王寨景区又成了一座无需雕琢的天然“影视城”,备受影视界关注。<br>按计划我们当天可以悠闲的游览寨子,赶晚上回到新乡市区即可。于是,早饭后,我们不紧不慢的先沿路穿过村子,向西的一个峡谷信马由缰的小型徒步。峡谷幽而深,两面悬崖高耸苍翠,沿山路慢行,密林路段,绿荫如长廊,山谷中不知名的鸟儿,清脆鸣叫,真似到了世外桃源。<br>同学们寻一处绿荫小憩,轻声的交流着各方话题。山林中的山鸟似乎也不甘寂寞,在我们周围长音短声的鸣叫,仿佛也加入了我们的交流。一同学突发感觉说,“大家都别说话,咱们录一段鸟叫的视频”。大家都很有兴致地默不作声,静静的听着山鸟清脆的叫声。山林中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就这样被同学们珍藏在了自己心灵的记忆里。<br>午后,我们离开寨子,行走着游览进出齐王寨集雄、奇、险、秀、幽于一体的狭长深谷。这里峡谷非常狭窄,山崖仿佛张璧就可搭连,谷底顺势而下流淌着清澈见底的流水,切不断形成一潭一潭碧绿的池水,车路就沿着流水弯弯折折的在谷底顺流而出。<br>在一处峡口较宽处,修有观景休闲处,依山就势建有碧潭小桥,流水石阶,上下高低起伏,是一处极具特色的深谷幽潭,使人仿佛误入了金庸笔下小龙女的深潭峡谷,具有了几分脱俗绝世的武林道场的神秘之感。</h5><h5>出了这似仙如梦的险峻幽奇的齐王寨大峡谷,我们的太行山旅行也将画上完美句号。我将几天来的行走在脑海中过滤,想起了景区宣传彩页上的介绍:新乡南太行,北方山水之精华荟萃,八里沟集奇、险、俊、秀、幽于一谷,号称“太行之魂、中华风骨”,被园林专家誉为“亚洲一绝”。我在心里默默念叨:不尽八里沟,郭亮村、挂壁公路、齐王寨都堪称一绝。<br> 五<br>人们钟情于山水间,是人类本真的精神使然。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说:&nbsp;“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nbsp;自然界鬼斧神工创造的绝美环境,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贵财产,是我们精神愉悦的媒介,享受春夏秋冬不同自然形态,行走于山水之间,已经是我们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br>在山水间行走的同时,我突然天马行空的想到了城市间的旅行。现如今,城市的发展千篇一律,除了现代文明的高速密集,已失去了太多的人文的东西。在这个以水泥为基本因子的巨大环境中,城市就像一个巨大豪华的旅店,人们除了奔波,就是一成不变的按时入住。而如今散落在城市边缘及青山绿水之中的各具特色的古镇和乡间村落,却成了人们越来越追逐和向往的地方。这是因为古镇、村落保留了古朴、具有地域特色而成为人们热捧的原因之一。<br>都说旅行是从一个熟悉的城市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为什么,因为人们需要新鲜感来愉悦满足心境,这是人的正常的心理现象和需求,有条件就应该有计划的满足。<br>我们常说异域风情,我们有56个民族,有辽阔的国土面积,有丰富的民俗和地域文化。过去不同的城市有着各自不同的特色,所以,从我们向往我们熟悉的城市到陌生的城市观光,领略不一样的城市风光和文化,是我们出行的一个主要诱因。而如今,现代化城市高楼鳞次栉比,车水马龙如一个面孔,穿行于城市街头,毫无特色和新鲜之感,城市俨然成为千篇一律的熟面孔,而没有了自己地域地、民族地特色。<br>记得去年一个人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在城市中穿行,除了找到一家网络上旅行攻略比较出名的“格日勒阿妈奶茶店”,装饰风格以及美食具有浓郁的蒙古特色,沿街几乎再无草原气味,只是单位的门牌和一些店面书写有蒙古文字,使你恍惚知道身处草原之城。现在许多城市不知道是哪来的病态,开始追求所谓整齐划一,街面店铺、门厅招牌都要统一定制。前不久上海某街道强制统一的店面招牌,一统格式,黑底白字,遭到网友强烈吐槽。<br>本来街头店面,店主根据自己的经营类别,发挥个性潜能,设计属于自己别具一格、也或许带有自身特色广告效能的店面风格,即满足了店面需要,也装点了城市街面,同时也一定程度上蕴涵了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只是规格、安全性予以监督即好。这样一件具有传承性的商业文化的因素,被某些地方一刀切成了规矩的“豆腐”,这真不知道是城市的进步还是管理上的奇葩。<br>旅行是我喜欢的状态,而不是旅游,是因为行走可以将游的过程“消化”而有所悟,这就是我喜欢的行走。</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