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老山的记忆》

忙里偷闲

<h1><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老山,是云南麻栗坡中越边境一座海拔1422.2米的普通高山,因为1984年到1989年的六年间,7大军区先后轮战,老山也因此变得不普通起来,我所在部队是第一批轮战部队。<br>  2014年4月18日,我与几位战友相约,重走老山路,寻找自己当年曾经浴血奋战的战场,寻找当年散落在这里的记忆。因为在那一年留给我太多刻骨铭心的记忆,是我生命中最难以忘怀的地方,在那里我吃尽了苦中苦,在那里我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在那里我见证了生命的脆弱和人性之伟大,在那里长眠有我同去未能同归的战友,正因为如此,我下决心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再回到那里看看,去看看把青春和生命奉献给祖国并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看看那里我熟悉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去看看那里……<br>  (此图片是当年老山那拉方向全景图)</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1984年7月31月中午,部队经过七天的摩托化开进,来到了云南边境一个叫法龙村的地方,我班被安排住进村里的破庙里,战友们都是席地而睡,在这里一住就是四个多月时间。<br>  (此图片拍摄于2014年4月19日,当年破庙已换新貌,但那口水井还在)</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这条从破庙通向连队炊事班的路还清晰可见。</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这操场是我连晚上开会看电视的活动场所,也是当年该村的晒场,如今已是村委办公室所在地,除了场地没变化,其他都变了。</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这条路是该村通往县城的必经之路。那年,我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全副武装跟着班长进行超强度的耐力和高原适应性训练,有时实在吃不消,班长会手拉手地帮我跑完十公里路程。在四个多月的临战训练里,我们不知洒下了多少汗水。</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临战训练结束后,1984年12月4日,部队开始向战区机动。接替昆明军区真正开始进入作战地域。出发前,我班战友在一起拍了一张战前合影照。</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12月 5日下午18时,我连到达接防地域——曼文,部队真正进入作战阶段。为防越军炮击,各班分散在半山腰的简易岩洞里,我和班长就住在下图左下角的位置。</font></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1985年1月15日凌晨,我连接到上级命令,增援一团对142、145、146号阵地实施反击,打退己占领我142、145、146号阵地的越军,这就是我军“1.15”战斗。就在那一天,我连牺牲了十一位战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br>  此照片是146号阵地,当时数以千计的炮弾象雨点般落在石头山上,炸得石头变白色,树林剩树干。</font></b></h1> <h1><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1.15”战斗结来后,因我连伤亡较大,根据上级命令,撤回156号阵地休整四天,于1985年1月22日机动到天保农场小学担任军工任务。 <br>  此照片拍摄于1985年3月25日,天保农场小学边的一棵木瓜树旁。</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1985年3月26日,在天保农场小学担任军工期间,在废墟的校舍里,用子弹箱当桌子,炮弹箱当凳子,给远在千里之外的爸妈写信,报个平安!</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1985年3月25日,拍摄于天保农场小学,此时的学校已被越军炮火炸得千疮百孔,学生都已撤离后方。后面的大山就是老山。</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三十年过去了,我至今还保留着当时学校的校徽。</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当年的天保农场小学,现已改名为天保口岸学校。学校前望老山,后靠八里河东山,校舍焕然一新。</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走进校区,校园内绿林碧草、环境清幽。孩子们好奇地打量着我们的到来,但他们那里会知道三十年前,这里曾经被越军的炮火轰炸得千疮百孔,面目全非。</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走在校区的路上,打开已封存三十年的记忆,早己看不出当年的点滴景象,据说,那个营指挥所的防空洞还在,但已被封存且拒之于围墙外。</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这个地方不是我当年拍照的地方吗?是的,没错。</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校门口的这条路没什么变化,当年它是后方通往前沿阵地的主要道路,也是我们当年冒着越军的炮火将枪支弹药和各种罐头食品等物资送往前沿阵地的必经之路。</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这座大桥称为船头大桥,当年战友们每次经过这里都要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通过,因为它在越军的炮火和高射机枪的控制范围内。</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当年这里是一片沼泽湿地,如今成为国家级的天保口岸。</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1985年2月19日上午10时,我连一部分人员由605带一个加强排的兵力,到156号阵地担任警戒任务,主要防止越军偷袭,我担任605的通信员。<br>  此照片拍摄于3月17日,左边是排指挥所的洞口,洞口可见有沙包堆叠的防御工事。</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在老山前线156号阵地,有时会趁越军炮火稍停的间隙,钻出猫耳洞,抽根烟,呼吸一下新鲜空气。<br>  照片拍摄于3月17日,背后是成片的橡胶林和堑壕。</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在156号阵地,也会有其他阵地的老乡,冒着越军的炮火跑到156号阵地看望我,记得当时大家说得最多的话是注意安全,多保重。临走前还不忘在洞口留个影。</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014年4月21日,拍摄于老山主峰,背后就是张大权烈士的雕像。</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老山主峰上矗立着原国防部长张爱萍题写的“老山精神万岁”的汉白玉纪念碑。纪念碑高1.984米,宽0.428米,寓意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在老山主峰仍完好地保留着当年用过的猫耳洞和弹药隐藏所。</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老山主峰上的253号界碑。</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老山主峰上的254号界碑。</font></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我们一行人,在到达麻栗坡的当天就去烈士陵园祭奠长眠在南疆的英烈们。<br> 为国捐躯的英烈永垂不朽!</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