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数学核心素养,解读数学核心概念——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小学数学学科教研基地"交流研讨活动

吴筠

<h3>撰稿:湛江市第九小学 吴筠</h3> <h3>  5月20日,在学校领导的精心组织下,我们全体数学老师在办公室收看了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举行的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小学数学学科教研基地”交流研讨活动的网上直播。</h3> <h3>  核心概念反映了课程内容的核心,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目标,也是数学教学中的关键。对数学核心概念的解读正是我们数学老师所迫切需要了解和学习的,每个级组的老师们都在认真地观看。</h3> <h3>  本次活动邀请了小学数学学科教研基地指导专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史宁中教授做报告,并就基地三年规划及2019年重点工作进行研讨。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教科院基础教学研究中心的领导也莅临会议。</h3> 活动安排一 <h3><br></h3><h3>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的张丹教授做小学数学学科教研基地三年规划及2019年重点工作介绍。</h3> 活动安排二 <h3><br></h3><h3> 北京教育科学院领导讲话和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领导讲话。</h3> 活动安排三 <h3>  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教授做的报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核心概念”解读。</h3> <h3>  史宁中教授从三个方面做了详尽、精彩的专题报告。</h3> 第一方面 <h3>  第一方面,史宁中教授详细梳理了从双基到四基的过程。</h3> <h3>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标准中,强调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史宁中教授通过不断的深入思考,又加上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形成了“四基”的课程标准。</h3> <h3>  与传统的“双基”不同,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一种隐性的东西,不言而喻,恰恰是这种隐性的东西体现了数学素养。史宁中教授在报告中强调,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体验、积累的目的关键有两点:什么是数学教育的过程性目标?如何落实数学教育过程中的结果?教师要培养孩子的智慧,让我们的孩子会想问题,会做事情。</h3> 第二方面 <h3>  第二方面,从四基到数学核心素养。</h3> <h3><h3>  史宁中教授认为:数学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悟”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数学的结果是“看”出来的而不是“证”出来的。会“悟”会“看”的底蕴是把握数学思想,会“悟”会“看”的教育是一种经验的积累,也就是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包括思维的经验和实践的经验),教师要为孩子创造思考和活动的背景,让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积累经验,教会孩子想问题,教会孩子提问题。</h3></h3> <h3>  史宁中教授向老师们提出要注重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用简洁的话语做了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未来的描述:培养学生不管以后从事什么工作,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h3> 第三方面 <h3>  第三方面,数学核心素养与十个核心词。</h3> <h3>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高中阶段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这些数学核心素养既有独立性,又相互交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史宁中教授通过高中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对比,让老师们明确在不同的学段教学侧重点的不同,为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h3> <h3>  史宁中教授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他的知识渊博,古今中外,旁征博引,周人是怎样算出一年有365.25天的?古人是怎么区分一年四季的?古埃及人是如何表述分数的?史中宁教授的报告和横亘数学、历史、音乐等多门学科,介绍了古人的勾股定理和对天地的认识。他从非常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以幽默的方式使我们了解到古人对于数学的应用。</h3> <h3>  史宁中教授在报告中用举出具体的例子把抽象的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形象化,让我们对核心词语的解读通过具体到一般,感性到理性,明确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h3><h3><br></h3> <h3>  史宁中教授从数学历史发展的角度,从数学知识系统形成的过程向我们展示更高层次的教学方法,让我们固有的教学思维有了新的启发,引导我们用数学的眼光进行教学。</h3> 心得体会 <h3><br></h3><h3> 通过这次网络学习,我对数学核心概念有了全面的认识,对不同阶段的数学的核心素养有了具体的了解,为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提供了指导理论和具体方法。听完史宁中教授的报告我有以下的体会:</h3><h3>一、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从整体出发,系统分析和研究教材,在备课时要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的形成训练。</h3><h3>二、在课堂上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比如:导入环节采用创设问题情境或复习铺垫,新授环节采用猜想-验证,直观教学、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多媒体教学等,巩固环节采用联系实际巩固练习的方法。用读读议议讲概念;用发现法、比较法讲性质;用讲讲练练或议论等方式上习题或复习课。要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生动活泼地学习。</h3><h3>三、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听了史宁中教授这次的专题讲座,我觉得教师在备课或上课时,要不失时机的添加一些相关数学史及生活中的趣味题等。例如:在教刚进入小学的孩子认识数的同时讲阿拉伯数字的来源,讲授七巧板,可以向学生介绍七巧板的由来。讲授“相似三角形”之前,可简单介绍数学之父泰勒斯用一木棒测量金子塔高度的故事。又如讲解祖冲之研究圆周率、曹冲称象运用等量代换的数学原理,陈景润勇探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这样学生就把听故事的动机与兴趣在教师引导下成功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上来,也感受到数学不再枯燥乏味,而是有趣的、有规律可循的。</h3><h3>&nbsp; 四、培养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让学生真操作,积累经验。从学生角度来说,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之后所积累的内容。它既有学生针对有关活动而获得的直接经验,更有在此基础之上经过自我反省而提炼出来的个体知识。教师在上课时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每名学生都经历真正的操作过程,有他们真正的体验。</h3><h3> 今后的教学工作,我将把在这场讲座中学到的教学方法借鉴到教学活动中,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真学习和钻研新课标,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力得到全面发展。</h3>

数学

史宁中

素养

学生

核心

教授

活动

经验

教学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