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悉尼屈臣氏湾及南头半岛

孙盘康

<h3>5月19日我们从悉尼环形码头乘渡轮前往屈臣氏湾(Watsons Bay)。在悉尼的杰克逊湾出海口有两个岬角分别以地理方位相称,坐北的称做北头(North Head),坐南的称做南头( South Head);两者都是悉尼海港国家公园的组成部分。在南头半岛徒步可以远眺太平洋的浩瀚无垠和悉尼港的旖旎风光,近观澳洲最古老的灯塔和陡峭险峻的悬崖。</h3><h3><br></h3><h3>下图为相机GPS功能自动记录的环形徒步路线(谷歌),全程约10公里,耗时超过4小时。</h3> <h3>屈臣氏湾位于南头半岛,面向悉尼港,曾经是澳大利亚古老的渔村之一,现在却是悉尼著名的富人区,豪宅遍布,港湾里停泊着许多游艇。<br></h3> <h3>屈臣氏湾码头南侧罗伯森公园里的参天大树真是遮天蔽日、亭亭如盖。</h3> <h3>屈臣氏湾码头北侧沃森海滩(Watsons Beach)上不知进行着什么活动,岸边围着众多观看的人群。</h3> <h3>沃森海滩并不大,不长也不宽,与悉尼著名的邦迪海滩、曼利海滩不好相比。这天上午离家较晚,到屈臣氏湾已近12点,此时光线并不利于拍照。</h3> <h3>在沃森海滩边所拍屈臣氏湾码头。</h3> <h3>离开码头,沿着沃森海滩向北,步行约10分钟即到坎普湾海滩(Camp Cove Beach),一个月牙状的宁静海滩。海滩长约200米,沙粒金色细腻,海水清澈平静。这里看来商业化程度较低,游客也少。</h3> <h3>坎普湾海滩北端有一水上小木屋,有人垂钓,有人观景,有人溜狗,一幅怡然的画面。</h3> <h3>海滩边的这些人家真是占尽地理优势。</h3> <h3>离开坎普湾海滩,沿着步道上行,道边巨石林立。</h3> <h3>走上高地,顿感视野开阔,将悉尼港湾、市区轮廓尽收眼底。</h3> <h3>高地上有一门修缮一新的旧式大炮,据说1890年以前就安置在这里了。不过这门大炮所指方向却是悉尼市区。</h3> <h3>在高地上俯瞰坎普湾海滩,色彩丰富多了,感觉也美多了。</h3> <h3>高地上基本没有大树,这株突兀的棕榈树可谓昂然挺立。</h3> <h3>两位中国大妈静静地坐着,观赏着眼前的美景。</h3> <h3>回望刚才走过的步道。</h3> <h3>一处静谧、隐秘的海湾与沙滩,但被铅丝网围着,挂着安全施工、禁止入内的警示牌,看不到它的全貌,疑是著名的小姐湾海滩(Lady Bay Beach)。</h3> <h3>转过弯即可看到海滩的全貌,海滩处于两个岬角间,长度不到100米,沙滩与岩石界限分明。对照网上照片确认此海滩即是小姐湾海滩,它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成为合法的天体(裸体)海滩,是悉尼四处合法天体海滩之一。由于它位处著名的风景区,所以无意中也成了国外旅行团的一个旅游景点,国内的旅游网站也有介绍。</h3> <h3>高地上废弃的炮台遗址,已长滿杂草。</h3> <h3>炮塔的边缘就是数十米高的峭壁,三位女孩坐在悬崖边拍照留影。</h3> <h3>这位父亲带着两个小孩也在静静地观景。</h3> <h3>古朴的房屋,栅栏围着,据说是守塔人曾经的住房。</h3> <h3>出海口的对面就是北头。南北头间不过3公里的距离吧,象钳口一样扼守着悉尼港的门户。左边是风平浪静的悉尼港,右边是破涛汹涌的太平洋。</h3> <h3>走过小木桥,透过小树丛,即可看到一座灯塔上端的身影。</h3> <h3>这就是著名的霍恩比灯塔(The Hornby Lighthouse),又被称为下南头灯塔,与同在南头半岛,被称为上南头灯塔的麦格理灯塔遥相对应。霍恩比灯塔镇守着悉尼港的入口,为悉尼迎接每天的第一缕阳光。由于所在位置环境优美,已成为悉尼重要的旅游地标之一。</h3> <h3>1857年,南头经历了两次海难事故, 8月20日,邓巴号(The Dunbar)客轮在大雨中撞到海边崖壁沉没,船上122人,只有一名船员詹姆士·约翰逊(James Johnson)幸运逃生。10月凯瑟琳·亚当森号快艇(Catherine Adamson)又发生翻船事故,21人丧生。所以1858年修建霍恩比灯塔,这是新南威尔士州第三古老的灯塔。那位幸存者约翰逊成了霍恩比灯塔的第一任守塔人。灯塔高9.1米,塔身为圆柱形,涂有独特的红白相间垂直条纹,被戏称为“麦当劳叔叔”;顶部则为360度环绕的透明玻璃观察室。灯塔于1933年实现全自动化,目前已无人值守。</h3> <h3>我们在灯塔旁的石阶上面向太平洋,静坐了半个多小时,一边欣赏着蓝天白云碧海,一边吃着简易午餐,心情很是放松、恬静。</h3> <h3>灯塔附近经过千万年的海浪侵蚀的绝壁悬崖,悬崖上不会缺少青春年少。</h3> <h3>悬崖下汹涌海浪冲击着礁石,泛起洁白的浪花,有几位勇敢的垂钓者。</h3> <h3>又一位女性勇敢地坐在悬崖边角。</h3> <h3>面朝海口的两处废弃炮台遗址。</h3> <h3>离开霍恩比灯塔,本想沿着东海岸前行,但被一座军营的围栏挡住,据说是皇家海军的基地。</h3> <h3>不得已顺着林间步道返回原路。</h3> <h3>又见远处的悉尼天际线。</h3> <h3>接近坎普湾海滩后左拐沿着这条马路前去半岛的东海岸。</h3> <h3>经过皇家海军基地大门。</h3> <h3>罗伯森公园北端。</h3> <h3>公园内的儿童乐园是不会或缺的。</h3> <h3>盖尔普公园(Gap Park 可称裂缝公园)入口,该公园也是悉尼港国家公园的一部分。</h3> <h3>盖尔普公园示意图。</h3> <h3>入口平台左侧就是澳洲最知名的“自杀断崖”,据悉尼官方统计每年大约有50人在此跳崖自杀。现在市政当局已采取各种办法来劝阻那些轻生的人,据说情况大有好转。</h3> <h3>入口平台右侧的峭壁巉岩。或许是由于悉尼地区特殊的砂岩构造,经过亿万年太平洋海浪的侵蚀与海风的洗礼,故而使得悉尼乃至新州整个的海岸线均呈现出了一种奇特的景象:海岸线曲折突兀、悬崖高耸、崖壁陡峭,极具震撼力和冲击感,而海边裸露的礁石却又有如人工雕琢一般非常的平坦。可以说,悉尼的海岸就是上帝的馈赠、自然的杰作、视觉的盛宴。</h3> <h3>平台上陈列的废旧铁锚就是前面提到的1857年倾覆的邓巴号客轮的铁锚。</h3> <h3>盖尔普公园的主体是一条悬崖海岸步道,往南可到麦格理灯塔(Macquarie Lighthouse)。据说原来往北也可到霍恩比灯塔,现在受海军基地所阻,只能绕道方可。</h3> <h3>从图中可以看到悬崖峭壁上的海岸步道,绵延数公里,海崖落差百余米。</h3> <h3>在步道上迎着大洋海风,远眺海天一色,近览惊涛拍岸,让人情不由己,恍然心醉。</h3> <h3>沿途可以不断看到峭壁悬崖、嶙峋怪石,尽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h3> <h3>站在步道的多处制高点上往西可以近观悉尼港湾,远眺悉尼市区,一派风光如画。</h3> <h3>步道短时也会进入灌木丛中。</h3> <h3>这位女士伫立在巨石上凝视远方,甚有飒爽英姿。</h3> <h3>又见两块奇异绝壁。</h3> <h3>起初以为是邓巴号沉船纪念碑,可不是,而是一个参加1900年某次战役的军人纪念碑。</h3> <h3>回看走过的步道。</h3> <h3>又一处面朝太平洋的废弃炮台遗址。</h3> <h3>炮台旁有一幢塔式建筑,初以为是麦格理灯塔,但感觉不像。回来查阅始知那是一个信号站,现在还在使用,归新南威尔士州航运服务委员会管理。</h3> <h3>悬崖边的仙人掌生机勃勃。</h3> <h3>终于看到洁白的麦格理灯塔,也是建在断崖绝壁上。</h3> <h3>沿海的断崖绝壁可谓连绵不断。据资料介绍悉尼有244公里曲折绵长的海岸线。悉尼人巧妙地利用了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共修建了长达100多公里的人工海岸步道让人休憩、赏景、观鲸。我们曾经走过著名的从邦迪(Bondi)到库吉(Coogee)的海岸步道等。从这里继续往南10公里,可以一直走到著名的邦迪海滩。</h3> <h3>围绕麦格理灯塔已经开辟出一个灯塔公园,可见本地居民在锻炼、溜狗。</h3> <h3>在麦格理灯塔侧后方所拍。麦格理灯塔高26米,面向浩瀚的南太平洋,始建于1818年,是澳大利亚第一座且运营时间最长的导航灯塔,被称为南面的光芒(South Head Upper Light),是在当时的新南威尔士州州长拉克兰·麦格理(Lachlan Macquarie)的指导下,由囚犯建筑师弗朗西斯·格林韦(Francis Greenway)设计而成,1883年改建成现在的样子。</h3> <h3>在麦格理灯塔前方所拍,感觉灯塔更为圣洁、高远。麦格理灯塔在悉尼乃至整个澳大利亚的移民史中都具有重要地位,目前仍是进港船舶的一盏指路明灯。</h3> <h3>1976年,麦格理灯塔完全自动化,最后的员工于1989年离开这里。灯塔前面有一座纪念石碑,灯塔广场每天开放。其实2005年、2017年两次来屈臣氏,但都未到麦格理灯塔,现在不负己愿了。</h3> <h3>灯塔左侧老建筑颇为精致。</h3> <h3>离开麦格理灯塔,向西穿过多条街道,沿途民居颇为典雅。</h3> <h3>横穿整个半岛,来到小巧的吉布森海滩。</h3> <h3>乌云遮住了太阳。</h3> <h3>沿着海边步道返回屈臣氏湾码头。</h3> <h3>大树下的耄耋老人与少女。</h3> <h3>夕阳下的罗伯森公园。</h3> <h3>码头旁的道尔斯餐厅(DOYLES)1885年就开张了,这里的炸鱼块和炸薯条闻名悉尼。</h3> <h3>夕阳下的沃森海滩清净多了。</h3> <h3>然而沃森海滩旁的餐厅酒吧却人声鼎沸。</h3> <h3>寂静的海湾。</h3> <h3>翻飞的海鸥。</h3> <h3>没想到在码头上等待渡轮的游客排起了长队,徒步中可没感觉到有这么多人。</h3> <h3>排队等待中,见一长者一人一舟划向远处,很引人注目。</h3> <h3>海湾里停泊着一艘古式大型帆船,很吸人眼球。</h3> <h3>屈臣氏湾是悉尼观赏落日晚霞的佳地,上传两张2017年来此拍摄的照片。</h3> <h3>有机会来悉尼的朋友应该到屈臣氏湾及南头半岛走一走,会不虚此行。</h3> <h3><b>附:我在澳大利亚看到的灯塔</b></h3><h3></h3><h3>自来澳洲看过十几个灯塔,就对灯塔情有独钟。其实在澳大利亚近六万公里的海岸线上,伫立着大约350座灯塔或导航站,这些灯塔一般都修建在风高浪急的海角、峭壁上,洁白的灯塔配上绝美的风景,不由人们在心目中追捧它,仰视它。尽管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灯塔的导航作用越来越弱化。</h3><h3><br></h3><h3>下面是我看到并拍摄的其他灯塔,附在这里与朋友们分享。</h3><h3><br></h3><h3>维多利亚州墨尔本大洋路斯普利特角灯塔(Split Point Lighthouse),塔高34米,因塔顶红色,俗称“小红帽灯塔”,又因塔身纯白,也称“白皇后灯塔”。可爱精致的小红帽灯塔是大洋路上的主要景点之一,自驾游必停景点。</h3> <h3>维州墨尔本大洋路奥特韦海角灯塔(Cape Otway Lightstation),是澳洲古老而又具有代表性的灯塔。于1848年建成,一直到现在仍在使用,灯塔建在80米高的海边悬崖上,面向巴斯海峡和南大洋的交汇处。</h3> <h3>新南威尔士州卧龙岗岬东端海港灯塔(WOLLONGONG HEAD LIGHTHOUSE),建于1936年,是澳大利亚海运部在新南威尔士州安装使用的第一个全自动闪光灯塔,也是澳大利亚第一座电力照明灯塔。这里,到处是飞翔的海鸥,吹拂的海风,环境优美而宁静。 </h3> <h3>新州卧龙岗岬东端防波堤灯塔。据说为了炫耀,用巨大的铁矿石块,建成了港口的防波堤。防波堤上的灯塔位于海港进口,是在1871年用锻铁板制成的,它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标志。</h3> <h3>新州基亚马灯塔(Kiama Lighthouse),建立于1887年,建立之后就一直照亮着South Coast,灯塔旁海岩的喷水洞也是很著名的。</h3> <h3>新州中央海岸罗拉角灯塔(Norah Head ),建于1903年, 高27米, 预制混凝土块结构, 是新南威尔士州最后一座以古典詹姆斯巴尼特风格建筑的灯塔, 也是新州最后一座有人看管的灯塔, 已经被列为新州的文化遗产之一。它的巨眼每15钟闪烁一次,你可以很容易在27海里(约50公里)之外发现宅的光芒。</h3> <h3>悉尼情人港灯塔,可惜未能查到它的名称和历史。</h3> <h3>悉尼港海中灯塔。</h3> <h3>昆士兰州黄金海岸内兰河口内兰角灯塔。</h3> <h3>昆州黄金海岸内兰河口海豚角灯塔。</h3> <h3>拜伦角灯塔位于新州东北拜伦角的最高处,建于1901年,是位于澳大利亚最东端、最高、也是功率最大的灯塔。拜伦角的名字是1770年登陆澳洲的库克船长取的,为了纪念诗人拜伦爵士的祖父,他是18世纪60年代的著名航海家。</h3><h3>去年1月去昆士兰州黄金海岸,在飞机上拍了下照,红圈中的白色即是拜伦角灯塔,之所以确认是飞行时间和对照周边地形。虽然灯塔模糊不清,但也算看到、拍到,有所安慰了。</h3> <h3>谢谢您看完全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