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行

旷野苍茫

<p>  2019年5月19日我和妻参团到日本旅游,实现我一个夙愿:身临其境,切实感受一下那个与我们一衣带水,熟悉而又陌生的国度。 </p><p> 行程近一个星期,落地名古屋,接着是京都 、大阪、箱根、东京,最后返回名古屋登机回国。来去匆匆,浮光掠影,感受体验也难免肤浅。 </p><p> 上午九点五十五分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日本时间下午一点五十分降落在名古屋机场,飞行不到三个小时。入境快捷,出机场步行七八分钟就是我们入住的酒店。</p> <h3>  房间极小,超出我的想象,但窗明几净,家具陈设齐全,摆设讲究,看得出来,很是用了一番心思。</h3> <h3>  酒店的旁边就是大海。等我们来到海边时,风特别大,吹着人都站不稳,停泊的船只也被海浪拍打得晃来晃去。</h3> <h3>  20日早饭后,我们的旅游团乘大巴赶往京都。隔窗瞭望,公路两边山峦起伏,植被超好,是典型的丘陵地形。最让我新奇的是,一片片别墅式农舍,点缀在烟雾缭绕的山坳里,或水波舒缓的江河湖汊边,旖旎婀娜,美不胜收。</h3> <h3>  正陶醉在眼前景色,那边乌云已从山后弥漫过来, 俄顷,头顶上仅有的一小片蓝天也被吞噬了,大雨急不可待地泼下来。透过雨帘我看到,云雾、雨丝与山脉、河流、村舍交织错落,若明若暗,亦真亦幻,别有韵味。 </h3> <p>  京都,历史悠久,在日本的历史地位类似于我国的西安。导游芳芳介绍,京都的和服、冰激凌久负盛名;京都的金阁寺,早在1994年就已申报为是世界文化遗产了。</p><p> 金阁寺本名鹿苑寺,因为寺内的核心建筑舍利殿的外墙全部贴着金箔,故称为金阁寺,它也是京都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一泓清水,花草簇拥,绿树环抱。轻轻地从它身边走过,感受到了诗画般的清丽静雅,妩媚芬芳。</p> <h3>  中午在京都一家不太大的日式餐馆就餐,有米饭、青菜、纳豆等。吃饭之前,导游不厌其烦地向我们介绍了纳豆的营养价值,及日本人对纳豆的酷爱,还认真教我们吃纳豆的方法。我知道,近几年纳豆不仅风靡日本,也受很多注重养生的中国人所青睐。但,当我咀嚼第一粒纳豆时,感觉嘴里充满了一种怪味,而且越来越浓。我有点恶心,想吐,可面对那么多就餐者,我忍住了。而妻说,还行。 纳豆,想说爱你不容易!<br></h3> <h3>  大阪在关西地区,是日本第二大都市,也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心斋桥是大阪著名的商业街,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这里尽情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而出手最豪放阔绰的,自然是中国游客了。<br></h3> <h3>  大阪城公园,以大阪古城为中心,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灰色的城墙斑驳厚重,平静的护城河水透着无尽的苍凉。行步于此,面对此情此景,谁能不怀古思远,追念先贤呢?</h3> <h3>  护城河的水很深,也很清澈。</h3> <h3>  20号晚,我们投宿在爱知县一个宁静祥和的小乡村。旅店四周,一座座别墅掩映在孟夏苍翠的树丛中。日本无论城乡,都特别干净,也非常注重绿化美化。就算是房前一块很小的空地,也要摆上几盆花,种上绿植。 </h3> <h3>  早餐的小店安静幽雅。置身于这样的环境和氛围里,就是简简单单地喝杯咖啡,吃些小点心,也很惬意。</h3> <h3>  走出餐厅等车,看到一家门前放着几个垃圾分类筐。据说,日本的垃圾分类严格到近乎苛刻。从城市到乡村, 从国民到垃圾回收机构,从来没有马虎者。即使一个普通的牛奶瓶,回收时也必须要分三类:瓶盖一类,玻璃瓶一类,瓶上的塑料纸一类,而且玻璃瓶里残留的牛奶必须刷洗干净。垃圾分类、保护环境已经是全体国民的自觉意识。这着实难能可贵。</h3> <h3>  下了一夜的雨,好几条道路已经封闭,本来就不宽的高速公路上,车辆成倍增加,行驶速度自然就很慢。还好,没有堵车。日本人开车很规矩,没有加塞抢道的,没有拼命按喇叭的,没有斗气别车的。我想,这样的天气,这样的路况,倘若在中国,大家争先恐后,路早就堵死了。</h3> <p>  大巴在蜿蜒的山路上小心翼翼地爬行,湿漉漉的乌云在山谷间翻滚着,淅沥的雨下下停停。芳芳说,每年有200多天因为天气原因看不见富士山。并告诉我们,今天通往富士山的道路已经封闭了。太遗憾了,来日本看不到富士山,不就像到北京没有登长城吗?大家都很失望。😞 </p> <h3>  烟雨朦胧的景象,多像我国温润宜人的江南水乡。</h3> <h3>  到达忍野八海之前, 大巴驶入道边的一个服务区。一下车,大家急不可待,直奔厕所,真快坚持不住了。 大开眼了!我们上的厕所是世界少有的五星级厕所。爽!日本人真有创意!</h3> <p>  忍野八海,是山梨县山中湖和河口湖之间忍野村的涌泉群,因为有八个清泉,故得名“忍野八海”,并遐迩闻名。忍野八海平均水温13摄氏度,水质甘甜,被誉为“日本九寨沟”,是忍野地区的国家自然风景区,1985年入选“日本名水百选”。</p><p> 青山环抱,草木葱茏,鲜花争艳,涌泉清列,小桥流水, 空气清新,这一切如诗如画,忍野村就坐落在这里。村子里没有高楼,都是错落有致的二三层的别墅。每家一个小院,院墙上爬满了好多我叫不出名的花花草草。世代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守着一方风水宝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很是悠然自得。据说,这一带人的平均寿命是93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年陶渊明梦寐以求的世外桃源,也不过如此吧?</p> <h3>  一幢小楼静静矗立,窗户要是再大一点,就更好了。</h3> <p>  从忍野八海出来,芳芳说有一个好消息让大家猜,没人猜到。她说,去富士山的路放行了,咱们可以去碰碰运气,如果天放晴,就能看到富士山。一车人顿时欢呼起来!</p> <h3>  富士山海拔3776米。(下第一张照片芳芳提供)</h3> <p>  天公作美。行驶一个多小时来到富士山观景台时,太阳从云缝里钻出来,山脉、森林、河流一片辉煌。但当我顺着导游的手指向富士山望去时,却大失所望。富士山没有我想象的巍峨峥嵘,我看到的就是一个普通的土山,从树林中勉强露出个尖儿来。 导游似乎窥出了我的心思,她说,其实富士山的美不是近看,而是远观。她还告诉我,等我们返回名古屋那天,在另一条路上,会看到一个别样的富士山。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期待下一次与富士山的相遇。</p> <h3>  此时,转身向富士山对面望去,天地间云蒸霞蔚,苍茫壮阔,太惊艳了!<br></h3> <p>  我们进了东京那天都快中午了, 微风和煦,碧空如洗,是我们到日本后气候最好的一天。扑面而来的东京,高楼鳞次栉比,道路纵横交错,河流迂回曲折……,无论从哪个方面衡量,东京都可以堪称国际一流的大都市。</p> <h3>  东京的绿化相当好!行车中,绿色从来没有从视线中消失。有的绿化地把鲜花、草坪、灌木、大树巧妙结合,产生参差错落、多姿多彩的美感效应!</h3> <h3>  在东京,街头巷尾见不到那么多车辆,也少有熙来攘往的人群。在东京玩了三天,所到之处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看不到纸屑、烟头、痰渍,看不到“办证”、“加氟”、“通管道”的小广告,看不到风卷着塑料袋飞、共享单车七倒八歪的情景。<br></h3> <h3>  入住在东京郊区花野菜酒店,档次一般,但环境真好。翌日晨,我拉开窗帘,只见天晴气朗,楼宇和绿树的影子倒映在河面上,河上横卧一座小铁桥,桥上没有多少行人和车辆……,沉浸在这般静谧优美的晨光里,太舒服了!</h3> <h3>  最让我感慨和印象深的是,东京人的热情友好。到东京第二天是自由行。早饭后,我俩约了两家去逛银座。尽管出发前对着地图和地铁线路图认真研究一番,可返回时,从地铁银座线转东西线时,还是晕菜了。六个人转了两圈,就是找不到东西线的上车点。难怪导游说她来日本16年了,还时常被东京的地铁弄晕。正在我们着急时,一个中年女士带着小孩迎面走来,情急之下,我们的一个人,指着地图上的“木场”站说,我们到这,怎么换乘?那女士显然明白了我们的意思,她说着日语,比划着让我们跟她走。她一溜小跑,我们紧跟其后。没想到她也走错了,稍做迟疑,又示意我们拐弯到另一侧。终于帮我们找到了上车点,可还没等我们把感谢的话说完,她就匆匆转身走了。类似这样的事,几乎天天遇到,只要你向日本人求助,人家都特别热情认真,还真没有看到冷漠的脸。</h3> <h3>  顺便说一句,以我们乘过的两条线路看,东京的地铁实在是一般般了。</h3> <h3>  在日旅游的最后一天,我们要从东京回到名古屋。大巴驶出东京,视野清晰深远。进入箱根地区不久,富士山突然闯入我们视线,高高耸立在天际处,雄伟壮丽,皑皑白雪更让它透着无比的神韵和圣洁。大家纷纷举起相机和手机拍照,“咔嚓咔擦”的声音响个不停,就怕这奇美景象稍纵即逝。</h3> <h3>  登上静冈的平和公园,那是远眺富士山的绝好地方。</h3> <h3>  距离产生美,眼前的富士山,仿佛与那天看到的不是同一座山。我不知道该怎样去描述它的美以及它带给我的极大震撼!</h3> <h3>  平和公园祈求和平的大钟。我想和平的价值和意义日本人或许体会的比我们更深刻吧?</h3> <h3>  富士山终于与我们不期而遇了,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让我们赴日旅游圆满收官。记得晚上登机时,一个哈尔滨的女士对我抱怨说:来了一次日本连富士山都没有看见,冤不冤呀? 与那位女士相比,我们是幸运的!</h3> <h3>再见,日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