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天繁星,我在闪烁

云淡风轻

<h3>  本次学校“为祖国点赞”的演讲征文比赛拉下帷幕 ,八(2)班选手在赛前幕下,比赛现场上的表现可圈可点。</h3><h3> 接到通知,从征文开始着手,布置全班学生完成,用了一节晚自习誊写。收齐遴选,然后挑像样,精心修改。到星期五,定稿3篇。本着“谁好谁上,谁写谁讲”的原则,将演讲任务分派下去,叮嘱三人利用周末记稿背稿,约定星期一在班上试讲。</h3> <h3> 星期一来校,课上一试,三人全是念稿 ,当时就傻眼,吃惊。比赛就定在明天下午,这么紧的时间,连稿子都记不住,更不用说上台紧张忘词了。看来,学生并没当回事,在家也没严格要求自己。当时就发火,并强调晚自习比拼,三选二,代表班级去演讲。</h3> <h3>  事后,才知三人在上午、下午第四节课(分别是生命安全课和阅读课)自行邀约在八四空教室记稿。</h3><h3> 尽管花了两节课,可到晚自习预演,情况好转不了多少。只好临时将晚自习改成 写作课,让3人到空教室练习。</h3><h3> 此时,又拿出了一篇刚改好的稿子,问还有没有人试试,问了三遍,教室鸦雀无声。只好迂回,退让地建议,若有人要试,可课后找我!环视教室一圈,心中企盼,但愿有勇敢者。</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下课,余晨曦陪着郝展燚来找,愿意一试。立即让余晨曦去找他爸,将稿子打印好,递到郝展燚的手上。这样一来,准备演讲的队伍由三人变成了四人。</span><br></h3> <h3>  其间去看四人,都在全心投入,认真背诵。他们或蹲或站,或面墙或立在讲台上,用自己的方式着手准备。</h3> <h3> 四人在空教室认真准备</h3> <h3> 看着这一切,心中有些安慰。不过选二,还是四人都参赛,这是摆在眼前的难题。说心里话,四人全上,都历练一下,我双手赞成。可学校规定一班1一2名,这可是两倍,怎么办?到时尽力争取,多一个也是多一个机会。</h3><h3> 也许有了竞争,就有了 动力。第二天早自习,情况好转。可也只余晨曦表现最好,全文流畅讲下来,其余卡格,忘词,状况时出。</h3><h3> 无奈一天没语文课,只得课后到班,在停顿、语气、语调上作一些指导。更可笑的,五音不全的我还要教沈思涵唱儿歌。</h3> <h3>  由于郝展燚最后拿稿,到中午还记不下来,所以午睡值班时,便让他到七年级空教室记稿。他也乐意应允。可午睡下了,他背得是磕磕巴巴。没办法,尽力了。</h3><h3> 此时,已将4人的名报上去。我上完七年级的课 ,就到了比赛的时间。抽签前,说了一句:“好好表现,不要丢脸。不要让人说,我们八二,只有数量,没质量。”四人都纷纷点头说:“不会。”</h3><h3> 这样仓促,心里还是有些担心。可担心也没用,四人已抽签,张怡8号,余晨曦、郝展燚、沈思涵连着12、13、14号。连号也好,本班比,也跟其他选手比。</h3> <h3> 郝展燚独自在空教室记稿</h3> <h3>情况怎么样?看视频吧!</h3> <h3> 张仪在演讲</h3> <h3> 余晨曦在演讲</h3> <h3> 郝展燚在演讲</h3> <h3> 沈思涵在演讲</h3> <h3>比赛结果呢 ?看公告吧!</h3> <h3>表现好坏,为师道道:</h3> <h3>张仪:四人中稿子是最长,最先上场,也是初次登校级演讲舞台,尽管紧张,面部肌肉有些僵硬,但全程脱稿,非常流利。我也打了最高分,明知算分时会去掉,还是打了。</h3> <h3>郝展燚:主动请缨,值得肯定。首次登台,准备稍有不足,显然紧张,直接念稿,虽然有些念错,但能主动尝试,自我突破,已然不错。</h3> <h3>沈思涵:相比初次,进步明显。入场甚好,不久害羞紧张,唱歌笑场,有些忘词,但全程语调、节奏、手势以及最后激情收束,把握不错。四篇稿子中,这一篇最适合演讲。全文语言轻松活泼,既有儿歌顺口溜等元素,还有收束的张力。若沉着些,一等奖没问题。有点遗憾,不过没关系,这也是日后进步的动力。</h3> <h3>余晨曦:进步很大,一次一台阶,稳步上升。纵观比赛,流利熟练,台风稳健,不过表情始终如一,没有喜忧变化,情绪不到位,则为失分之处。</h3> <h3>感悟:</h3><h3> 无论星星怎么繁密,是颗星,哪怕光亮不强,也一定要努力,不停地闪烁,发光,发光。</h3><h3> 无论别人怎么说,认准了就应全力以赴,不到最后,你怎么知道你的潜能有多大。</h3><h3> 无论你有没有经验,如果不去尝试,你永远不知道“你能行!”</h3><h3> 无论你有没有这方面资质,不是你想当然的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韩非子口吃,也能到秦王面前游说“法治”理念,你就不要妄下断语,妄自菲薄。</h3><h3> 行不行之前,问问自己努力够不够。</h3> <h3>  总而言之,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做人做事无不需脚踏实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