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毛主席亲手缔造和指挥的人民军队一一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92周年了。92年来就是这支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前赴后继,不怕牺牲,英勇奋斗打败了日夲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为中国人民建立一个新中国!就是这支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为祖国为人民建立起不朽的功勲。</h3><h3> 我有幸参加过人民解放军,成为这支军队的一员。我那时的部队象个大熔炉,大学校,大家庭。连里的干部象兄长,战友们象兄弟,全连百十号人团结的象一个人一样无论遇到什么急,难,险,重的任务只要连长,指导员一声令下刀山敢上,火海敢闯!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和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打不垮的敌人,那股气势谁也不可阻挡……。五十多年过去了,我已年过古稀但仍怀念我的连队,怀念我的战友,怀念那火红的年代,怀念那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h3><h3> 在人民军队建军92年之际, 打开尘封已久的老相册,翻阅50多年前在部队留下的老照片,不禁感慨无限,那一张张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不禁勾起我深深的回忆,回忆老照片背后的故事……。</h3> <h3> 一九六八年三月四日西安市三十五中高三,二班的同学和老师们欢送我参军入伍。</h3> <h3>一,我的战友</h3><h3> 什么是战友?从词义上讲是在战斗中并肩作战的伙伴。泛指一起战斗,一起同生死,共患难的生死兄弟。也包括一起参军.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赴汤蹈火,患难与共的军人。其实当过兵的人都有一个体会,战友这个名词叫起来十分轻松,但其含义却是沉甸甸的。一旦在部队并肩战斗几年,就立马感到我们之间那不似兄弟,胜似兄弟亲密无间的感觉。</h3><h3> 战友之间没有利益的杂质,没有物欲的浊流。只有共同走过那一段艰苦的历程,共同享受着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它不会遗失,不会贬值而永存终生。我有幸参加过解放军,在部队的几年战斗的生活中结识了一批战友兄弟,这是我终生的幸福与光荣。</h3> <h3> 这是新兵连训练结束时部分新战友的一张合影。前排右数第三人是我的老班长王志国。是他把我接到部队的。征兵是在68年春,文革时期。我是在校的老三届学生,文革已进行了两年,将来干什么?前途未卜。参军是当时的最好选择。当时参军条件十分严格,大标语上写着“把最优秀的青年送到部队去”,仅我校男生报名的就有700余人。我虽报了名但感到希望不大,一我不是红五类:二我父亲在文革中一些所谓的问题革委会纠缠不清。不过我还是找到在校征兵的部队代表王志国向他表达了我想参军的强烈愿望,经过体检,政审,然后就听天由命了。没想到一个星期后办事处敲锣打鼓给我家送喜报,我居然批准入伍了。当时全校仅走6名,比考大学都难的多,我知道这全是老班长的举荐我才参军入伍的。凑巧的是到了部队后他就是我的班长。这才知道老班长是64年甘肃天水兵,是个孤儿。老班长心眼好敦厚诚实,处处为别人着想,事事干在前边,是出席兰州军区学毛选积极分子。有一次我问班长,我们学校那么多人,我的条件又不是那么好,你怎么就看准我了?班长说,我第一次见你就感到你是一个好小伙子,当兵的料!是老班长把我带到部队的。待我复员后每当想起这事,总想好好的报答一下老班长,多方打听他的下落才知老班长复员后于90年代末已因病去世了。老班长,今生今世忘不了你的知遇之恩啊!</h3> <h3> 这是我在部队时的指导员一一陈有亮。他是我人生道路的第一个引路人,是我一生都难以忘怀的人。指导员是陕北清涧县人,59年的兵,表面上看他面色严肃冷峻。但相处稍久你就能感到他的内心对同志,对战友有着无限的热情。他是我们的指导员,更是我们的兄长,良师,益友。</h3><h3> 他理论水平高,能把枯燥的政治课讲的生动活泼;他内心象团火,关心爱护着每个年青的战士:他实干精神强,能以他的模范行动師范着战士们,教育并引导着战士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今我们都是老年人了,回过头来看看,独立连出来的兵那个不都是勤勤恳恳为党和人民工作了一辈子?那个不是在本职岗位上发光出彩?几十年来在大风大浪中,站得稳,不动摇,跟党走。难道不正是说明是陈指导员以及后任的历届指导员们为战士们夯实了人生的基础,育人有方吗?</h3><h3> 斗转星移,人生沧桑。几十年过去了大家仍然和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仍然称呼他指导员,在战友的心目中他仍然是兄长,良师,益友。永远的记着和尊敬着我们人生的第一个引路人一一陈有亮。</h3> <h3> 陈指导员工作能力强,带兵有方,很多人都说连里留不住他。果然七十年代中期组织上提拔他到兰字742部队任政治部主任后又再次提抜到玉树武装部任政委。这是他和玉树武装部的部分同志合影。</h3><h3>第一排右数第一人为陈有亮同志。</h3> <h3> 2000年,陈指导员转业到青海司法厅,担任领导工作。此间颇受好评直至退休。这是退休后和老伴旅游时的留影。</h3> <h3> 前排中间这位是我的连长,任延明。他是山東人,1956年参加志愿军,从朝鲜归国后部队驻防青海任延明调到独立连任连长。他生性豪爽,快人快语,以身做则,处处关心战士是战士心目中的好连长。在部队那几年我穿鞋是很费的,部队发的胶底鞋往往穿不到再发新鞋时已经破了。一次连长看到我的鞋子开了一个口子就对我说,“怎么?鞋又破了?晚上到我这儿来一趟”。当时我并没意识到连长要送我一双鞋,吃过晚饭在自由活动时候我跑到连长哪儿,只见他从箱子里拿出一双新的胶鞋给我说,“拿去穿吧,鞋我有富余的。当时我感动的不知说什么好。五十年过去了,连长的赠鞋之恩却永记心间。</h3> <h3> 这是任连长(前排中间)在玉树江西林场阀木时与六班的战友的合影。前排右一是六班长邹临丛;后排左一是四班长张平凡同志。</h3> <h3> 这是我连当时的三排长牛积堂。他是战友们很敬佩的一位领导和兄长。牛排长是甘肃通渭人,65年的兵。他不是我连土生土长提起来的干部,是分区警通排提到我连任三排长的。刚来时很多人不看好牛排长,认为他是机关兵到连队不一定能带兵。但没有多久就显示出牛排长的能力和水平。三排让他带的象模象样,虎虎生气,全排上下团结的象一个人一样,令人刮目相看。</h3><h3> 1976年牛排长提任为独立连的指导员,连队在他的带领下朝气蓬勃,奋发向上,连续多年位居分区各连队前列,又书写出连队建设新篇章。他关心战士,热爱战士深受战士们的尊重与爱戴。</h3><h3> 78年牛积堂从独立连指导员位置上退下来,转业到青海西宁检察院做一般干部的工作。当时牛积堂已33岁,小学文化程度,面对满是知识分子和专业人员的检察院如何在这里安身立命?他选择了继续拼博奋斗,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从此后牛积堂读电大,上夜大,克服年令大,文化水平低,家庭负担重的压力,抱着专业书籍努力钻研,苍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努力牛积堂终于拿上了由最高人民法院颁发的《审判专业证书》实现了从外行到内行的转变。同时,牛积堂也由检查员提升为副科长,科长,副检察长,法院院长。在法院院长的位置上牛积堂秉公执法,一心为公,刚直不阿,连任三届,共十三年是湟源法院任期最长的一位院长,获上上下下以及人民群众的好评。</h3><h3> 牛积堂是独立连的骄傲,是战友们学习的榜样。</h3> <h3> 2015年,牛指导员到西安探望71年的西安战友们。(左数五,牛积堂指导员,左数六,牛指导员的老伴)</h3> <h3> 2015年牛积堂指导员到西安探望68年的西安战友们(左数七,牛积堂指导员,左数五,牛积堂指导员老伴)</h3> <h3> 这是我的排长,闫焕庭,青海西宁市人。一九六三年从青海商业系统入伍。当兵十五年在独立连曾任班长,排长,副连长。一九七八年因为身体健康问题由部队转业至青海商业厅西宁商贸局一个基层商业部门担任领导工作。</h3><h3> 我刚分到连队一排一班时闫排长就是我们的排长。刚接触时总感到排长冷冷的,倔倔的不苟言笑还挺严厉,给人以不好接近的感觉,因此我对排长也是敬而远之。有这么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一九六八年九月我们还在祁连山执行任务,我们班一位六六年的甘肃老兵老吴(名字忘记了)接到家乡的一封来信说,家里遇到了一场很大的冰雹灾害庄稼可能稞粒无收,冬天怎么过?老吴难过的掉下了眼泪。全班战友都在安慰老吴,闫排长也与他谈了心,老吴好象得到一些安慰,情绪稳定多了。</h3><h3> 十月初祁连山已经很冷了,汽车连的车到祁连山接我们回西宁。经过三天艰苦行程回到西宁后放假一天战友们走出营房到军区澡堂洗洗澡,到军人服务社买些日用品。恰好我到邮局给家里寄我在祁连山采集的雪莲遇到了闫排长,他不知给谁在寄钱我也没多问事情就过去了。几天后老吴接到了家里的来信,说部队寄到家里的一笔钱收到了。但老吴说我没寄不知那位好心的战友寄的请告诉我……,但一时却问不出来。但我却意识到这钱是排长寄的。几经了解这钱确实是排长寄的,当他知道老吴家遭灾后就决定帮老吳家一把,怎奈祁连山没邮局只有等回到西宁后闫排长才把钱寄出去。当时寄50元在60年代已很不少了,老吴说什么也不接受说算是借排长的但最后怎么处理的是他俩的事了。</h3><h3> 这件事后我才真正的认识了闫排长,走进了闫排长,在日后的接触中才逐渐的发现闫排长是个很不错的人,他对人表面虽然平淡但内心却有着火一般的热情;他是六四年解放军大比武的尖子;他有一夲日记本里面记载着全排每个战友的详细情况,对全排的班长,付班长以及每个战士的情况都摸的清清楚楚;他勇于承担责任,功劳是同志们的,过错是自已的……。从此我俩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直到二O一三年排长还记着我他托一位开车到西安办事的朋友给我稍来十几个他亲手种的南瓜,吃着排长种的南瓜却甜到了我心里。</h3> <h3> 王书政是我同年战友,一个车皮到青海去的,当兵前是西安评剧院的青年演员。小伙聪明,能干,活泼,干练,很有表演才能。在新兵连经常自编自演一些节目如:“打靶归来”,“大海航行靠舵手”,“毛主席语录发给咱”等小节目在训练之余,表演给大家,赢得战友们的满堂喝彩,从而王书政的大名不径而走。</h3><h3> 新兵连的生活结束后书政没有下连队,直接被青海军区文工团要走了。在文工团书政也是顶尖的人才。他编的,演的节目多次被兰卅军区选中参加全军汇演。他的足迹也踏遍青海大地,深入到各个边防哨所为战士们演出,深受战士们的爱戴与欢迎。书政在军区文工团工作直到90年代才转业到天津。我有幸今生与这位好战友相遇。</h3><h3><br></h3> <h3> 书政到陕西看望战友们。战友用陕西大碗面招待他。</h3> <h3> 书政对老战友用大碗面招待深表满意,说“就好这一口”。</h3> <h3> 这位战友是苟忠孝,是我的同年战友。68年陕西三原入伍,二排五班长。71年提干为三排排长,后升任独立骑兵连连长。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要提干政审是极其严格的,调查三代,查七姑八姨,过五关斩六将,有一点问题都不能入选。能提为干部实属不易,在我们六八年几十个战友中在独立连能提起来的也就是苟忠孝一人了。他是我们68年兵的姣姣者。忠孝是战士们的连长,更是战士们的兄长。训练中磨爬滚打,战士们身上有多少土他身上就有多少土,战士们流多少汗,他身上就流多少汗。是战士们心目中的好连长。80年代转业回家乡在三原县蔬菜系统担任领导工作。尽管转业了但战友们还经常与他保持着联系,到三原去看望他。</h3> <h3> 一九六八年三月四日陕西三原新兵战友在县武装部集中时的合影。三排左数第二名为苟忠孝;一排左数第四人为李万民同志。</h3> <h3> 前排右一人是我的北京战友王先进。69年先进从北京入伍,最先分到我们一排一班。我是一班的班长。刚到班里我就感到这位北京来的新战友有些不一般无论在学习和其它各项工作上都有着较高的认识和水平。我们在一个班共同战斗,一起学习,一起训练,一起挖矿,严寒的冬季一起在祁连山守矿,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我们全班战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先进战友进步很快,1976年已任独立连的副指导员了。1978年先进转业回京。在地方上干仍是好样的。最后他在中国电信百控股份有限公司任党委书记。</h3><h3> 这张像是他送北京的复员战友留影。<br></h3> <h3> 这位战友是邹临丛,是六八年三月从西安市五中入伍的高中六七级学生,因经历相同又是学生兵因此特别能说的来。他是二排六班班长,在他的带领下总让人感到他们班的战士个个生龙活虎,人人充满朝气。一九七O年夏他们排到玉树江西林场伐树,单独在外执行任务是最能考验一个班作风是否过硬的时候。一次六班的战马吃了老百姓的青稞,邹临丛战友知道后不藏着掖着马上向银排长汇报并与银排长一起到藏胞家不仅向老乡道了欠还向老乡赔偿了被战马所吃青稞的损失。结果老乡们深受感动一传十,十传百当地藏胞都知道了这件事,老乡更加热爱解放军了,经常给他们送牛奶,送酸奶……在当地成为拥军爱民的美谈。</h3><h3> 转眼到了十月,玉树江西林场这个地方已经非常冷了,晚上战友们在单薄的帐蓬内已冻的难以入睡。这时上级还没有让二排回撤的意思。如何解决入冬烤暖问题保证同志们的身体健康和伐木任务的完成,取暖问题成了关键。但明火不能点因为这是林场而炉子又没有,取暖一时没有好的办法。为此邹临丛专门开了一次研究冬季如何取暖的班务会动员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起来了,甘肃临兆战友谢志敬发言说:“我看可以在咱们住的帐蓬的地底下挖一个大的通道,咱这里柴禾有的是,象烧土炕那样烧起来,咱们的帐蓬内何愁不暖?大家一听感到有道理说干就干!在邹临丛的带领下全班同志很快的把直径一米多的通道挖了出来,又把里面填上带有松脂的柴禾点着了,一夜过去第二天帐蓬内已很暖和了。战友们十分高兴马上向银排长做了汇报,排长到现场参观后对此方法予以肯定并在全排三个班做了推广。就这样全排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解决的冬季取暖保证了伐木任务的完成。</h3><h3> 在年底全连四好连队活动讲评会上指导员高度的评价六班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注意军民团结以及不等,不靠主动自行解决冬季考嗳问题,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伐木任务的事并综合一年来六班在政治思想,军事训练等各方面的表现,六班被光荣地评为四好标兵班。</h3> <h3> 这是邹林丛战友和他既是战友又是同学的张平凡战友在一起的合影。</h3> <h3> 这是邹临丛和他的六班战友们的合影。这个班的战友分别来自:北京,陕西,甘肃,宁夏,江苏……真是五湖四海,但战友们却团结如钢。</h3><h3>前排左起:谢志敬,徐胜利,戴贤江,黄元新</h3><h3> 后排左起:邹临丛,金川兵,严世伟</h3> <h3> 邹林丛战友骑在战马上的英姿!</h3> <h3> 这位战友叫张平凡是1968年3月西安五中入伍的陕西兵。平凡是老高中生文化功底不错文章写的漂亮加之为人勤勉坦诚,朴质谦和,口碑极佳,一下连队没几天就当上文书。约过一年多连里大概考虑让平凡锻炼锻炼于是任命他为四班班长。四班在连里原是一个表现平平的班,但自平凡去后却显得风声水起。平凡是个完美主义者干什么都要冒尖,都要干出些名堂。一九七O年夏独立连二排到玉树江西林场执行上级下达的伐木任务,江西林场远离连队,条件也比较艰苦但战友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克服伙食差,没房住的困难干得十分起劲。没多久排长银正保就感到每到星期天战斗班的战友们都在休息而炊事班的战友总得不到休息,于是就与二排的几位班长商量决定以后星期天由战斗班帮灶,各班轮着来,也让炊事班的同志休息一下。</h3><h3> 很快星期天就要到了首先轮到平凡战友的四班帮灶,为了帮好这次灶四班专门开了一次班务会商量研究帮灶这事大家决心很大,表示一定要好好的改善一下伙食让全排战友吃好!吃美!林场野韭菜很多依据这现有条件决定星期天包饺子吃给全排战友一个惊喜。星期六下工后又发动全排割了不少野韭菜洗净,凉干就等星期天一显身手了。</h3><h3> 谁知大家只顾研究吃饺子一事,忽略了星期天的早餐的事,加上全班没经验不象炊事班要早起床一小时,待起床时已快到开早饭的时间了(星期天只吃两顿饭)。平凡一下着急了忙到灶房一看还有昨天剩的两笼馍,赶紧切成馍片用油炸的焦黄放到两个大铝盆内。一盆洒糖,一盆洒盐又熬了一锅稀饭结果大家吃的津津有味,反映极好!饭后大家顾不上休息全班又投入到紧张的包饺子工作中。大家调馅的调馅;合面的合面;擀皮的擀皮忙成一团。调馅时没有生猪肉大家用猪肉罐头代替调好后一看效果不错。直忙到下午5时其实早该开下午饭了,这才一切准备就绪。战友们架上劈柴,大火烧开了水,饺子终于下锅了,不一会一个个香喷喷.胖乎乎的饺子就盛入战友们的碗中,大家迫不急待的吞入口中尝了尝大声说,太好吃,太好吃了!有的战友一下咥得多了搞得晚上肚胀睡不着……。真的,直到今天很多二排战友一见平凡班长还咵那顿难忘的美味一一野韭菜猪肉罐头饺子!</h3><h3><br></h3> <h3> 平凡战友在部队的铁哥们:</h3><h3> 前排左起:西安市五中入伍的李毅民战友;西安市五一剧团入伍的张晖战友。</h3><h3> 后排左起:张平凡战友;六五年甘肃甘谷入伍的铁念志战友。</h3> <h3> 这是张平凡在一九七O年初在玉树小河边与姚大伟的合影。</h3> <h3> 和我照像的这位战友是三排七班的林贤青,六六年甘肃定西兵,平时我俩很能说得来。69年元月他就要复员了我俩照了一张分别照。他复员一个多月后来了一封信。叙述了家中缺衣少粮的状况,看到信后我十分同情他。把当月的八元津贴又借了两元共十元给他寄去了。林贤青收到寄去的钱后他十分感激给我寄来了一大包瓜子和蚕豆……。后来部队调防玉树加上“一级战备”顾不上与他联系以后就失去了联系。老战友,你在那里呀?现在你还好吗?</h3> <h3> 这张照片前排右边的战友是六五年入伍的陕西蒲城兵王三虎,我当新兵时他是我的副班长。我当兵没三个月部队开到祁连山执行任务,祁连山海拔4800米我们刚来时头晕乎乎的都有些高原反应。为了使新战友安心工作初来几天部队伙食都不错。一天早上早餐吃炸油条,棗稀饭,这在连队是不经常吃的,我很高兴一连吃了十多根油条还想继续吃时,副班长看到说:“不能再吃了吃多会出事的”!他这一说搞得很难堪,下不了台,其实我是个大饭量的人并不是贪嘴,当时我很不高兴感到他是欺负我是新兵,甩掉碗筷就出去了。餐后大家就上山采矿了,我一天也没跟副班长说话。晚饭后自由活动时王三虎找到我说:“小姚有事没,咱俩出去蹓蹓?我没说什么就跟他出去了,俩边蹓边谈王三虎说今早我不让你吃油条没有其它意思,当兵吃粮嘛,在旧社会都如此何况当毛主席的战士更应该把伙食搞好,让战士们吃好为人民放好哨,站好岗,打好仗。我是怕在祁连山上,海拔高吃多会出事的。咱连前年就出过事,多亏救的及时。如果出了问题怎么给你父母交待?我是个粗人做事方法太简单,惹你生气了……。</h3><h3> 副班长王三虎的话象春风吹入我的心头化解了早上的不愉快。在以后的日子里王三虎总象一位兄长关心关照着我们直到他1969年底要调到兄弟部队的前一天还找我谈了话,鼓励我说你有文化,又能干,很有前途安心在部队好好干吧!……。直到现在我还很想念他。</h3> <h3> 这位战友叫庄林,1968年3月西安二中入伍的陕西兵。庄林是老三届高中生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才思敏捷,写的一手好文章。70年初庄林战友被军分区一个“关于毛主席五.七指示永放光辉”的写作班子抽走了,直到七二年才复员到西安医学院工作。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庄林以优异成绩考上西安医科大学。毕业后在西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担任领导工作。庄林战友也是独立连佼佼者!</h3> <h3> 我的这位战友叫张自强,陕西长安人1968年3月由西安国家测绘局入伍。入伍后任一排三班班长。自强正派善良,为人平和,谁给他开个玩笑即使开过了头也从不发脾气。战友们都爱与他打交道。自强又是一个能人没有他不会的,当时部队蓋房,挖窖,喂猪,种菜,做豆付,生豆芽,唱秦腔,演大戏……他都有两下子。学习发言时讲起马列主义也一套一套的战友们送他一个外号叫“张列克思“,大家都很佩服他。但事情也有演砸的时侯,69年我们在祁连山上过“八一”,连里准备杀只猪,杀猪的事自然落到能人张自强身上。其实张也没杀过猪但还是硬着头皮担起杀猪的任务。谁知一刀下去没捅到猪的心脏,猪一下挣脱绳套带着刀子满山坡的跑起来,几个战友在后边追着。我们的帐房全在山坡上支着,猪无处藏身一下就跑到战友们住的帐房里,这一下惨了猪身上流的血全洒在好几位战友的被床单上……。好容易把猪逮住一位老兵又捅了一刀才算毙命。几位弄脏床单的战友也只能自认倒霉。</h3><h3> 多少年都过去了,每当战友们回忆起“张列克思”这件杀猪的往事还止不住捧腹大笑。</h3> <h3> 林治宝是陕西西安人入伍前是西安市七十一中的学生是我同年战友。穿上新军装的治保给人的印象是逍洒俊朗,机灵睿智,富有朝气,办起事来也是风风火火,干脆利落!记得68年我连落实毛主席“五七”指示到祁连山采石棉。采挖石棉是一件十分艰苦,十分繁重的任务。不要说在山上要爆破.要采挖.要驮运沉重的石棉矿,即使你空着身子爬到祁连山上也是相当不易的。我们这批从西安城市来的新兵那见过这么高的雪山?见到此情此景,个个目瞪口呆。但军令如山我们已是军人了,即便是刀山火海也要迎难而上。新兵们象老战士一样,每人背着个大背篓。象当年红军爬雪山一样艰难的爬上这座险峻的高山。爬了很久看看离矿点还那么远真想扔下背篓,扭头回去休息但那能呢?这是在部队啊!第一天就这样迭迭撞撞上去了并背了筐石棉艰难的走回。</h3><h3> 在往后的几天里新战友们虽腰酸腿疼但都在积极的适应这新的生活。大约过了有半个月吧,一天战友们正在上山的路上远处传来清脆的快板声和唱歌的声音。走近一看原来是我连的新战友林治宝,冯建国等几位同志组成了一个战地宣传队,正在打着快板,高声朗颂着毛主席的语录,唱着语录歌,现编现演一些节目鼓午着战友们的斗志。山上空气稀薄,治宝几位战友表演起来相当吃力。你别说经他们这一鼓动战友们真的深受鼓午,爬山也感到轻快许多。当年在山上采矿的还有8142部队.8136部队.2829部队等都深受启发,也都陸续的成立了战地宣传队活跃在祁连山上。</h3><h3> 战友们原以为是领导授意让林治宝组建的宣传队,一打听原来是林治宝战友自发组织的。这件事深受连首长和战友们的好评。也受到指导员高度赞扬。治宝就是这样的一个能啄磨事.会干事的好同志在当兵的几年里敢为人先,能把事做到“象”上。颇受领导的器重和同志们的赞扬!</h3> <h3> 这是我的副班长李万民,68年陕西三原入伍。当时我是一班班长,他是副班长。万民个子不高很精神是我们那一年兵年纪最小的,只有16岁。记得新兵连训练结束时进行射击考核,李万民十发子弹打了96环而名噪一时。我们分到一个班在一起工作时配合默契,合作非常愉快。不是吹牛,在连队的各项工作中我们班一直处在全连的前列。直到现在我还十分想念我的人生中第一个搭挡,李万民。</h3> <h3> 这位战友是68年省人委入伍的陕西西安兵,七班长鲁保军。保军战友参加工作较早在新兵中显得十分成熟老练加上他的脑子活络和新兵连上上下下关系处得都很好。保军战友有两件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至今未忘。第一件事是他在新兵连活学活用“老三篇“讲用会的一次发言。他讲的是如何通过学习“老三篇“战胜自已头脑中的“私”字,战胜女友及家庭的阻力从条件优越的省人委到条件艰苦的青海参军干革命的他讲的头头是道,娓娓动听把当时新兵连的干部和战士们都“震“住了!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名扬一时。</h3><h3> 第二件事是杀羊。我们哪儿冬季时间长每年十月我连都要买40头牦牛和400只羊,是过冬时全连的副食。牛组成专业组来屠宰;而每个班分40只羊由各班负责屠宰,冻硬。然后牛羊肉入库。十月底的一天杀羊的任务开始了每个班找一块地方囲个场子开始杀羊。说实话看到一只只可邻巴巴的羊将要杀头我实在于心不忍当天我又有些头痛于是就把任务交给副班长李万民带着大家干,自已到医院门诊部看病去了。约有一个多小时我班的徐平急急忙忙来医院找我说:“班长,快回去连长让我找你”。我一想事不好,连长肯定知道我逃避杀羊要收拾我,急忙的赶回连队我们班的羊杀场地。只见连长气呼呼的对我讲,早不头疼,晚不头疼轮到杀羊了你可头疼!你看看你班的进度,一个多小时才杀几只?我看你就不是冲锋陷阵的好战士,杀羊都怕上战场杀敌人你该咋办?我辯解道:“上战场面对敌人,我不杀他他杀我,可杀这些可邻巴巴的羊我实不忍看下去!连长说,你还挺能说的,你到七班看看,看人家的进度有多快?我走到七班的杀羊场地,不知鲁保军从哪儿借来一把大铡刀,羊每十头一批放铡刀上把羊头铡掉,然剝皮开膛破肚,整好后掛到架子上,然后再铡一批。现场惨不忍睹只见羊头落地,死不暝目,血流成河;还没杀的羊在一旁吓的瑟瑟发抖……。而鲁保军却笑嘻嘻的指挥着他们班的兵铡第二批羊。真见世面了,从此我才知鲁保军是个能下手的狠角儿!这两件事记忆至今。不过在与他近一生的交往中保军却是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h3> <h3> 这是鲁保军与他七班战友们在当时分区大门口毛主席塑像前的留影。</h3><h3> 前排左起:谢志敬.郭稳稳.李文科。</h3><h3> 后排左起:吳理成.恭惠新.姜明才.鲁保军。</h3> <h3> 鲁保军与姚大伟于70年初在玉树军分区前的一条小河旁的合影。</h3> <h3> 这张照片前排右边的这位战友是门平安。六八年三月西安五中入伍的陕西兵。</h3><h3> 门平安战友个子不高敦敦实实的为人扑实,豪爽,很受战友们的欢喜。六九年连首长提拔门平安为上士专抓连队的伙食工作。当年玉树肉食不缺,缺的是副食。战友们长期吃不上豆腐,豆芽。平安上任伊始就暗下决心,决心把豆腐和豆芽搬到战友的餐桌上,从此他一心扑到工作上和炊事班的战友们一起在现有的条件下想方设法改善战友们的伙食并在做豆芽,豆腐上动脑筋。原来连队也可做豆腐但凭手工石磨来做量太小供不应求,平安战友啄磨着搞一台粉碎机来解决做豆腐问题。当时粉碎机还没普及制做一台还挺不容易的。在平安战友的努力张罗下粉碎机终于诞生了,为较大量的制作豆腐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样在门平安战友的努力下连队生豆芽的温室也建成了。从此战友们经常吃上了豆腐和豆芽,战友们的生活得到较大的改善。门平安战友功不可没!</h3> <h3> 这位战友是白继军六八年三月西安二十四中入伍的陕西兵。小伙聪明机灵下到老连队后不久就调到连部做通讯员在连首长身边工作,这样就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连干部,了解连干部。对当年连干部的思想品质和现实表现有着比较全面和深刻的了解。</h3><h3> 如今继军提起当年的事,对当年连干部的高贵品质,廉洁朴素的作风还赞不绝口。他说当年的连干部放到现在都是孔凡森,亷洁奉公,埋头工作,舍已为人,爱护战士,个个都是好样的。当年义务兵寄信用的免费邮戳就放在连部,蓋一个章寄信就免费,但我就没发现那一个连干部寄信蓋戳的都是自己买邮票寄信。连干部每月伙食费都按月上交没有一个连干部在连队蹭战士伙食的……。更使继军终身难忘的是1968年4月部队到祁连山执行任务,当时坐的是军区汽车连的嘎斯车从西宁到祁连要行走三天。当年车不好,路难行,虽是四月却也是一路风寒。第一天行车十多个时十分辛苦!傍晚行至青石咀部队准备在青石咀兵站宿营。吃罢晚饭才传来连部命令,由于又来了一个部队兵站床位不夠安排全连每个战士都在屋内睡觉,决定让炊事班及连部人员在露天宿营并要求在外宿营的穿着绒衣睡并把大衣,棉衣,棉裤压在被子上。就这样熄灯号响了大家就这样睡下了。那时年轻由于行军太累,一倒下便了睡着了半夜睡得正香感觉有人用热毛巾给我搓脚,那时太累眼都挣不开天又太黑只意识到是连里的干部们在为我们搓脚吧?到底是谁至今是谜,就这样又迷迷糊糊的睡着了。</h3><h3> 第二天清早起床号打破了我的美梦,起床一看嗬!昨晚下大雪了!雪已经快把我们在外露营的人埋住了,我们赶紧拿出被子抖掉被子和大头鞋里的雪,打好背包又准备出发了。原来昨晚下了大雪。连里的干部怕我们冻着用热毛巾为我们新战士们搓脚……。时间过了50年这件事还温暖着我的心。</h3> <h3> 在部队养成的好作风,好传统激励继军战友一辈子。如今的白继军已由小白变成老白,退休后一直伺候着年逾九十的老父亲不离不弃十分孝敬,大家都说在单位工作时白继军是大家眼中的好干部,回到家后又是大家眼中“大孝子”,他的为人处世受到人们的敬佩和尊重。</h3> <h3> 这是我到部队照的第一张像片。记得那是在新兵连集训近半个月时才下发了红领章,红帽徽,当时别说有多高兴了。在那个红火的年代能穿上绿军装,戴上红帽徽,红领章,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无尚的荣光。星期天,我们一群新兵们都拥向西宁的大十字照像馆排了两个小时才照上这张当兵的像片。加洗十来张寄给远在家乡的爸爸,妈妈,姐姐,老师和同学们。</h3> <h3> 68年10月我们连从祁连山执行任务后回到西宁,12月连里接上级指示,命令我连抽一个班参加“三支,两军“工作。我及张汉功,李磊战友分配到西宁市8中支左,当时我和李磊是刚当不到一年的新兵,张汉功虽是六六年的老兵但人很老实内向,负责带队的一支队四连的申连长临时回到部队了。面对8中一千六百余名师生和当时复杂的形势,对我们三个从没经风雨,见世面,没做过领导工作的战士来说,压力太大了。但是我们感到“三支,两军”是毛主席交给的任务,不能因为领导一时不在而使工作停滞,更不能因支左工作不力给解放军丟脸。在领导没有在位的情况下我们没有退缩,没有怯场而是团结一致,深入群众,依靠群众,鼓足勇气,根据党的有关政策积极的,深入细緻的开展工作, 学校大联合及复课闹革命的形势很快有了好转,在一次支左人员全体会议上,首长对8中的形势予以肯定,对我们三人提出了表扬。在这种会议上表扬三名战士还是不多见的。会后我和李磊,张汉功很是高兴在外边的小饭店打了牙祭,慰劳了自已又到照像馆每人照了一张像留做纪念。<br></h3> <h3> 69年底我连依据中央军委“移防归界”的指示移防玉树。70年元月全军一级战备。我连上下抌戈待旦形势十分紧张和严峻。就在这样紧张的日子里,一天鲁保军说他借了一部像机,约我,张平凡,邹临丛星期天到营房外去照像,听到此消息我们几个高兴极了。要知道当时能借來一个照像机外出照像是多么奢侈的事。我们四位都是战斗班班长,战备期间即便是星期天也只能一个排一次只能外出一个班长。好在我们不在一个排。星期天我们分别早早的向排长请了假,走出营房在玉树的一个比较荫蔽的小河边照了几张像。这次照像后好象再也没有借来照像机,再也没有照过像了,这几张像片倒成了十分珍贵的“绝版“。</h3> <h3> 这是我们四人于1970年元月玉树州小河边的一张合影。</h3><h3> 从右至左,姚大伟,鲁保军,张平凡,邹临丛</h3> <h3> 这是我在一九七O年初骑着战马在玉树小河边的留影。</h3> <h3> 这是我于一九七O年初骑着战马在玉树小河边的留影。</h3> <h3> 69年五月的一个星期天我和董撑柱到我连隔壁军区油库串门。油库有一位库管员姓苏也是西安兵,人挺不错的我们与他混的很熟,一到有空就到老苏哪儿吹牛。那天在他办公室放着一部装有胶卷的像机,我们请求老苏给我们照张像,老苏爽快的答应了。于是我们跨上他们油库的枪给我和董撑柱照了这张像,如今这张照片保留了五十年,老苏于69年复员回西安失去了联系。我身边这位战友董撑柱已故去三年,看到这张照片总是让我唏嘘不已。</h3> <h3> 独立连一排部分战友于一九七O年夏季合影。前排左起:庄国林.姚大伟.朱飞龙.王先进。</h3><h3> 后排左起:李万民.杨凌云.庄林.徐平.刘德利。</h3><h3> 这是分区政治部李干事那天到连队采访时带了一部像机从我连营房路过给我们排几位战友照了这张像。</h3><h3> </h3> <h3>二,我的连队:</h3><h3> 我的连队玉树分区独立骑兵连现已归属中国人民解放军76集团军某旅玉树骑兵连。这支部队是支英雄的部队,光荣的部队。建国之初随着解放军横扫大西北来到玉树,解放军一军骑兵团从中抽调数百名官兵依令组建青海玉树骑兵支队(玉树独立骑兵连前身),历经艰辛扎根这海拔4200米的雪域高原成为全军海拔最高的骑兵连队。“一息尚存,战斗不止”就是这个连队的连队精神。这个精神已代代相传至今。</h3><h3> 在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中这个连荣立集体“一等功”四次;二,三等功各三次;被中央军委授于“高原民族团结模范连”荣誉称号。2008年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于“全国抗震英雄集体”荣誉称号。</h3> <h3> 我所在的部队是青海军区玉树军分区独立骑兵连。他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军骑兵团抽调的一百多名干部战士组建的“青海玉树骑兵支队”从1950年入驻青海玉树并一驻就是67年,在对敌斗争中,在剿匪战斗中,在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斗爭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h3> <h3> 独立骑兵连是个英雄的连队。在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在和平的环境下独立连曾两次获得中央军委授于的英雄连队称号:1999年获“高原民族团结模范连”光荣称号。2010年获“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连”光荣称号。我们做为独立连的老战士也感到无比的自豪,无上的荣光。</h3> <h3> 1950年初解放军进军青海玉树。大兵压境马家军余部马峻殘余势力畏惧解放军的威力宣告起义玉树和平解放。这是解放军开进玉树时玉树反动派残余势力接受解放军的改编。</h3> <h3> 部队开进玉树时受到当地上层和广大牧民的欢迎。</h3> <h3> 几十年来独立骑兵连几十代军人都有爱民的光荣传统,这是六十年代初独立连的前辈为藏族同胞做好事。</h3> <h3> 1959年青海玉树骑兵支队(青海玉树独立骑兵连的前身)参加玉树地区剿匪战斗,有十一名战友光荣牺牲,献出年青的生命。</h3> <h3> 一九六七年文革期间独立骑兵连在农村支农时为当地农民做刺杀表演。</h3> <h3> 1968年独立连战友和当地人民一道载歌载舞庆祝玉树藏族自治州革命委员会的成立。</h3> <h3> 这是六十年代的独立连战友正在进行马术训练。</h3> <h3> 这是68年战友邹林丛,门平安正在进行机枪射去训练。</h3> <h3> 68年战友邹林丛在玉树小苏莽地区执行任务时的留影。</h3> <h3> 68年战友在玉树独立连后山上的留影。前排左起:邹林丛,董撑柱,陈祖平。后排左起:门平安,冯建国。</h3> <h3> 2010年4月14日早上7时49分玉树骑兵独立连的战友们正在出操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向玉树袭来。刹时间房倒屋塌,天崩地裂。战友们不顾一切在第一时间向废墟扑去,去救被砖瓦土块压在下面的藏族同胞。</h3> <h3> 藏胞们救出一个又一个,但在这时独立连的马厩也在地震中垮塌了。</h3> <h3> 救人要紧,独立连战友在地震来袭之时,先抢救遇难的灾民。待回头看独立连队的马厩时,已全部垮塌,军马七竖八横地躺在废墟里,有的还喘着粗气。看到这种惨状战友们忍不住哭了!</h3> <h3> 在这次地震中玉树独立骑兵连有54匹战马在地震中死去,还有34匹战马在地震中幸存。</h3> <h3> 战友们来不及悲哀,顾不上伤感又投入紧张的抗震救灾中。中央领导同志讲,在这次地震中独立骑兵连功不可没!</h3> <h3> 这是被救灾民到部队感谢救命恩人一一独立连的官兵们。</h3> <h3>2010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于独立连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光荣称号。</h3> <h3> 青海军区玉树军分区独立骑兵连的新一代战友们正在值勤巡逻。即使节假日也毫不松懈。高度警惕的守卫在祖国西南边疆广袤的草原上。</h3> <h3> 独立骑兵连的战友们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不管晴天雨天,不管刮风下雨,不管头顶烈日,不管天寒地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上。</h3> <h3> 巡逻路上遇到泉水或小溪战友们给无言的战友喂些水。</h3> <h3> 风餐露宿,饿了吃干馍,渴了喝泉水是常事。</h3> <h3> 独立骑兵连的新一代战友们正在进行军事训练一一冲锋杀敌。</h3> <h3> 独立骑兵连的新一代战友们正在进行军事训练一一射击。</h3> <h3> 玉树著名的“东坝家族”是曾受大清乾隆皇帝册封的第一大家族。四代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东坝家旅“的后代,尼都塔生如今是玉树独立骑兵连连长。</h3> <h3> 在春节即将到来之时青海玉树独立骑兵连给全国人民拜年!</h3> <h3> 青海玉树独立连的战友们向前来参观的首长,来宾在马上致礼!</h3> <h3> 独立连有一个光荣的传统,几十年来经常组成宣传队深入到藏族同胞中间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宣传党的大政方针,这是新一代战友正在执行宣传任务的路上。</h3> <h3> 独立连战友向祖国宣誓: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h3> <h3>三,玉树一一我的第二故乡:</h3><h3> 玉树是我当兵的地方,是独立骑兵连老战友们常常思念的地方,因为在战友们的心目中他已经成为我们的第二故乡。</h3><h3> 玉树藏族自治州是一个美丽地方,全州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41万。玉树海拔4200米属高寒地区,境内草原广阔,山川绵延,江河纵横,风光绮丽,资源丰富。长江,黄河,澜仓江均发源于此水利资源极为丰富。</h3><h3>玉树拥有1113万顷草原,养育着数以百万计的牛羊,境内还有众多十分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这块宝地象珍珠一样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上。</h3><h3> 青海玉树独立骑兵连自1950年以来就驻守在这个地方,见证了玉树由荒凉,落后,野蛮向繁荣,富强,文明的巨大转变。骑兵连一代代的军人战友也把青春的鲜血和汗水拋洒到这个地方。玉树早已和骑兵连一代代官兵的生命联系在一起。</h3> <h3> 我当兵的地方,我的第二故乡,美丽的玉树风光一一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h3> <h3> 我当兵的地方。我的第二故乡,美丽的玉树风光一一玉树军民抗震纪念群。</h3> <h3> 这是在2010年玉树大地震前主要街道的街景。</h3> <h3> 2010年地震后新建的玉树洲的主干道。</h3> <h3> 这是震后2013年新建玉树的鸟瞰图。</h3> <h3> 玉树的结古寺也修整一新,玉树越来越美了。</h3> <h3> 我的第二故乡,美丽的玉树三江源风光。</h3> <h3> 我的第二故乡,美丽的玉树三江源风光。</h3> <h3> 我的第二故乡,美丽的玉树三江源风光。</h3> <h3> 我的第二故乡,美丽的玉树三江源风光。</h3> <h3>四,回访老部队。</h3><h3> 2009年8月独立连的老兵冯建国,姚大伟,张平凡,鲁保军,李永和,贾文清,刘平(牛俊民的夫人)等十几位老同志不远千里,克服高原反映等困难奔赴玉树回访老部队,探望独立连的战友们。在玉树期间我们受到独立骑兵连的战友们,以及从独立骑兵连走出的现任分区干部们的热烈欢迎和隆重接侍。</h3> <h3> 2009年,独立骑兵连老战士回访老部队在青海金银滩的留影。</h3> <h3> 2009年独立骑兵连老战士回访老部队时在西宁看望了当时连队的老领导。(右数第七,陈友亮指导员;右数第五,三排长,牛积唐:右数第九,一排长,闫焕庭)</h3> <h3> 在西宁我与独立骑兵连老领导的留影。(左数一,陈友亮指导员:左数二,一排长,闫焕庭,左数四,三排长,牛积唐:左五,副连长,银正宝)</h3> <h3> 在西宁我和张平凡与陈指导员留影。</h3> <h3> 我在玉树震前老人民广场的留影。</h3> <h3> 玉树军分区的大门。现在这个大门是新建的比过去的那个旧大门要飘亮多了。大门后边的北山我们离开玉树时是一个光秃秃的土山,现在已是满山翠绿。</h3> <h3> 这是独立骑兵连战士们住的新式营房真是鸟枪换炮了太漂亮了,里面的设施十分完备齐全。其中会议室,阅览室,医务室,吸氧间,餐厅,仓库一应俱全比我们那个时代的营房不知好到那去了!</h3> <h3> 独立骑兵连部分战友们与回访老战士一起召开座谈会,共同畅谈英雄连队的光荣历史,光荣传统。不凑巧的是独立连大部战友到西宁执行任务去了,只有一个排的战友在玉树巴塘留守。军分区参谋长索南当周,指导员吴永乐,连长李金生参加了座谈会。</h3><h3>晚上,从独立连走出的分区干部:张兆明,索南当舟,赵福元,牛国营,朋措,善夲太在玉树饭店设宴款待了我们。</h3> <h3> 2009年8月独立骑兵连老兵回访老部队时与这几年从独立连走出的现任军分区部队干部的几位战友合影。</h3><h3> 前排右二:牛国营,右三:索南当周,右四:张兆明,右五:赵福元,右六:朋措,右七:善太本,</h3> <h3> 热情的新一代战友们牵来战马让我们再骑一骑。</h3> <h3> 五十一年过去了,当年的年轻战友们都已成为古稀老人但他们仍心糸战友,心糸部队。“部队”永远是维系团结和友谊的纽带。这是部分68年西安藉战友的合影。</h3> <h3> 此相册在制做过程中原独立骑兵连指导员,现任青海黄南县武装部部长的吴永乐为我提供许多有关玉树方面的一些资料。在此深表谢意。</h3><h3> 在做此相册时因很多战友的相片我这里没有,仅把我手里有的相片做进去了,没做进相册的战友敬请原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