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放弃从杭州直飞桂林的计划,改为火车出行,只为在永州看望一位老同学,顺便看看老同学工作的地方。洛阳一别,两年未见。老同学姚桑为了湖南的教育事业,重拾教鞭,从九朝古都的洛阳只身来到永州,担当教书育人的重任,也是令人敬佩。</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湖南科技学院</h3> <h3>上次与姚桑通话,说起客居他乡,时间长了,总免不了些离愁别绪,滋生出些孤独感来。我说,“你教了这么多学生,寂寞时找个女生聊聊呗!”姚桑笑道,“哈哈,没想到老同学还这么坏噢!”我赶忙解释,“别想歪了!我只是想说,男孩子粗枝大叶的,哪能和你聊得了心思?”想想话说多了怕是越描越黑,只得说,“算啦,还是我去看你吧!”于是便有了此趟的永州零陵之行。<br></h3> <h3>(一)</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宋浙派琴家 郭沔<br></h3></font></h3> <p class="ql-block">永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零陵又是永州文化的精华所在。多半年来,很早就萌生去零陵的愿望。虽说此去要看姚桑,其实更是为了一份挂念,为了一位老人——郭沔。时光模糊了多少历史的印迹,这位老人的生卒年月至今不详。粗略估算,大概也是800多岁高龄了吧!一次在观看一张教学影碟时,被视频的背景音乐深深吸引。乐曲并不完整,但很好听,我曾在去年9月的朋友圈发过。由于是古琴与民族乐队的变奏形式,问了好几个人,都不知道曲名。后来听一首古琴曲,似曾相识,仔细辨识方知它们原为一曲,乃中国古琴十大名曲之一、郭沔的《潇湘水云》。</p> <h3>据记载,《潇湘水云》为南宋浙派琴家郭沔所作。当时元兵南侵入浙,郭沔深感国事日非,恢复无望,遂移居衡州(今属湖南省衡阳),也就是今天的衡山附近。——为此,我这次离开零陵后,还专程去了一趟衡山。过去的文人雅士多游历名山大川,寄情山水。郭沔算是落魄之人,常泛舟于潇湘二水,排解心中郁闷。相传九嶷山是贤王舜的葬地,每当他看到湘水浩渺,九嶷山为“潇湘云水所蔽”,便会激起心中对山河残缺、时势飘零的无限感慨,心潮难平,故作《潇湘水云》,寄托故国沦亡之痛与身世苍凉之感,也寄托了对现实黑暗和贤者生不逢时的义愤。<br></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娥皇女英</h3></font></h3> <p class="ql-block">“潇湘水云”是一个很雅的曲名。特别是“潇湘”一词,我总觉得是一个诗意化了的词汇,又或者说,是一个被高度寄托了文人情怀的词汇。古今骚人墨客对“潇湘”的钟情,到了令人惊讶的地步。这一方面是潇湘这方山水展现出的山灵水秀、如诗如画的意境,另一方面,也是和上古舜帝南巡、二妃寻夫的神话传说有关。相传湘水是娥皇、女英哭舜投水自尽的地方,所以潇湘又指相思、伤心之地,在文学世界里是一片极富感情色彩的空间。曹雪芹就在他的《红楼梦》大观园里设置了潇湘馆和潇湘妃子。想想少年时读《红楼梦》,曾被演绎在潇湘馆和怡红院里的凄美故事赚走了多少眼泪。</p> <p class="ql-block">《山海经•中山经》言湘水“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这里的潇湘就是指湘水了。不过,现在的潇湘有三种解释:一是指湘江,古称湘水。二是潇水和湘水的合称,泛指湖南地区。三还是一个古镇名,五代时置,因地处潇湘二水交汇处而得名,其位置就在零陵境内,所以历史上也称零陵为潇湘。历朝历代不断演变,如今零陵是永州的一个区了。永州的城市广告语就是:“永州,一个叫潇湘的地方!”更为重要的是,围绕潇湘产生了“地理潇湘”与“文学潇湘”之争,潇湘所指代的地域因其不同的美学意象而产生分歧,至今仍是争论不休的话题。</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蘋洲书院</h3> <h3>史料载,郭沔是南宋永嘉人,即今浙江温州平阳人。移居湖南衡阳后,常于潇湘二水游航。我想,这郭沔定然是到过永州零陵的了。因为潇水、湘水均流经永州境内,而潇水又是只属于永州境内的河流,离开潇水就谈不上潇湘二水。又因为潇湘二水合流的地方正是在永州零陵,而无论就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的神话传说而言,还是就柳宗元贬谪零陵十年给零陵带来的耀眼光芒而言,郭沔时代的零陵应该是很有名气的了。位于古城零陵潇湘二水合流处的蘋岛正是近观湘江、远眺九嶷的观景胜地,郭沔又岂有不到此一游的道理。<br></h3> <h3>蘋岛,古称蘋洲,也有称浮洲的,是零陵著名的风景胜地,唐宋以来,即负盛誉。蘋洲四面环水,潇水南来,湘水西至,二水萦绕,水域开阔,环岛一周约有600余米。岛上古樟参天,亭亭如盖,竹蕉繁茂,风光秀丽,被宋代著名诗人米芾称之为“瑶台”仙境。柳宗元《湖口馆潇湘二水所会》诗,赞的就是蘋洲风光。明代徐霞客称蘋洲在湘口之中,潇湘潆洄,恰如龙口之含珠,此话一点不虚。立于岛上,举目四望,或黄叶古渡,回龙宝塔,远近景观尽入眼底;或烟波浩渺,水天相接,湘江向北奔涌而去。岛上更是有著名的蘋洲书院,“潇湘八景”的“潇湘夜雨”和“永州八景”的“蘋岛春涨”两个景观点也都在这里。<br></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潇湘水云</h3></font></h3> <h3>其实,郭沔来没来过零陵并不重要,因为《潇湘水云》中的潇湘本来就不是很确切的地域指代,不过是文人寄情抒怀的文学意境罢了。郭沔的人生经历并不顺利,但他在古琴艺术方面的成就是光彩夺目的。郭沔的《潇湘水云》被认为是爱国思想、艺术性和技巧性都达到了最高境界的典范之作,在之后的历史传承流变中备受各代各派琴家喜爱。《潇湘水云》自宋延传至今,各种版本多达五十多种,是近世最受欢迎的琴曲之一。第一次听民乐合奏版《潇湘水云》,便被它飘逸的前奏带入碧波荡漾、水雾蒸腾的缥缈意境,不能自已。我也是因了这首琴曲一路追寻到潇湘之源的零陵的。<br></h3> <h3>(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柳宗元像</h3> <h3>这次来永州零陵,还因为另一位古人——柳宗元(773—819)。上学时就学过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黔之驴》,后来也读过柳宗元的一些诗文,但知道柳宗元在永州零陵做过十年官还是第一次。我总觉得柳宗元像个悲剧性的人物,在人生开局时算是抓了一把好牌,可人生的后期遭遇了太多的坎坷与不幸,其人生际遇让后人倍感唏嘘。27岁丧妻,因对爱妻用情至深,再也没有续弦纳妾。被贬到永州不久,母亲病逝,女儿夭折,房屋失火,健康恶化,人世间最悲惨的事情一件件接踵而至。他两次被贬,孤独无依,我都能想象出他官场失意、龋龋独行的样子。柳宗元46岁就英年早逝,客死他乡,说起来真是让人感慨万千。<br></h3> <h3>其实,中国历史上著名文人被贬的事多了去了。读过余秋雨的散文《洞庭一角》,方知中国还有“贬官文化”一说。于是查了查资料,除了柳宗元,知道还有屈原(-340—-278)、陶渊明(352或365—427)、张九龄(678—740)、王昌龄(698—757)、王维(701—761)、李白(701—762)、杜甫(712—770)、韩愈(768—824)、刘禹锡(772—842)、白居易(772—846)、范仲淹(989—1052)、欧阳修(1007—1072)、王安石(1021—1086)、苏轼(1037—1101)等大文豪都被贬过,其中有些人还不止被贬过一次两次。中国古代文人比较多地接受了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一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但他们的仕途往往坎坷异常。</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湖南永州 愚溪</h3></font></h3> <h3>只是这柳宗元的两次被贬更让人痛心。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年随父游历两湖等地,少有大志,13岁便以文成名,20岁弱冠之年高中进士,25岁通过博学鸿词科考试,人生起步就像开了挂一般。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32岁时的永贞元年(805)九月,一帮诗人政治家一味猛干的“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被贬出京城,贬为邵州刺史,还未到任,十一月又加贬永州(即今天的零陵)司马。在永州经历了“待罪南荒”的十年拘囚生活,好不容易被召回京城任监察御史里行,屁股还没坐热,又因刘禹锡的诗被牵连,贬到了更远的柳州任刺史,直到死在柳州任上。<br></h3> <p class="ql-block">那时的永州可不像现在这样名声在外,要不怎么叫做“加贬”呢!柳宗元从繁花似锦的长安贬谪到这片蛮荒之地,严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使他身心皆遭重创。其实,“永州司马员外置”是个编外的闲官,柳宗元初来时连自己的住所和办公场所都没有,只好寄居在零陵城南潇水东岸的龙兴寺内。后来在西岸的冉溪旁买了块地定居,并将冉溪改名为愚溪,写下了著名的《愚溪诗序》。我也是冲着“愚溪”这两个字,来永州前早早订下了零陵古城A1-4号“愚溪别苑”的房间,只为能零距离地探访这位古人生活过的地方,感悟他“寂寥而莫我知也”的心境。</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独钓寒江雪</h3> <h3>柳宗元贬谪永州的十年是官场失意的十年,但又是他文学成就上辉煌的十年。他被迫离开了政治舞台,远离政争,身处僻境,却让他有机会接触社会底层,沉下心来思考,专注于文学创作与理论著述。在此期间,他写下了《永州八记》、《捕蛇者说》、《天说》、《天对》、《三戒》、《江雪》等一批高水平的、标志着一个时代思想高度的名作,由此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思想史上的崇高地位,与韩愈并称“韩柳”,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也是历史上对永州影响最大的名人之一,在永州写下的那么多关于永州的名篇,为永州声名的传播做出了无人可替代的贡献。柳子庙就是永州人民为纪念他而建的。<br></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湖南永州 柳子庙</h3></font></h3> <p class="ql-block">柳子庙在零陵区潇水西岸的柳子街,始建于北宋仁宗至和三年(1056),先后于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明正德八年(1513)、清光绪三年(1877)重建或大修,建国后又多次加以修缮。柳子庙面对愚溪,背靠青山,现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蔚为壮观,算是零陵现存比较完好的一处古建筑群了。庙门上镌有“柳子庙”三字石刻,进入大门可见三进三开的建筑布局,正殿中有柳宗元的塑像供人瞻仰祭祀。庙内有柳宗元生平历史陈列室,保存了《荔子碑》、《捕蛇歌》、《寻愚溪谒柳子庙》等历代碑碣珍品。2001年6月25日,柳子庙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h3>拜谒柳子庙时的心情是复杂的。柳宗元被贬后没有做到在政治上超然解脱,所以也经受了比一般人更为剧烈的精神折磨。你读他的《江雪》,这首号称史上最孤独的五言绝句,以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表达了诗人在遭受打击后深感孤寂的情绪和孤傲不屈的性格。《愚溪诗序》更是用一个“愚”字表达了对黑暗政治的抗议和自己济世之愿不能实现的满腔孤愤。但在永州的10年,柳宗元在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进行钻研,并游历永州山水,结交当地士子闲人,写下了大量光彩熠熠的文章。在《柳河东全集》收录的540多篇诗文中,就有317篇创作于永州。我有时都不忍心地想,幸亏了柳宗元在永州的10年,否则中国很可能会因此埋没了一位大家,只是这个社会对他太不公了。<br></h3> <h3>(三)</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雨中租船登蘋岛</h3></font></h3> <p class="ql-block">本次来零陵只安排了一天行程,偏偏遇上连日雨水,直怨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说好的“多云到阴”呢?零陵地区属温湿地带,阴晴不定,丰水季节雨量充沛,容易大风大雨,要不哪来的“蘋洲春涨”呢?早晨天气尚好,从潇水岸边沿愚溪前行200余米到达柳子庙。出来时风雨交加,雨伞哪里管用?没走几步就“湿足”了,不一会儿又“湿身”了。</p><p class="ql-block">本打算循《永州八记》文字探访不算远的钴鉧潭和小石潭,迫于雨势太猛,只得放弃,转而沿柳子街折返至岸边的“黄叶古渡”。这季节自然无法在“愚溪眺雪”的,便冒雨前行寻至对岸的高山古寺,一览“绿天蕉影”和“山寺晚钟”胜景。下午姚桑亲自驾车,直奔七公里外的渡口租船登岛,品味雨中蘋岛别样的景致。正如姚桑戏言,欣赏不了“潇湘夜雨”,也算感受了一把“潇湘昼雨”了!</p>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湖南永州 零陵古城</h3></font></h3> <p class="ql-block">“两千年潇湘,一座零陵古城”。历史厚重的零陵风景名胜密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兼具,遗憾的是完整保存下来的委实不多。来零陵前,我曾想象过潇水河畔的零陵古城:城墙绵延高耸,城头旌旗飘动,我抚摸着古老的城墙,犹如抚摸着历史的沧桑。及至到了零陵,发觉现实与想象差距太大了,以至到现在还在疑惑:有没有搞错!</p><p class="ql-block">好在近些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古迹修缮与恢复重建的力度,让历史文化中深藏的文化意蕴和美学价值更加发扬光大。其中,作为核心景区之一,兴资70亿、占地1480亩的零陵古城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再现繁华名郡的盛景,打造举世瞩目的文旅地标。文化的魅力是永恒的,源远流长,绵延不绝,衷心祝愿零陵厚重的历史文化在国家复兴富强中放射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离开零陵都一个月了。赶写此文,致谢姚桑!</p> <h3><font color="#167efb">*除了登岛照片外,其它图片均来自网络!(2019.5.21)</font><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