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生平解说 01<div><br>艰难困苦练佳句,<br>爱恨情仇入诗篇。<br>古今才女第一人,<br>华夏人杰李易安。</div><div><br>上下千年,纵横万里,华夏词坛盛开着一朵最为娇艳的女人花。她就是人称神州第一才女的李清照。古往今来,人们颂扬她的才华,敬佩她的气节。而女人们更是把她引以为荣,当作自己学习的楷模。<br><br>她生于公元一0八四年,山东济南人,号易安居士。她自小负有才名,博览群书,过目不忘,且精于琴棋书画,兼通金石篆刻。<br><br>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以全球杰出人物的名字命名水星环形山,有十五座是中国人的名字。其中的李清照,是中国女人的唯一代表。从此,她的名字闪耀在宇宙的天空里。<br><br>也许是因为战乱,也许是重男轻女,李清照的作品散失严重,传世很少。 现存词五十余首,诗十余首,文章八篇,总数不过七八十首(篇)。与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人的数量相比,这显然是个很小的数字。然而,李清照就是凭着这少量的作品,居然能在名家辈出、群星灿烂的我国文坛里占据一席之地,充分说明了她极高的创作才能和艺术成就。<br><br>据说在词坛,苏东坡、辛弃疾地位最高,南唐后主李煜和李清照次之。其余的,如柳永、周邦彦、吴文英等,要排在后面了。细细数来,能和男性大师比肩的,在中国的女人里,还真的是非李清照莫属。下面,笔者就她的生平事迹,花分几支,逐一叙述。文中如有不当,敬请方家指正。<br><br>李清照生平解说 02<br>快乐幸福的李清照<br><br>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富裕人家。年轻的她是快乐的。其作品流露出更多的闲情逸致,如闺中趣事、自然景物或少女情怀等。她虽是大家闺秀,却没有恃才傲物的坏脾气,而是有着比寻常女子更多的的纯真与浪漫。<br><br>李家有女初长成。少女时期的李清照,曾经是“见有人来……和羞走……却把青梅嗅。”的腼腆小女孩;也曾是“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的开朗女子。青春勃发的李清照,无忧无虑情窦初开,天真烂漫清雅美丽。<br><br>十八岁时,这朵靓丽动人的女人花被当朝才子赵明诚摘得。两个才子,一对佳人,这段姻缘不知羡煞了多少当年以及后来的红男绿女。<br><br>夫妻二人把酒东篱品茶论诗,剪烛西窗如胶似漆;他们白天读书习字谈古论今,夜间把玩金石碑刻善本古籍。甜蜜的爱情,人间少有。在李清照的《减字木兰花》中:“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叫郎比并看。”少妇特有的娇憨之态呼之欲出。在她的另一首《浣溪沙》里:“绣面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将她心中的甜蜜、脸上的妩媚,表露无遗。<br><br>多情的李清照,偶尔与赵明诚分别,总是特别感伤、格外牵挂,浓浓的思念挥之不去。于是她便有了“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还有“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这些绵绵的相思、款款的深情,把渴望与丈夫团聚的心愿刻画的淋漓尽致。和平年代的李清照,是幸福快乐的,即使是短暂的分离,淡淡的忧伤里仍然包含着甜甜的回味。<br><br>李清照生平解说 03<br>才貌双全的李清照<br><br>在李清照的时代,还没有发明照相机。那时的人们,要想保留自己的容貌,只能借助于画师们的工笔素描。<br><br>1114年,三十大寿的李清照,对自己的天生丽质婀娜身姿,依然充满了自信,而且还很有些自恋。她兴致勃勃地请人为自己画了一幅肖像,挂在易安居室。<br><br>结婚十多年的赵明诚,对爱妻的优雅丰姿,十分的倾倒。他即兴为李清照的画像题词:“佳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甚堪偕隐。”对秀外慧中的妻子大加赞赏。他表示,哪怕是抛弃一切功名利禄,归隐山林,只要能和才貌双全的妻子在一起,就是人生的最大快乐。<br><br>清丽脱俗的李清照,非常珍爱自己的一生。她用手中的生花妙笔,谱写了一首首绝妙好词、锦绣篇章。她的这些优秀作品,仿佛一幅幅生动细腻的写意画,真实地记录了自己从少女到老妪期间悲欢离合的情感历程。<br><br>李清照年轻时,除了读书写作之外,业余生活也非常丰富多彩。诸如荡秋千、划船、郊游、约会……等等,她是样样在行。<br><br>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她和一群少女出游时兴高采烈的神情、浪漫调皮的青春气息,生动地跃然纸上,让人如临其境倍受感染。她词中所表达的那种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令我们感悟到,再严酷的封建统治,也难以扼杀生命的顽强美丽和勃勃生机。<br><br>李清照生平解说 04<br><br> 才气纵横的李清照,以词的成就为最。有年重阳,李清照写了《醉花阴》,寄给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深藏的寂寞,玉人临风的惆怅,扑面而来,让你不忍相对,顿起怜香惜玉之心。<br><br>据记载,赵明诚看了李清照的《醉花阴》后,闭门谢客,三日三夜不出。他做了五十余首词,然后把李清照的这首词混入其间,请众朋友品评。各位文人雅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友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对此,赵明诚对爱妻是心悦诚服,惊叹不已。而李清照的鬼斧神工,也由此可见一斑。<br><br>李清照的词,犹如多愁善感的绝世佳丽,语言清新风格高雅,情感浓烈荡气回肠。她用素描的手法,细致真实地再现了爱恨情仇的人生感悟、跌宕起伏的曲折经历。她娓娓道来低吟浅唱,展示了女子特有的矜持、委婉和柔美。如脍炙人口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中的几个‘瘦’字,运用的恰到好处,有如画龙点睛,被后人誉为经典‘三瘦’。她也因此得了一个‘李三瘦’的雅号。<br><br>再如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今昔交替一波三折,情景交融浮想联翩。而《武陵春》中那几句“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美景又添新愁,读来让人柔肠寸断。<br><br>李清照善于用日常生活的细节,传递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她善于汲取、琢炼鲜活的民间口语、俚语,融入作品,读之新奇别致引人入胜。她的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清照也因为她特有的风格而成为一代“婉约词宗”。</div> 李清照生平解说 05<br>豪迈奔放的李清照<br><br>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李清照尽情地发挥着自己的天才、激情,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作为女人,她温柔,她婉约,她的身体里流动着多愁善感的血液;但她同时又是一个博学多才,勤于思考的文人、学者。她和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一样,身体里涌动着一股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阳刚之气。个性鲜明的李清照,与一般女人相比,有着天壤之别。<br><br>李清照的豪情万丈,可以从她的《渔家傲》里感受到:“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全词热情洋溢,奔放不拘,抒发了她欲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大家气度。其雄健磅礡的威势,直追词坛大侠苏东坡。<br><br>李清照的诗传世很少,若论雄强,自然当属那首脍炙人口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詩中的英雄气概,直逼须眉,令人连想到那些视死如归慷慨悲歌的燕赵之士。<br><br>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是句句箴言,字字千钧。其中的哲理,蕴含着人生的至高境界,被以后所有为正义而战的勇士们引为做人的原则。而该詩的广为流传,更是鼓舞了很多英勇不屈慷慨赴死的斗士。其意义早已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持续不断地影响着今后,乃至未来各种肤色的人们。而能写出如此文字的奇女子,遍数古今,只怕是也难得一见。<br><br> <br>李清照生平解说 06<br>寂寞痛苦的李清照。<br><br>一场该死的战争,葬送了无数人的幸福,也打破了李清照的幸福美梦。朝廷无能,金兵得手,李清照被迫南逃。战争给李清照带来恶梦连连,她苦难的历程从此开始。<br><br>逃难中,李清照先是和为官的丈夫赵明诚分离,后又听说丈夫在战争中软弱无能,因失职遭到了处分,在愧恨交加中死于建康(今南京)。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的李清照,失去了对她呵护有加的丈夫。她既恨丈夫的不争气,又无法忘怀丈夫对自己的种种关爱之情。她孤苦伶仃独木难支,四处流浪倍受欺凌。颠沛流离中,她和丈夫几十年来费尽心机收藏的数十箱文物古籍也陆续散失殆尽……<br><br>接连不断的灾难降临在一个弱女子的身上,只怕是任谁也难以承受。而更为可悲的是,丈夫赵明诚的中年早逝,使得李清照纵有满腹委屈也已无处诉说。他们劳燕分飞,阴阳相隔,曾经的耳鬓厮磨,细语呢喃,都已经一去不返。<br><br>在李清照的《孤雁儿》中:“吹箫人去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郁郁不乐的愁绪,句句是断肠人的呻吟。她的《清平乐》里:“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生死诀别的痛楚,如傍晚的寒气,直透脊梁,连心爱的梅花也不忍再看。<br><br>诚然,战争是造成李清照寂寞痛苦的罪魁祸首。但我觉得,除了战争因素之外,李清照的寂寞痛苦还有许多深层次的原因。在她那个时代,无论贫富,女人的社会地位都是很低的。李清照作为高智商的文人、学者,她拥有一般人所没有的第三只慧眼,又处在意识形态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敢追求的境界……<br><br>她以平民之身,思国家大事;他以女人之身,却想去做男人乃至英雄们的事情;她决不随波,更不凑合;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仇己恨于一身;她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知己,只能上溯千年寻霸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所有这些,归纳为八个字‘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这样的一个人,又怎么少得了孤独寂寞、悲哀痛苦呢?<br><br>李清照生平解说 07<br><br> 然而,不管怎样的苦难,都无法压倒这个坚强的女子,反而成就了她中老年阶段许多千古传诵的佳篇。其中的《声声慢》,就是这一时期典型的代表作:<br><br>“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br><br>这首词是李清照当时对自己痛苦寂寞、孤独无助的真实写照。在华夏词坛,只有她,才能把伤心欲绝的情怀,刻画的如此的细腻生动而又无限的凄美;也只有她,才能把绝望的遭遇化作妙语佳句恰如大珠小珠落玉盆,闪闪发光。坚强不屈的李清照,哪怕是死,也要把自己的灵魂升上艺术的天堂,而绝不是坠入平庸丑陋的地狱。她字里行间所表达的万古愁心,无疑是词坛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br><br>年纪渐老的李清照,多灾多病。她很想找一个伴侣,以安度余年。然而,因为急病乱投医,其结果是又遭遇了一场改嫁风波。她的第二任丈夫,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人恶人、流氓无赖。这次婚变,使李清照饱受了牢狱之灾又求告无门,以至于陷入了众叛亲离、千夫所指的境地。她那颗受尽折磨,已经破碎不堪的心,再一次受到了无情而致命的打击。<br><br>暮年的李清照,在衣食无助、贫病交迫中撒手人寰,客逝他乡。她凄凉、孤独、寂寞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旅程。千古词魂绝代风骚,几度风霜几度磨难。独在异乡为异客。李清照带着致死未能还乡的遗憾,很不情愿地离开了人间。才女走了,走的竟然是这样的凄惨和无助。一代奇女,才貌双绝,最终却落得如此结局,怎不令无数的后来之人扼腕叹息?写到这里,遥想当年,笔者也已经是泪眼模糊,以至于几次中断,难以继续……<br><br>经历了悲欢离合,体验了爱恨情仇,尝够了苦辣辛酸……一番“寻寻觅觅”之后,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李清照离开了这个曾经令她爱恨交加,又剪不断理还乱的红尘世界。她走了,可她的词魂却并没有走。她的诗词,以极高的审美境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代代流传,永世流芳。而李清照,也随着她光芒四射的艺术杰作,走向了永恒和不朽。<br><br> 当年,因为时代的局限,李清照未必能认清,封建独裁社会,才是制造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等等悲剧人生的万恶之源。无可奈何的李清照,只能把她的悲愤之情,寄托在与她朝夕相处的文字之中:“……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样的伤心字句,只要你细细研读体会,岂能不为之动容?其实,翻开历史随便看一看,像这样的悲剧,又何止是李清照一个?孔夫子、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岳飞、徐文长、曹雪芹……等等,等等,这些中华民族的真真精英,哪一个不是有着和李清照相同的悲剧,更或者是,有过之而无不及。<br><br>“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在这首诗里,把一个“愁”字,作了极度的夸张。而这个“愁”字,也恰恰构成了李清照中晚期作品的核心。从她怀念往日美好生活的情愁,到家破人亡背井离乡的离愁,再到江山沦陷的国愁……这些乱纷纷,接踵而来挥之不去的愁绪,虽然逼得李清照一步步走向了无底的深渊,但同时也逼着这位不屈不挠的女词人,一步步迈进了文学的圣殿。<br><br> 李清照生平解说 08<br>忧国忧民的李清照<br><br>弱女未敢忘忧国。李清照不但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一个满腔热血的爱国者。她始终关注着国家的命运,百姓的疾苦。她以高度的责任感,将自己的思想情感与民族兴亡紧紧地连在一起,表现了一个爱国主义者的崇高品质和远见卓识。<br><br>战争爆发后,赵明诚书生气十足,表现欠佳,被罢免建康太守。面对国破家难,作为妻子的李清照不但没有消沉下去,反而热情鼓励赵明诚振作起来,在“国难当头需要人杰”的时候,“我们当尽绵薄之力”,要“打回江北”,去“收复失地”,这才是“千秋大业”,“赤心报国莫等闲”等等。她的爱国之情,溢于言表。只可惜,李清照是一个女流之辈,难以抛头露面。要不然,她也许会像同时代的岳飞一样,驰骋沙场,大破金兵。<br><br>痛失丈夫,无依无靠后,奸佞之徒王御医,要挟李清照交出她和丈夫多年收藏的文物古籍。她不畏强暴,义正词严:“我不会和你做任何的交易。我就是拼着性命不要,也绝不会拿这些珍贵的文物去换明哲保身的人情。”又说:“与其遭人暗算,被金兵夺走,被战火烧掉,还不如干脆献给朝廷……为民族留下一簇文化血脉。”这些铿锵有力的话语,从另外一个侧面展示了李清照爱憎分明永不屈服的刚强性格以及为国为民保护文物的赤子之心。<br><br>李清照生平解说 09<br><br>1133年的一天,宋高宗想派人出使金国,顺便探视徽、钦二帝。因为要入虎狼之域,满朝文武一时无人敢应。大臣韩肖胄挺身而出,甘愿冒险前往。李清照知道这一消息后,对韩肖胄的壮举十分欣赏。她兴奋激动之下,把满腹的愁绪顿然化作希望与豪情,连夜泼墨挥毫,长诗相赠。她在序言中诚恳地说:“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弱。见此大号令,不能妄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br><br>当时的她,已是贫病交加,身心具疲,却依然关注着国事的兴衰。她在为韩肖胄送行的詩中写道:“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此时的李清照虽然身份低微,却不失大家风范。她给韩肖胄临别赠言:“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全诗语言诚恳,豪气不减,旗帜鲜明地歌颂了韩肖胄此举的大义凛然。<br><br>背井离乡的李清照,往日的幸福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形影不离的国恨家仇。不管是她的《添字采桑子》:“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还是《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晚年的李清照,苦难炼佳句,国恨铸悲歌,词的境界更加开阔沉雄,情感抒发也越发的苍凉浓郁。<br><br>李清照生平解说 10<br><br>生命的成长、艺术的完善,不仅仅需要春天的阳光、夏日的雨露,还必须经受严寒的考验、冰雪的磨砺。只有这样,生命和艺术才会绽放出无比鲜艳夺目的光彩。<br><br>李清照纷繁复杂的人生经历,一如大自然春夏秋冬的四季轮回。她欣赏喜爱春花秋月,也不怕面对冰雪严寒。她将自己一切的幸福与痛苦,统统化作养花护花的春泥沃土,融合进她那五彩斑斓的笔锋,耕耘培育出一朵朵怒放的艺术奇葩!<br><br>只要你用心进入李清照的作品,你就会感觉到,仿佛是漫步在长满各色奇花异草的大花园里。而她,就是那舞动的百花仙子,在红花绿叶间时隐时现,引诱你跟着她笑,跟着她哭,跟着她的心,一起跳动。<br><br>千年的风雨,虽然模糊了她的音容笑貌,却让她有了一种更加摄人魂魄的朦胧之美。而她的绝妙佳作,随着岁月的更替,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却是与日俱增,时时放光彩,处处飘清香。<br><br>当我们研究李清照的作品,觉得走近她的时候,才会真正发现,其实是离她越来越远了。因为那高深莫测的审美境界,她笔下无论是甜蜜的爱情,还是痛苦的呻吟,我们都只能是静静的欣赏,默默的感叹。她的作品,我们难以模仿;她的才气,更是让我们望尘莫及。<br><br>娶妻当如李清照,成了男人们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的梦想;而为女当如李清照,更是成为历朝历代无数女人们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蓦然回首,一代才女李清照,在云端里向你微笑。而你,却只能对她仰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