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金钱买不到亲情和感情,亲情和感情是需要双方努力和付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礼尚往来,人和人、事和事都是相互的,真诚才能换真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个人成功的源泉,在于家训端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个家庭兴旺的根本,在于家风纯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严家教、重家风,后世必昌。</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95年我的奶奶和姥姥合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两位伟大的母亲孕育出两个团结、和谐、友爱的大家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的姥姥和姥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一个简单斑驳的木框,框起来的是一个人的岁月、一个家的人情和几代人的历史。照片无言,历史有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56年5月16日26岁的姥爷和21岁的姥姥在郾城县大刘店领取结婚证。当时我的姥爷部队转业后被分配到今天的漯河市源汇区大刘镇卫生院工作。2001年姥爷去世后留下来一些书籍和毛主席宣传画,2006年结婚证被我在一本书里发现,保存完好,被我永久珍藏。一纸婚书一生坚守,姥爷和姥姥相濡以沫,携手到老,不离不弃,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永流传……</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我的姥爷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是一名卫生员,荣立三等功,获得1954年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所赠送的纪念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的姥爷:张赞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驻马店市 西平县五沟营镇龙泉寺村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 生于1927年3月28日(农历二月二十五)卒于2001年3月15日(农历二月二十一)享年75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的姥姥: 陈景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驻马店市西平县盆尧镇陈老庄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生于1936年11月21日(农历十月初八) 卒于2024年10月20日(农历九月二十)享年88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光阴似箭,岁月如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时光荏苒,转眼即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每张照片都诉说着一段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每段故事背后都有一段历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照片,定格的是瞬间,记录的是历史,见证的是永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018年仲夏的一天,我问姥姥有关于姥爷的老照片没有,姥姥随后给我拿出了一些姥爷的照片,其中一张一寸的姥爷穿军装,佩戴军功章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赶紧让姥姥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我的姥爷1927年出生在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里是一名卫生员,曾荣获三等功,获得1954年“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赠的纪念章。当姥姥把纪念章放到我手中时,我早已泪流满面,没想到我的姥爷居然这么的伟大,不禁想起儿时和姥爷生活的点滴,姥爷为人正直,诚信友善,从不居功自傲,而是默默无闻的为国家卫生医疗事业奉献一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姥爷深深的影响了我,使我意识到纪念章的背后不仅有历史和故事,更有一种精神在召示着我。从那时起我开始收藏有关抗战的纪念章、军功章。2018年10月我去郑州参加红色收藏交流会,2019年9月去北京潘家园参加全国红色收藏交流会,在漯河每周六去淘宝街,在网上收集,通过各种渠道收藏纪念章,两年来共收藏各种纪念章200余枚,有关抗美援朝的纪念章近20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2020年7月的一天,一个朋友找到我说想买一枚抗美援朝的纪念章,通过询问得知,她的爷爷是一名抗美援朝老战士,因纪念章丢失而感到遗憾。我说你买我倒不卖,我愿意帮爷爷完成这个心愿,第二天我直接把抗美援朝纪念章给爷爷寄去了,并附带了一封我给爷爷写的信。我感觉自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抗美援朝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纪念章是爷爷、姥爷等他们那一代人为国家做出了贡献才获得的,是他们一生的光荣,更是他们的精神所在。他们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前进,我不仅收藏的是纪念章,而是收藏着他们的精神。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更加热爱和平、珍惜生活、铭记历史、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力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96年姥姥和她的兄弟媳妇,拍摄于邓襄家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98年 舅妈抱着她的儿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98年冬拍摄于邓襄家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姥姥的第一个孙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的舅妈,知书达理,孝敬老人,相夫教子,重亲情、顾大体识大局,非常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姥姥和她的两个妹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98年我和哥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06年我们和姥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09年 带姥姥去开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10年11月13日 姥姥75岁生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12年1月25日 春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12年8月19日 妈妈带姥姥去青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13年春节和姥姥拍照留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13年 春节在二姨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14年7月 我给姥姥拍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14年7月 姥姥抱着我的儿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15年4月21日 带姥姥去洛阳看牡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19年1月27日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姥姥参加我二奶奶的90岁寿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18年11月16日 姥姥83岁生日视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19年11月4日 姥姥84岁生日,亲人聚的最齐的一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19年11月4日 姥姥84岁生日视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0年6月22日 端午节给姥姥买的粽子(记录了这一段视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1年2月18日(正月初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姥姥和她的兄弟姊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1年2月18日(正月初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湖北的姨姥一家人来漯河看望我的姥姥,割舍不断的亲情。</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2021年11月12日姥姥86岁生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1年11月12日 姥姥86岁生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1年11月12日 姥姥86岁生日视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2年1月4日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姥姥看望生病的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张照片记录四代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2年2月2日(正月初二给太姥姥磕头拜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2年7月17日带母亲和姥姥看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2年8月6日母亲和姥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母亲的人生从未离开“操劳”二字,她相夫教子、孝敬老人、勤俭持家,默默无闻地奉献和付出。母亲的爱是无私的,是无限的,更是无价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个家庭,哪怕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正直、勤劳、善良、乐观的母亲,这样的家庭就是心灵成长的圣殿和源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2年8月6日(母亲66岁生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流水似年叹光阴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如若日月悟人生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人生在世,无论出身、家境如何,父母都是世上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终生需要报答的人。父母不仅生育和养育了我们,更是我们人生的引路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今天,在我的家庭历史长河中值得庆祝和纪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2年9月15日 父亲66岁生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母亲和我的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人生在世,无论出身、家境如何,父母都是世上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终生需要报答的人。父母不仅生育和养育了我们,更是我们人生的引路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流水似年叹光阴,如若日月悟人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时间走到了2022年9月15日,我的父亲母亲均已66岁。66在生活中是十分吉利的数字,但对我来说是父母步入年老生活的开端。父母的人生已过大半,余生已很短暂,但岁月静好,上有身体安康的父母,下有一双儿女。让父母乐享晚年,是我们姊妹三人的义务。传承好家风,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1978年去东北,1981年拉粮食包,1982年结婚,1991年开饭店,1994年去孟庙企鹅集团,1995年入党,1995年为邓襄王庄小学捐资助学,1999年买公交车,2000年卖香酥饼,2001年在邓襄机械厂,2003年建无塔厂,2011年建工业园新厂,2014年建邓襄外贸院厂房,2017年拆除新建邓襄无塔厂。一路走来他历尽坎坷、饱经风霜;他白手起手,坚韧顽强;他忍受委屈,承担责任;他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乐于奉献。父亲常说人要脚踏实地的去干,能吃苦耐劳,勤劳才能致富,诚实做人,诚信做生意。父亲还说,人,能大能小才是条龙!因为父亲的60多年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他的精神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严厉的父亲、勤劳的父亲、坚强的父亲、善良的父亲,既受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对他的历练,也有自身的努力和成长积淀。父亲常说:“我对自己要求的严,对家庭生活要求的严,对我的产品也要求得严”。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他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一个自律性很强的人,一个勤劳能干的人。在我看来最好的教育就是父亲的言传身教,他用实际行动教育和影响我们,使我受益终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记得儿时最幸福的时刻是父亲的摩托车上载着我们一家五口去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还记得1993年父亲买回的第一台彩色电视机,每到春节父亲更是买尽人间美味,为的是不让我们眼气别人。大年初一逛公园是儿时最开心的。父亲常说:“靠自己的努力争取来的东西最踏实,最有底气,也问心无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声父亲,一生责任。1995年父亲带我去武汉旅游。1997年我在郾城实验小学住校,父亲去学校给我送火腿肠,让我记忆犹新。1998年我们搬家到漯河,那年冬天父亲买了公交车,每天早上提着热水去浇机器(很是辛苦和无奈)。2000年父亲被压面机压断了手指。2001年父亲带哥哥去北京看病,2003年非典时期,父亲在郑州河医大背着15岁的我楼上楼下跑着看病。2003年父亲用酒精擦拭我们家的第一辆二手双排汽车。2003年父亲建立无塔厂。2005年父亲教我学开车。2007年双排车换成了面包车,同年9月姐姐结婚。2010年父亲又被钢板压断了手指。2011年第一辆小轿车开回了家。2012年无塔厂搬迁至工业园。2012年哥哥结婚。2013年我结婚。2016年宝马奔驰开回家。2016年91岁的爷爷做换胯骨轴手术。2017年90岁的奶奶在郑州做胆结石手术。2018年无塔厂又搬迁回邓襄。没几天91岁的奶奶与世长辞,全家上下无不悲痛欲绝。2020年父亲在郑州照顾住院的母亲,2020年父亲在人民医院照顾住院的哥哥。2021年哥哥当选我们村的支部书记和村长,是光荣更是责任。2021年12月27日,父亲在郑大一附院给我洗脚,我感动,我惭愧,我的心如刀割,瞬间回忆起儿时父亲对我的点滴,又忽然想起父亲已是65岁的老人。乌鸦反哺,孝铭于心,光阴似箭......2022年2月16日,97岁的爷爷完成了他的人生使命,驾鹤西去,爷爷留给我们的是他光辉的事迹和崇高的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奶奶去世后,父亲的主要任务是接送孙子,照顾爷爷。父亲无微不至地伺候爷爷,端屎端尿,带着爷爷游玩看戏。父亲所做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父亲传承孝道,为后人树立了榜样。父亲教育我们:滴水之恩,要以涌泉相报。每年春节前我和哥哥都要去拜访曾经帮助过我们家的亲朋好友。父亲教会了我们感恩。受人之恩,铭记于心,常怀感恩之心,更能感受到人生的幸福与美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爸,你少管点闲事吧,特别是红白喜事。”我和哥哥多次劝说,但无济于事,父亲骨子里的热心肠和乐于助人的精神遗传自我的曾祖父和爷爷。家族里的每场事儿父亲都会尽心尽力办的圆满,也因此备受家族人员和村里老少爷们的尊敬和爱戴。父亲参与续修家谱,建谢氏宗祠,为谢老庄村和寨门村的谢氏家族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父亲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总是不求回报地奉献自己。我知道那是父亲一生的责任,因为对于一个家族而言,在一个村庄立足和生存,发展和团结的重要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父爱是一座大山,他有着大山般的淳朴与无私,默默地承载着家庭的希望。父爱是一片大海,他有着大海般的宽阔胸怀,默默地奉献着他最真诚的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爸、妈,你们辛苦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俗话说“男人有福带个人,女人有福带满屋”。一个好媳妇能旺三代。我的祖母,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她们和千千万万家庭的妇女一样,勤劳、善良、朴实、勇敢。她们勤俭持家,孝敬老人,相夫教子,诚信待人,和睦相邻。一个家庭,哪怕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正直、勤劳、善良、乐观的母亲,这样的家庭就是心灵成长的圣殿和源泉。母亲的人生从未离开“操劳”二字,为孩子、为家庭,默默无闻地奉献和付出。母亲的爱是无私的,是无限的,更是无价的。我为有一位慈祥、善良的母亲而感到骄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简单的幸福,就是平平淡淡,一家人什么最重要?不是锦衣玉食,也不是大富大贵,而是家庭和睦!家人团结,一家人只有齐心协力,生活才能越来越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的生命是父母所给,我的家庭和幸福是父母所创造。一个优秀幸福的家庭,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不是车子、票子和房子,而是良好的家风家教。民族英雄林则徐曾说过“子若强于我,要钱有何用,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若不如我,留钱有何用,愚而多财,益增其过”。一个重视教育的家庭,孩子必会勤学苦读。良好的家风重在传承,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深深地影响着孩子。一个人成功的源泉,在于家训端正,一个家庭兴旺的根本,在于家风纯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自古以来,败家容易,兴家难。勤俭节约,再贫寒的家庭也能日渐兴盛。铺张浪费,再多的家业也会被败光。懂得珍惜,方得幸福。勤以致富,俭以养德。勤劳决定了一个家庭能否兴盛,节约决定了一个家庭能否长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最大的财富就是活着,最大的幸福就是健康。多少人是经过这两年疫情之后才意识到,身体健康和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人生最遗憾的事,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世上唯一不能等的就是孝敬父母。我们不能和父母争论对错,父母老了,我们要懂得孝敬,夫妻之间要和谐,兄弟姐妹要相亲相爱,家和才能万事兴。家人要团结,互帮互助,多包容,少责备,多感恩,少抱怨。这样的家才会越过越幸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会先来,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却忘了世事无常,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携手一起走向美好的未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最后祝愿各位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幸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2年1月8日谢扬扬写于家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22年11月1日(农历十月初八)姥姥87岁生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2年11月1日 姥姥87岁生日视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23年11月20日(姥姥88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3年11月20日 姥姥88岁生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春节前给姥姥送过年钱(每年都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春节前夕,88岁的姥姥给我买了一条红围脖,接住围脖我特别感动,88岁的姥姥还记得2024年是我的本命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和88岁的姥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姥姥的笑容成了我永远的思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1月30日88岁的姥姥观看邓襄镇寨门村春节联欢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2月15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一家去湖北看望姨姥和姥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8月姥姥在上海视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8月姥姥去上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10月16日 下午姥姥突发疾病送往医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10月17日 在医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的父母和舅舅、舅妈尽心尽力,无微不至地照顾姥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10月19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姥姥回到了老家,亲友都来看望姥姥,姥姥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十年前我6岁,和我闺女一样的年纪,在这个院子里生活、玩耍,虽然时间很短,但这个院子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尽的欢乐,现在想起还是那么的幸福和美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10月20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带着妻儿来到了三十年前我曾经住过的老屋,看姥姥最后一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10月23日众亲友送别姥姥(西平县殡仪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10月24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邓襄亲友前来送别姥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10月24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亲朋好友及父老乡亲向姥姥做最后告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给姥姥请来了漯河的精彩舞狮团,送姥姥最后一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明年是您90大寿,您却没等到……您的突然离逝使我们万分悲痛,也给我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已计划好2025年春节带您去旅游,等您90大寿给您买金手镯……姥姥,您就这么着急着走……(什么事都可以等,唯有孝不能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来到老屋让我的记忆又回到了三十年前。儿时在外婆家生活,我烧锅您做饭,地锅红薯糊涂至今难忘,端着碗坐在门口的下马石上吃饭,听邻居们讲那过去的事情,灶火的正中央挂着的篮子里一般放的都是美食(挂起来防老鼠)。1994年夏天的夜晚睡在房顶,您给我扇着扇子听您讲着故事入睡(虽热但幸福)。在院子里戳马蜂窝被马蜂蛰,疼的我哇哇大哭,您抱着我给我抹药……那晚家里进贼您一声吓跑了贼,我害怕的蜷缩在窗边,第二天早上发现院墙被贼扒了一个大窟窿……儿时的记忆历历在目,每当想起都是那么的美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95年您和外公搬迁到我们家,近三十年未曾在住过老屋(老屋是我父亲四十多年前所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老屋还在,大门口的下马石也在,我也长大了,我带着妻儿也来到了老屋,而您却长眠于此……您走的安详,后事办的体面。姥姥一路走好,我们永远想念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10月22日(农历九月二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姥姥家门口的下马石是我儿时吃饭、玩耍的地方,它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欢乐,也留下了美好的记忆。2024年10月20日三十年后再次来到姥姥家,位于驻马店市西平县五沟营镇的龙泉寺村。看到下马石还是那么的亲切,下马石至今保存完好,三分之二已被掩埋。据说是村里的一家祖上在清朝时期当上了武官,上马的时候要踩着石头上马。几百年来,它见证了村里的发展变化和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今天,它仍然是村民们茶余饭后休闲聊天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10月24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给姥姥行三拜九叩祭奠礼,向姥姥做最后告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姥爷收藏的文革宣传标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姥爷收藏的毛主席语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姥爷收藏的毛主席宣传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收藏抗美援朝纪念章 愿送给想要留念的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本报记者 尹晓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谢扬扬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没有经历那个火红的年代,但心中却有一份特殊的红色情结。多年来,他一直在收藏红色藏品。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他通过各种途径收藏了20多枚抗美援朝纪念章,向曾经参与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致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虽然是一些小物件,但在谢扬扬看来,这一枚枚抗美援朝纪念章弥足珍贵。谈起自己收藏纪念章的初衷,谢扬扬说,2018年的一天,他发现了一张姥爷穿军装佩戴军功章的照片,听姥姥讲了关于这枚军功章背后的故事后,他开始热衷于收藏各类军功章、纪念章,如今已经收藏了200多枚。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他一直在寻找关于抗美援朝的纪念章,目前寻找到了两种,一共20多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前几天,一个朋友找到我说,他的爷爷是抗美援朝老兵,因为纪念章丢失,非常遗憾,想买一枚抗美援朝的纪念章,我送他了一枚。“谢扬扬说,他觉得自己做了件很有意义的事。如果有参与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或者他们的家人想要这种纪念章,他可以免费赠送,以表敬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0年1月4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我特意来到老屋怀念曾经生活过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老屋里的老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0年1月4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在老屋里找到了姥爷1982年的自行车行车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谢扬扬,中共党员,1989年出生于漯河市召陵区邓襄镇寨门村。是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漯河市召陵区民间 文艺家协会会员、漯河市召陵区摄影家协会会员、漯河市源汇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会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04年(时年15岁)开始收藏中国古代钱币,至2014年转变收藏观念,收藏歌颂中国共产党、 歌颂祖国、歌颂社会主义建设、歌颂英雄人物为主的五十到八十年代宣传画;收藏歌颂一代伟 人毛泽东同志的宣传画和瓷像;收藏有关漯河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工程建筑以及见证漯河发 展变迁的老物件和相关文史资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收藏历程以及相关藏品曾在2006年、2018年、2019年、2020年经由《大河报》(河南)《漯河 日报》《漯河晚报》等新闻媒体采访报道。目前主要红色文化藏品有各种宣传画500余幅、瓷像 100余尊,十大英雄人物陶瓷雕塑1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因喜爱而收藏,因收藏而热爱。我致力于红色收藏这个承载着时代与历史记忆的特色收藏门 类。它所涵容的不仅仅是历史遗留物,通过对一件件藏品的学习和研究能够深度了解历史,这 亦是一种文化的弘扬与传承。真诚的期盼红色收藏可以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喜爱,我愿以此为 目标,进一步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使红色文化能够影响一代又一代 的中国人。激励大家不忘初心,奋发图强,勇于担当和奉献,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 更多的“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抖音扫一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或者搜索谢扬扬点关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