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一中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海戈

<h3><font color="#167efb">全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列广播讲座实录</font></h3> <h3>主讲人:石海昌</h3><h3>题 目:<font color="#ed2308">千年书院,百年学府,一脉相承,弦歌不绝——平定一中的历史、现状和未来</font><br></h3><h3>时 间:2019年4月14日</h3> <h3>主持人(政教处主任卢春华):同学们,本学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系列广播讲座已经进行了五讲,今天是第六讲,由石海昌老师主讲。石老师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后来又在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进修学习,现在担任我们学校党总支纪检委员、第四党支部书记、办公室主任、校报编辑部主编。下面,石老师和高二年级605班许晴同学将以问答访谈的方式,为我们举办一次别开生面的讲座,大家欢迎!</h3> <h3>许晴同学:石老师,请问您今天讲座的主题是什么?<br>主讲人(石海昌):同学们,大家晚上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了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学校历史就是一种文化传承,我们要知校、爱校、兴校,就必须了解学校的历史,树立文化自信,激发爱校热情,增强兴校意识。作为平定一中的学生,你们了解平定一中的历史吗?今天晚上的广播讲座,我们进行校史教育。通过解答许晴同学的问题,帮助同学们了解平定一中的历史、现状和未来。<br></h3> <h3>许 晴:石老师,我们知道平定一中是一所百年老校。请问平定一中的前身是什么?<br>石海昌:平定一中的前身冠山书院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年历史。书院是中国仕人开展藏书、读书、讲学、著书的地方。山西历史上共有书院286所,其中建于宋代的有4所,平定的冠山书院是其中一所,为山西乃至全国最古老的书院之一。历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文化深厚,人受其染,地受其益,古州平定“文献名邦”的美称享誉三晋。<br></h3> <h3>许 晴:您刚才说到了“文献名邦”,我们也多次听到过“文献名邦”的说法,请石老师给我们讲讲“文献名邦”的来历好吗?<br>石海昌:平定自古重视教育,崇尚文化。清代嘉庆丁卯科(公元1807年)乡试中,平定入榜人数多达15人,在三晋大地一鸣惊人。其中,李绳宗考中了解元(jiè yuán),王朝翰等九人考中了举人,潘令等五人考中了贡生。这一年,是平定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以来录取人数最多的一年。这十五人后来大都被委以重任,政绩卓著,诗文传世,其中有四人中了进士,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新任平定知州吴安祖为表彰丁卯科乡试中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就在县城西的通京大道南天门上建起“科名坊”,亲笔题写了“文献名邦”的四字横额。<br></h3> <h3>许 晴:咱们学校的前身冠山书院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呢?<br>石海昌:冠山是以儒学为代表的文化名山,而冠山书院又是平定文化的象征,对平定后世的教育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平定有史可考的书院文化,培养出许多杰出人物:元代的中书左丞吕思诚;明代的兵部、吏部、礼部三部尚书乔宇;近代名动京华的才女石评梅等等。钟灵毓秀的冠山招引了明末清初大思想家傅山、清代著名学者张佩芳、著名地理学家张穆等学者名流前来游历讲学,并留下了许多石刻和传说,令后人观瞻称颂。据不完全统计,在书院建成之后金、元、明、清四代,平定科举中进士131人,举人680人,各类贡生785人,因此有“山西文化数二定(平定、定襄)、二定之中数平定”之说,冠山也因此成了平定文化的标志。<br></h3> <h3>许 晴:平定一中是什么时候建校的?<br>石海昌:清代,平定州从太原府分离出来,升为直隶州,管辖盂县、寿阳、乐平(昔阳)三县。清朝末年,西学东渐,废科举兴学堂。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依照《钦定学堂章程》,“府厅及直隶州可将书院改为中学堂”,因为平定是直隶州,所以有资格设立中学堂。于是,平定顺应时代潮流,将冠山书院改为官立平定中学堂,是山西最早兴办新学的七所中学之一,校址设在县城的县署西侧。<br></h3> <h3>许 晴:“千年书院、百年学府”是怎么回事啊?<br>石海昌:平定一中的前身冠山书院有千年历史,故称千年书院。1903年冠山书院改建平定中学堂至今,有一百多年历史,故称百年学府。平定中学堂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坎坷风雨和艰难掘进,才发展到今天的平定一中,中间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旧制平定中学、平定县两级中学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平定中学。由古老的书院到平定一中,历史逾千年,一脉相承,弦歌不绝,被誉为罕见的“千年书院、百年学府”。<br></h3> <h3>许 晴:平定一中的校名历史上有过哪些变更?<br>石海昌:<br>1903年,平定中学堂<br>1912年,平定中学校<br>1922年,平定初级中学校<br>1943年,雁门道立平定中学<br>1946年,平定县两级中学<br>1956年,平定第一初级中学校<br>1961年,山西省平定中学<br>1981年,平定县第一中学校(简称平定一中)<br></h3> <h3>许 晴:平定一中的校址有过哪些变迁?<br>石海昌:<br>1903年,上城(现阳泉师专所在地)<br>1943年,圣庙(现实验小学所在地)<br>1944年,上城(现阳泉师专所在地)<br>1956年,东关(现阳煤二职校所在地)<br>1988年,西关(现校址)<br></h3> <h3>许 晴:石老师,我想了解一下咱们学校建校初期的情况,给我们讲讲好吗?<br>石海昌:书院改为中学初期,学校对老师要求特别高,文科老师要么是翰林要么是举人要么是山西大学堂中斋的毕业生,比如双科举人张居仁老师既是文举人又是武举人。理科老师都是京师大学堂和山西大学堂西斋毕业生,英语老师是在平定传教的耶稣教友爱会的美国牧师担任,体育老师都是军校出身。由于师资质量很高,所以在全省每年举行的会考中,成绩名列前茅,誉满三晋。1906年,平定中学学生积极参与保矿运动。1911年,辛亥革命的炮声在武昌打响,山西随之起事响应,平定中学学生王树声与几位学友携带17支毛瑟枪返回县城,积极配合行动。1919年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爆发,平定中学的学生组织马克思主义读书会,投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汹涌浪潮。<br></h3> <h3>许 晴:听说阳泉最早的党组织就是在我们学校成立的,请问是哪年成立的?首任书记是谁呀?<br>石海昌:翻开阳泉党史,大事记第一条记载的就是平定特支的成立。1926年,中共平定特别支部在平定中学成立,平定中学15班学生甄华任特支书记,直属中共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领导,联络代号“石艾德”,这是阳泉地区第一个基层党组织,为大革命时期的晋东地区点亮了星星之火。甄华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后留学日本,曾任西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副院长,兰州大学副校长,山西大学校长。<br></h3> <h3>许 晴:平中学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表现如何?<br>石海昌: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开始了14年的抗日战争。平定中学成立了“平中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创办进步刊物,宣传抗日主张,组织青年奋进社,平定中学学生成为当地社会各界抗日救亡运动的主导力量。1937年日军入侵平定,为抵抗日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抗日根据地,平定开始一分为三。以正太铁路为界,路北建立了平定(路北)县抗日民主政府,属晋察冀边区;路南以平辽公路为界,建立了平东、平西两个抗日民主政府,属晋冀鲁豫边区。当时,有80多名平中学生投笔从戎,走上抗日前线。平东、平西、平北的革命根据地的党政军领导骨干,几乎都是平定中学的学生。<br></h3> <h3>许 晴:解放战争时期平定中学有什么贡献?<br>石海昌:平定其实也可以说早就解放了,因为平定一直是抗战时期八路军的活动区域。1947年5月2日,平定全境解放。平定中学有70多名学生参加解放军南下,投身到解放全中国的战斗。有150多名学生到新政权的行政、教育、文化、财会等部门工作,解放前的平定中学,前后招收1300多名学生,其中大多数通过不同渠道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批栋梁之材。<br></h3> <h3>许 晴:平定一中举办过校庆吗?<br>石海昌:较大规模的校庆活动举办过三次。1934年,举办过建校31周年纪念大会。2003年10月,为了发扬优良传统,挖掘丰厚积淀,激励师生向上,促进学校发展,打造文化品牌,县委县政府组织举办了平定一中百年校庆,出版了《平定一中校志》、《百年平中画册》、《校友通讯录》,在主楼一层建起了规模宏大的百年校史展室。2013年10月,举办了110年华诞纪念活动,编印了《百年风雨路,十年奋进歌》纪念册,举行了“三个十”(十大名师、十佳班主任、十大教学新秀)的评选表彰活动。<br></h3> <h3>许 晴:我们学校的历任校长有多少位啊?</h3><h3>石海昌:书院时负责人叫山长,中学堂时负责人叫总理、学监,后来才叫校长。1903年以来我们的掌门历26任计25人,他们是郭士璜、周克昌、冯司直、王守圭、刘昌宜、白毓泰、郭名世、蔡侗、曹枚、潘体芳、牛谆宪、段礼庭、李晟、杨发瑞、蔡守惠、侯如梅、张有贵、晋如祥、杨乙荣、晋如祥、郗述、窦守德、肖有世、李华峰、张怀明、田树明。其中,晋如祥曾两度出任校长。<br></h3> <h3>许 晴:平定一中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是哪年确立的?<br>石海昌:2008年5月12日,在冠山书院举办了平定一中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揭牌仪式暨首届书院文化展。阳泉市政府副市长刘兆林、平定县委书记马骥、副县长韩永清等领导出席了仪式并亲自揭牌,从政府层面进一步确认了冠山书院与平定一中的历史渊源和传承接续。首届书院文化展的内容有至圣先师、书院沧桑、古州名贤、科举文化、景点概览、薪火相传、党政精英、学界名流、后学新秀、名人题咏等。从2008年开始,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平定一中全体高三班主任及高三学生代表前往冠山书院参加书院文化节,瞻仰遗迹,缅怀先贤。2011年9月,平定一中在冠山书院举行了隆重的祭孔大典,纪念孔子诞辰2562年。2013年6月,平定一中与阳泉市楹联协会、平定楹联协会以及周边县市的楹联协会成员在冠山书院举办了“千年书院、百年学府”诗联笔会。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后学新生深深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熏陶了后世学子的道德情操。2008年以来,平定一中每年都要举办一次书院文化节。<br></h3> <h3>许 晴:我们的校服上印着的校徽图案代表的含义是什么?<br>石海昌:大家仔细看着校服上的校徽图案,听我说一说其中的内涵。平定一中校徽图案轮廓为一个古老的“钟”形,是由篆体的“冠山”二字变形组合而成,“山”字又变形为一本书的形状,中间标有1903。这一校徽图案,意味着1903年冠山书院改建为平定中学堂,后来又更名为平定中学,一步步发展为今天的平定一中。冠山是平定文化的代称,是文献名邦的缩影,是平定文明与进步的象征。“钟”和中国古代的书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钟声当当、书声朗朗”,从来就是学校的标志。校徽图案在“钟”的周围是用英文拼写的“平定一中”,体现着古老传统和现代文明的和谐相溶与有机结合,表明平定一中永远传承百年学府的光荣传统,也折射出现代教育的文明之光。<br></h3> <h3>许 晴:每个教室的墙上都贴着“勤俭忠诚,敦实务学”的校训,可以讲一下校训的含义吗?<br>石海昌:冠山书院的院训是“敦实务学、新德广业”,书院改为中学后,把“勤俭忠诚”立为校训。我们现在的校训是把二者结合起来,以保持和发扬千年书院百年学府的优良传统。具体来说,“勤俭忠诚”就是激励我们以“勤奋、俭朴、忠贞、诚信”治学做人,勤俭忠诚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和美德,是修身、齐家、治国的基础。敦实:敦厚,诚实,存真意,去粉饰;务学:努力学知识,学技能,学本领。勤俭忠诚敦实务学,既是我们学校的优良传统,更是我们要时刻铭记的校训。<br></h3> <h3>许 晴:石老师,请您介绍一下我们学校的现状好吗?<br>石海昌:平定一中现为26规制单办高中,有教职工324人,专任教师310人,其中,省特级教师1人,省市县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92人,中学正高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87人,中学一级教师119人。现有7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910人。校园布局为“两院三区”,即北院、南院、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有城域网、计算机教室等教学设施,4月1日刚刚升级了千兆宽带,教师全部配备电脑,实现了一人一机办公。所有教学班全部配备网络电子白板,实现了班班通。省一级数字化图书馆藏书10万册,学校综合阅览室有期刊杂志381种、报纸113种供师生阅览。建有400米标准跑道的塑胶运动场、4个物理实验室、4个化学实验室、2个生物实验室、1个音乐教室、1个美术教室、2个通用技术专用教室、2个多功能阶梯教室。<br></h3> <h3>许 晴:我们学校杰出的校友有哪些?<br>石海昌:我们学校的杰出校友非常非常多。比如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当中,山西人有22个,其中就有我们的校友张沛霖,他是阳泉唯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是著名核材料科学家,第二机械工业部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8年被国务院评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他为我国原子弹、氢弹成功爆炸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他还为母校平定一中设立了“张沛霖奖学金”。<br></h3> <h3>石海昌:我们的校友中,还有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王谦、贵州省委第一书记池必卿、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庭栋、山西省委书记赵雨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璧、青海省副省长王静先等将近20位老一辈政治家、革命家担任了省部级高级领导职务,有100多人成为地市级领导干部,有200多人成为学界名流。如解放区第一个气象台台长、气象学家张乃召,在全国颇负盛名的翻译家关其侗、历史学家张恒寿、地质学家康永孚、教育家甄华等。</h3> <h3>石海昌:这里特别提一下韩林,她是平定中学第一批女生,1936年毕业,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大第四期学员,在太行山区组织妇女展开对日寇的反扫荡斗争。曾任山西省妇联副主席、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h3> <h3>石海昌:再说说山西省文科状元赵永胜,他是岔口乡青阳村人,2007年平定一中毕业,以653分的优异成绩获山西省文科第一名,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后来又考入清华大学法学专业研究生。</h3> <h3>许 晴:平定一中还有哪些突出的办学成果?<br>石海昌:平定一中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曾为“文献名邦”的画卷上增添过绚丽的色彩,使传统文化焕发着强大的精神驱动力,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从冠山书院到平定一中,文献名邦风采依旧,百年老校薪火相传。平定一中获得的国家级荣誉有“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高中教师继续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基层教育管理先进单位”;获得的省级荣誉有“山西省示范高中”、“山西省德育示范校”、“山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山西省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山西省平安文明校园”、“山西省集体一等功”、“山西省文明学校先进集体”、“山西省绿色学校”等等。百年风雨历程,百年励精图治,百年流金岁月,平定一中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高等院校以及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而今又以崭新的姿态、饱满的热情踏上了新的征程。<br></h3> <h3>许 晴:可以谈一谈平定一中未来发展的前景吗?<br>石海昌:今年,平定一中的改扩建工程已经被县委县政府列入重点工程,建设规划有两个区域。第一个区域是在操场西面扩建第二运动场,并且在第二运动场的北面建设游泳馆和体育馆,在第二运动场的南面新建一个餐饮中心。第二个区域是在学校南大门对面新建教学楼、综合实验楼、艺术教育中心和多功能报告厅,新大门开在西关街十字路口。现在,一期工程拆迁已经完成,目前进入图纸设计和用地审批阶段,二期工程拆迁也开始了。扩建完成后,学校占地面积将由现在的120亩扩展到180亩,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平定一中将会出现在大家面前。<br></h3> <h3>许 晴:哇!好期待啊!石老师,您作为学校领导,对我们有什么希望和要求吗?<br>石海昌:我对同学们有三点希望:一是知校,树立荣誉感。就是要知道平定一中的悠久历史,了解平定一中的辉煌办学成果,作为平定一中的学生,作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我们应该感到自豪。二是爱校,树立责任感。要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爱护公共财物,爱惜花草树木,珍惜学校荣誉;要把老师当做自己的父母亲,尊敬师长,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要把同学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拉起手来,共建和谐文明校园。三是兴校,树立使命感。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意识,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发扬勤俭忠诚敦实务学的优良传统,发愤攻读,立志成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功立业,愿每一个同学将来都能成为咱们学校的骄傲。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br>今天,你以平定一中而自豪;<br>明天,平定一中以你为骄傲!<br></h3>

平定

一中

书院

海昌

许晴

中学

冠山

学校

百年

山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