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五十年荒友,欢聚津门游"</h3><h3> 《向快乐出发》全集</h3><h3> “五十年荒友,欢聚津门游"的聚会活动,是近年来荒友间聚会活动及情感交流的升温和重现。</h3><h3> 这次聚会是29团一连哈尔滨知青曹济龙提议,由“快乐一家人"微信群发起的一次,由京、津、沪、哈、双鸭山五地荒友踊跃参加的欢聚津门的快乐游活动。同时,此次聚会受到29团《一连荒友之家》微信群的高度重观。</h3><h3> 本篇全部摄影及录像资料匀由参加聚会的荒友们提供。值得一提的感谢孙政民,原月华,王珏,洪烈,济龙,小付等上传大批量影像作品。</h3><h3> 由于美篇的篇幅受限,有不当之处请予斧正。</h3> <h3> 2018年8月,在纪念知青五十周年庆祝话动期间,途经哈尔滨的京、津、沪等地荒友,对一连哈尔滨荒友的热情的接待和周到的服务念念不忘。特别是天津于凤林大哥多次盛情邀请哈尔滨荒友们聚会天津,这才促使这次聚会的成功举办。</h3><h3> 这聚会的圆满成功,还得益于天津荒友们的高度重视和真诚、热情、周到的服务。</h3><h3> 当他们知道聚会天津的消息后,马上组织人员搭起接诗工作的小班子,明确分工落实到人。</h3><h3> 从4月20日就开始召开筹备组会议,研究活动方案。根据荒友推荐和自愿报名参加的原则,组成筹备组:李忠惠 于凤林 武胜义 原月华 孙政民 胡振荣 李玉婕。</h3><h3> 5月4日再次召开全体参加此次活动人员的会议,完善、修改方案,明确分工。参加人员:李忠惠 于凤林 武胜义 原月华 孙政民 胡振荣 李玉婕 谢莹 吴月萍 王洪欣 王敏 张建元 张培俊 。</h3><h3>并作了明确的分工:</h3><h3>财务组:王洪欣 李玉婕 王敏。</h3><h3>接待组:于凤林 武胜义 原月华</h3><h3>准备节目:李玉婕</h3><h3>订餐:李忠惠 吴月萍</h3><h3>金色原野休闲山庄联系:李忠惠</h3><h3>车辆联系:李忠惠</h3><h3>摄影,录像:孙政民 原月华</h3><h3>酒水供应:张培俊 张建元 王敏</h3><h3>饮用水供应:武胜义 于凤林</h3><h3>酒店预订:原月华 吴月萍</h3><h3> 5月12日开始聚会的全面接待工作。</h3><h3><br></h3> <h3>2019年5月11日晚,哈尔滨西客站,向快乐出发。</h3> <h3>5月12日,前往天津站接站的天津荒友们。</h3> <h3>李中会:欢迎词<h3>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花满城。在这春光明媚的红五月,我们怀着十二万分喜悦的心情,迎来了来自哈尔滨、北京、上海以“五十年荒友,欢聚津门游”为主题的34位荒友,我们热烈欢迎你们的到来。</h3><h3> 50年前,我们怀揣理想,告别繁华的都市,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29团1连,在泥泞的田野留下青春的足迹。</h3><h3>忘不了,刨粪、修水利,漫天风雪却汗湿内衣;忘不了,由于缺水,脸的清洁,只能一三五干擦,二四六不洗;忘不了,生锈铁锅煮出的菜汤清澈见底;忘不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之后,悠扬的琴声在一连上空飘起……</h3><h3> 多少次,因想念亲人,冷不丁在睡梦中惊起;多少次,捧起家书,就像和父母团聚在一起;多少次,在日记里写下心中的秘密;多少次,泪流满面,梦回故里……五十年来从北到南,半个世纪由东到西。</h3><h3> 50年过去了,什么都可能忘记,唯独50年前在北大荒结成的荒友情不能忘记。想当年,在举目无亲的黑土地,我们之间的荒友情温暖过多少孤独的心灵,滋润过多少渴求的目光。</h3><h3>50年过去了,荒友情像阳光一样温暖,像流水一样绵长,像月光一样清澈,像花儿一样芳香,陪伴着我们走在人生路上。试问漫漫人生路上,滚滚红尘之中,谁的心灵不需要友情的陪伴?谁的生命不需要友情的滋润?可以说,没有友情的人生是孤独的人生,没有友情的心灵的荒芜的心灵。</h3><h3> 荒友们,让我们珍惜荒友情,荒友情不仅温暖了我们的过去,更要照亮我们的未来!</h3><h3> 这次大家到天津欢聚,适逢外交部向全世界推介天津。天津是一座现代化国际港口之城;是一座交通枢纽之城;是一座开放包容之城;是一座高端产业集聚之城;是一座科教资源雄厚之城;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1404年明朝皇帝朱棣在此地渡河,这座“天子渡口”建城设卫,得名天津,天津有877历史风貌建筑:一步便可览万国风情,一楼即能讲清百年风云;还是一座生态宜居之城……</h3><h3> 天津人豁达幽默,把日子过得津津有味。天津的后花园蓟州,层峦碧染,万壑堆青,是旅游圣地,城市绿肺。希望大家在此次活动中,尽抒荒友情,畅游天津城。预祝活动圆满成功。</h3><h3> 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29团1连天津知青 李忠惠</h3><h3> 2019年5月13日</h3><h3><br></h3></h3> <h3>哈尔滨荒友曹济龙致答谢辞。</h3> <h3>北京荒友代表黄效东讲话。</h3> <h3><h3> 致逝去的知青岁月</h3><h3> ——写在兵团战友50年聚会之际</h3><h3> </h3><h3>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二十九团知青李忠惠</h3><h3> </h3><h3>我们的生活有多少值得怀念的岁月</h3><h3>我们的世界有多少令人难忘的佳节</h3><h3>今天虽不是佳节,但却胜似佳节</h3><h3>因为它是兵团战友分别五十年后欢聚相见</h3><h3> </h3><h3>五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犹如白驹过隙一般</h3><h3>五十年在时间的书简里只是薄薄一篇,如同万牍一卷</h3><h3>但把五十年放进人生的年轮里</h3><h3>却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h3><h3> </h3><h3>亲爱的战友,还记得五十年前吗</h3><h3>我们告别亲人,来到祖国北疆屯垦戍边</h3><h3>那时的我们,天真无邪纯洁烂漫</h3><h3>一心要把北大荒落后的面貌改变</h3><h3> </h3><h3>初春,犁开冻土播种麦田</h3><h3>肩背百八十斤的麦种,在播种机上上下飞颠</h3><h3>盛夏,既要为大豆、苞米除草,又要收割小麦</h3><h3>为了龙口夺粮,我们昼夜劳动生活在田间</h3><h3> </h3><h3>深秋,割大豆,扒苞米</h3><h3>肩扛二百斤的麻袋,在跳板上颤颤颠颠</h3><h3>隆冬,顶着刺骨的寒风,刨粪、采石、伐木、烧砖</h3><h3>白雪皑皑的伐木场上,劳动号子响彻云天</h3><h3> </h3><h3>忘不了,凌晨三点,在曙光初现的田间</h3><h3>我们除草、间苗,忙得一刻不闲</h3><h3>虽已干得腰酸背疼</h3><h3>但漫长的垄沟仍望不到边</h3><h3> </h3><h3>忘不了,在暴雨突袭的夜晚</h3><h3>在抢场钟声的召唤下,我们冲向场院</h3><h3>顾不得自己湿透衣衫</h3><h3>急忙将摊晒的小麦苫盖、堆攒</h3><h3> </h3><h3>忘不了,在夕阳西下的黄昏</h3><h3>虽然我们还忙碌在田间</h3><h3>但遮天蔽日的蚊虫却突然出现</h3><h3>劈头盖脸咬得我们奇痒难忍</h3><h3> </h3><h3>忘不了,由于缺水、停电</h3><h3>漫长的冬夜,只能靠油灯陪伴</h3><h3>脸也不能像常人那样天天清洗</h3><h3>只能一三五干擦,二四六全免</h3><h3> </h3><h3>繁重的劳动让我们认识了社会</h3><h3>懂得了什么是苦,什么是甜</h3><h3>边疆的条件虽然恶劣</h3><h3>却将我们的意志磨炼</h3><h3> </h3><h3>岁月的流逝,曾让我们心生遗憾</h3><h3>但对黑土地的付出,更让我们时时怀念</h3><h3>无论是激情的回忆,还是感伤的再现</h3><h3>都是我们对刻骨铭心的知青岁月真诚的纪念</h3><h3> </h3><h3>五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h3><h3>曾经风华正茂的青年已迈入古稀之年</h3><h3>我们品尝过昔日的艰苦,更体会到今天的甘甜</h3><h3>倍感个人的命运始终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h3><h3> </h3><h3>在祖国七十华诞到来之际,我祝愿</h3><h3>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雄立于世界民族之巅</h3><h3>各族人民生活幸福,身体康健</h3><h3>知青战友情谊永驻心间</h3><h3><br></h3></h3> <h3>诗朗诵《六九届,我为你歌唱》</h3> <h3> 倪政平在晚会上发言:我到这来,就是会会哈尔滨和天津的哥们、姐妹。因为,历次接触和交往活动中,他们热心总是温暖着我,每次都让我非常的感动。</h3> <h3>天津荒友李玉婕表演节目。</h3> <h3>天津荒友原月华在自己家中热情招待来津的哈尔滨荒友。</h3> <h3>郝晓峰(叶沁源)佳作欣赏</h3><h3>七律平水一东</h3><h3>初夏关城屹立雄,</h3><h3>树长花缀草青丛。</h3><h3>继光雕像威然耸,</h3><h3>箭哨天梯峭壁穹。</h3><h3>搭载游车登险处,</h3><h3>携来老友上高戎。</h3><h3>心怀激荡山河秀,</h3><h3>夕照黄崖万道红。</h3> <h3>哈尔滨和上海荒友的代表,前往长期病患在家的马国栋家慰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