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烧”小刘

督督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b>侘寂之美 乐烧小刘 </b></i> </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小刘叫刘仕礼,现居淮北张院,自谦烧窑小和尚。朋友圈的形象背张古琴回眸天涯。</h3><h3> 大概是三年前吧?我还在淮北陪伴孩子上学。闲来无事喜欢到桓谭、惠黎、渠沟、东岗楼的文化市场溜溜转转。看看书画石头、看看花草鱼鸟。和小刘的遇见是在东岗楼的文化市场,我溜达着随便进了一家陶艺工作室,他在里面做陶器,至于做的什么东西我都没在意。当时他给我的印象是高高瘦瘦、白白净净,聚精会神玩泥巴的大男孩。还听说,他是一位广东人,当时也有点奇怪,他咋从繁华的南方跑到我们这僻静的淮北来了。<br></h3><h3> 没多久,我从市里搬回到几十里外偏居一隅的小镇上,因为爱茶,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巷里开了个小茶店。小刘和一个伙伴一起也搬走了,搬到二泉山下,闸河岸边一个叫张院的村子。在那里安安静静地开始做起了茶碗。驻足的小院是热爱传统文化的沈先生提供的。文化圈里爱好品茶的好友时不时地提起他,让我看他做的小茶器,并推荐我加了他的微信。 </h3><h3> 我居住的小镇在淮北的东北,小刘居住的张院在淮北的正东,距离不远,骑车个把小时,从田野里穿过几个村子就到了。也许是爱茶的缘故,从去年开始,就陆陆续续去张院,找小刘喝茶,看他做茶碗,偶尔也听他弹古琴,感觉他是一个能静下来的人。</h3><h3> 接触的多了,才知道他是广东梅州的客家人。在大学学习的专业是电力,毕业工作在广西梧州某水电企业,不甘寂寞的他在工作两年后辞去了旱涝保收的工作。闯荡深圳。在深圳工作的四年里,虽身处繁华,但心却不知游离何处,无法安顿。为了让自己的心有个归处,在工作之余小刘参加了余工发起组织的改造乡村人居环境的公益组织——“七二营造社”。开始学习乡村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渐渐喜欢上了由艺术滋养浸润的日子。为了完美自己的人生,寻觅自己的初心。他离开了繁华的南国都市,就像当年客家人为了追求安定美好的生活,一路南迁一样。自称是汉代中山靖王后裔的他背着一张古琴,只身一人,寻根溯源,一路北上,先是学做古琴,落脚在汉源之地徐州。后在爱乐人的牵线下,他又来到 “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广陵散”流传的地方——淮北。</h3><h3> 古琴要弹,知音要觅,但当下也是要过的。有一定艺术设计基础,爱安静、又爱品茶的小刘在师傅和朋友的关照下,开始摸索着做起了茶器。先从手制拉坯开始学起,在是研究茶器的传承历史,器形的尺寸和样式,再是琢磨釉料的配方与烧制效果。在到如何控温烧窑。一点点的积累,一点点的尝试,一点点的进步。潜心做好自己的供给侧。为了提高烧制水平,去年4月,小刘专程来到宜兴,随国家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孙古贵,孙秀哲父子研修陶瓷烧制工艺。 </h3><h3> 现在,小刘已经能够娴熟的控制窑温和窑变,烧制出“星空”、“茶叶末”、“黑乐烧”等六个系列十几种茶器。在这些茶器中,小刘尤其喜欢一种像黑窝头一样,简朴稚拙,略显粗糙的小茶碗“黑乐烧”。 </h3><h3> 小刘介绍说,黑乐烧源自日本桃山时代。它的精神源自中国禅宗。黑乐烧茶器最能体现“无一物中无尽藏”的侘寂之美。黑乐烧是窑工长次郎在千利休的指导下开创的乐烧风格,绵延十五代,乐家的乐烧至今仍受到日本、韩国、台湾等亚洲地区茶人的追捧和喜爱,也是世界各地茶人竞相收藏的心爱之物。那种对无相自我意趣的追求和剔除了人为做作的外在形式,在内地也逐渐得到茶艺爱好者的普遍认可。 </h3><h3> 黑乐烧茶器所用陶土就地取材,就近烧制,纯手工捏制,外形朴拙自然,黝黑中充满野趣。比起大明海禁后价格昂贵稀缺的“唐器” (中国茶器)来,更接地气,更具人气。 </h3><h3> 小刘说,他所烧制的黑乐烧在传承日式乐烧精神的基础上,已经融入了中国文化的和合元素。它包含着一种谦逊的含蓄之美。剔除冲泡抹茶的因素,器形小巧敦厚,更适合把玩品饮。 </h3><h3> 我喜欢欣赏小刘的茶碗,在茶碗绵延起伏的轮廓线条、自然洒脱的小坑泥点、不事雕琢的手痕流露中。看似自然无序,其实是精心制作。在捏制茶碗时,应当是心手相应的,捏制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用心传递情感的过程,用手捏、随手形、有手感,捏可手了,自然而然就可心了,如意了,快乐了。那种深藏于茶碗中的幽玄之美,只要我们净心以待,便会体悟出小刘制作的小小茶碗中大巧若拙的静敬之态。 </h3><h3> 我曾经写过张院悠游遗忘山野外的白云、一轮寂寞明月在的澄澈。在和小刘的交往中,我感受到了乡野的美,我更感受到了一轮被锐化的寂寞之美,在属于自己的轨道上孤独而不彷徨,切文若止水生生相续。</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后记</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近日,在深圳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小刘做的小茶碗作为淮北的一道靓丽名片参加了此次文化盛会。</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二零一九年五月二十一日记於小镇豕书斋</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小刘是个白白净净的帅哥。</h3> <h3>寻找可以烧制杯子的好矿砂,也不是件容易的事。</h3> <h3>有时候要走很远的山路,才能在裸露的山体上找到适合烧制茶碗的矿砂。</h3> <h3>今天没白跑,有收获。把矿砂带回去经过一段时间的日晒雨淋,风化后经过拍打炼制就可以做陶坯了。</h3> <h3>看似不经意,其实很劳神。黑乐烧的陶坯需要纯手工一点点的捏制。</h3> <h3>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才能做出一只好茶碗。</h3> <h3>模样规整,不同器型的手工拉胚,也需要基本功。</h3> <h3>上釉,就像给陶坯穿上衣服,好看不好看这是关键。</h3> <h3>茶器的烧制会产生出乎预料的窑变,出窑时有遗憾,也会有惊喜。</h3> <h3>人吃五谷杂粮,哪能没点俗心杂念,有时候也要抚抚琴,养养心。捏茶碗心可不能乱。</h3> <h3>这是小刘的最爱,黑乐烧茶碗。“无一物中无尽藏”的侘寂之美。</h3> <h3>“粉引”加描金,是不是很低调奢华有内涵。</h3> <h3>茶器上的“禅”字。朴拙雅稚,写出这样的味道,是要有一点童心的。</h3> <h3>描金黑乐烧,已经有突破了,仿金缮的味道,感觉更古朴更大方。</h3> <h3>变幻莫测的窑变,美的像一朵白牡丹,里面还带黄花蕊。</h3> <h3>茶碗好不好,自己先感受一下。</h3> <h3>烧窑的关键靠火,小刘很喜欢小伙伴“旺旺”,没事就带她下地遛遛。</h3> <h3>带小旺旺逛逛菜园子,新鲜的也是必须的。</h3> <h3>小菜也和朋友一样,把它们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活才会有滋有味。</h3> <h3>“乐烧”杯作品展示</h3> <h3>“星空”杯作品展示</h3> <h3>黑陶公道杯作品展示</h3> <h3>“奶白天青”主人杯作品展示</h3> <h3>“茶叶末”杯作品展示</h3> <h3>部分作品展示</h3> <h3>“老僧衣”茶叶末作品展示</h3> <h3>“ 水舆”作品展示<br></h3> <h3>“侧把壶”作品展示</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right;">文图:督督</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010101">二零一九年五月二十一日</font></h3><p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010101">於小镇豕书斋</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