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ed2308">《中国灶神》之</font></h3><h3> 刘建民 (三)</h3><h1> 大师之路</h1><h3><font color="#ff8a00"> 著文 宋国兴 </font></h3> <h3>7.</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1987年年底,位于安定门附近的一栋小楼要改开萃华楼分店,调刘建民出任总厨。</span><br></h3><h3><br></h3><h3> 行家都知道,餐饮凭的是厨艺,可比的就是地段了。地利与否能抵餐饮的半个生产力。萃华楼这个分店不占地利。居民区不是,写字楼不多,商业区没有,只挨了一个煤炭部。在这地界儿干餐饮,几乎没人看好。刘建民心里也打鼓。要说真心话,他也不想接。本来嘛,怀柔的天鹅饭店刚理顺,正是给劲的时候,这一下子又从头儿干起,还不知道后边能干成什么样。别说在这么个冷清地儿,就是地段好,那也得一步步来啊。想是这么想,可在领导找他谈这事的时候,刘建民没说二话就接下来了。他明白自己已经是在组织的人了。党员就是带头的。尤其要带头吃亏受累。啥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就是共产党员对待困难的豪气。</h3> <h3><br></h3><h3> 刘建民接手了分店,带着老字号的遗传让这爿小楼生发出了萃华楼的枝丫。他要让自家的菜品在这里飘香。要让食客像恋花的蜂蝶寻踪而来。</h3><h3><br></h3><h3> 刘建民使出了看家本领。在烹制菜肴上,选料精细,制作讲究,烹制精于爆、炒、蒸、炸、烩,葱烧海参、糟溜三白、烩乌鱼蛋、翅针银丝羹、油焖大虾一道道名菜接踵而出。</h3><h3><br></h3><h3> 随着诱人的菜香,这座本不起眼的小楼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仿佛小楼有一种魔力,只要你走进它一次,转日,你又会情不自禁地再来。煤炭部机关的人就是这样。原本他们都是在另一家饭店用餐的。而且已是多年的合同关系了。对餐饮行业来说,最盼的就是能有自己固定的客户。刘建民当然也想有自己的固定客户,可这不是一厢情愿的事。刘建民笃信人叫人百声不应,货叫人不请自来的老话。他带着职工一股劲地在菜品、服务上下功夫,果然就让自家的“货”把人叫来了。</h3> <h3> </h3><h3> 先是口口相传,接着是慕名而来。再往后就有了煤炭部机关的人来试着品尝了。这一尝不打紧,竟让大家乐得硬是让总厨出来一起干杯酒。刘建民乐呵呵地接受了邀请,和大家干了酒,再三感谢大家光临,还征求了大家的意见。在座的还真挺认真地提了些建议。刘建民一听,这些建议都是用餐的人根据自己的喜好提出来的。他心想,这就有戏。人家要不打算常来这儿吃,提这建议干吗?</h3><h3><br></h3><h3> 刘建民吩咐服务员赶紧把大家的建议记下来。等大家都把建议提完了,刘建民就说,有各位领导<span style="line-height: 1.8;">的指导,我们一定把自己的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关于增加花色品种,这不难,明儿就见效!欢迎各位明天就来检查我们的工作,看看我们改进得怎么样!以后这儿就是您家里的锅灶,想吃什么,我们伺候着!吃饭的人们齐声喊好。都说,这儿离得又近,还是萃华楼的名号,我们就在这儿吃了!一顿饭就扩展了一大圈市场,刘建民就有这本事!</span></h3> <h3><br></h3><h3> 自此,小楼名声大噪。楼前也开始车水马龙。东直门、西直门,就连南城的人们也开着车专门跑到这里来吃这一口。</h3><h3><br></h3><h3> 一晃两年过去了。1989年王府井的萃华楼总店筹备开业,刘建民奉召回店。两年的筹备过去,1991年总店开张。</h3><h3><br></h3><h3> 这是一次带有改革意义的涅槃重生。3个独立的单位,成建制地整合成一家,且只设刘建民一个总厨。其中原来的两个总厨削职为民。两个老大由管人变成了被管,三拨儿人马各属各派。表面看去好似一派平和,其实心里都各自打着各自的算盘。这样的态势最难管理。明顺暗逆,心里较劲。很多本该使在工作上的劲,常常就被明争暗斗内耗了。</h3><h3><br></h3><h3> 眼下,刘建民就面临着这样的局面。他清醒地知道,自身没有被大家信服的权威,绝带不好这支队伍。威信从哪儿来?清人颜伯焘的36字《官箴》讲得很明白: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h3> <h3><br></h3><h3> 悟透了这个道理,刘建民先从人事安排上顺乎众心。</h3><h3><br></h3><h3> 原来三个单位的人马,各有各的管理人员。刘建民也有自己的一套班底。要按私心,自然是用自己的手下顺心顺手。别人也都这么揣摩的。刘建民开诚布公,先就宣布了人员安排原则:打破界限,择优选用。各口的主管从原来各单位中挑选,最后达到公开透明,主管平衡。接着建立各项制度。破天荒第一次有了开除规定。在总店的经营战略上,刘建民明确提出恢复老菜。让萃华楼真正闪耀出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灿烂光芒。</h3><h3> </h3><h3> 大局已定,运营开始。先就遇到了顶头风。这是股多年留下的歪风。</h3><h3><br></h3><h3> 餐饮生意,经手的全是好吃好喝。如果没了自制力,那就很容易眼皮变浅,私拿偷摸。总有个别人就爱犯这毛病。刘建民也知道这一后厨痼疾,于是规定上班不带包,空手来去。他自己首先带头做到,这一瓜田李下的避嫌他坚持了始终。</h3><h3><br></h3><h3> 即使这样,偷拿食材的现象依然难绝。一个在刘建民手下工作多年的老职工恶习难改,屡屡犯规。任刘建民怎么教育、批评照旧我行我素。他就认准一个理,厨子不偷,五谷不收。那种渗透到骨子里的卑劣心态,再加上和刘建民多年的同事关系,自认为谁也对他奈何不得。对这样一个害群之马如何处置,考验着整个总店管理规定的执行。</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刘建民做出了将其开除的决定。</span><br></h3><h3><br></h3><h3> 犹如热油锅里倒进了水,一时间全店上下炸了锅。赞成的,说就得这么办,不然还不乱了套?反对的,说国营单位哪儿能随便开除人?最让刘建民窝火的,是领导在这原则问题上的优柔寡断。多年养成的只会说官话、套话,不敢触及矛盾、唯恐得罪人的官僚作风,让有的领导把管理制度当成了吓唬麻雀的稻草人。</h3><h3><br></h3><h3> 开除的决定在领导这里搁浅了。人们又一次开始了热议。<span style="line-height: 1.8;">斥责的、窃喜的、赞成的、反对的、冷眼旁观的、幸灾乐祸的,刘建民处在了事情的漩涡里。</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刘建民不得不直面领导了。冲突在上司的办公室里发生了。上司开始是循循善诱地劝他不要激化矛盾。要用教育感化的办法做落后群众的转化工作。后边又强调不要把制度的执行简单化了。刘建民反问,那定的规章制度还管用吗?上司说,这就要辩证地看了。真到了十恶不赦的地步当然也要动用规章制度了。刘建民笑道,到了那份上就不是规章制度的事了,就该用法律说话了。上司噎住了。支吾了几句也没找到合适的词,干脆就撂出一句横话,反正我不同意开除。说完,他又反问刘建民,你知道开除一个人,对咱们店是什么影响吗?你只管你痛快了,怎么不为我们这一级领导想想?这让上级领导怎么看我们的工作?</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 </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刘建民顿时明白了领导不让开除此人的缘由。官本位的自私实在是阻碍前进的挡路顽石啊。看来这个决定是难以通过领导这一关了。刘建民平复了一下心情,站起身和缓却又坚定地告诉上司,不能开除他,那就开除我!说完,扭身走了出去。</span><br></h3><h3><br></h3><h3> 事情僵了几天。最终领导层还是从大局出发,维护了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将此人做了开除处理。多年难除的偷摸痼疾一下子根除了。职工队伍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正气。</h3><h3><br></h3><h3> 管理理顺了,刘建民开始了传统老菜的恢复。</h3><h3><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民国是个美食灿烂的时代,北京尤其灿烂。梁实秋曾经说,北平的生活就是一年四季的馋,周而复始的吃。四季轮转,大饭庄、小饭馆、二荤铺、街头街角各有妙处。北京是美食家们扎堆儿的地方。鲁迅、汪曾祺、梅兰芳、张大千都是美食家里的资深代表。萃华楼是他们最常去的实力店,他们在萃华楼吃得眉开眼笑,吃出一生的好情谊,吃出流芳在世的妙笔美文。</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十年文革,传统文化遭受到严重破坏。祖国的餐饮文化同样被扭曲得变形走样。早在上世纪的70年代,鲁菜大师曲有功先生就在萃华楼后厨戳着拐杖,痛心疾首地斥责,你们把我的菜都改了!改得四六不像了啊!</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刘建民决计要让萃华楼重振雄风。为了传承好鲁菜的传统精髓,他特意让师父丛培德担任技术顾问。丛先生对厨艺要求极严。规定在后厨必须围裙、厨帽全得戴。一个小年轻嫌啰嗦,就当面讥讽丛先生问,光让我们戴,您怎么不戴啊?老人家受了抢白,心里憋屈,就和刘建民叨叨了几句。刘建民一听,想到厨政管理就得防微杜渐养成好习惯,便没有轻易放过,责令这个顶撞丛先生的小年轻下灶,同时扣发奖金。丛先生一看事情闹大了,反过来直替这小伙子说好话。也怕让他下了灶,耽误他的厨艺。为了养成炊事人员的好作风,刘建民不论多忙,每天坚持最少三次亲临后厨。厨师吃勺把,为自己留好菜,也是后厨约定俗成的坏习气,刘建民 “每日三晃”后厨,硬是把这日久经年的毛病彻底根除了。一件件小事的认真处理,让后厨都有了厨政无小事的意识。</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鲁菜起源在山东,发展在京城。刘建民要让萃华楼成为鲁菜继承、发展、振兴的胜地。</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挖掘和研发并举。在保持自家传统特色菜肴的基础上,再挖掘出了断档传统名菜三十余种、创新菜近二十种,使可供高中低档菜肴达三百种以上。贵妃鸡、樱桃肉、香蕉锅炸、油爆双脆、珍珠冬笋、什锦菜卷、八宝海参、凤凰鱼翅等。著名面食有银丝卷、四喜饺子等一应俱全。</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在市场竞争中,萃华楼刻意求新、振兴鲁菜,研创出一批适合现代人口味的鲁菜新品。由高级厨师、服务师、宴会设计师等组成的团队,让萃华楼成为了一个强有力的科学管理的企业。刘建民本人和萃华楼一起。连年成为区、市先进典型。北京市餐饮业"特级餐厅"、"全国百强企业之一"、市卫生红旗单位、市物价计量信得过单位、中华餐饮名店、中华老字号、国家级绿色餐饮企业,各种荣誉涌向这家京城老店。</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刘建民将对餐饮事业满腔的热忱全部都释放出来了。他在鲁菜的崎岖山路上攀登着,全然没有顾及到背后的暗算。</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他绝没想到,有一双眼睛正对他闪现着妒光。</span><br></h3> <h3>8.</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刘建民和萃华楼的鲁菜一起成了京城的口碑。各大部委的宴会也常聘请刘建民主理。1992年,万里委员长要在国际饭店宴请外宾。正因脚部感染无法站立的刘建民接到了通知。这等重要的外事活动,不容他多想便咬牙前往。</span><br></h3><h3><br></h3><h3> 整整一堂宴会的席面,全是在刘建民单腿着地的状态下完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染了的脚越来越肿胀。慢慢地,从感染处生出了红线。等宴会圆满结束时,红线已直达大腿。主办方一见这情形,赶快用车将他直接送到医院。医生边治疗边埋怨他不该掉以轻心,起红线是危险信号,真要耽误了就麻烦了。刘建民倒没顾得危险与否,他只为能圆满把这堂宴会办好欣慰着。</h3><h3><br></h3><h3> 更大的考验来临了。</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1993年,远南残运会在中国北京举办。这届由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张百发出任指挥长的运动会,规模宏大,人员众多。参赛运动员近五千人,且均为残疾人。仅厨师就需400多位。组委会要求,餐饮必须保证绝对安全。每4个小时一翻台,每天翻台6次。24小时运转,所有大赛人员在一个小时内同时开餐,同时撤桌。</span><br></h3><h3> </h3><h3> 当大赛组委会将在册的北京各大酒店、饭店的行政总厨详尽考察之后决定,大赛餐饮的中餐行政总厨由刘建民出任。</h3><h3> </h3><h3> 这是一项关乎到祖国荣誉的政治任务。不论何等繁复繁忙,每一个细节都不容有丝毫差错。作为总厨,面对这等阵势,果断到毫不犹豫;<span style="line-height: 1.8;">细心要细心到谨小慎微。无法再描述那牵动</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人心的日日夜夜了;也不能再现那急如星火的分分秒秒了。只想那犹如洪峰般突然而至的就餐者,在刘建民指挥若定的分流下,井然有序地各归其位,运动员们带</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着笑意吃着可口的中国饭菜,又充满感激用不同语言向炊事人员表达谢意的情景,就理解了刘建民是用了怎样的心血,才导演出了如此生动感人的餐饮活剧!</span></h3><h3><br></h3><h3> 市领导懂得炊管人员的辛苦,也深知餐饮工作对于大赛的极端重要,更了解各国运动员对于大赛餐饮组织的盛赞。张百发、何鲁丽等市领导带着欣慰和感谢来到后厨看望了大家。市领导握着刘建民的手,将欣慰和满意凝成了5个字,大家辛苦了!</h3><h3><br></h3><h3> 远南残运会刚刚闭幕,接踵而来的就是全国第三届烹饪大赛。</h3><h3><br></h3><h3> 刘建民即是领队又是参赛选手。他本人参赛的作品是热菜制作。在既要为自己的参赛选手操心,又要把自己菜品做好的情况下,他的作品获得了银牌。<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刘建民很坦然。强中更有强中手。见贤思齐,人家比自己强,就好好向人家学习。这没什么好说的。可有一件事让他这个领队就不得不出面较个真真儿了。</span></h3><h3><br></h3><h3> 萃华楼的面点技师王瑞志也是参赛选手。这是位厨艺高超、行内有名的面点高手。师从名师宫恩惠先生。王瑞志以抻龙须面参赛。这是他烂熟心里、驾轻就<span style="line-height: 1.8;">熟、得心应手的拿手好戏。早在70年代,他的这手绝活就已经闻名遐迩。</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别说他平时就</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将龙须面耍得龙飞凤舞令人眼花缭乱,即使在高手如云的赛场上,他依然胸有成竹,毫不走样地将这一把龙须面舞了个满堂彩。</span></h3><h3><br></h3><h3><br></h3><h3> 参赛的都是行里人。出手高下,当即可判。尤其抻龙须面,从开把到收势,全在众目睽睽之下,场下的眼睛如同一台台显微镜,任何一点瑕疵都逃不过去。 </h3> <h3> 面点师的表演结束了。从人们的啧啧赞叹、情不自禁的鼓掌称道上,刘建民断定这块面点金牌非萃华楼莫属了。</h3><h3><br></h3><h3> 颁奖仪式开始了。刘建民挨着王瑞志坐着。他自信地提醒王瑞志道,学无止境。别得了金牌就翘尾巴啊。往后的路还长着呢。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功夫得常练着才行。王瑞志也欣慰地矜持道,那是、那是。不能自满,继续努力!</h3><h3><br></h3><h3> 开始公布成绩了。面点比赛金牌获奖者已经产生,但不是王瑞志。刘建民忍了忍。心想就不较真了,银牌也说得过去吧。可是银牌也宣布了,还不是王瑞志。直到再宣布铜牌得主,这才有了王瑞志的名字。看着替自己着急的刘建民,王瑞志很难为情地抱歉道,真对不起,让您失望了!</h3><h3><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刘建民一拍大腿道,不对。这里边有猫腻!说着站起身就要走。王瑞志怕刘建民气头上把事情闹大,就紧拉着不让他走。刘建民冷静了一会儿,安慰王瑞志说,我不会和他们吵架,我就是讨个说法。都这么搞,这比赛还有什么意义?</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事后,他找到了大赛组委会负责人、北京市第二服务局饮食处处长李振全,让他把王瑞志这块面点铜牌和面点金牌的差距说说。</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李处长掩饰着尴尬道,咳,人家是说曹操,曹操到,我是怕曹操,曹操到。啥也别说了,咱们都是干这行的。差距在哪儿,谁还看不出来吗?</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刘建民追问了一句,您说的差距是谁跟谁的差距?李处长又笑着给刘建民点了一支烟道,行了、行了,别逮理不让人了。你们萃华楼的实力谁能比得了啊?别第一都让你们得了啊。也鼓励鼓励别人,好不好?</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刘建民一摆手,这一码说一码。鼓励可没这么鼓励的。这么大的比赛,众目睽睽之下就舞弊作</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假,这会带来什么影响?这以后的赛事还能搞吗?信誉度不是全毁在这上边了吗?</span></h3> <h3><br></h3><h3> 李处长嘬嘬牙花子,一脸愁容地说,建民啊,既然事已至此,我就跟你道出实情来吧。这次呀,确实委屈你们萃华楼了。尤其面点这块金牌,他们还真是找了关系走了后门了。这我也承认,是我们的不对。咱们定个君子协定吧。你们呢,就来个大人不记小人过,也别揪着不放了。我们呢,接受教训,以后绝不再犯此类错误。咱们别让这事再扩大了,那样我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怎么样?</h3><h3><br></h3><h3> 李处长对大赛评奖失误的承认,让王瑞志心里的怨气少了大半。也让萃华楼上下看到了刘建民遇事敢于坚持真理,不畏权势仗义执言的人品。</h3><h3><br></h3><h3> 威信是一种积累。平常的日子看不出这一积累的回报。每当关键时刻,人心的拥戴与否就一下子黑白分明了。</h3><h3><br></h3><h3> 历史的进程进入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大地上也涌起了民主选举单位领导的浪潮。萃华楼的换届选举也实施了这一民主办法。总经理的人选用无记名投票产生。投票结束,刘建民以绝对优势独占鳌头。</h3><h3><br></h3><h3> 这一结果在公布前是掌握在公司组织部内的秘密。最为这个秘密着急上火的是现任的总经理。这关系到他自身的命运。一旦自己的票数落后,就意味着官位的不保,权力的失去。他忐忑不安地猜测着自己的得票、臆想着竞争的对手、窥探着选举的风向、探寻着投票的结果。</h3><h3><br></h3><h3> 终于,他在组织部里的私交给他透漏了投票结果。现任经理一听刘建民的得票数让自己望尘莫及,一下子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他分明感到刘建民就是自己最大的威胁。如不趁着自己现在还有发号施令的权力排爆除雷,在等下去只怕夜长梦多!</h3><h3><br></h3><h3> 也该着现任经理天随人愿。就在此时,区里给了一片地,让在顺义筹备萃华楼分店。总经理大喜过望,一个令下就把刘建民支到顺义将他困在那里了。</h3><h3><br></h3><h3> 开始,刘建民并未警觉到经理的良苦用心。可将他一个光杆司令派到此处,什么条件也不提供,面对空空如也的情势、无所事事的干耗,刘建民琢磨过味了。自己本无心争势,他人却防己如贼。这让坦荡做人的刘建民好生委屈。既然别人已对自己生出嫉恨,以后的关系也不好相处。再说还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冤冤相报何时是了?不如各行其道,也了却麻烦。</h3><h3><br></h3><h3> 那些日子对刘建民实在是一场熬煎。自己一出校门就到了萃华楼。现在,一身的本事都是这爿老店给的。这是恩重如山的一场养育啊!自己的身上渗透着萃华楼的文脉遗传,这怎能是说割舍就割舍得了的呢?可是,刘建民又不是忍气吞声,甘受窝囊气的脾性。他不信自己离开萃华楼就寸步难行。男子汉的豪气一天紧似一天地冲涌着他。</h3><h3><br></h3><h3> 转机就在这时出现了。</h3><h3><br></h3><h3> 随着改革的深入,国家出台了一个新政。全民所有制职工可以不与所在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多少年的紧箍咒一下子从劳动者的头上去掉了。消息传来,刘建民如释重负。犹豫的心绪如同豆浆点卤般顿时凝聚成决心的固状。他提笔疾书,第一个向单位交上了辞职报告。</h3><h3><br></h3><h3> 行政总厨辞职,而且还是萃华楼的顶梁好手不干了,店内店外惊世骇俗。领导万没料到刘建民这一杀手锏。纷纷出面挽留再三。刘建民去意已决,只回答了领导一句话,我在萃华楼的日子到此已划句号。</h3><h3><br></h3><h3> 刘建民走了。萃华楼的后厨一时间群龙无首。 </h3><h3><br></h3> <h3>9.</h3><h3><br></h3><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五味杂陈的刘建民从萃华楼取出了自己的档案,这是与这爿老店的一个断脐。他感谢老店对他的滋养。在他心里,萃华楼永远是他事业的母亲。那些对他卑劣的算计丝毫影响不了老店在他心中的地位。离开老店,如同雏鸟长大脱离母翼护佑开始放飞自己。这也是母亲本能的夙愿。能独闯天下,是对母亲最好的回报。他发誓要用老店传给他的技能打出新的天地,让老店为自己的儿女欣慰。</span></h3><h3><br></h3><h3> 刘建民带着档案走进东城区人才中心。壮士一去兮不回还。他将从这里再次起飞。</h3><h3><br></h3><h3> 从操心、忙碌中一下子闲下来,刘建民很不适应。他开始装修房子,一是也有了空闲顾及一下生活,再则也借装修调理一下自己的情绪。</h3><h3><br></h3><h3> 3个月过去,房子装修得焕然一新。心情也换得平静舒畅了。就像命运里就该有这样一段休整期似的,刚刚调整过来,朋友就找上门来。告诉他黄金公司的酒楼要聘一位行政总厨,朋友介绍了刘建民的情况,人家决定聘他出任总厨。</h3><h3><br></h3><h3> 走马上任。刘建民当上了月薪八千元的行政总厨。这在上世纪的90年代中期,当属高薪一族了。</h3><h3><br></h3><h3> 黄金公司酒楼经理很实在,一看就是个老实人。在和刘建民谈话时,提醒他千万要和后厨在头火上掌勺的师傅搞好关系。经理说,这是位广东大佬,人很牛。如果围不住他,你在这儿可就不好待了。</h3><h3><br></h3><h3> 听话听音。经理这话是带着无奈的苦衷。可以想见,这位骄横的“大佬”给经理出了不少难题。刘建民最反感欺软怕硬的人。对那些仗着自己有点专长,就颐指气使、骄蛮霸道的行为,他绝不会姑息娇宠。他自信萃华楼传给自己的本事对付这么个浑人还是有富余的。</h3><h3><br></h3><h3> 刘建民微微笑了笑,淡淡地说了句,谢谢您提醒。您放心,三天后他就给我办公室打扫卫生了。经理吃惊地看着刘建民,茫然问道,这是怎么话儿说的?</h3><h3><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刘建民未置可否,只笑着说道,您瞅着吧。他要不给我打扫卫生,我走人。经理懵懵懂懂地“唔唔”着,满心狐疑地把刘建民送出了办公室。</span><br></h3><h3><br></h3><h3> 上任头一天,身为总厨的刘建民给炊事人员开会,提出各方面的厨政要求。大家都认真地听着,各口的主管还用笔记着要点。唯有这位广东大佬很不以为然。也难怪他对刘建民不屑一顾</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往常他是头火掌勺人,后厨又没个再比他厨艺高的,所谓管理就全听他一人吆五喝六了。鸡头当惯了,这猛不丁来了管自己的了,当然他就不舒服了。</span><br></h3><h3><br></h3><h3> “大佬”的脉刘建民摸得准准的。他知道“大佬”没把他放在眼里。会开到末了,刘建民就指指“大佬”说,您是这儿的头火,菜品质量可看您的了。酒楼的声望和您的关系最大,可不能掉以轻心啊。</h3> <h3><br></h3><h3> “大佬”轻蔑地一笑,用浓浓的广东腔答道,没问题啦。小意思啦。刘建民咂咂嘴道,会就开到这儿吧。他用下颏一点“大佬”,走,到您那儿看看。</h3><h3><br></h3><h3> 来到后厨,厨师们都各就各位开始忙乎自己手下的活儿。刘建民挨个儿看着,不时地和厨师们交流着。当他走到“大佬”跟前时,正好“大佬”为两道菜做着准备。一道菜是香辣茄盒,另一道菜是酥炸茄排。这两道菜都需要挂糊,行里人也叫着衣。刘建民随口说了句,这两菜都得着衣,注意可别飞浆啊。</h3><h3><br></h3><h3> “大佬”听了眨眨眼,不解地问,你说的什么?着什么一呀二呀的?还要飞什么?刘建民一听心说,这哥儿们感情还没上道呢。他皱皱眉解释道,就是挂糊啊。也叫着衣。知道吧?“大佬”赶紧掩饰着尴尬答道,挂糊嘛,这谁不懂啊?我就是不习惯你们的北方话啦。他边说边随手拿起鸡蛋往一只小瓷盆里磕着。几颗蛋磕完,拿起一双筷子就来回搅打起来。刘建民一看,忙摁住他的手道,我说哥儿们,您这手艺是跟哪儿学的?</h3><h3><br></h3><h3> “大佬”诧异地用眼一翻刘建民,问,怎么,哪里又有问题啦?刘建民苦笑一下道,咱们这是制作发蛋糊。只用蛋白,蛋黄蛋白要分清,不能有一点蛋黄掺在蛋白里。再说这打蛋,应该用两双竹筷握在一起搅打。打时要用力,先快后慢,顺着一个方向搅打,不能乱打。您老先生这么干,整个儿一外行啊!刘建民转身面向后厨的厨师们大声说道,从今往后,咱们黄金酒楼的一切操作,包括服务,都要规范化。绝不能用野路子对付!</h3><h3><br></h3><h3> 此时的“大佬”面红耳赤。低着头死盯着那盆蛋糊一声不吭。刘建民扶着他的肩膀,在他耳边轻声问道,想学吗?“大佬”点点头。刘建民捏捏他的肩头道,那好,我教你。记着,我屋里的卫生可就交给你了。“大佬”边嗯嗯边点头,看得出,他是从心里被刘建民彻底征服了。</h3><h3><br></h3><h3> 黄金酒楼在刘建民的调教下,心齐气正,日益兴隆。经理乐不可支。这天一早,经理有事找刘建民商量,一进刘建民的办公室,只见“大佬”正认认真真地做卫生呢,他一下想起刘建民说的那句话了。不禁对这位新来的总厨顿生敬意。经理忽然想到刘建民曾说,酒楼离他家太远,于是决定给刘建民配部军用吉普。他要让这个难得的总厨,彻底把心留住。</h3><h3><br></h3><h3> 就在黄金酒楼蒸蒸日上的时候,一个消息传来,建设项目占地需要,酒楼面临被拆。</h3><h3><br></h3><h3> 刘建民回到了家里。再一次体验着失去铁饭碗的人生。</h3><h3><br></h3><h3> 其实刘建民对这样的状态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从他决定离开萃华楼那天开始,他就悟透了一个道理。这就是,饭碗有没有,绝不仅在于体制内外。那种混度人生的态度,即使有体制养活着,也只是一个暂时的依赖。不能独闯天下,到何时也是空手无凭。能力就是饭碗。超凡的能力就是打不破的铁饭碗。鹰有时飞得比鸡低,可鸡永远飞不了鹰的高。</h3><h3><br></h3><h3> 他平静地赋着闲,等待着事业的机缘。</h3> <h3>10</h3><h3> </h3><h3> 朋友在亚运村开了家饭店,让刘建民过来看看。他过去后恰巧就碰见了也来做客的一位熟人。这位熟人乃饭店管理公司的老总。</h3><h3><br></h3><h3> 老总一见刘建民,十分惊喜。带着仰慕之情热忱地嘘寒问暖。朋友一旁打趣道,这倒好,不用我介绍了。原来你们也都认识啊!</h3><h3><br></h3><h3> 老总一听,哈哈大笑道,咳,何止认识,我还是刘老师的崇拜者呢!刘老师对餐饮的真知灼见我是打心眼里佩服!</h3><h3><br></h3><h3> 刘建民不好意思地连连摆手,夸张了、夸张了。我哪儿有那么大本事啊!老总一指刘建民,您忘了,我可没忘。就那年国家旅游局那次,您的发言谁不夸啊!</h3><h3><br></h3><h3> 老总说的是<span style="line-height: 1.8;">1993年,国家旅游局举办的振兴鲁菜烹饪活动。那次活动刘建民出任大赛评委局长亲临现场。点评中,刘建民就鲁菜的继承、发展、创新谈了自</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己的见解。他对菜品的器皿异型运用、原材料的改良予以赞同。但对味型的改良持反对意見。刘建民认为,</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如果不坚持菜系的味型特点,失去了菜系的个性化,那就破坏了菜系的根本。中国的八大菜系也就无从谈起了。他主张创新一定要立足于继承的基础上。这是一种文化的延承。</span></h3><h3><br></h3><h3> 刘建民的观点得到了绝大多数参赛者的赞同。更为局长大加赞赏。在赛事闭幕晚宴上,局长专门举杯向刘建民敬酒道,您的见解我完全赞同!高屋建瓴,大家之见!干杯!刘建民的点评给当时也在现场的这位老总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在这里久别重逢,自是不亦乐乎。</h3><h3><br></h3><h3> 一旁的朋友听完他们相识的过程,忽然像想起了什么乐不可支地说道,缘分、缘分,绝对是缘分!你们信不信,我说个想法,绝对是锦囊妙计!</h3><h3><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刘建民和老总对视了一下,又疑惑地看着这位朋友。朋友按奈不住激动,边比划边说道,你们听着啊。老总成立了亿翔远饭店管理公司,第一个项目就是稻香湖培训中心。目前正需要管理高手。建民正好赋闲在家,这不就是上帝安排你们二位好好合作一把嘛!</span><br></h3><h3><br></h3><h3> 一听说刘建民离开了萃华楼,老总如获至宝。当即邀请他出任培训中心餐饮部经理,并为他配了专车。</h3><h3><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这又是一次事业的垦荒。</span><br></h3><h3><br></h3><h3> 中心的厨师大多都是从老总原来的西苑饭店过来的。人抱团儿如田地板结,不重新翻耕很难萌芽新苗。刘建民只身面对这样一支陌生的队伍,别说令行禁止的管理了,就是一般的交流都很难融入。人们几乎都不用正眼瞧他。那意思分明是,你一个外来户还想在这儿炸翅?姥姥。</h3><h3><br></h3><h3> 刘建民不动声色地观察了几天。将发现的问题条分缕析地一一记了下来。老总也在观察。他观察的是刘建民的眼力。如同赤壁之战前孔明与周瑜的斗智,两个行家都在试探着对方的功力。</h3><h3><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时辰到了。老总和刘建民开始了探讨。老总客气中藏着锋芒,刘老师,您看咱们这儿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刘建民按耐住了率直,把话题接过来又递回去,同样客气地问,您说呢?我初来乍到,只怕看不准。先听听您的吧。</span><br></h3><h3><br></h3><h3> 老总微微一笑道,您是萃华楼的名厨。请您来就是因为您比我们高明啊。我在餐饮方面还得多向您请教才是。您就不必客气了,有什么问题尽管直说,这一大摊子反正也得您操心。刘建民点点头。稍作沉思便开口道,那我就说了啊。说得不准的地方咱们再商量。</h3><h3><br></h3> <h3><br></h3><h3> 刘建民打开自己的记录本,从厨房布局的不合理,影响出菜的速度,到技术力量薄弱,简单的事情变复杂,再到前厅和后厨的合理衔接,一系列问题点了个正中穴位。接着,他又提出了后厨布局的改造设想、人员培训的安排、厨政管理的落实等详尽见解。</h3><h3><br></h3><h3> 虽是厨道交流,却好似华山论剑。都是行家,症结脉象自是所见略同。老总听得频频称是。待刘建民全部说完,老总早已兴奋不已。他有力地一挥手道,太好了!我完全同意!明天开大会,您把自己的想法做个宣布,就按您的想法办!</h3><h3><br></h3><h3> 翌日,大会召开。老总先做铺垫,刘建民接着阐释。最后老总又强调了对刘建民经理的安排要认真落实的要求。</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这是一次人心的大聚合。</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刘建民独具慧眼的见解、有理有据的分析、无懈可击的调整、全面细致的安排就像无形的磁力线对铁屑的吸附效应般,将大家的心紧紧地聚拢在了一起。厨师长带头表态要拜刘建民为师,从干货的涨发开始,将真正的厨艺学到手。</span><br></h3><h3> </h3><h3> 在刘建民的管理下,培训中心开始走上了萃华楼式的厨道。董事会果断将深谙厨道的刘建民提升为餐饮总监,将湖景酒店、湖畔酒店也一并交与他管理。一次会上,董事长带着既赞赏又批评的口吻对在场的诸多经理们说,别看你们这么多经理,真正干事,我就指着刘建民总监一个人了。</h3><h3><br></h3><h3> 十载春秋。刘建民不负董事会所望,几个酒店在他手中经营得红红火火,蒸蒸日上。</h3><h3><br></h3><h3> 老话说,能人是拙人的奴。意思是说,越有能力的人,越是该担当。刘建民就是不得停歇,只负使命的命运。就在他正干得顺风顺水的时候,国企改革涌来了改制的浪潮。酒店开始施行聘请专业饭店管理公司管理的规定。刘建民顺势而为,卸下了总监职务另拓新路。</h3><h3><br></h3><h3> 很快,金丰餐饮集团请他出任执行总经理。由此,刘建民又与团餐结下了不解之缘。</h3><h3><br></h3><h3> 当真正独自挑起一项事业的时候,以前所有的经历就都是为此所做的准备了。刘建民就是如此。在金丰一年的团餐实践,让刘建民生出了自己创业的信心。这一信心如发芽的种子在他心里日渐壮大。终于在2009年开年,刘建民创办起了自己的餐饮公司——永邦中弘餐饮管理有限公司。</h3><h3><br></h3><h3> 这是他生命与事业的崭新阶段。为了走到独立创业的这一:天,他一路磨砺着开路的刀锋,用艰辛和勤奋不断获得着国家和政府的肯定——</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1</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986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选拔出的最优秀厨师在京参加“全国优秀厨师表彰大会”,万里、宋任穷、习仲勋、康克请、十世班禅等中央首长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并与大家合影。刘建民名列其中;</span><br></h3><h3><br></h3><h3> </h3> <h3> </h3><h3> 1987年,刘建民即成为北京烹饪协会讲师;</h3><h3> 2003年,刘建民被聘为第五届全国烹饪技术比赛个人赛评委;</h3><h3> 后,刘建民获清华大学EMBA中国餐饮业高级职业经理研修班结业证书; 再,成为注册资深级中国烹饪大师(CCA);</h3><h3> 又,2014年,被北京市教委聘为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技能大赛裁判长。</h3><h3><br></h3><h3> 一个人,从一介凡夫,修炼得可堪当重任,这是一场涅槃。刘建民就是如此。这场涅槃给他带来的是使命的担当。</h3><h3><br></h3><h3> 第2届亚洲青年运动会于2013年8月16日至8月24日在中国南京举行,运动员村设在南京工业大学浦口校区。有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3<span style="line-height: 1.8;">0</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00多名运动员参加本届亚青会。刘建民担任餐饮副总经理。总经理负责全面工作,且身有残疾。这样,运动会的餐饮管理工作,从筹备到运行就全部压在了刘建民身上。</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这是怎样浩大的一项工程。</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仅以一周的有效比赛时间计,运动员餐厅就接待就餐人员72755人次、外送餐包2604份、外送热餐301份;采集运动员餐厅各类食品样品252份进行监督检验。南京市食药监局共派出监督人员1968人次、执法车辆656台次,监督各类盒饭113528份,监督现场分餐335340份。</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刘建民面对着7个部门:总经办、厨政部、营运部、供应链、釆购部、人事部、财务部。在近一年的筹备期间,几乎天天工作到深夜,乃至凌晨。就在万事俱备,只等开幕之际,突然外国代表团提出要食用冰。当时南京的食用冰不达标,为保证运动员的安全,大会原本决定不上食用冰。为满足外国运动员需求,组委会要求刘建民想尽一切办法,保证在24小时内解决食用冰。</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急如星火。刘建民连夜赶往上海。马不停蹄地奔波、联系、协调、组织后,在上海食品局的帮助下,终于在规定的时间内将3吨食用冰运至南京。8月的南京,是有名的火炉之地。稍有不慎,冰即化水。当清冽的冰块儿爽出运动员们满脸的笑意时,被汗水浸透衣衫的刘建民也欣慰地笑了。</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刘建民以他出色的工作获得亚青会组委会颁发的突出贡献奖。</span></h3> <h1>尾声</h1><h3> 刘建民用不停歇的脚步让自己走向了境界的高处。每逢国家有大事,便有他跻身其中的忙碌身影。</h3><h3><br></h3><h3>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成立了国庆大阅兵集训班,为参阅部队后勤提供餐饮技术培训。刘建民负责此次培训的讲授。参加培训的近60人全部为士官。刘建民从菜品的菜系、制作原理、工艺、成品标准,直到刀工、火候;从理论讲授,到实操训练,将自己大半生练得的精湛厨艺连同对祖国的爱,一起传递给当代的后勤官兵。</h3><h3><br></h3><h3> 在人生与事业的征程上,刘建民永远保持着年轻时在球场上冲锋进击的活力。当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大锅菜烹饪技术专业委员会组织中国烹饪大师,举办为边防官兵培训烹饪技术的公益活动时,刘建民毫不犹豫以年逾花甲之躯,奔赴青藏高原。</h3><h3><br></h3><h3> 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日喀则,刘建民先生扛着缺氧的高原反应,为官兵们讲解着、示范着。</h3><h3><br></h3><h3> 场上、灶旁,橄榄绿的警服映衬着一个个威武的将士。在大家投向刘建民大师崇敬的目光里,充满着对祖国的忠诚。</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font color="#01010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全文完) </span></font></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于2019年4月——5月 宋国兴㝍</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于北京草桥。</span></h3> <h3>作者简介 </h3><h3> 宋国兴 </h3><h3> 男,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1969年2月张家口高级中学毕业后下乡到沽源县长梁公社西坡大队插队;期间参加沽源县闪电河水库宣传队,创作出八场歌舞朗诵剧《水库战歌》在全县各公社、牧场巡回演出,于1970年12月入伍后字313部队宣传队任编剧兼演员;这期间圆满完成了部队领导交给的各期、各项创作任务,由其担任主创的专场节目从山西调到河北邯郸烈士家乡演出,并在山西大寨为大寨大队党支部汇报演出,受到陈永贵副总理的高度赞赏。由于创作成绩突出,宋国兴本人受到部队政治部四次通报嘉奖。1975年复原至张家口煤机厂在厂宣传部任厂报编辑。</h3><h3> 后任铁道部影视中心编导;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会员。</h3><h3> 数十年来策划、创意、撰稿电视专题片近百部(集)。中、英、日、德、法5种语言的电视片《中国云南》、《中国湖南》、《中国湖北》、《99昆明世博会电视文案》、青藏铁路8集专题片《天路》、3集专题片《缉毒云南》5集电视片《京铁风》、《大山.铁道.人》、《从匍匐到挺近》、《鹰的重生》、《神圣的涅槃》、《中国鄢陵》、《如痴如醉游乡宁》、《直线的力量》、《深圳车站老站长》、《调度真诚》、《文化新城回龙观》、《城际列车风》、《铁龙腾飞》等均出自其手笔。作品由央视、省、市电视台、香港卫视播出。</h3><h3> 著有《他俩只有一双眼睛》、《王老耿赌气》、《知识海》、《老王教子》、《姑娘为啥不爱我》、《打沙城》、《沽源轶事》、《中国灶神》、《红瓤黄瓜》、《毛乌素之光》、《渤海三叹》、《东海强蛟》等小说、报告文学、曲艺、剧本多部,并获全国、省市优秀作品奖,有的作品被译成外文、盲文出版。由其创作并导演的全国儿童故事大赛,两次获得全国一等奖,其中张家口的故事选手荣获河北文艺振兴奖,并荣立二等功。宋国兴本人被评为全国优秀辅导员。</h3><h3> 其为120集电视剧《临时家庭》、30集电视剧《谁不爱家》等创作的影视歌曲由王宏伟、毛阿敏、韩磊、蔡明、梁天、黑鸭子组合等多位著名歌手演唱。 其出任总策划并执笔序跋的六卷本《中国大锅菜》系列丛书受到广泛好评并多次印刷。</h3><h3> 其担任总策划并任序跋主笔的中德合作、中英文双语的《世界厨房中国味》一书荣获“一带一路”美食交流大会优秀美食图书伊尹奖。</h3><h3> 此外,为企业创意、策划、撰稿此外,为企业创意、策划、撰稿电视片、广告多件。张家口市康保老窖广告、浙江好梦来集团广告语、云南开远市电视片、河南鄢陵市电视片、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公司4集文献片《铁龙腾天下》、张家口通泰集团企业歌曲、通泰集团电视片均为其亲创的作品。</h3> <h3> 美篇制作 智者仁心</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