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p></p></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19相聚宝鸡</b></h3><p></p> <h3><font color="#010101"><p> 48年前,1971年的初秋,那时已经到了文革的后期,全国的工矿企业都恢复了正常生产,“抓革命,促生产”,加班加点,努力工作。</p><p> 也就是在那一年,我们这些青春少年,花季少女,告别了父母、兄弟姐妹,告别了校园和老师,从宝鸡市不同的中学,汇集到位于宝鸡县虢镇,西北最大的酿造企业——宝鸡酒精厂,从那天开始,踏入了工人阶级的行列,成为一名国营企业的正式职工。</p><p> 那年,我们刚满十六岁。 </p></font></h3> <h3> 进厂时,杜宝生还不到十六周岁,是我们当中年纪最小的工人,也是最早当兵入伍离开我们的。</h3> <h3> 这张合影,是我们进厂后拍下的第一张集体留影。</h3> <h3> 在那个年代,最令人羡慕的男生服装,首先要数军装,再就是穿一身洗得发旧的工作服 ,戴着劳动布解放帽了,走在马路上,不时飘来马路对面姑娘羡慕的眼光。</h3><h3> </h3><h3> 不过女生们更喜欢穿件花布衫,胳膊上再加个套袖更加迷人。 </h3> <h3> 四十八年前的英俊少年、花季少女,时光荏苒,岁月的流逝,年华的老去,如今个个已是两鬓白发,步入暮年。</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3><font color="#010101"> </font> 坐在中央胸带红花的就是下面这位,你还能看出当年的英俊少年的模样</h3> <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h3> 上学时,每逢“三八”妇女节,女老师们要过节,学生们自然放假半天,回家做作业、自由活动;当了工人,理所当然的就成了妇女,可以高高兴兴地参加“三八”节的活动。不过可苦了男工友,因为两个人的工作就得一个人来完成了。<br></h3> <h3> 看下面的照片里,你是否还能找出几位当年的“美眉”</h3> <h3> </h3> <h3> 那年我们只有十六岁,走出了学校,离开了课桌、板凳,走进工厂的大门,成了一名工人👷。</h3><h3><br></h3><h3> 我们这批学生娃,大部分分配到了制药车间(腺三呤),用现在的话讲是生物制药,那个时候叫综合利用。</h3><h3><br></h3><h3> 刚进厂时,我们跟着西北微生物研究所的老师们,一起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发酵,分离、合成,最后制成干粉状的注射针剂,据说这种生产工艺在全国也没有几家。</h3> <h3> 师徒在用计算机进行数字分析,那时的计算机是机械的,要用手摇着计算,不过当时也算先进了。</h3> <h3> 开始我们的车间还没建起来,就在酒精车间(一车间)顶楼的几间房子里进行实验、生产,过滤酒糟水的地方还是一个席棚子,遗憾没有留下当时的照片,后面厂房的最高层,就是我们的车间</h3> <h3> 这几位都是冷冻机房一个班组的操作工</h3> <h3> 那个年代,男生喜欢打闹,女生喜欢照相;下了夜班,从一个学校来的,在一个工班、一个宿舍的,刚做件花布新衣服的,总是约在一起到火车站的照相馆拍张照片,合影留念。<br></h3> <h3> 虽然如今都成了中国“大妈”,喜欢拍照留影依旧没变,"剪刀手"是大妈们最常用的标准动作。</h3> <h3> 他(她)们来自一个学校来,在当年拍下这张男女合影的照片,真的让我们羡慕了好久。</h3> <h3> <br></h3> <h3> 身穿工作服的花季少女合影<br></h3> <h3> 四十年后两人再次相聚,重温友情,再拍下一张合影</h3> <h3> 她们两个变化还真不大</h3> <h3> 那时,我们定职是“操作工”,每月粮食定量45斤,车间的力气活,都是我们男工友去抢着干,体力消耗的大,又是长个子的年龄,所以饭量大;虽然职工食堂的伙食好,我们男工友每月的饭票还是不够吃。那时是35%的粗粮,我们就用手里的细粮票换女工友粗粮票,一斤可以换两斤,如果嘴巴甜点儿,碰上她们高兴的时候,兴许还能多换几斤。</h3><h3> </h3><h3> 你们看看,女工友都吃的白胖胖,男工友明显的瘦些,但是个个精神抖擞,帅气十足。</h3> <h3> 瞧这些精神抖擞、帅气十足的“帅锅”们</h3> <h3><br> <br></h3> <h3> <br></h3> <h3> <br></h3> <h3> 在那个年代,工厂里都有自己的篮球队、文艺宣传队,从城里来的学生娃们,自然地成为厂文艺骨干,歌舞替代了秦腔剧</h3> <h3> <br></h3> <h3> 当年的宣传队员再摆个舞蹈姿势,不过还是有点儿舞蹈“范”儿。</h3> <h3> <br></h3> <h3> 这次聚会,还邀请了几位当年一个车间、工班的师傅参加。</h3><h3> </h3><h3> 师徒合影</h3> <h3> <br></h3> <h3> 这位虽然年龄比我们大,可进厂的资历没有我们老,不过人家一进厂就留在机关当干部了<br></h3> <h3> 当年他们几个都在一个工序,笑得最灿烂地肯定是当年的小工班长了。</h3> <h3> 时光如梭,光阴似箭,48年后的相聚,了却了多年的夙愿;我们感谢为这次聚会付出辛勤汗水的各位,为我们搭建了相会相聚的平台。在以后的岁月里,多联系,多交流;相互帮助,理解包容;让我们的友谊不断加深,不断延续,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灿烂多彩。</h3> <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1年9月,是我们入厂五十周年,我们期待着再次相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工友们,相聚2021 !</p> <h3> 谢谢各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