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故乡“蛇王庙”

车干轩

<h3>  阳春三月,花红柳绿。我们几个远在天南海北、曾经在“蛇王庙”读过书的小学同学、战友相约回老家一聚,品茶饮酒叙旧。尽管大家几十年不见面都年逾花甲、两鬓泛白,但回忆起在“蛇王庙”的小学生活时,都似乎记忆犹新:斗鸡、打陀螺、滚铁环、踩高跷、踢毽子、跳绳……往事历历在目,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稚嫩的童年时代。</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尽管我们这次回村没看到小学时代的那座“蛇王庙”(早在上世纪末已经被村里拆毁,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砖木瓦结构的谭家沟村小学校)而甚为遗憾,但是大家还是对老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感到格外欣喜自豪:昔日山间的泥泞小路已变成双车道柏油马路,安装的太阳能路灯使夜晚的村庄更显美丽,几乎家家盖新房、洋房别墅格外耀眼,小骄车在弯曲的山间奔驰……我想,老家“蛇王庙”的变迁不正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是我们党和国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决策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缩影么!</h3> <h3>&nbsp;&nbsp;&nbsp; 印象“蛇王庙”</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离开家乡40多年,“蛇王庙”在我心里依然保持着童年美好的记忆和那份神秘。</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蛇王庙”位于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盘石镇谭家沟村。尽管在现有的通川区村镇名录中已经找不到这个地名了,但年长的一代人都知道它可曾经是川东北著名风景区犀牛山一带远近闻名的一座庙宇。</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蛇王庙"原来是有庙的,在我的印象中,庙门(小学校大门)是用八人抬的大条石垒成的,雕梁画栋,两边石柱上刻有对联,什么内容已记不得了。迈进校门有个天井,两边的房子好像大都用的石料,盖的青瓦。天井后面有两排木结构瓦房连着,再后面是座两层楼的设有六个教室的木瓦房。整个建筑紧密相连各独有活动天地,但却只需前后两个门就能完全封闭。说他神秘是因为上小学一年级时,我们教室对面有间大房子里供有不少彩绘的菩萨:有的形象很夸张,张牙裂嘴的给人凶巴巴的样子;有的佩有兵刃,显得有些威武雄壮。当然也供有不少面目慈善的笑容可掬的菩萨。那时“蛇王庙”经常有村民来庙里请香拜佛,特别是不上课的时候,香火更旺,还时常能够听到敲钟诵经的声音。由于年幼胆小,每每经过那里都感到十分害怕,我总是要跟同学结伴而行。可惜,大致在二年级的时候村里造反派把这些菩萨全毁了,据说在此之前的"四清"运动中就曾经砸毁过一次了,现在想起来都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情。</h3> <h3> 神秘“蛇王庙”</h3><h3> “蛇王庙”何年何月修建已无从考究。<br></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父亲快90岁也算是村里岁数大的老人之一,建国初期当过队干部和党支部书记,他说真的说不清楚了,但祖先们口口相传的故事还记得些。尽管老爷子年事已高,但他讲起“蛇王庙”的故事来,还是神采奕奕、说得有板有眼:“蛇王庙”当然因蛇得名。据说那时乡邻人户不多,山坡森林茂盛,大都是些金钢树以及松柏树居多,粗的松柏树两人怀抱不住。森林里野兽如犀牛、麂子、野猪、山鸡、斑鸠等甚多,乡民几乎家家养猎狗并持有火药枪。由于山沟离乡甲和城府较远,没有任何交通设施,生产生活全靠肩挑背磨,常年过着衣不敝体、饥不果腹的困难生活,他们就经常结伴到山里打猎充饥。这样只不过数年,野兽越来越少,于是就有乡民上山捉蛇,全家以食其肉改善生活或用于泡药酒,还将蛇皮晒干出售换取银两。据传在有年某月一段时间里,乡民看到有大小蛇出洞,眼镜蛇、青花蛇、蟒蛇成群结队在田边地角来回穿梭,甚至时常侵入民屋、有的半夜上床趁人熟睡与之盘卧十分骇人,被吓病者有之、有咬伤致死者有之。乡民胆小者不敢上坡种田地,大人小孩夜不能安睡,造成人心惶惶。有乡邻大户人家谜信问道,说是乡民们惹怒了山里蛇神,必修庙宇纳之供奉。于是,乡民们纷纷捐款捐物修庙供佛并取名为蛇王庙。据传峻工那天,乡民们敲锣打鼓、鞭炮齐鸣震天撼地,随后一场暴雨连下数日,河水漫灌还冲毁不少良田。经过此番折腾果然就显灵了:此后蛇无踪影,乡民们安居乐业。</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对此传说也有另外一个版本,曾在县广播电视局当过局长的王荣兴听他父亲生前说过“蛇王庙”的故事:那时,天接连下了几天暴雨,洪水肆虐淹没近百亩良田。雨驻天晴后,乡邻们出门劳作时突然发现小河沟上横卧着一条巨蟒,粗如水桶,长有好几丈,满身鳞片花纹五颜六色,吓得乡邻们胆颤心惊。蟒蛇从何而来,平时藏于何处?犀牛山林大山高,有人说是从犀牛山里来的。但是这条蟒蛇横卧数日并未有归山之意,人们害怕有什灾难整日提心吊胆。为了驱走蟒蛇,大家敲锣打鼓、燃放大火炮。果然,蟒蛇调整姿态顺河而下至约一公里处,随着轰隆一声巨响落入一深潭不见踪影。后来人们就把这里取名为响水洞,“蛇王庙”因此而兴建。至今,响水洞长年水流不涸、冬暖夏凉。</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蛇王庙”建成后常年香火不断。蛇的故事代代口口相传,逾发更加神奇。逢年过节、耕种农田、生老病死甚至闹灾荒饿死了人等,乡邻们都要到庙里烧香拜佛,问神占卦,消灾祈福。</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对于这段传说故事的真伪我打算找个凭证。姜成根战友送来一本盘石乡志,但很遗憾没有文字记载。父亲说:再后来,“蛇王庙”就成了乡民们聚集的中心点;再后来乡民们又集资修建了二层木结构瓦房当私熟,有先生教娃儿们读书识字,并约定凡家境贫困愿读书者一律由庙里供养,因此娃儿们读些书后来走出山沟沟的真不少。就我知道的村里的地主张子民家在解放前后几代人在达州都是知名知姓有些名气的,富农甚至上中农成份家庭子女大都脱离山沟在城里工作,因为他们从小读书识字更有文化。解放后,“蛇王庙”成为大队的小学校,多时五个年级八九个班二三百个学生呢。直至我高中毕业在生产队当会计时,都称之为“蛇王庙”小学校,那时这里既是学校也是大队部,说是大队部但并没有正经的办公场地,只不过借助学校教室开个会有躲风避雨的场地罢了。</h3><h3><br></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铭记“蛇王庙”</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蛇王庙”已经无庙了。此时,我就站在这里——谭家沟村小学校门前,尽管正值上学期,可学校教室里空空如也已经没有一个学生,当然更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了。村支书王云勇说,学校因没有娃儿来读书早就办垮了。经了解,原来是村里人陆续在城里买了房,娃儿们随家人都到城里读书去了。唉,当初何必要翻修这个学校呢!我甚至在想假如当初用拆除“蛇王庙”修建新校的钱来修善“蛇王庙”既保存了这数百年的古迹又不影响学生上课是否可两全呢,说不定这里就是村里的一个招牌景点呢。</h3> <h3>&nbsp; “蛇王庙”虽然不复存在,但我们永远不能忘掉它。据村里老人讲述,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前后,达州早期革命者王维舟、张爱萍、魏传统、陈伯钧等曾到犀牛山一带组织开展革命宣传活动,并有地下工作者常到“蛇王庙”隐藏以躲避反动派围巢,“蛇王庙”也暗中为游击队组织送去粮银和绵衣被等。一批青壮年跟随红军参加革命甚至献出了生命,我小学时就知道村里出去的名叫王宪治的人是个老红军,时任达县的副县长;还有王显邦在万源保卫战中负伤后回乡务农,我们经常听他讲红军的故事,也听说不少青壮年跟着队伍走后就永远失去了音讯。解放后,“蛇王庙”被用于村办小学校,一代代孩子在这里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并从这里起飞为建设国家、巩固国防做出了应有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在“蛇王庙”小学读过书后来考上大学的有100余人,成为国家干部的就有20余人,其中师局级干部1人,县处级干部5人。还有许多同志成为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今日“蛇王庙”</h3><h3><br></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蛇王庙”已成为过去!&nbsp; 取而代之的谭家沟村今非昔比。太阳西斜,&nbsp; 抬头向东北方仰望,蓝天白云,遍山翠绿,水雾缭绕,犀牛山塔顶楼阁尽收眼底。我仿佛看到整个犀牛山尤如过去皇宫里的一个正直善良的大臣的身影,整座山峦就像他身穿的一件青布衫,犀牛山顶就像他的脑袋,新修的阁楼好似他戴的那顶乌沙帽。我甚至在想,这犀牛山与“蛇王庙”到底有什么关联呢?谭家沟村新农村建设以及乡村旅游倒是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啊!</h3> <h3>&nbsp; 说到乡村建设及旅游资源,村里王书记介绍说,这些年来市、区、镇政府为了帮助村里尽快脱贫致富,先后拨款数百万元扶持村民栽种果树、蔬菜,搞养殖、发展庭院经济,牵线搭桥搞劳务输出,对贫困家庭重点帮扶等一系列措施给力,村里发展较快。副市长兼区委书记杜海洋实地督促帮扶,张杰区长亲自到村里蹲点指导,第一书记黎传安驻村三年和村民打成一片,市区财政局等部门政策倾斜,先后从盘石的文革桥到村里建修了双车道的柏油马路,还连接了北外镇牛家坡和潘家沟、犀牛山至村里的公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组组都路通,从村里去犀牛山的路就有两条,旅游观光十分方便;整修了王家大院,对沿路两边民房进行了粉饰及绘画美观;村支部及村委会也搬进了新建漂亮的四合院,院傍院内设立有健身场和图书室,而且村民们家门口就可以办理各种事务,电视网络入院落,家家可上互联网;还修建了村里的中心花园,栽种了不少花草树木。此时,我们几个同学战友就在村里观光,看到沿学校的四周山坡上的犁花、李子花、油菜花以及漫山遍野的映山红等野花真是山花灿烂、美不胜收啊!</h3> <h3>谭家沟村已不再是贫困村,村民们逐渐富裕起来了!家家用上自来水,生活电气化,洋房别墅小骄车也不是啥新鲜事,即是耕种农田也实现了小型机械化,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而且村里人大都在城里买了住房,像过去城里人一样生活。让我更震惊的是家乡达州的消费水平并不低,房价每平米都涨过万了还很抢手,村里谁家如结婚办喜事大多数都在城里酒店摆宴席。当然,农村人到城里生活也并不是件容易事,城里样样花费确实也难以承受。于是大多数年长的村民还是习惯居住在农村,也有的是在农村城里来回居住,大都在农村依然种着三两分田地。隔房哥哥说够全家吃就行了,尽管种植有政府补助,他们也并不愿意耕种过多的土地。生活越来越富裕,有的就在老家拆老宅盖新房甚至盖小别墅。放眼望去,就在这小学校的周边就盖起了许多小洋房,有的多达四五层呢。村里谭主任说,现在上面对村民建房还未完全解冻、暂时是不允许盖新房的包括翻修老宅。据说因村里邻近犀牛山旅游区,加之山青水秀富氧含量高适于养生养老以及搞乡村旅游,市里要统一规划,也传说碧桂园要投资几个亿打造新农村谭家沟村呢!但我想这不是一半会儿的事,村民翻修老宅盖新房还是建议能够获批允许,这样既可以证明谭家沟村真脱贫了,也可以显示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面貌换然一新何不彰显家乡政府的政绩呢!</h3> <h3>也有在外打工挣了钱回村投资办企业搞建乡村建设的。舅家表弟谭峰早些年回村流转了数十亩土地先后办起了酒厂和养猪场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酒厂虽然不上规模,但是用高粱做的无任何添加剂的纯粮食酒。他送我两桶带回北京、一些常喝中高档酒的老朋友品尝后都说口感倍儿爽,纷纷问我要这酒呢。这两年,还有不少城里人来村里流转土地办苗圃、建虾场、搞农家乐……</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神往的“蛇王庙”虽然已不复存在,但谭家沟村着实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征程中,经过家乡父老乡亲的努力奋斗,生养我的故乡“蛇王庙”——谭家沟村将来会更加神奇美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