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出发:5月3日</h3> <h3> 不知道这是第几次出行出现误车的情况了,真是败给了自己。跌跌撞撞,等车坐车,历时6小时多,中午到达这座让我此生都难忘的城市——杭州。</h3> <h3> 到达杭州已经是晚上六点半了,原本是四点多可以到达的,因为马大哈的我,六点多才到。王咪和赵瑛先到达了入住的酒店,还帮我去买了听课的门票。钟洲一家人还特意来到了杭州东站接我,为了以防我再次找不到方向,钟洲妈妈让我在原地等他们过来找我。</h3><h3> 钟洲,是48班以前的学生,住在信和苑,四年级开学转到杭州。上次见她还是寒假快结束的时候,这次再见又是大半年,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动。从长沙到杭州,从德馨园小学到大关小学,几千里的距离,钟洲依然未变,各方面还是如此优秀,以前,成绩在德馨园名列前茅,到现在就读的学校依然是名列前茅。她妈妈虽然一直说这是前几年我带的好的原因,但我归功于学校各位老师,由此可见德馨园走出去的孩子无论到哪里,都不会差。</h3><h3> </h3> <h3> 钟洲一家人在一家杭邦菜馆款待了我们三人,饭后,虽然八九点了,虽然有些许凉意,钟洲一家仍开车载我们去了杭州西湖。长长的苏堤,习习凉风,钟洲认真给我说了我们所走的苏堤的由来,虽然没有去雷峰塔,但隔着湖水看到了雷峰塔,从钟洲口里重新认识了雷峰塔。<br></h3><h3> 慢慢行走,凉意阵阵,与钟洲父母说着这两年钟洲的成长变化,感慨万千,曾经那么小的姑娘现在也差不多有我这么高了。她妈妈说,无论她在哪里读书,都不会忘记曾经在德馨园48班待过,这不就是德馨园小学孩子的初心吗无论走多远,归来仍是德小学习,感恩前行。</h3> <h3> 7点10分我就到达了之江饭店,心满意足地占到了第一排的座位。开启为期三天的部编版习作之旅。</h3> <h3> 因为来的很早,会场人还不多。王崧舟老师是第一个上课的老师,同样他也来的特别早。温文尔雅,大气儒生便是王崧舟老师。这并不是第一次听王崧舟老师的作文课了。王崧舟老师上的是统编版五年级的习作——《花开自在》。大师的课只能膜拜,不能模仿,因为模仿不来,幽默的语言,环环递进的课堂,身在课堂,不由自主的跟着王老师的节奏在前进。以谈花香,花姿,花容,花的精神慢慢深入,涉及了人教版的课文《梅花魂》、《花的勇气》,到课外席慕容散文《山茶花》、张晓风《雨荷》,由外到内在,写花香花姿花容,进一步到花的形态。</h3><h3> 王老师说这是他“风花雪月”作文的“花”系列,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将自己所思所写的东西,分类编排,未尝也不是一个属于自己的特色。王老师在说课时,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作文,是陈述写而不是程序性写”,诚然,我在和孩子们上作文课是,大多是给了他们一个框架,让他们直接填充自己所剩无几的语言,让我深深思考,作文到底该怎么写呢?</h3> <h3> 管建刚老师与王崧舟老师完全是不一样的教学风格。他不是个风度翩翩的老师,如果你在大街上遇到他,你肯定也不会认为他是语文大师,几乎没有一点书生气息,穿着也非常普通。</h3><h3> 主持人介绍管建刚老师时,说别人的忠实粉丝叫铁粉,而管建刚老师的粉丝更厉害,叫钢粉,果然,听了管老师的课,我也成功转为了钢粉。管老师上的是统编版六年级习作——习作与文学阅读。他以《螳螂捕蝉》为课例展开,第一课时主要放在讲故事上,指导反复朗读“我就处死他”,仅这一句就让同学和现场千名老师捧腹大笑。朗读加上动作,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特意告诉孩子们,有些标点不需要停顿,而没有标点的地方有时候也需要停顿)让学生在讲故事上特别感兴趣,所以在指向写作的第二课时学生有话可写也有话能写。将少年的行为改成心理描写,改成他所想而非所做。最后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自由辩论,是课文好还是改编的好,这种课堂确实是真正的自由的课堂,所思所写可以畅所欲言。我平常上的习作课在学生眼里是无聊的,甚至是让孩子们畏难的。而如何将一堂有作文课上的有趣又非常自然,这是我值得去思考的。</h3> <h3>张代万老师是管老师的点评老师。他说所说的高年级学生在阅读和习作时一定要不觉谋篇,理性思考。在指向性阅读前提下,让孩子们充分想,这样才能将作文写好。的确,要先构思好,才能写好文章。我们在指导孩子写作业时,如何进行指向性阅读呢?</h3> <h3> 沈石溪老师带来的是讲座,如何在生活中提取作文素材。众所周知,沈老师的《狼王梦》是小学生所喜爱的动物小说。沈老师说《阅读和写作是人生必修的一门功课》,一个人不会表达,原因有二:其一,是阅读量不厚。其二,是写作太少。而我,就是阅读不多,写作过少,所以不善表达。如果你要培养学生做一个会说话善表达的孩子,就要从这两方面同时抓。沈老师看起来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家。近距离的见到本人,还不敢相信,原来沈老师就是一个如此接地气的作家。《狼王梦》《最后的战象》《羚羊飞渡》等,这些动物小说都是沈老师在云南三十六年的所见所闻,将生活经验变为纸张上震撼人心的文字。他告诉我们,作文就是语文,作文要求内心珍藏着文学经典和写作奥妙的人,一定是个内心丰富的人。作文,源于生活和内心。</h3> <h3> 热爱群文阅读的蒋军晶老师,又一次俘获了众多老师的心。新闻是生冷的,死板的,如何将新闻改成成童话故事呢?这是五年级统编版习作——基于体验的公共表达。同样,蒋军晶老师以群文阅读的方式,给予孩子们文字视觉上的比较,让他们找异同。再比较过后,再让学生根据新闻设计故事,展示自己的故事框架,蒋军晶老师课堂永远都是在笑中学,笑中捂。王崧舟老师的课堂只能是我们欣赏的课堂,管建刚和何捷老师的课堂只能是我们膜拜的课堂,而蒋军晶老师的课堂就是给我们大众一线老师能够学以致用的课堂。</h3> <h3> 早就耳闻了薛法根老师的幽默,果不其然,他带来的讲座《从“课文”到“作文”》紧紧抓住了我们的耳朵。以徐志摩和林微因的故事穿插在整堂讲座中,大笑之时,又不忘思考如何写好作文。薛老师说作文吸引读者,就是因为语言幽默有文采。学生写不出作文时,让他们多看美文散文,如果语言组织能力差点的孩子,写不出作文时,就让他们抄课文中的优美部分,甚至整篇文章。抄着抄着就有手感和语感了,学生就慢慢能够从模仿课文到借鉴课文,再到创新作文。所以,写好作文的一条秘诀就是抄课文。</h3> <h3> 5月4日到6日,经历了春天和夏天,32堂课和讲座,53页课堂笔记,收获满满。上述只是我所分享的一小部分老师的习作课。</h3><h3> 从杭州回来,就一直在想,到底如何指导孩子们写作文呢?王崧舟老师说作文是“陈述写而不是程序性写”,而我们特别容易陷入了“程序性”的坑。管建刚老师说,作文要有指向性,要布局谋篇,有几个老师会让孩子们在写作之前列提纲呢?沈石溪老师说阅读就是要由浅入深,班上的孩子最近阅读的书籍,你知道吗?你和孩子们共读过吗?是属于“浅”还是“深”?何捷老师说,在口语交际中,让孩子充分说,甚至让孩子辩论赛越激烈越好,而为了赶教学进度的我们谁会把口语交际上为两节课?祁智叔叔说,写作文尽量不要让孩子们使用成语,成语替代不了白话,而且会减少他们的作文字数,似乎有道理,但是能用的时候为什么不能用呢?蒋军晶老师的群文阅读,就是对比阅读,这样的课堂我们何不学起来,既能增大师生的阅读量,又有一个横向的对比。薛法根老师说,作文就是从课文里来的,不会写的时候,就抄课文,我们又有多少老师脱离里课本让孩子们去写作?</h3><h3> 整整三天,每天七点多一点就到达会场,就是为了占到最前排的座位。就这样,似乎明白了一些写作的技巧,似乎又更糊涂了。到底如何写好作文呢?以文为心,以思为梯,文心文梯,方能作出好文章。愿每位老师爱阅读,爱写作,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