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革命青春~记南黄镇归仁村抗战老兵刘传森的人生故事

亮丽人生

<h3>我是本美篇原创作者:刘路燕;笔名:亮丽人生;1975年春生于威海乳山市南黄镇归仁村。</h3> <h3>在我的家乡威海乳山市南黄镇归仁村,居住着这样的一位老人“刘传森”。他现年九十一岁,耳背眼不花,总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在炕上捧着书和报纸阅读。</h3><h3>一九四六年,刚十六岁的他就参军了,在华野九纵八一师二四一团九连。参加了解放平度的后期战争和日本人交过火。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时,参加过济南战役。(其中参加过的小战役无计其数)参加过准海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时,他随部队参加过渡江战役,解放济南,后直接随大部队过长江到上海,在战上海时,老人回忆说,最为激烈的是那场保卫发电厂的战斗。<br></h3><h3>上海解放后,一九五零年抗美援朝,他光荣的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随部队奔赴朝鲜战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参加了那场人人皆知的上甘岭战役。)在战斗中负伤后被部队送往国内医院治疗,(据老人回忆说子弹是从他头上戴的那顶棉军帽子穿过,划开头皮,幸运的是没有击中要害,他的后颈部也被子弹打伤。差点就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了。)血气方刚拥有一颗保家卫国勇敢心的他,疗伤后不久,不畏牺牲又一次奔赴朝鲜战场,直到打倒美帝国主义在朝鲜投降后方随部队回到祖国。回国后的他被部队安排在南京炮校任参谋一职。</h3><h3>当时由于他自身有文化,在部队里一直干的文书一职。后又因多次立功,被授予了多枚军功章的同时,他被升为参谋。后因家庭成分不好,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他,无奈转业重归故乡务农。那年他已二十八岁。</h3><h3>正值青春好年华的他,回到生养过他的故乡,由于家庭成分高的原因,他的人生进入了跌宕起伏,坎坷了一生。</h3><h3>在那个对家庭成分特别重视的时期,即使他在部队战功赫赫,也没能逃脱因家庭成分直接导致的困惑。</h3><h3>一表人才的他,竟然没有谁家愿意把姑娘嫁给他的,见了都远远的躲着他。</h3><h3>后来,他经常去帮助村里一位失去丈夫带有一子的独自支撑生活的一位妇女。女人被他的热心而感动,选择嫁给了他并生有一女。</h3><h3>可好景不长,就在他女儿五六岁时,妻子因病去世,他痛心疾首,又一次陷入了人生低谷。</h3><h3>他忍辱负重,抛弃世俗的眼光,选择坚强的活着。他一心想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h3><h3>在他艰辛如苦,又当爹又当妈的艰难生活里把两个孩子顺利抚养长大,并帮儿子娶了一房好媳妇。又帮女儿寻了一门亲事,将爱女嫁了出去。</h3><h3>总算从抚养子女中解脱出来的他,本想着晚年生活会顺心顺意了,却没想到的是,在二十多年前,女儿突然离他而去……本来身心俱疲受过重挫的他,又一次接受着命运带给他的悲哀。</h3><h3>命运多舛的他,幸亏还有儿子在身边,否则,他可能真的再也无法忍受命运带给他的一次次不公平的劫难。</h3><h3>从老人的谈吐间,不难看出,他对儿子有着一份特别的依赖和发自内心的父爱。因为从他嘴里讲的最多的是他儿子的名字。老人说,儿子儿媳经常让他去家里吃饭,他不去的时候,媳妇就亲自送上门给他。虽然女儿已经走了,但,女婿和外甥也时常回来看望他的。这一点让他内心平添了许多温暖。他说,让自己内心感到最欣慰的是,国家和党没有遗忘他,在邓小平主席的领导下,打翻了家庭成分的枷锁,让他重新获得新生,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使他的晚年生活有了更大的改善。因为,市,镇,村领导以及他的老战友都有亲自登门关注他的晚年生活。(他的老战友来看望他时还亲切地称呼他“小飞”,因他在部队曾练就了一身飞檐走壁的功夫,是为了送情报而练就的。所以战友们都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小飞“。)</h3><h3>在老人卧室的墙壁上挂着的相框里,完好无损地保留着他在部队时和战友们合影的老照片,还有一张是真真实实的朱德总司令的个人照片。从这些照片里不难看出,当年的他在部队是多么的英姿飒爽,多么的优秀,胸前戴的那些军功章足以证明他曾经的人生是多么的闪光。(因为年代久远,先后搬家把当年的军官证和立功证书和多枚军功章都遗失了。保存完好的只有这些由中央军委主席发放的抗日战争纪念章了。唯一的保存下来的复原证和残废证还在老人随身的上衣口袋里,当成了宝贝似地日夜守护着。可以想象的到,他是多么的宝贝珍惜这两个红皮代表了他那段不为人知的光荣革命历史经历的证书。若其他证书和军功章都在的话就更能说明一切了。)</h3><h3>对于眼前这位老人,只能感叹:人生命运不由人,生不逢时多劫难。</h3><h3>注(谁也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和家庭背景。一切皆是命运的安排。)</h3> <h3>去拜访老人家的路上偶遇到这几位可亲的家乡人</h3> <h3>老人家现居住的老屋</h3> <h3>以上是陪同我一起去拜访老人家的几位有爱心的家乡人(其中有老人家的儿媳和老人家的两位晚辈邻居)</h3> <h3>岁月无情催人老,已是暮年夕阳红。</h3> <h3>由于老人家的耳朵特背,无奈之下,只得让爱心家乡人高芝拿笔写字手心上给老人看。</h3> <h3>看着眼前的暮年老人,再看看照片上青春年少时的他,内心只有感叹: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h3> <h3>我们临走时,老人家站立在门口处,向我们挥手告别。</h3><h3>发自内心的祝愿他老人家:健健康康的,开开心心地过好余生吧!~党和人民不会忘记您的!</h3><h3>这次的爱心原创美篇诞生,要感谢来自家乡人的大力支持!也是我们共同努力才得以圆满完成。</h3> <h3>老人和儿子,儿媳的合影。不难看出老人的内心是多么的开心幸福。</h3>

老人

部队

老人家

人生

家乡人

军功章

黄镇

归仁

参加

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