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川陈氏福建五大主系脉派

柯峰陈氏宗亲

<p class="">&nbsp; &nbsp; &nbsp; 陈氏先祖入闽的主要干、支世系有150多支,其中从河南入闽的陈氏有54支,从固始入闽的有40支;从江西入闽的有33支,其中义门陈氏有20多支;从北方迁入的有18支;从浙江迁入的有16支,从江苏入闽的有8支,从陕西、安徽、贵州、湖南、山东、广东入闽的各一支。这些支脉繁衍后裔430多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1、63%,为福建首姓望族。这些陈氏支系南迁入福建基本上与历史记载的中国五次大的人口南迁浪潮相符合。这些入闽支脉逐渐在福建形成太傅派(南院派)(含古灵陈氏)、将军派(北庙派)、南朝派-江州义门派、贡川派、润公-迈公派(含玉湖陈氏和飞钱陈氏)等五大主系脉派。以下是编者通过多种族谱整理的福建陈氏将军派(北庙派)、太傅派(南院派)、南朝派-江州义门派、贡川派、润公派-迈公派等五大主系脉派的世系简图,供专家学者研究参考:<br></h3><h3><br></h3> <h3>一、将军派:43世实--纪--群--泰--温(诉)--君页--潭--钦约--怀高--建柄--肃--任--本昭--时杰--景文--伯绍(庆之)--霸汉--果仁--克耕--政--63世元光、元勋--珦--澧--詠、谋、訏(三大房后裔遍布闽粤台)(注:固始浮光陈氏将陈实公定为第49世,载为全温公后裔,与其他支脉脱节,大谬也,应予以纠正)公元669年,朝廷派河南固始人陈政(胡公满的68世孙)任南行军总管,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少数民族动乱。667年四月,陈政卒,由其20岁的儿子陈元光代父领兵,经过九年战争,局势平定后,于686年报请朝廷批准,设置了漳州郡。陈元光致力于发展漳州一带的农工商各业,使当地得到了繁荣发展。 他被后人尊为"开漳圣王",子孙后代被称作"开漳圣王派",成为闽、粤、台及南洋诸岛陈姓最主要的一支。当地百姓为了表达对陈元光的崇敬之情,许多地方建有陈圣王庙,福建有一百多座,台湾有53座,南洋诸岛也有20多座。闽南的几座“开漳圣王庙”,如燕翼宫、威惠庙等,其规模之大,香火之盛,不亚于内地一些大型的佛、道教寺观。主要有:陈懋基系、陈汤征系、陈汤行系等等。</h3><h3>二、南院派:43世实--纪--群--泰--准--津(匡)--逵--尚之--霸图--岩--亮--錡--范--忠--57世邕--夷则、夷锡、夷行、夷实(四大房后裔遍布闽粤台)。福建古灵陈氏谱载:43世实--纪(谌)--群(忠)--泰(佐)--奕(准)--匡--达--康--英--公弼--鼎--安--高--咏--猛--道巨--文讃--谈先、霸先、休先(南朝派始祖);谈先--顼--62世叔明-简-周宁-希烈-威-忠-68世邕。颍川陈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唐中宗时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太子太傅陈邕与其父陈忠、从京兆万年县被谪入闽,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漳州南厢山。初居兴化,后移漳州,其子孙散居福建各地。陈邕生四子:夷则、夷锡、夷行、夷实。其子陈夷行,唐文宗时任宰相。此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尊陈邕为"南院"始祖。(注:南院派为南朝派后裔,世系年代较吻合。)</h3><h3><br></h3> <h3>三、南朝派-义门派:43世实--纪(谌)--群(忠)--泰(佐)--奕(准)--匡—达--康--英--公弼--鼎--安--高--咏--猛--道巨--文讃--谈先、霸先、休先(南朝派始祖);谈先--顼--62世叔明、、、72世伯宣。陈朝灭亡后,宜都王叔明避居浙江金华,避祸入闽仙游,其第三子志炫定居仙游,成为仙游始祖。义门谱尊叔明公为义门陈开派祖。叔明五世孙兼,在唐玄宗时考中进士,任右补阙。兼的长子当派下的天湖支系始祖邦植后裔,子孙兴旺,广泛分布于现在的闽北武夷山、浦城及浙西龙泉地区。宣都王叔明九世孙环为为临海县令,避难迁福建泉州仙游县,生六子,第五子伯宣隐居江西庐山,为义门陈氏始祖,嫡孙旺徙居江西德安,成为江州义门陈氏开基祖。宋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江西义门家族奉旨分成334庄,分别迁往全国18个省市所辖144个县市。根据义门陈氏大成谱等资料,其中迁入福建的有30多个支脉。(见下文详细介绍)</h3><h3>四、贡川派:43世实--谌--忠--佐--准--徵(征)--谋--鉌--闵--赐--星--迈--閠--豹--弼--谭--摄--60世雍--苏、野、运(三大房后裔遍布闽粤)(谱载:泰公生子:津、淮;或诉、准;或恂、温、准,或诉、准、声、寿。义门谱载准公为佐公之子,为谌公之孙,准公生匡、徵、载)唐开元二十九年(741),陈实第21代孙陈雍,从吴兴来闽,在沙县固发冲定居(今永安贡川),子孙繁衍于贡水,人文鼎盛,裔孙称他为贡川始祖,以“一门双理学,九子十科名”著称,其长子陈苏迁宁化石壁,后迁居罗源县中房曹湾为开基始祖。次子陈野居固发冲,三子陈运迁闽县(今福州,含长乐、闽清县)。陈雍第17世孙五八公,约于宋理宗末年迁居永福里蓝田社,分衍继宗户、华山户、文高户、国任户、国和户、懿德户、敦颐户等,今已经传衍28世,在永福有族裔三万多人,为闽西龙岩、漳平、连城,闽西北三明市各县,闽北南平市陈氏望族,福州、泉州,裔孙遍布八闽及海内外。</h3> <h3>五、润公-迈公派:43世实--谌--忠—和—台--润(入闽始祖)--谭--豹--遂--优--讷野--铭--琼--药尚--元卿--解--59世迈、遇--临、鄙-普集(迈、遇两大房后裔遍布八闽,为福建陈氏望族。) 陈姓入闽最早见诸史料的,为历任散骑侍郎、南海太守陈润,于晋永兴元年(304年)由光州固始县入闽任府尹,居福州乌石山下,为福建陈姓入闽始祖。陈润生六子散居福建各州县繁衍生息。隋炀帝大业十三年,陈润第12世孙陈迈领泉州兵马镇莆田,首任莆田县令,为陈氏入莆始祖。 迈公后裔有20多个支系,著名的有“十八陈”十八个支脉,遍布莆田仙游地区,衍成福建陈氏望族。其中以玉湖派、原父派最负盛名。莆田玉湖派陈仁公一脉广泛分布在莆仙,广东高州、湛江、雷州、新会外海、海南琼州等地。潮汕地区的陈氏莆田原父派始祖陈原父,讳喜郡,莆田首任县令陈迈十九世孙。登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丙戌科进士,绍兴年间出知海丰县正堂。遂落居海丰县城西郊,裔孙迁居龙溪方耆陇(今惠来县隆江镇陈陇村)。生四子:雷、蒙、功、焕。原父派四子分布于粤东各地,人口逾百万。较大聚居地有普宁占陇镇桥柱乡,惠来岐石镇岐石乡等地。初步考证:迈公后裔振公,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特奏名进士,振公之子宣号毅庵,由兴化移镇龙岩,为龙岩开基始祖,宣公生广公,广公生三子:政、智、隆。政公后裔现居住在龙岩市新罗区东城东新三角坪、陈陂、条围等处;智公后裔分布在新罗区东肖镇龙泉村,永定区培丰镇长流村等地;隆公第九代后裔必兴公迁漳州南靖县龙山镇竹园开基。三大房在福建繁衍后裔两万多人,外迁甚众,估计在十万人以上。</h3>